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职业教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4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内容摘要] 职业学校的决策者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迎难而上,保持职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要胜利市场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力开发为宗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互动与交流;课程设计要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定位、全体、互动、职业教育、市场意识、课程设计、个性发展、终身学习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空前扩大,水平明显提高,功能定位日趋明确,发展思路逐步清晰,改革和建设进展显著,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然而职业技术教育外部和内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职业学校的决策者要有现代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把握时机,迎难而上,确保职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定位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观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具有导向作用。它能使人们按照目标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向,修正偏离目标的行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规定了所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中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构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毋庸讳言,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发展的指导思想还是具体的教育实践,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人认为中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适应、掌握、发展物质世界,因而着力于教会人拥有知识和本领,而忽视了让学生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这种教育的纯“工具意识”以及“职业至上论”的偏颇,导致人们只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层面上去判断事物、思考问题,去寻找人生的答案也导致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但却没有健全的人格。作为本应培养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无疑在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完整的人格培养方面,无疑目前还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二)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良倾向
主要有不问社会是否需要,有什么师资、设备就办什么专业;不顾需要与条件,任意增设专业;盲目扩大专业招生人数。在课在课程设置上,一味强调偏重应用,注重实践,忽视专业基础理论,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影响其后期发展。中职阶段学习年限有限,在校期间,学生只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毕业后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工作需要,不可能掌握服务对象范围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在中职教学中,如果让一个专业涉及过多的学科,又没有明确的主干课程,会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二、树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现代大工业生产不仅要求劳动者多方面发展,同时也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现代大工业生产所依赖的一般原理的基本性、基础性,使得掌握这些一般原理的人可以顺利地实现在生产部门、生产工艺部门之间的转换;另一方面,现代大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使他们有更多条件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更多方面的才能。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业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因而,“承认劳动 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国家的建设不仅需要高科技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我国的国情看,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线劳动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产业大军的主体。因此,作为专门培养此类人才的职业教育任重道远,前景广阔。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必须树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观,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前提。
(一)、职业教育要有紧接社会需要,树立市场意识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教育,体现出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规模小、档次低、专业设置重复交错、长期实行统招统分的招生就业制度等特点。而如今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生源竞争激烈以及现行的市场化的用工制度等,让职业学校普遍感到难以适应。面对危机和挑战,职业学校既要正视危机,又要抓住机遇,更新观念。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决定它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才能有所作为。职业学校内部应按市场的要求,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及时增添新专业,对没有市场需要的传统专业和重复专业要敢于忍痛割爱,以减少资源的无效利用。
目前中职教育的招生就业机制、市场营销意识尚有欠缺,加上资金困难,不可能配备紧跟形势的先进设备,造成理论教育强、实践培训弱、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局面。因此,职业院校应与企业携起手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发挥学校在理论教育上的优势,运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丰富的资源,将学历教育与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联合办学,分段教学,适应人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
(二)、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宗旨上。
职业教育是对精英教育的否定,它不是通过选拔淘汰多数的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注重每个人个性特点充分发展,重在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它的出发点是“有教无类”,所选择的教育过程是“因材施教”。
国家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职业教育承担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的艰巨任务,可以这样说,面向全体是法律政策赋予我们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
教育的大众化是当代教育的主要趋势。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正是教育大众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轨道上来,否则势必脱离时代的要求,群众的需要。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身为职教工作者却缺乏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同,缺乏对学生的起码的尊重和良知。有人认为职业学校接纳的多是“差生”,“没出息”的人才进职业学校,“职业学校说穿了就是少管所”,有的教师辱骂成绩差的学生是“败类、人渣、不要脸的”,动辄便对学生拳打脚踢。这一切恰恰反映了我们少数职教工作者对职业教育的无知。职业学校的老师首要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挖掘学生的才智和潜能。职高生多半带有挫败的心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大都有自卑感,缺乏自尊心,正如医生治病救人一样,教师要医治好学生的心灵创伤,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否则便适得其反。学校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帮助学生找准奋斗的方向。阿基米德曾说“找到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我们也完全相信,学生只要一旦找到了一个支点,他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补偿性和互补性特征,即一个人某一方面存在缺陷,往往在其他方面具有惊人的潜质;一个人某一方面如果得到了充分发展,其他方面也可以相应地得到改变。据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人人有才,人人都能成才。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培养出了大量出色的人才。我校毕业的职高生中既有像杨哲、左良凤等成功的创业者,也有像甘德欣、王华成等取得高学历的专家学者。有一篇《精英教育的背后》的文章曾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者对当代中国200名30-40岁优秀的企业家作了一个调查,其中86%的企业家第一学历是高中毕业,这个数字值得我们去反思。

