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_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3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论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 我们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财富,我园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精心营造出具有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内外环境,使园内的环境自然化、生态化、动态化,将幼儿园的环境资源作为一部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全部活动之中,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和感受幼儿园的特色。⒈充分挖掘幼儿园现有资源,构建特色主题活动。⒉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园室内环境。⒊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渗透生态式环境教育。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探索多种活动形式。⒌积极利用家长资源,使活动取得更大成功。
[关键词]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 环境 主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里所指的因地制宜,是指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园的农村本土资源作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教材。
我们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财富,我园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精心营造出具有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内外环境,使园内的环境自然化、生态化、动态化,从而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使幼儿的学习、生活回归自然。诸如开辟种植地,设立动物饲养角,建立各班自然角等。这样的氛围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培育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情感。并以此为突破口,将幼儿园的环境资源作为一部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全部活动之中,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和感受幼儿园的特色,十分有意义。那么,做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环境与与乡土资源对幼儿实施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渗透生态式环境教育。
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人是一个核心因子,因此开展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应以幼儿为中心,推动个体社会化,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应致力于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并促进其心理和谐统一培养幼儿正确对待周围环境,具备初步的环境意识,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萌发幼儿热爱、珍重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其爱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为了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我利用幼儿园内的种植区让幼儿进行探究。春天来了,我们在种植园中种些么呢。孩子们在讨论之后决定种西瓜,于是我把种子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培育小苗。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种下种子,可是一个星期后,种子仍然没有发芽,孩子们着急地去问后勤的老爷爷,原来是室外的气温太低了,种子被冻死了。我问他们:“那哪里比较暖和呢?”孩子们立即想到了把种子种在盆里,放到室内,又过了一个星期,有的种子长出了小芽,可有的盆里还是空空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把发芽的和没发芽的花盆放在一起,幼儿发现没发芽的盆里土特别干,是浇水太少了。在活动过后,我带领孩子们总结经验:“想一想,我们的西瓜种子开始为什么没有发芽?”幼儿说“是温度不够。”“是水太少了。”我又说:“那温度和水对植物和动物还是哪些影响呢?”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查到了大量关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的资料。并了解了当今社会人类在不断追求利益的同时,自然资源被大量浪费,森林被砍伐,水质和空气被污染,自然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萌发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充分挖掘幼儿园现有资源,构建特色主题活动。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活动应该围绕幼儿周围的世界展开,这样有利于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发现,支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探究活动得到发展。
一次,后勤的老师在种植园中种了一大片红薯,暑假过后红薯叶长得特别茂盛,孩子们在户外后动时发现了,就好奇的围着红薯地并且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呀?”“我怎么没见过,这个能吃吗?”我见他们很感兴趣就说:“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有的说:“是菜。”有的说:“是萝卜。”于是,我让他们到地里亲手摸一摸它的秧和叶子,并找一找有什么发现,最后,有的孩子还把叶子带回家去想家长请教。第二天,当他们知道地里种的是红薯时即兴奋又好奇,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好吃的红薯”系列主题活动。
三、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园室内环境。
瑞吉欧将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在幼儿园活动中,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幼儿园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
在特色主题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把幼儿的问题及活动中的照片布置在主题墙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和作品,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收获。为此我们应尽可能将所开展的每个幼儿园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墙饰相互呼应,把墙饰变成幼儿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让每一墙饰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我们还把与主题相关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活动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供幼儿操作。如在“好吃的红薯”主题活动中,我把红薯秧投放到美工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红薯秧“藕断丝连”的特性,并根据这一特性制作了“项链”、“手链”等。在红薯成熟后,我把它投放到美工区,幼儿尝试制作印章,并了解了阴刻、阳刻等方法。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学到了知识,发展了多种能力。
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探索多种活动形式。
多元智能观认为:孩子的智力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每个人各具特色,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获得相当高度的发展。孩子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期望任何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对同一活动感兴趣,应相信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基于这种认识,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都充分利用本园的自然乡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努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如幼儿园中有很多树,有柿子树、柳树、杨树……,秋天,树上的叶子纷纷变色了,落下来了,我带孩子们一起捡拾落叶,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并把捡到的落叶制成了拼贴画,我帮他们压膜塑封,保存起来。
幼儿园的玉米成熟了,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利用这些玉米开展了“小熊运玉米”的活动,运用各种布袋、塑料袋等穿越各种障碍运玉米,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餐后的散步环节,我们引导幼儿欣赏幼儿园中自然美景,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总之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都尽可能的利用本园的乡土资源,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意义。
五、积极利用家长资源,使活动取得更大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地处农村,家长以中得祖辈多是农民,对动植物及节气的认知比较丰富,是对幼儿进行各领域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家长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有助于幼儿的健康和谐的成长。
如:在一次种植活动中,家长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种子,有豆角、丝瓜,还有比较少见的怪葫芦。可是什么时候种合适呢?我让幼儿回家向家长请教,很快他们就带回了答案,很多家长都告诉孩子一句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就是说种植活动要在谷雨节气前后进行,就幼儿在活动中还了解到了有关节气的知识。可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豆子不发芽怎么办?我们请来了一名幼儿的奶奶,她告诉我们,可以先用水把种子泡一下,这样更容易发芽,在小苗长出后还可以用塑料袋把它罩起来,这样既能防风又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小苗能长得更快更好。就这样,在家长的参与下我们的种植活动取得了成功。
总之,我们农村园的乡土资源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儿童既然喜欢玩耍,大自然、大社会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来作活教材和活教具。必须让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通过“现代”的活教材研究到“过去”的死知识上去。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霆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