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投资和投机对企业、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作者:龙之珠(lzzscsj)

无论是股票、债券或实体投资,都是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融资、融券是规模效应的需要。企业或社会总体经济规模效应的发挥,提高了社会总需求(例如21寸彩电从3000元每台降至700-800元每台。节约了整个消费成本,社会需求相对增长)。所以,投资并获得投资回报,既促进发展了经济,也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是社会应当积极支持和鼓励的正当的市场行为。
投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股票、债券、期货、房地产等等价格的差价。其方式为先买入后卖出。既不为规模效应融资,也不为社会需求的增长出力。对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较小规模的投机,可短时起到市场繁荣的表面作用。但大规模的、持续的透支投机,结果必然成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下面以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来说明投机过度的作用及影响。1929年美国股市的繁荣,吸引了全球美元持有者投机。由于美国信贷和信用消费宽松,股票的买入只需股值的百分之十,提高了投机能量。由于投机力量以获取差价为目的,所以在投机资金既将枯竭、股价难以上升时,投机力量抛出股票出局。由于股票价格=买入量/卖出量,在买入急速下降、卖出急速上升的双重打击下,股价狂泻,股市崩溃。由于投机者(有时包括投资者)有90%亏损或破产的概率。使得这场几乎美国全民参于的投机,有90%的人资产缩水或破产。美国失业率上升至25%。由于消费总量骤降,导致企业规模效应下降。而牛奶、西红柿等不能储存的商品,由于消费量骤减而相对剩余,因无法保存而被倒掉。由于消费量骤减,市场规模迅速下降。至1931年,美国年总产值与1929年的900亿美元相比,减少了200亿美元。经济危机并无周期性。原因是过度投机造成需求增长的假象。当投机结束,大部分投机者(消费者因银行破产、储蓄受到损失,成为被动投机者。)失去部分或全部资产,使消费骤减反作用力于市场,造成市场萧条。异曲同工的中国三鹿奶粉事件,是由于奶粉中存在有害物质,引起消费恐慌,造成消费量骤减。同样,使得牛奶生产相对过剩。因无法保存,引起奶农倒奶的现象。无独有偶,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样造成90%投机者(或被动投机者)的亏损或破产。由于美元的全球通用、持有,在全球范围的投机面、影响面较大,所以造成全球消费者或国家的消费能力下降。美国更成为重灾区,其制造业的大幅下滑已客观说明了投机对实体经济的沉重打击。
经济危机表现为由于社会需求骤降,商品相对过剩、失业率上升、通货紧缩等市场萧条现象。需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方可重新复苏,逐渐平稳运行起来。而这一段时间,可能需要十至二十年。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