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15-07-0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文章通过揭示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目录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现如今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从一定的定义上来说,盈余管理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在这个“度”的范围内对盈余管理进行调节就是盈余管理,而超过这个“度”的盈余管理就是一种利益操纵的行为。这个“度”也就是“法”,具体的来说也就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相关的会计法规,也就是说盈余管理和伪造盈余管理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界限的界定最终由准则制定者,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法庭作出。
比如,美国的上市公司其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个人投资持股较多,在相关利益主体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他们并不谋求对公司的控制权,但注意公司近期的盈利能力,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而美国法制十分注重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制定了世界上最为详细、最为复杂同时也是比较先进的会计准则,这些使得美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收到了较为有效的约束。
而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跟国外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各项的法规制度及相应的监管约束机制并不是很健全,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疏漏或滞后于实务的地方,上市公司的数量较少,股权也相对的向国家高度的集中,却不能上市流通,上市流通部分的股权则极为分散,这些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国家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国家并不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管理当局作为国家的代表人对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管理当局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十分关注公司的短期盈利形象,往往对公司进行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这些盈余管理普遍具有短期性、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还不够成熟。
(2)一些上市公司利用现行的会计制度对有关会计实务规范不足这一契机,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采用合法不合情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精心的包装,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一些上市公司打着“盈余管理”的旗号,却采用缺乏科学性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违背了客观、公允、可靠的原则,歪曲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一些经济效益差且成长力缺乏的公司蒙骗及误导投资者。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原因分析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分为两部分: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督约束机制,其缺陷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不健全、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内部治理结构是通过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及决策与执行机制来进行,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绩效考核和奖惩等,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内部人控制与股权高度集中、小股东参加公司决策的程度非常低、缺乏完善的报酬激励机制。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二是如何监督和评价经理人,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前者给经理人创造了盈余管理的条件;后者在压缩盈余管理空间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经理人盈余管理的动机。
2、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的局限性
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盈余管理、财务舞弊行为。其根本动因是达到有关监管要求、获取上市融资资格。从这一点来说,相关的监管制度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诱发因素之一。在我国股票的上市、配股以及退市的规定中都有关资产收益率的规定,比如:最基本的公司股票上市就有“最近3年连续盈利”这个规定;而对于上市公司配股则有以下规定:公司上市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上市不满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按上市后所经历的完整会计年度平均计算;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对于退市则需要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这就迫使一些公司为了达到监管政策而进行盈余管理。而机构监管的财务指标过于单一,又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3、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不完善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博弈”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能够从源头上对盈余管理进行防范;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一些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操作会计数据。比如利用债务重组的非正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资本或重组后债务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即债务人应将所获得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这样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债务人的财务负担,使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轻松上阵;另一方面会造成一些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获得营业外收入,使企业亏损减少甚至扭亏为盈,会计报表丧失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对ST企业业绩影响尤为显著。
2007年ST浪莎利润总额比2006年同比增长了2 688.67%,究其原因主要是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据年报附注显示,2007年1月至3月浪莎与中国长城管理公司、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宜宾中元造纸有限责任公司等进行了债务重组,豁免其2.85亿元债务,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这部分债务重组收益占浪莎当年利润总额的80.68%。浪莎最大限度地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迅速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升了企业业绩。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