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4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要】花儿之所以那样娇艳,是因为它在感激泥土的栽培;小草之所以如此坚强,是因为它在报答大自然给予它的生命;鸟儿的歌声之所以这么动听,是因为它在感谢赋予它歌喉的森林……一切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先从课本中的一些故事结合实际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感恩教育 知恩 报恩 施恩
感恩是一种回报;感恩是尊重的基础;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从小时候起,我们就受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也应该回报一下了。这个团圆的春节,我用我的感恩之心向亲人们作出了报答。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小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一、感恩的种类
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为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论文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 角色转换,时间体验,让学生“知恩”、“报恩”
教育学生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的或多或少的关爱与呵护都是“恩情”,应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予以回报,这种回报并不一定让学生做出报大恩大德的轰轰烈烈的举动,可以从小事做起,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使情感上的回报。
(一)、记住父母的恩: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感恩是人行善的表现,是一种生活态度,忘恩负义必遭唾弃。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成人。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白发与皱纹。语文课本中不同的文章从各个角度表达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古诗歌中的《游子吟》赞美了母爱的伟大,留下了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看不见的爱》中耐心陪孩子苦练的母亲,有《我看见了大海》中给残疾女儿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继父……经过学生解释诗句、理解课文、反复朗诵后,让学生说说父母对自己有什么恩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如何去感恩父母。
(二)、记住老师的恩:
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老师,是他们教了我们很多的知识,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哑的声音和沾满双手的粉笔尘。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在学校,学生对老师要感恩,感谢老师给予做人的道理和丰富的知识。可以在教师节为老师献上一朵花或一张贺卡,写上一句感恩的话;对老师的教育要牢记在心,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对老师耐心的辅导要衷心说声谢谢,感谢老师为你付出的心血;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认真完成作业,用实际行动回报老师。
(三)、记住同学的恩: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同学就像是你的兄弟姐妹,我们生活在一起,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与同学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同学学习用品忘带了,马上借给他;同学不会做题目了,耐心辅导他;同学身体不舒服了,亲切地问候他;同学生活有困难了,大家为他捐款献爱心;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结成互帮小组,大手拉小手,共同进步。
(四)、记住社会的恩:
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要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师恩难忘》、《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等课文感受老师对学生无私的付出;从《负荆请罪》感受友情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从《给予是快乐的》感受真情的反馈和回报的快乐;从《詹天佑》、《钱学森》等课文中感知英雄人物的民族责任感,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真正的优秀儿女。通过学习此类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处处都有感人的事,只有学会分享,学会谦让,学会心存感激,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五)、记住祖国的恩: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每当唱起这首歌,心头就会涌起一阵自豪感、幸福感。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语文教科书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六)、记住自然的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不但赐予我们壮丽秀美的山川,让我们获得愉悦的感受,而且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保证。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是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志豪情;《游天然动物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伦美焕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天然动物园的乐趣,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品德。《桂林山水》能让我们心灵小憩,心驰神往;《海上日出》让我们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而感叹、激动……表现大自然之恩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从而才会感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七)、记住“党领导”的恩:
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都应该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许多歌颂“党”的课文。如:
在今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又是党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调动兵力,领导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才使更多的人得到救助,才使人们的损失降到最小。中国人的“心”又一次抱到了一起。当我一次又一次的带着学生关心“汶川地震”时,学生也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使学生在心底坚信“党”的领导。
三、 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在语文学科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开放、灵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感恩渗透,让感恩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感恩薰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别了,我爱的中国》、《开国大典》等文章,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在学生层层递进的语气中,我知道,鲜红的五星红旗此刻在他们的心中高高地飘扬!学生们自然而然的知道了要感恩党的领导;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江姐》,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林海》、《花潮》,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二)、在想象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孩子是最富有想像的。世界在孩子的想像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就像童话一般。通过想像,可以把孩子带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以上天,也可以入海。在语文教学中,“形象”的感受,“情感”的激发,往往离不开想像。孩子想像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如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海上日出》,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抓住描写日出景象的内容朗读理解,然后由老师范读,学生闭眼想像日出景观,更深地体会日出的美,对大自然能创造出这样的美景而生出感慨和感动。;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三)、在思维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在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与人类的持续发展的”矛盾,从而教育学生要感恩地球、感恩自然。《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思考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 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詹天佑》一文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比较,了解詹天佑在嘲笑声中,顶着压力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勇气,然后通过画图、演示体会他克服重重困难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行线路过程中显示出的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毅力,从而对他这样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产生深深的敬意,激发学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人和人性的高贵之所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要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才会懂得珍视学校老师启蒙、教育之恩,才会懂得珍惜社会和大自然供养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骗与涣散。学会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价值重要的一大步,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而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一个人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