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校园文化建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体系,也是未来知识经济的支撑系统之一。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时代的到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世纪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发展素质教育也必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
校园文化有较大的功能和作用。首先是它的教育功能。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等方式对学校的各个方面起指导作用,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又对校园人起着陶冶情操的作用。其次,学校的文化氛围能激发校园人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也就是说,它有凝聚功能。再次,它的激励功能能强化校园人的工作和学习动机,调动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成员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人的学习活动结果最终表现为人的发展,校园文化上述的几种功能和作用正体现了校园人的发展。现在新形势下提倡的素质教育,对于学校而言,正是大力提高、全面提高校园人的整体素质,为社会造就不拘一格、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由此可见,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现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方面进行论析。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
校园物质文化,指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宿舍等其他内部设施,校园的花圃、树木、道路等其他外部设施,普通中小学的校园设施和环境,以独特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行为。
先从校园外部设施说起。校址的选择,校园建筑与布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为农村学校,校址设在村中心或村头、村尾,便利学生就近入学,利于“普九”工作的开展和巩固。校园周围是田园、园林,给人一种宽敞幽静的感觉,可让校园人时时保持一种宽广、舒畅的心态,有利于教与学。校园建筑体现艺术性,朴素、典雅、鲜明、协调统一,既有美学意义,还具有教育价值。如建筑物体型像笔筒、像墨水瓶,能使学生见景生情,认识到只有努力、刻苦学习精神,才能学到知识,才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校园的绿化美化,可以说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号召“自己动手建校园”,鼓励师生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换来美丽的校园,既是加深他们对学校的感情,增强他们的爱校意识,也使他们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好处——利于身体健康。既是活的植物教材,是智育功能的体现,又让师生受到美的熏陶。
再说校园的内部设施也对校园人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学校办公室的内部陈设贴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等条幅,能教育、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从而更好地去工作,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室墙壁悬挂中外科学家的照片、简介、名言,能激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内容丰富多彩,既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喜悦、乐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图书馆贴上“静”、“知识就是力量”等条幅,也能让学生知道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教室走廊、楼梯问贴上“慢步轻声,保持安静”、“清洁卫生,人人有责”等条幅,既是对师生的要求,又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宿舍区布局合理,整洁卫生,保障了师生的休息和身体健康,以便于更好地教与学。
还有定期举办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墙报、版报及各种实践技能比赛,既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此外,运动场也要布置合理,使用合理,保证师生的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为教和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应予以极大的重视,并抓住相应特点,采取相应办法。没有它或它不好,实施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素质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首先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符合科学性。要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规章制度才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也就是说,这样才能起到约束校园人、发展校园人的作用。还要和国家及上级部门颁发的政策、法令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不偏离轨道。还要依据教育对象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建立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机制的制度。其次,一切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有益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取消学生的活动时间,甚至强行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或假日、晚上到教室补课,这是违背全面发展要求的。再次,学校所订的制度应要求一致,不能互相悖谬、不互相冲突,否则会使执行人无所适从。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要减轻学生负担,作业尽量要求在学校完成,而任课教师却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并要求按时完成,学生不得不疲于奔命去完成作业,这与“减轻学生负担”相矛盾,是极不可取的。
实施校园制度文化,也必须与素质教育相适应。首先,要加强宣传,使校园人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该制度的作用,以便制度得到师生的认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其次,要给实施规章制度以适应的过程,不可强行要求较短时间内全面实施,要分阶段、分内容逐渐实施,符合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还要保特制度的相对的稳定性,不要随意修改,要创设实施制度的条件,包括动员各种舆论工具、召开家长会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有制度文化建设,才能培养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又被称为“校园精神”。也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上。只有搞好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才能对素质教育发挥巨大的作用。
1、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校园人共同努力,在长期教育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是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工作态度的综合效应。
建设良好的校风,首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从领导角度讲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它包括“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以及达到“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根本目的。从教师角度讲,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新观念,树立“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质量观,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从学生角度讲,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观。其次,校训的确定和执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团结凝聚的合力,具体内容立表现为:团结友谊、朝气蓬勃、和谐民主、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调动校园人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取得成绩,避免片面发展的倾向。第三,要大力创设形成良好校风的条件,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才能激发校园人的情感和积极性,开阔校园人的视野、锻炼校园人的意志、增长校园人的见识。
2、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良好教风的培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这包括有崇高的思想、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师具备了职业素质,还要加强继续教育,知识更新,才能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其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提高与成长,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进修,让优良教风在青年教师中发扬光大。第三,关心教师,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教师严格自律,利于培养良好的教风。第四,制定有关教师工作的管理制度,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行为的准则,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
3、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风受校风、教风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又对校风、教风的形成起促进作用。优良的学风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良好的学风呢?首先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学习是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才能具有持久的动力,才能勇于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其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勤学多问,求异多思,严谨治学,既精又博。这样才会切实掌握知识,学到技能,成为有用人才。第三,要求学生尊敬老师,虚心求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这才符合中小学生道德规范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重视学风的培养。
4、班风是班上学习风气、学生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良好班风能促使学生爱学习、守纪律、讲文明卫生、为集体增光。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风的好坏直接联系着学风、校风的好坏,应加以重视。如何培养好的班风呢?首先,要教育学生有集体主义感,争做集体的主人。学生有了集体主义感,才会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了主人公责任感,才会多为集体利益着想。其次,要密切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到老师的爱心和集体的温暖。第三,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对学生进行约束。还要发开展各项活动,展现集体的力量和体现集体的情趣。
5、学校人际关系,指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排除矛盾冲突,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领导之间。要“职能上分,思想上合;任务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健全集体领导,在校长主持下,共同努力,办好学校。使每个领导成员有职、有权、有责。一句话,学校领导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表现为认识上的统一,感情上的融洽,步调上的一致。
学极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领导要敢抓敢管,严格要求,令行禁止,说话算数。教师及职工要服从领导,听从领导。领导也要虚心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智。干群一心,步调一致,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形成良好教师集体的关键,它体现中小学校园文化的一大特点。学生在学校里获得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有赖于学校里教师集体的共同工作,因此教师之间要有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关怀、支持,互相尊重。由于各种利益的分配,教师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教师有坦诚相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教师还要有经受挫折的耐力、宽宏的气度,以大局为重。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方面。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但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应真诚对待学生,无私地爱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学生要尊敬老师,虚心求教,听从老师的教导。双方沟通才能体现“教学相长”,才能增进师生友情,当然也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了。
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在集体中的关系。学生集体不应当是乌合之众,它具有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组织机构。要求学生干部注意发扬民主,尊重他人;一般成员服从组织,尊重班干部的领导。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进而推动整个班级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即是平常所说的伙伴关系或非正式小群体。这种小群体带有进步性则可成为集体不可忽视的力量,反之则对集体形成和发展危害较大,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对策,克服和抵制学生之间的不良人际关系,发扬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方面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大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将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桂林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内部培训资料:
梁宏主编 《素质教育》 内部版
2、2005年广西中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班内部培训资料:
陈洛主编 《校园文化建设》 内部版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