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洪涛 的博客   “产业经济学导师论坛”纪要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产业经济学导师论坛”纪要
2009年9月31日下午(郭庆、付镜懿、潘岩整理)
北京工商大学教二楼302会议室
洪涛:首先,欢迎谭向勇校长、谢志华教授、何明珂教授参加本次产业经济学导师论坛。北京工商大学前身之一的北京商学院1960年即设立商业经济专业,至今有49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设立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贸易经济教学与研究的中心之一。1981年我校贸易(商业)经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有28年历史,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该专业被国内贸易部评定为部级重点学科。1997年贸易(商业)经济学专业在新专业目录中并入产业经济学,2003年产业经济专业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至今已有6年。
为了促进我校产业经济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今天需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及其定位
2.产业经济学教学体系及其课程群
3.产业经济学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4.《流通产业经济学评论》筹备
5.商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建设
下面请各位导师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
谭向勇:最近学校很重视国庆期间的维稳问题,校领导都在分头负责良乡2500名学生国庆巡游的事情。
首先,我觉得今天这个论坛的形式很好!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中国人喜欢开茶话会。只要为大家提供一起交流的机会,那就是好的。我认为学科建设要集中力量,不是说哪个教授的研究方向不好,但是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必须集中精力抓重点。北大的理论研究很强,其实它与国外水平还差很多,不是教授不好,而是国外的高校优先发展时已经研究过这些理论经济了。所以我认为我们学校重点还是要发展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要更偏重理论联系实践,我很同意刚才卢奇教授的讲话,我们应该明确为谁研究的问题,应该用经济理论方法研究现实问题。流通经济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学科建设就是要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我们做的好的领域或者别人没有涉足的领域进行研究。我们以前的商学院、轻工业学院都是口碑很好的高校,可是为什么我们北京工商大学却成为“1+1<2”的学校典型,这是需要我们进行反思的。
我们要充分抓住我们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的生存力。一个什么都研究的人是不可能在一个领域作出什么巨大的贡献的。这一点,我们老师与学生正相反,学生可以各个领域的问题都触及一些,作为老师则应该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确定好一个研究方向后,集中力量做专,这样才有可能取得一些成就。这方面的例子比较多,比如1995年我在中国农业大学当校长的时候,我们就牢牢抓住“农”这个特色。我们把农产品横向细分为每个具体的品种,像专做大豆、猪肉、西红柿等,我们又进行竖向分析,研究大豆、猪肉、西红柿等的收购、储存、配送、批发零售等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目前要确定的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特色,在具有历史优势的学科研究基础上出水平,要确定流通领域的主攻研究方向。我们不能限制老师们研究那个方向,但我们要告诉各位老师重点研究的方向是什么。例如在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哪个品种等找到切入点,利用前期研究的积累作出成果。
流通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我们要在流通中细分出我们研究哪一块。比如台湾中兴大学有几个教授专攻超市的收购、批发、配送、零售、现货、期货等等。我来学校也有段时间了,我觉得我要是往流通这个方面转型,那我的优势就是对粮食问题的研究。
另外,我们很多老师写的论文许多都是从理论到理论,文字到文字,没有实证的内容。我们最后应该定下来哪几个老师重点在哪个环节或者哪个品种上致力研究。社会在变化,今年的药品流通可能与明年的就不一样了,我们要总往前推进,跟上时代的变化。我们的老师要成为流通哪个环节或者哪个品类的专家,这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待续)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