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_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 要] 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在表现,从礼仪教育入手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对学生要从小培养,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平等相待,尊重他人;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关键词] 文明礼仪道德养成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一个话题一直围绕在我的思绪之中,那便是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近日在网上看到:《老汉跌倒谎称不赖你让路人扶起送医院后改口》说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边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省城刘女士就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让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非常感恩。可是,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说是刘女士撞了他。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看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的中国人怎么了?难道作为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的国民把应有的文明礼仪都忘了么?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已经把注意力放到经济效益上,随之也就在社会上出现道德沦丧和文明礼仪缺失等种种现象。特别是新一代文明礼仪的严重缺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文明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一个人教育程度和素质高低的标尺,也是一个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外在表现的形式。文明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也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是传统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仪与道德具有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文明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道德规范总要通过文明礼仪表现出来,讲文明礼仪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从而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良好的道德素养也要求人们更加自觉地按照礼仪的要求行事。礼仪与道德统一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自觉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貌举止总是伴随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长期积累的道德素养而生得。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既符合由表及里的认识顺序,也有助于学生感悟可见可行的礼仪所蕴含的道德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也是中学生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所以,从礼仪教育入手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的道德精神归属于内心世界,要通过礼仪等行为表现出来。通常讲“行为心表,言为心声”,“诚于中则行于外”,只要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可以有儒雅的风度,只有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句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体现其个人的修养的一个重要指标,恭敬有礼的话语温暖人心,能提高交际效能;语言粗野、恶语伤人,就会使人与人的关系冷淡、刻薄起来;诙谐幽默的言语,能够增加欢快的气氛。可见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这些最基本礼仪内容需要从平时教育中去养成。有这样的一个事例:一位外商到我国某地进行考察,对该地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均感到满意,通过洽谈,已基本达成投资意向准备第二天签约。在休息时,公司负责人带领外商到厂区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公司负责人随地吐了一口痰。为此,外商决定放弃签约。因为“一口痰”失去了一个合作项目,这说明礼仪修养何等的重要。那么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呢? 一、从小培养,从严要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基本的礼仪首先就会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家长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服装饰物得搭配等都会潜移默化成为孩子内心的标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长良好的礼仪素养无疑会给自己的孩子传递较好的道德养分,虽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可是从中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品格和审美情趣。一个人如果讲究服饰礼仪,穿戴得体,那么就会赢得别人的喜爱和尊重。相反,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修边幅,或穿戴的不伦不类,则会大大的损害自己的公众形象。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呢?那就让我们每一位家长成为文明礼仪的先行者,作为孩子的榜样。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做好表率,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我们的孩子将更加优秀。
二、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文明的言谈举止,会让他人乐于接近;粗俗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疏而远之。一句得体的问候、一次善意的交谈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会影响我们的交往活动。许多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合乎礼仪的处世态度、习惯动作、口头禅,而使自己处于尴尬和被动的局面。因此,学生每天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作为对学生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规定严格要求。因为这不仅是严格简单的上课下课时间问题,同时也更反映了一个人坦诚守信的素质修养。遵守时间的人,一向被人们所尊重,因为这不仅是对时间的尊重,更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遵守时间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学生就要从最简单的遵守上课、下课时间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三、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在人际交往当中,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要允许别人有独立进行自我判断和个人行动的自由,要容纳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做到求同存异。要善解人意,为他人多着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相互的尊重和理解。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善于接受对方,即善于接纳对方,容忍对方,要平等相待,不轻易对对方的言行举止进行是非判断,不要居高临下,也不要卑躬屈膝;不求全责备,不让对方难堪或不舒服;要努力去适应对方。善于重视对方,也就是对自己的任何交往对象,都要认真地对待,主动照顾,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切实体会到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善于赞美对方,即要善于发现交往对象的长处,并恰到好处及时地给予肯定,表达钦佩或赞美。这是对交往对象表现尊重和友善的三大途径。 四、顾全大局,求得和谐。
“人际交往,贵在和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正当利益发生正面冲突的时侯,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尊重他人正当利益,顾全大局,和谐相处。比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报告会、文艺演出、升国旗仪式等都会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活动的秩序和纪律,不能出现有损学生形象的言行。在课堂上、宿舍里、餐厅里,每一位同学都会遇到和同学、老师及其他人员的交往问题,任何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和他人友好相处。学生见到老师时要礼貌的打招呼,进入办公室时要经过老师的允许、离开时应向老师告辞;在宿舍时要遵守作息制度,保持宿舍的整洁,同学之间要做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久而久之,习惯成为自然,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也会养成。 五、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如果判断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力不够强,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的话,就根本谈不上履行文明礼仪。学校必须利用政治课、时事讲座等各种形式不断的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八荣,八耻”荣辱观。明白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力,逐步克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习惯,才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总而言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教育训练,持之以恒,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真真实实,坚持不懈。特别是学校要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王茹勤;《谈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
张平;《中国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