(三)、职业教育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把教育定义为“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索取者,他们与教师的关系从“下位”转变为平等的地位。
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很少单纯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专业技能知识即操作性知识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分为四阶段。
1、定向:教师依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水平分解操作步骤强调其关键和注意的事项,教师讲解的同时要认真示范,并要求学生重复一些关键动作。
2、摹仿:学生重复教师演示的动作,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
3、熟练:学生反复练习,教师要作适当的评价。
4、自动化:学生不断地加强练习,教师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以上四个阶段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操作性知识没有学生的实践,教师最精辟、最生动的讲解也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当然没有教师的讲解、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也是盲目而低效的。职业学校也有理论的学习,但它不以探究公式、定理来龙去脉为目的,不强调通过公式、定理去演绎某种结果,它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因而不能孤立于实践之外去学习理论。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仍然存在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以识记操作的步骤代替具体的操作,以书面考试代替具体的技能考核,整过课堂,只有教师的单向知识的灌输,这种现象极为可怕必须加以克服。
在实践中学习,是职业学校的先天优势,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师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建构,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挑战权威,在实践中创造和发明,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但能够成为企业的有用人才,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具有超越普高学生的资本。

(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要允许多样化,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爱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学习动机和目的更是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个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的想就业,有的想自主创业,有的想继续深造,有的想外出打工,有的想在家乡发展等多种目标,加之家庭背景的差异,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因素,所以课程设计方面的多样化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但是受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和大一统思想影响,我们的教学从来就是统一的班级授课,统一的学习进度,统一的大纲和教材,统一考试和答案。从而统一的人才规格,使得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凡不符合于这一规格的学生便是理所当然的差生。
事实上,社会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学生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多元化,课程设计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也作了许多的尝试。①开设活动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专业之外的兴趣和爱好,学校成立体训队、文工团、广播站和文学社等等,学校提供专门的时间、场地、设备和师资,采取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措施,使学生的爱好得到充分发展。②开设选修课程。对某些专业有着特别爱好和需要的学生,我们通过选修某些专业知识技能,重点培养强化提高。③设计模块课程。首先将每门课程分解设计成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知识模块、能力模块,构建模块式目标体系,模块式教学大纲;其次,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求选取必要课程组合成若干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这样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发展方向趋势,体现了专业技能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有机结合。④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这样学生只要修满某一专业的学分即可获得该专业的合格证,在相同的学年中,学生可掌握多个专业技能。

(五)、职业教育是仅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终身学习的观念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老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古人就懂得终身学习的道理,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把职业教育作为人生学习的阶段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学校应提供足够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实践证明许多成年人由于社会的需要和生存的需要他们有着比在校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作为职业学校,搞好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农民和农民工的培训,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应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部分加以规范和研究。
2、职业教育作为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有责任强化学习者终身的学习所必备的素质基础。一些学校在招生中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宣传口号,如“永不下岗的职业”、“一技在手,天下可走”等等,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才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决定着学生能否完成好本阶段的教学任务,而且使他们终身受益。学习的成败主要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较强的自制力、自信心几乎决定着学生一生的成败。
3、某一阶段的学习期望不能太高,一定阶段的教育目标总是有限的。不可指望中职教育能够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可是我们往往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无限的目标。中职教育首先就是千方百计保证人人就业,我们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都应围绕就业这一具体的目标,我们开设音乐课不是培养歌星,开设文学课不是培养文学家,只有基于这一目标,取舍课程及课程内容,降低标准和要求,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才会有成就感。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产物,而一个决策者,只有不墨守成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促使职教事业步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