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_硕士论文

    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_硕士论文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在阐述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建议 目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在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高速度发展,高起点探究,短周期转换,综合化趋势,大科学体系”已成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面对这种El益突出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及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学科体系,我们培养的人才(大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阔的科学视野、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和较强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此,必须转变重理工轻人文的传统倾向,加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 (二)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左右半脑在创造性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共同发挥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当前,加强素质教育、加大人文建设力度正日渐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认为:理工科学生除了学好专业外,要特别重视加强基础,第一是很好的理科基础,工者就是理的应用,没有理作基础,工科不可能有创造性的突破??第二更重要的是文,没有文就没有很好的理工?。美国学者怀特赫也在《教育目的》一文中指出:“没有人文教育的技能教育是不完备的,而没有技术的教育就没有人文。”[2]培养文理工结合,能够综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 (三)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素质方面的根本要求。但是从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在认知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大学生素质教育客观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高等教育过于突出人才的“红”,过于强化其为政治服务的职能;改革开放以后,在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心理驱动和西方唯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高等教育又凸显其功利性弊端,过分夸大教育的经济功能。上述问题造成了我们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上过于突出其专业特性,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均以专业为中心,重专业技能培养,轻人文素养养成,重知识被动接受,轻知识自主创新,重集体稳定平衡,轻个性特质发展。如此一来,导致不少用人单位对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给出了“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的负面评价。

  • 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论析_硕士论文

    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论析_硕士论文 摘要:基础教育发展质量实质就是基础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程度。基础教育发展质量主要包括“发展的人本性、发展的均衡性、发展的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性”等几个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要素。作为一个有重要认识价值的新概念,基础教育发展质量不仅具有一般产品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共性,还具有“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统一、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等特性。 关键词:基础教育;发展质量;概念;逻辑;特性 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和本质特征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在以往基础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已经对发展的质量问题有了逐步加深认识的基础上,把“基础教育发展质量”作为一个有重要认识价值的新的概念提出来,并以此来描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一 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的概念解析 基本概念是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如果对基本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那么研究的尺度就难以确定,研究也就难以细致深入、切中要害。正如列宁所言:“要进行论争,首先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因而,要探讨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的相关问题,首先就必须对“发展质量”这~基本概念作明确的界定。而要对发展质量进行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在于对质量的认识。根据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莫西·朱兰(Joseph M.Juran)的理解,质量一般与产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体现产品和服务对使用者的适用性。另一位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Crosby)则认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而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简称ISO)的规定,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实际上,上述三个质量定义在内涵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将质量描述为一种满足需要的程度,只不过基于的角度存在差异。由此可见,现代质量的内涵已不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产品的优与劣,而是一个全方面、全时空意义上全新的概念。基于质量的上述内涵,结合基础教育的本质,我们可以推定基础教育发展质量实际上就是基础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程度。 但基础教育发展毕竟不同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对其质量的考察应有自身的特殊性。就基础教育而言,其发展质量的客体——基础教育发展不是单一的、静态的物,而一个层次多样、结构复杂、有着时间延续性的过程,既包括对基础教育的过去的审视、现状的解读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潜力的预测,也包括基础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条件、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等各要素的综合考察。因而,其特殊性就是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的动态结构特征。需要特别强调和注意的是,基础教育发展质量概念虽然内在地包含着发展数量的规定性,但它与“发展水平”的概念和内涵是有所区别的。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发展水平”主要侧重于“量”的规定性,表征的是发展的数量及其所达到的规模;而“发展质量”概念则在“量”与“质”的辩证统一中,侧重于“质”的规定性,表征的是在一定的资源总量的条件下,基础教育系统运行的优化、完善状态。 由此可见,基础教育发展质量是一个多维的、变化的并可以通过一定标准和方法来进行评价的概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评价基础教育发展质量才具有了可行性和必要性。而运用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工具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也必将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分析我国MBA商业伦理教育的普及性和应对措施_硕士论文范文

