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发展的侵害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 要] 网络语言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使网络语言在语词、语法、语用等方面都出现了各种变异。当下的青少年群体,驾驭语言的能力比较差,辨别能力还不够,判断是非能力比较弱,可塑性非常强,很容易就会受到网络语言中的不良词语的侵害。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如何正视网络语言,抵御网络语言不良词语对青少年的侵害,是当前摆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关键词] 网络语言 变异词语 小学生受众 语言发展    一、网络语言词汇对小学生言语交际的侵害  现在的青少年上网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网民推动下,从网上走向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语言逐渐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渗透到年轻人甚至孩子们的生活中来。并且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形式,离开了它们,青少年会失去很多乐趣,生活也少了些许的色彩。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的话,青少年很可能成为不规范网络语言的受害者。  目前网络语言的词语已经大量出现在青少年的口语中,并成为新新人类的语言,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的语言。  经常有小朋友会这样说,“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东西)”、“你在了什么(你在聊什么)”、“偶系斑猪,上课6,8吵6”、“还米打铃呢,就敢酱紫管偶们,真是BT”、“949”(“我是班主,上课了,别吵了”、“还没打铃呢,就敢这样子管我们,真是变态”、“就是就是”),看了这些,你一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吧,这些都是青少年的“网虫”们的网络语言。现在很多同学不仅将“网络语言”常挂在嘴边,而且不少学生中间十分畅销的口袋书里也充斥着如“青蛙”、“大虾”、“稀饭”这些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现在几乎已经成为许多学生们之间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他们的交谈过程中,什么“恐龙(长得丑的人)”、“稀饭(喜欢)”、“东东(东西)”、“GG(哥哥)”、“MM(妹妹)”几乎成为了口头禅,让人听得一头雾水。可是,对于这些看起来十分杂乱的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青少年却认为它们不仅活泼幽默,有利于调动谈话气氛,而且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当然也觉得非常时髦。  口语交际中使用网络语言词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代码谐音表示  例如,4242(是呃是呃),7456(气死我了),51396(我要睡觉了),5555555(哭声呜呜呜……),“8系”、“8素”(不是),886(拜拜了)等。  2、用汉语的谐音  例如,介(这)、大虾(大侠)、酱紫(这样子),偶来乐(我来了)、蟀哥(帅哥)、霉女(美女),你猜(泥才);密马(密码);米啦(没了)等。  3、用自创英文简缩略语或拼音字母表示。  例如,PF(佩服);BT(变态);PMP(拍马屁);BD(笨蛋)等。  4、借用动物名称表示  例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超级网虫)等。
5、运用表情符号表示  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o”表示哇塞、惊呆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等。  6、用昵称表示  例如,“东西”说成“东东”等。  7、肆意曲解词语  有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的含义。例如,偶像(呕吐的对象),潜水艇(没水平),化妆(意指粉发涂强,转意奋发图强),天才(天生蠢材),神童(神经病儿童),蛋白质(等于“笨蛋+白痴+神经质”),黄昏恋(晚上锻炼),后起之秀(最后一个起床的)等。  8.新造词语  例如,“你真是个286”(速度慢的处理器,傻,笨、智商低)等。  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不胜枚举。如今这样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流行,而且会说网络语言是一种时髦,是一种时尚。有些学生甚至会以说网络语言而感到光荣。不会说或者听不懂的同学就会被别人耻笑,认为是落伍的人。如果要是还在那里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一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  二、网络语言对小学生语言学习的侵害  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群体中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大多数用在网上聊天、游戏。网络语言确实有快捷、简便明了的特点。如果只是用于网上聊天、日常口语运用倒也无大碍,可是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粗俗、低级、胡编乱造等应该被摒弃的网络语言已大量出现在青少年的作文、日记、作业和书信当中,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相当的一部分的青少年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网上聊天的工具了,这样的态势在青少年中还在不断的扩展,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在网络语言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如:“菌(俊)男、霉(美)女、油饼(有病)、板斧(版副)、打雪丈(打雪仗)、密马(密码)、粉发涂强(奋发图强)、气死我乐(气死我了)、偶是穷银,木油米(我是穷人,没有米)”这对于一些网络语言的门外汉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  类似于这种“语言形式”的作文在青少年当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我们在抽样调查的结果中看到,被调查的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有学生或多或少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的现象。平均每100名中学生当中,受网络语言影响深的就有50人,甚至还有人满纸都是网络语言。网络上流行的故意写错别字或歪曲本意的现象全都出现在作文里面。这些与这样的词汇并生的,还有语法的混乱,这些新的词汇和语法的混乱会使老师和家长一头雾水,更加严重的是,会给青少年认字和语言学习造成极大的侵害,给汉语的规范运用带来极大的破坏。
