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15-06-24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摘 要]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上市公司的年报纷纷出台,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投资者特别关注上市公司当年的收益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能力。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注,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入手,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加快监管制度的改革、加大外部审计力度诸方面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以前的4项增加到8项,这从理论上来说,增强了资产的相关性,有利于挤掉“水分”,提高资产的真实度。然而,由于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主观性很强,已有被部分上市公司当作盈余管理工具的趋向。因此,客观认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才有可能实现趋利避害。这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有除垢法、做大盈余法、熨平法、做小盈余法等,具体到运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计提比例不当。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我国对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础缺乏统一的标准,计提的方法和比例由上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带有较强的主观判断性,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提供了空间。例如,不同的投资者对南方证券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判断。南方证券被实施行政接管以后,南方证券各大股东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大有差异。分别投资南方证券3.96亿元而并列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海汽车和首创股份,在2003年的年报中分别计提了3.96亿元和5940万元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100%和15%。南方证券目前正处于一种特殊的阶段,投资各方都很难对最终的结果做出判断,也很难确定一个公认合适的计提减值准备比例,但同为第一大股东,对于同一家公司的长期投资,却存在如此大的会计估计差异,这不禁让人感到诧异。通过分析上海汽车和首创股份2003年的年报,我们可以发现,上海汽车2003年度实现净利润15亿元,与2002年10.7亿元相比,利润增长40%;而首创股份2003年度虽实现净利润4亿元,但却比上年下滑了13%。首创股份业绩下滑,为缓和市场压力、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只对南方证券计提了15%的减值准备;上海汽车2003年度全额计提3.96亿元准备以后,仍实现40%的利润增长,可见上海汽车的2003年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同时,这3.96亿元的准备也为以后年度释放利润构建了一个蓄水库。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在计提减值准备的时候,不仅仅是考虑资产减值本身,可能会更多地考虑计提减值对当期和未来业绩的影响。
(二)变更计提比例。以钢铁类上市公司为例,按实现的净利润排序,宝钢股份是实现净利润最多的钢铁类上市公司,2003年实现净利润69.76亿元,与2002年的净利润42.72亿元相比,增加了27.04亿元,增长了63%。根据宝钢股份的年报,从2003年1月1日起,宝钢股份对部分固定资产(即运输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进行调整。变更前年折旧率为9.6%~16%,全年折旧费用为4.87亿元;变更后年折旧率为9.6%~19.2%,应计入2003年度的折旧费用为23.94亿元,该项会计估计变更使宝钢股份2003年利润比变更前减少了19.07亿元。如果没有这项会计估计的变更,宝钢股份的增长将超过100%。而净利润增长96%的杭钢股份也变更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杭钢股份2003年实现净利润5.32亿元,每股收益达0.832元。从2003年1月1日起,公司将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