    分析我国MBA商业伦理教育的普及性和应对措施_硕士论文范文 MBA研究生作为未来企业的管理者乃至经营者,如果没有很好的商业伦理道德素质,不仅会造成企业运作失败,而且会造成一系列商业伦理与社会道德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危害整个社会。因此,通过商业伦理教育提高MBA商业伦理道德素质,对于MBA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壮大,对于社会经济与文明的不断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我国MBA商业伦理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导致这一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我国MBA商业伦理教育的顺利开展以及MBA商业伦理道德素质的提升有所裨益。 一、我国MBA商业伦理教育普及程度分析 为了解商业伦理教育在我国MBA教育项目中的普及程度,本研究选取了24所大学的MBA教育项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选取方法、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具体如下: 1.样本的选取方法 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了解我国一流的MBA教育项目当前的商业伦理课程设置情况。这是因为,一方面,具有高知名度的组织更容易引起包括媒体在内的多个外部委托人的关注,因此外部环境对这些组织的期望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增多。知名MBA教育项目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中方方面面的关注,它们也能够对外界环境的需求和期望维持敏感性并较为迅速地作出回应。因此,它们的行为对于其他的MBA教育项目具有导向功能。另一方面,知名MBA教育项目所培养出的MBA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这些MBA未来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影响更多的人,开展商业伦理教育的意义更为重大。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了解我国MBA教育项目商业伦理课程设置的整体情况。这是因为,知名MBA教育项目在我国MBA教育项目中毕竟只占很小的比例,并不足以说明我国MBA教育中商业伦理课程设置的整体情况,因此,还必须从整体上分析我国MBA教育商业伦理课程设置的现状。据此,本研究样本的选取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选择2005年福布斯中国商学院排行榜中人选的15个最有价值的全日制MBA项目川作为研究样本。由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网页上没有课程信息,因此不在分析范围之内。第二,以中国MBA网上的MBA院校排行榜为样本选择的基础,该排行榜共列出96个MBA教育项目,本研究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选择了10个样本。 本研究通过网上查询获得各大学MBA教育项目的课程设置信息,凡是课程名称中涉及伦理、责任的,全部视为商业伦理相关课程。 2.数据分析及结论 福布斯2005年评出的中国最有价值全日制MBA项目商业伦理课程设置情况。在14所福布斯评出的中国最有价值的全日制MBA教育项目中,只有4个MBA教育项目将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设为必修课,占样本总数的28.6%,这其中还包括北大国际MBA项目课程法律与伦理制度比较,其与严格意义上的商业伦理课程强调的重点显然是不同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在14个MBA项目中,只有3个将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设为必修课,占样本总数的21.4%;有3个MBA项目将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设为综合选修课,占样本总数的21.4%;有4个MBA项目将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设为专业方向选修课,占样本总数的28.6%,而这些MBA项目往往拥有4个以上的专业,商业伦理只是其中一个专业方向的选修课;还有4个MBA项目将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设为任意方向选修课,占样本总数的28.6%,在这4个MBA项目中,只有西南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明确将这门课设为任意方向选修课,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以及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的任意方向选修课并没有明确列出,南开大学商学院MBA课程表中也并没有这门课程,为便于统计,将这三所大学都归于这一类,这是最乐观的一种归类方式。一般来讲,任意方向选修课的数目非常之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网站上声称其提供的选修课程多达400余种,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列入任意方向选修课中的课程被选修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而在系统抽取的10个MBA教育项目中,只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教育项目将管理伦理学设为公共基础课,但学生可以在管理伦理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门课程中选择一门。将商业伦理作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只有辽宁大学MBA教育项目。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MBA教育中心等7个MBA项目未开设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教育项目由于在网站上只列出了核心课程,而核心课程中未有商业伦理相关课程,因此并不确定在选修课或专业方向选修课中是否设置了该门课程。

