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西方经济学侵蚀人类的道德水准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问:一个人应该自私自利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吗?
多数人会不赞成。
再问:一个人做事应该自私自利吗?
很多人也不会赞成。
再问:如果一个人做的是商业方面的事情,应该自私自利吗?
不知道你会怎么回答,但经济学、经济学家、还有很多信奉西方经济学的人会说:当然,人是自利的,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就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纵观人类的文明思想史,无论是中国的儒家、道家,还是在世界上影响广泛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这些思想体系传播的都是利人克己的价值观,但直到今天,才真正有了一个明目张胆宣传自利、视自利为善之源的思想体系,这就是今天大行其道的经济学。
中国一帮经济学家们,一再鼓吹自利,告诫公众不要把经济道德化。但经济的发展,真的和道德无关吗?
历史学专业的薛涌,在研读西方经济史时一个巨大震撼是:道德化的力量一直与市场经济相始终。比如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北部城市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基本属于欧洲慈善业最发达的地区。最热闹的商业街区往往也是教堂最密集的。畏于教会和世论的谴责和死后世界的惩罚,大款们不停地捐赠行善。法国史学家Jacques Le Goff的名著《炼狱的诞生》,就是讨论对炼狱的恐惧和慈善的关系。到了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新兴的工商集团同样热衷于慈善。当然,他们慈善的世俗动机已经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商人有所不同。他们要和旧贵族阶层争夺政治、社会、文化的领导权,要证明自己才是给大家带来真正福益的人。美国没有贵族传统,工商阶层按说没有类似的压力。但人们对大企业的贪婪的抨击则日益激烈,乃至共和党总统罗斯福带头和大款们索求“公正交易”。卡内基等一代工业家、商人,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一手确立了基金会式的现代慈善体系,如今正在被巴菲特、盖茨等等发扬光大。至少从历史的经验事实上看,这些在强大道德压力下的市场经济,相对发展得比较健康。
在当今这个“占领华尔街”的时代,市场有没有道德的问题又一次被提出来。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那些把市场道德化的,都是一厢情愿,不理解基本的人性和经济规律,终究不能长久。可惜,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上看,市场道德化都是个持久的趋势。
举例而言,所谓“社会责任投资”(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ing,简称SRI)如今在西方越来越深入人心。九十年代拥抱这一理念的投资者仅有几百个,如今则上升到了2100。由联合国支持的“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要求所有签署者在作决策时综合考虑其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两个签署者,一是加州公共基金,一是Calpers and Calsters。这两个基金就是从道德的立场,在2000年把投资从烟草公司抽会,放到有社会效益的地方。虽然这一行为在短期内影响了投资回报。但一直坚持了下来。要知道,仅Calpers一家,就经营着4000亿美元之巨的资产,相当于美国刺激经济计划的一半。挪威ZF的退休基金,也明确规定回避“不道德”的投资。这里基金可谓举不胜举。“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者不仅没有被市场所淘汰,而且掌握着越来越多的巨资,你已经不能不承认他们在西方市场经济中的主流地位了。
中国的儒家传统被权力强行中断,在文化丢失、市场经济兴起的今天,很多人却在大肆鼓吹自利,甚至把自利视为道德,对中国没有好处。
当然最可怕的是把经济凌驾于社会之上,鼓吹经济至上,财富、GDP成为人和ZF的图腾,只能导致少数人得利、多数人被骗、整个社会文化和生存环境被破坏殆尽。
面对经济极端观念的侵蚀,很多人都在行动。譬如城市化的反思者敬之先生筹建的第十王国,在政治上坚持传统和民主,在经济思想上建立民生和生态优先的观念,就是有意义的贡献。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