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西厢记》的艺术成就_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7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永恒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作品里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西厢记》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淋漓尽致地塑造了多个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并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具体、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作品的艺术风格无论在体裁上、结构上、场面处理上、人物性格的描写上、语言风格上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特色。
一、《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
崔张故事里的人物虽不多,但揭示的比较深刻。不仅在老夫人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而且由于阶级地位、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也不时引起误会性的冲突。张生一见倾心地爱上了莺莺,但在封建礼教壁垒森严的社会里,一个青年书生要和相国小姐接近是非常困难的,作为相国小姐自然也不容易突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自由地处理自己的爱情,所以他们只能用“酬韵”、“听琴”等隐蔽的方式来相互倾吐彼此的爱恋;而在遭到重大阻力彼此隔绝时,便只有各自抒发自己的苦闷和相思。作者在这些描绘里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共同愿望和追求。但由于封建社会中男女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不可能一样。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而莺莺却尽可能地把追求幸福的热情埋藏在内心的深处,表面上显得十分矜持。张生和红娘间也不是没有矛盾的,张生在红娘面前可以更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爱情,要求红娘的帮助;但红娘开始并不了解他,而张生身上某些软弱、轻狂等书生气,红娘又看不惯,因此在他第一次遇到红娘时就招致了她的抢白,以后还时常被她嘲弄,张生的那些弱点就在红娘面前表现得更加突出。老夫人是张生获得爱情的主要障碍,在和老夫人的斗争中表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也表现了他的软弱。张生的形象就在这些人物关系中完整而丰满地表现出来。作者也用同样的方法塑造了莺莺的形象。莺莺热恋着张生,但张生某些近乎轻狂的表现又不能不使她谨慎自己的行动;红娘是莺莺身边唯一可以替她传书递简的人,但在莺莺还没有了解红娘的态度之前,也不能不提防三分。作品的第三本就以红娘为中心,展开她与张生、莺莺之间一连串的戏剧冲突,充分揭示了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如何克服封建礼教加在她身上的枷锁的过程。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描写人物,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而且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适合舞台演出的要求。
二、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得到了高度的结合,成功地表现了事件曲折复杂的过程
在情节上,就全部剧情发展看,一方面是波澜壮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方面五本二十一折,一气呵成,结构相当完整。崔张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有两条互相关联的情节线索,一是崔、张、红对老夫人的矛盾斗争;一是崔、张、红三人之间的误会性冲突。崔张爱情的产生不能不冲击着封建礼教的壁垒,随着崔张爱情的发展,不但崔、张、红与老夫人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同时也引起了他们三人之间的误会性冲突。作者掌握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合理地安排了事件的主次矛盾,展开故事情节;同时又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突出了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第一本写崔张爱情的发生;第二本写崔张爱情的趋向成熟,并由于老夫人的赖婚,展开了他们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第一次激烈的冲突;第三本写崔、张、红三人之间的误会性冲突,并在冲突的展开中克服崔张性格上的弱点,进一步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第四本写莺莺和张生最后获得了自由的爱情,并在和老夫人第二次激烈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第五本写崔张的最后团圆。第一本、第三本里所描写的是崔张爱情的主线,它们的展开又为第二本、第四本的情节发展作了准备,从而进一步完成崔张的爱情故事。另外,在全剧主要矛盾斗争的前前后后又交织着不同性质、时起时伏的矛盾冲突,例如在老夫人赖婚之后,莺莺和张生几遭扼杀的爱情由于红娘的帮助又进一步成熟。莺莺主动请红娘去问张生的病,送去了约张生月夜相会的简帖,张生满心欢喜,但又意外地出现了莺莺的“赖简”。作品就这样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展开戏剧冲突,展现了崔张争取爱情自由的曲折复杂的过程,使《赖简》、《拷红》等场面,具有很强的舞台生命力,获得观众的长期喜爱。
三、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在个别悲剧性的场子里,也依然笼罩着诗的气氛。如《送别》一折,并不着重去渲染主人公摧肝裂胆的痛苦,而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愁恨时特有的一些表现手法,以景写人,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抱头痛哭,有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那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依然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动人色调,与全剧优美的风格和谐统一。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另,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第一本第三折〈拙鲁速〉
人间看波,玉容深锁绣帏中,怕有人搬弄。想嫦娥,西没东生有谁共?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这云似我罗帏数重,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广寒宫。  ——第二本第五折〈小桃红〉
前一支曲子很好地衬托了张生“坐不安,睡不宁”的初恋心情。后一支曲子写赖婚之后,莺莺看月时的情景。作品在许多与此类似的描写里,为全剧酝酿了爱情剧的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
四、《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作者善于把质朴活泼的民间口语和精炼隽永的诗词语言熔铸在一起,雅俗并行,本色而又有文采,生动活泼而又雅致清新;《西厢记》中的不少曲词善于渲染气氛,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西厢记》的人物语言也都是高度个性化和充分戏剧化的,完全切合戏剧角色的身份、地位、教养和性格,如莺莺的语言妩媚蕴藉,张生的语言文雅热烈,红娘的语言鲜活泼辣,惠明的语言粗犷豪爽,都表现得恰如其分。王世贞称《西厢记》是北曲的“压卷”之作,王实甫也确实堪称文采派的典型范式。
活气息的口语,但一经排比、重叠,又显得流转如珠,倾泻出莺莺与张生分别时的复杂心情。
王实甫《西厢记》是对前代爱情文学的大总结、大提高。前人视为"千古绝技"③ 、"古今绝唱"④ 、"千古第一神物"⑤ ;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亦称《西厢记》"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⑥ ;日本研究中国古代戏剧的权威波多野太郎则指出《西厢记》"已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伟大文学作品"。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同时又为后世的爱情文学开辟了新天地、新境界。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