语言的发展是遵循“积非成是”的规律。网络语言呢也是“害你没商量”,作业、作文、日记中出现的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的“病毒”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侵害最为突出的表现。  三、使用网络语言词语会造成语言隔阂  语言隔阂是指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习惯的不同而造成交流、沟通、理解上的困难。使用网络语言在语言交流上会产生很多方面的隔阂,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使用网络语言主要在以下三方面造成语言隔阂:  1、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语言隔阂  有些家长会从自己孩子的日记中发现这样的文字:“7456(气死我了),今晚米电(没电),偶不能跟斑竹了了(我不能跟版主聊了)”。也会从孩子的谈话中听到这样的句子:“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偶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它)”,“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我不是美女,我很丑)等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难怪许多家长无奈地说:“这都是些什么话呀,日记本简直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口头语变成了外星话,根本听不懂,看来我们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代沟’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父母也许真有一天不知道孩子到底在说什么,如果连他们说的什么都不了解,那就更别说走进他们的世界了。那么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有些隔阂很容易就会被填平的,比如因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而产生的隔阂。有些隔阂就不会那么容易消除了,特别是因为语言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隔阂,就会更难消除。  2、造成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语言隔阂  网络语言与社会产生的隔阂,会使网民和社会的正常交流发生变化,甚至变得困难。如一位学生去买东西,对一位伯伯说:“这系虾米东东?”老伯伯挠挠头说听不懂呀,被这一学生网民说“奔死了”(笨死了),老伯伯终于听懂“奔死”两个字,恼羞成怒,追这学生就打,差点酿成了大祸。有的网民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习惯和保持自己的语言风格,会尽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并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现在网络语言正在日益渗透,并且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现实社会不是网络世界,网民们会难以和不上网聊天或不经常上网的菜鸟们很好地交流的。
3、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语言隔阂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种高级的语言交际。而网络语言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规范的语言交际中的完整性,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交流中的语言文化隔阂。走进各所中小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到诸如“恐龙”、“青蛙”、“灌水”、“泥才”、“密马”、“米啦”等之类的网络语言,试想,“神童”什么时候变成了“有神经病的儿童”,“偶像”怎么可以解释为“呕吐的对象”。大量地使用缩写、错字、别字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色。对于这种类型的网络语言,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并且把它当成语言“新宠”,使网络语言迅速在校园内流行;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语言的使用本身就不应该循规蹈矩。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绝大部分的教师对网络语言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不伦不类,难登大雅之堂。滥用网络语言是对现代汉语的污染。使师生之间语言难以交流,批改作文作业试卷时更加费神,这对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一大障碍。  四、如何面对变异的网络语言词语  目前青少年群体已成为使用网络语言大户。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语言,现行的语言规范正面临着威胁和挑战,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应正视网络语言,抵御网络语言“病毒”对小学生的侵害,是当前摆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推行普通话的规范教育,同时提高老师和学生的素质和水准,逐渐培养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并自觉地坚持使用规范化语言,让稳定化、规范化的汉语语言得以传递。我们要利用推广普通话这块阵地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平时要求他们讲规范的普通话,运用规范的汉字,为语言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树立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观。在施教过程要更理智、更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案,  总之,网络语言的存在相对于青少年语言能力的发展来说,既是一种侵害,也是一种创新。我们既不能听之任之,不给予丝毫规范与引导;当然也不必谈虎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一味扼杀。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优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因势利导,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恰到好处的使用网络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能力,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言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如何乘着时代的东风,因势利导,这是当前摆在刚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参考文献1、罗竞;《汉语的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宗丽,李菁;《符号理论观照下的网络语言》、《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1月3、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语言文字运用、2003年4、李蔚然;《简析网络语言交际主体》、理论观察、2005年5月5、周润健;《网络语言:年轻人中流行的游戏文字》、《经济参考报》、2004年12月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