  • 浅谈软件工程的发展_硕士论文

    浅谈软件工程的发展_硕士论文 摘要:软件工程是一类工程。工程是将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科学。就软件工程而言,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软件。其中应用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管理科学。本文只要阐述软件工程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软件工程;模型;迭代; 1 软件工程概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计算机硬件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并要求软件与之相适应。当时的软件生产具有个体化、作坊式特点,开发工具落后,开发平台单一,程序设计语言功能差。尤其是软件维护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计算机资源,许多程序的个体化特性使得它们无法修改和维护。有的干脆废弃原有系统不用,从头编写新软件。与此同时,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软件管理和维护困难,开发费用不断增加。这种软件开发技术、开发工具和生产方式落后的状况与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和对软件的需求日益增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由此而产生了“软件危机”。软件危机的产生使计算机软件专家认识到软件开发必须以新的方法作指导,原有的软件开发方法必须改变,他们决定把工程技术的思想引入软件开发领域,使软件开发走上工程学科的途径,以摆脱日益严重的软件危机。于是,美国和西欧的一些科学家在1968年的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是利用工程学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学科。从此,软件工程作为-- F~I 学科正式诞生,人们开始了软件工程的研究。 2 软件工程发展过程中常用模型 软件的质量因素很多,如正确性、可靠性、容错性、易用性、灵活性、可扩充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等等。有些因素相互重叠,有些则相抵触,真要提高质量可不容易啊!软件工程的主要环节有: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可行性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测试、维护等。 软件工程模型建议用一定的流程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并可用规范的方式操作全过程,如同工厂的生产线。常见的软件工程模型有:瀑布模型(线形模型),渐增式模型,螺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等。 最早出现的软件工程模型是线性模型(又称瀑布模型)。线性模型太理想化,太单纯,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偶而被人提起。都属于被贬对象.未被留一丝惋惜。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线性”是人们最容易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思想方法。当人们碰到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分解或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nf能是复杂的,而单个子程序总是简单的,可以用线性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干活就太累了。线性是一种简洁,简洁就是美。当我们领会了线性的精神。就不要再呆板地套用线性模型的外表,而应该用活它。例如渐增式模型实质就是分段的线性模型,如图3所示。螺旋模型则是接连的弯曲了的线性模型。在其它模型中都能够找到线性模型的影子。 3 软件工程的发展变化 国外很多项目的开发都是基于一些图形化的东西来做的,他们的日的是尽量少写代码甚至不写代码。代码能够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自动生成,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用户的需求变化或者业务逻辑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图形表示的调整。然后重新自动生成代码,这也就是国外开发很注重对项目的概念和逻辑分析的原因。 他们的重点是把业务规则和需求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通过CASE工具自动生成代码。所以当国人还在不停的开发一个又一个的MIS工具的时候,国外已经把很多精力放到了CASE工具的制作上。 社会进步的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软件的开发也不例外。为什么在软件开发的今天已经不能出现象裘伯君这样的软件英雄的原因也在这里,单凭个人之力,我们也许穷尽有生之年也开发不出象Windows这样的操作系统。因为。当前软件行业的壁垒无非就是两个,一个就是以技术创新取胜,你模仿的了其中的界面,但是你没有办法实现其中的核心功能。结果是你只能购买其技术核心,而你作一些边角工作。不举别的例子,比如VB这样的开发工具,其核心部分是它和第三方提供的COM控件或者是DLL函数库,你所做的就是一个整合的工作。

  • 议工程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走向_硕士论文范文

    议工程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走向_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介绍了工程哲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侧重点和存在的不足 、认为我国的工程哲学学科建设刚起步,当前应特别重视工程决策和设计、工程制度、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工程共同体、工程历史和案例等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工程哲学:研究状况:研究对象:发展趋势 工程哲学是近十来年继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之后,在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中取得若干重要成果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门新兴学科。在20世纪末的哲学版图上,工程哲学处于“边缘的边缘”位置。工程哲学研究起始于工程的技术哲学,而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技术哲学长期被边缘化。为摆脱这一困境.学者们试图引导技术哲学实现研究的经验转向 在此背景下,工程哲学作为新一代技术哲学家构建的核心话语应运而生,涌现了一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中外工程哲学研究的历程 (一)工程哲学研究的“酝酿期” 纵观有关中外工程哲学的学术文献。可以把西方工程哲学研究的思想萌芽归结为两种理论起源 一种是丁程本质论:另一种是工程起源说。 工程本质论认为,工程哲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至20世纪中叶,主要是对工程本质的争论。18l8年标志着工匠与工程师在职业划分的明确分离和现代意义工程师出现的英国民用工程师学会的成立,就开始了对工程本质的追问,并最初把工程定义为“驾驭自然界的力量之源,以供给人类使用与便利之术”。19世纪中叶以后,人们对这一工程本质的传统理解产生了质疑。在质疑与争论的过程中,工程哲学思想初见端倪。 工程起源说认为,传统的技术哲学是西方工程哲学研究的直接理论来源。工程的技术哲学源于德国,德国的技术哲学带有明显的工程学倾向。因此,有学者认为是德国的技术哲学开创了“工程科学和技术哲学联合的范例”。二战后,德国工程师学会(VDI,成立于1856年)于1974年重新成立,并召开了四次关于工程师和人类技术的重要会议,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技术哲学家,阐述了工程学——文化哲学——社会批判理论——系统论的技术哲学发展道路,标志着工程哲学思想研究的开端。 工程哲学“酝酿期”的突出特点是研究者身份的单一性,主要以工程师为主,带有明显的工具主义特征,而人文学者只是从外围参与争论,并未介入到工程实践的内部。研究内容、研究主题具有局限性、片面性和发散性。工程哲学在这一时期没有自己专门的杂志,涉及有关研究主题的论文散见于工程教育类或其他类型的文献中。因此,作为一种深刻的认识论主题的工程哲学指的是经验转向的技术哲学。 我国有学者把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作为工程哲学的“酝酿期”。我国早期的技术哲学研究具有工程的特点。关注的大多是工程技术问题。如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学家钱学森倡导建立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学科,并对技术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1957年,陈昌曙教授也谈到了技术中的方法论问题:1960年.关士续教授提出了反对烦琐哲学、提倡现场设计、勇于独创思想的观点:1965年和1979年分别开展了“研究工程技术辩证法”的研讨会和讲习会,邹珊刚教授编撰了《工程技术科学的若干辨证内容》 。他们的研究为工程技术的方法论和辩证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工程哲学研究的“胚胎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工程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与西方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密切相关。此后.技术哲学的发展逐渐趋于建制化,并最终走向成熟在此期间,有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关注工程实践过程,意识到哲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对话是必要的.这有力地促进了丁程哲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如美国学者杜尔宾主编的(Critical Perspectiveson Nonacadem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书.明确地对工程哲学研究给予关注,收录了许多关于工程哲学的文章,反映了2O世纪90年代欧美学者研究工程哲学的视野和水平。美国民用工程师协会学报、国际技术史学会的连续出版物中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工程教育等方面探讨工程领域中的问题,并有学术专著出版。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现标志着工程哲学在90年代已具雏形。

