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教育_法律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在这场深刻的德育危机之中,危机的制造者有男生也有女生,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有差学生也有优秀学生;其危害对象有同学,有老师,有父母。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死母亲;江苏徐州,违纪学生疯狂地砍死校长的四位亲人等等这些悲剧令人毛骨悚然。认真分析这些悲剧,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很有必要。本文就未成年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展开论述。

一、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敏感、率真,喜欢新鲜、有趣、直观、形象的东西。随着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状况主流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稳定上升趋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仍有明显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普遍缺乏责任感
1、缺乏家庭责任感。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通过家访了解的情况常常使我们大吃一惊,反差很大。如个别同学,父母均已下岗,生活困难,但学生还要讲吃讲穿,买手机,买电脑,骑高档自行车,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但不主动分担父母的忧愁,还提出无理要求,缺乏家庭责任感。
2、缺乏集体责任感。班级卫生工作,是班级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卫生劳动,可培养学生的劳动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但学生的实际表现令人担忧,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认识到值日劳动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劳动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四分之二的学生敷衍了事,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则能拖则拖,能少则少,能逃则逃。教室过道有椅子摔倒,每个人从上面跨过,没人主动扶起,地上的纸片更是没人主动捡起,缺乏责任感。
3、缺乏社会责任感。现在的学生大多都很少关心国家大事及国际时政,他们大多为追星一族,只关心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及文娱界明生,他们的生辰、年龄、星座、喜好、行踪等都能头头是道,但有些同学连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及海南省的领导人都说不全,有的同学甚至连自己的校长是谁也说不上,缺乏责任感。
(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渐丢失。
现在的中学生追求名牌,爱慕虚荣的越来越多,贪图享受,缺乏吃苦精神,热也不行,冷也不行。学校每天供应纯净水,但他们大多每天还要买饮料、冷饮。其中他们很多家长已下岗。学校规定穿校服,但他们就比鞋子,比书包,比手机款式。鞋子、书包都洋品牌,手机都是新款式。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城市孩子的平均消费比美国的孩子还高。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奋、吃苦、节俭、尊老、谦让等逐渐丢失。学校的老师碰上和同学同车,给老师让座的很少,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得更少。班里垃圾桶里每天都扔着很多食品和饮料,浪费现象极为普遍。
(三)行为规范不尽如人意
虽然学校每天都进行着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检查,但一出校门,他们上下车拥挤、抢座位、乱杂物、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大专喧哗等不良习惯屡见不鲜,同时,在与社会接触中,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也被带到校园里。如不良嗜好,“扎场子”等。
(四)青少年的荣辱观呈“大是小非”现象
据调查表明:青少年学生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在“大” 的方面,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崇尚科学,诚实守法,助人为乐。多数学生认为青少年学生应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人生最重要的七项追求目标中(包括知识、金钱、荣誉、感情、健康、理想、其它),认理想是的第一位。但在“小”的方面,如闯红灯、做家务、穿名牌等方面观念模糊,认识不清,如很多学生不论劳动最光荣,他们不热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乃至害怕、逃避艰苦劳动,其主要原因是知行。
(五)道德理想有感情化和世俗化的倾向
他们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人代观存在着向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于有的同学不愿意担任干部,团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唯恐影响自己学业,对“大公无私”的观点难以接受,主张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利益,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兼容,索取与奉献并重。青少年的理性化道德理想还未形成,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一偶然作为理想的化身,由于偶像崇拜对象中良莠不分,一些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成了“追星族”们效仿的偶像,甚至历史和现实中的反面人物也成了少数人崇拜对象,而一些值得崇拜的英雄、模范人物却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此同时,青少年同辈群体对其成员的道德期望也常有世俗的气息,比如“为朋友两肋插刀”被认为是讲义气,“能攀龙附凤”左右逢源被认为有本事,“保守朋友的罪恶秘密”被认为是守诺言等。
(六)心理承爱能力不强
绝大多数学生有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有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对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有信心,希望能为民族、为国家争光,有较强的成才欲望。但近年来,离异家庭、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很多学生还存在社会交际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有抑郁性症状等问题。他们追求新知,刻苦学习,渴望成才,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消沉;他们要求独立,不愿意成人干预,但在经济、生活诸方面对家庭依赖性很大;他们憧憬未来,充满自信,但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

二、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查询相关资料结合专家的意见,分析得出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这其中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
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不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青少年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
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
在20世纪60年代,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带画各种社会失范、文化冲突、思想碰撞、价值多元、信息杂乱敏多的冲击,这对于涉世未深心理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影响尤其之大。在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和活动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如果对于上述的严峻形势不加以重视,对未成年人不加以好好引导和爱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将会面临大的灾难,这绝非危言耸听。

三、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从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各阶段特点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入手,积极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教育。要积极探索分层次的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使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生应以规范基本行为的养成教育为主,努力养育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中学生应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要积极探索学校的德育教育规律,要将其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改变学校就德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中小学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整体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强化学科渗透性,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品格、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必备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主动发展、全体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深刻挑明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所养、所育,家庭是每个人出生所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每一任老师。
从现实看,家庭教育不仅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文明行为、高尚品德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的组织网络;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要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建立检查评估机制;要规范教学管理,办好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到把了解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同了解和满足孩子的安全、爱、尊重、归属感等心理需要相结合,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理想、愿望,允许他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允许他犯错,同时积极引导孩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家庭真正成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品德的“摇篮”。
(三)以人为本,尊重未成年人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德育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会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要给未成年人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要相信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和正视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的天性来进行教育。要让未成年人多参与。要开展互动教育,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改变“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过程的被动授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教育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未成年人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
(四)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德育教育的过程是由知、情、意、行等环节结合而成的,体验贯穿于各个环节。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间,只有当它们变成不宪政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对此,他作过很多精辟论述。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要推行体验教育就必须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课堂、两个阵地,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实践教育,既进行认知教育又进行实践教育,使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向人民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练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行的统一。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实践体验,把创业的意识和道德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准则,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当前,首要的是把优化社会软环境和搭建社区教育平台,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性工作抓紧、抓好。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