  •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八点创新论的辨识与初步分析_硕士论文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八点创新论的辨识与初步分析_硕士论文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来源于现代西方管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经过引进和吸收应用,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已有了规模巨大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规程规范不断颁布, 基础建设领城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建设质不断提高、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建设领域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 加强了我们搞好工程项目管理的自信心, 在科技创新成为举国上下的奋斗目标的今天, 本文作者主要从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发展与西方管理学的知识中寻找差距, 对国内提出的几点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论提出了自己一些认识和着法,以抛砖引玉。 关健词:管理科学 项目管理 工程建设 创新 辨别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建和实践在经济上获得的巨大成功, 使我们越来越急迫地想在国际贸易交往方面得到以美欧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承认我们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期待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以推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整体性提升。当前我们的生产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粗放式的生产模式, 高污染、高能耗、高垄断、低水平、低效率、缺管理的现状都无法符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共识的发展需要。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建设领域是否在管理方面建立了创新理论成果本文将做一个初步探索。 1 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现状的认知有空方和多方两种典型类型 对当前基础建设领域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现状,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权且称作唱空派和唱多派。 1.1 唱空派的典型观点是: 1)转型时代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组织的日趋多样决定了当代中国的管理多样性, 我们急切僻要科学、填密的管理理论由于独立、自主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缺乏, 管理知识生产队伍的稚嫩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程度之不足, 中国管理至今难以拿出与时代使命相匹配的管理理论。 2)近30 a来, 我国工程建设处于高峰时代, 我国是建筑工程大国, 到处在上工程项目。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和应用仍然很落后, 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没有大的突破。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我们没有取得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能够在国际上有地位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1.2 唱多派的典型观点是: 我国引进了工程项目管理这门科学, 经过消化吸收和应用, 在多的实践中, 自主创新, 产生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它主要有八个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力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论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论工程项目管理人本论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论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论工程项目管理文化论。这些理论又指导着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 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本人认同唱空派, 多年从事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使我产生这样一个认知我们在认识项目具有生命周期共性方面和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们在政策、法律、决策、市场竞争层面上确有许多滞后表现。 2 对唱多派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创新的质疑与分辨 2.1 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力论 1)创新点工程项目管理是生产力。 论据我们为什么引进并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理由就是一个用工程项目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普布革工程的成功, 证明了项目管理方法是可以促进生产发展的。 质疑与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管理是科学已经是我们的共识。工程项目管理是生产力仅仅是贯彻了党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何来创新一说? 2)创新点生产关系要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力的发展。 论据我国调整建筑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关系。在建筑行业中发展龙头集团企业进行企业改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企业计划经济下的三级管理、施工队为基础的固化组织方式, 改变为建立一次性的项目经理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式管理层、作业层两层分离, 作业队伍社会化, 使组织结构扁平化, 推行矩阵组织结构模式和信息化管理发展以业主为核心组织的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了项目管理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改革建立了工程项目监理。这些, 都使我国建筑业和企业的生产关系适应了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重视论文质量提升期刊竞争力_硕士论文范文

    重视论文质量提升期刊竞争力_硕士论文范文 从被统治阶级的角度来看,就连普罗柯比也认为汪达尔战争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他甚至认为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一次因为皇帝的错误导致的战争。虽然利比亚历尽艰难重获和平,但其大部分地区饱经战火,满目疮痍,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在这里,普罗柯比表现出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他认为在利比亚人民所遭受的苦难面前,拜占廷帝国获得的胜利和查士丁尼皇帝的个人荣耀都失去了灿烂的光环,变得微不足道。普罗柯比这种对民众的真切关怀在其作品中时有反映,体现了他悲天悯人、珍视生命的可贵胸怀。 另外,普罗柯比在《战记》和《秘史》中对汪达尔战争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在《战记》中他认为在这场战争中拜占廷一方是正义的,是在上帝的帮助下把非洲人从汪达尔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而在《秘史》中他的口吻则与此大相径庭,他认为查士丁尼对非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汪达尔人、利比亚人、摩尔人和到非洲作战的拜占廷士兵都是他的受害者,1他既没有有效地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也没有保护那些忠诚于他、爱戴他的臣民的利益,他嫉妒贝利撒留的战功而将其召回,以便能亲自管理质量是期刊的生命。质量包括论文质量、编辑质量、印刷装帧质量等,但核心是论文的学术质量。尤其是对学术期刊来说,论文的学术水平尤为重要,它是期刊生存发展的根本,决定了期刊的影响力、读者群,也决定了期刊的生命力[1]。因此,要创办精品期刊,提升期刊竞争力,首先应重视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 面对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争创精品期刊,是办刊人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受科研评价体系、期刊出版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大量优秀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据统计[2],我国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中,流向国外的由1999年的70%上升到2006年的81%。这造成国内学术期刊的优秀稿源匮乏,各期刊的论文质量严重下降,使国内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期刊面临挑战。《药学学报》也不例外。《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是药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56年来,《药学学报》一直秉承“追求质量,服务社会”的办刊理念,发表了大量优秀的药学类研究成果,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受优秀稿源严重外流的影响,《药学学报》高质量稿件的数量也在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编辑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吸引优秀稿源、提高稿件的质量上。探索通过加强组稿约稿、充分发挥编委作用、缩短论文发表时滞、放宽论文篇幅限制、严格同行评议等措施吸引优秀稿源,提高论文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加大约稿力度,提高论文质量 1.1 扩大期刊影响,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约稿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动向,密切关注学术水平高的研究工作。《药学学报》编辑部根据所报道的专业领域分别参加药学各种专业学术会议,有目的地了解掌握研究进展,有效地进行组稿。如2007年,“国际药剂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由复旦大学药学院组织,我们积极与会务组联系,由负责药剂学的编辑参加,共约到国内稿件5篇,全部达到发表要求。通过参加会议,不仅约到了高质量的稿件,还了解了国内外药剂学发展的前沿动向,结识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发展了新的审稿专家,收获很大。 为了扩大期刊的影响,2007年1月,我们建立了药学学报网站,网站的内容包括中英文两部分:期刊的发展历史、期刊简介、编委会、期刊的动态新闻、期刊的当期目录、优秀论文推荐、过刊全文、近期预告等内容。通过网站充分展示了期刊内容,使作者的研究成果增加了交流的渠道,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同时,我们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宣传期刊,将办刊宗旨、收稿标准等印成材料,在会上发放。此外,还利用为学术会议出版论文集的机会,选择优秀稿件定向约稿。2007年,编辑部主动提出为“全国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的论文出版增刊,通过论文审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优秀的稿件,及时向作者约稿。同时利用论坛的机会,宣传期刊。

  • 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研讨_硕士论文范文

    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研讨_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医学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地方。医学生的道德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后行业的道德,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带来直接影响。良好的医德是促使医学生形成较稳定的医德品质,并在以后工作中转化为自身的医德行为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医学生;医德教育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救死扶伤的职业要求决定了其医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经济观念的引入使医德的树立已发生动摇。因此,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医德的提高与完善是医师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1 实行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无德无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对医务人员的第一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足以说明医德医风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服务群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医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程度和生命安危,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体现了一定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医科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因而对他们加强医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 2.1 让学生们在思想上重视医德医风的培养 古人云无德不成医, 自古医家重医德。唐代伟大的医学伦理学家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要立志普救含灵之苦而不护惜身命。 对患者应有恻隐之心,一视同仁。诊治应严肃认真,不得多语调笑,道说是非。若重同道,不能炫耀自己,诋毁、诽谤他人。不能以医术谋取患者财物。医者应处处注意精与诚。这就说明,我国从古代起对从医者的选拔和任用就有十分严格的标准,非医德高尚者不得行医。 2.2 营造医德医风教育的良好环境 环境在学生的医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医学院校,应该仓吐造条件,增强医德方面的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教育学生热爱事业,立志献身于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自觉树立敬学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各类医学院校要注意营造医德医风教育的良好环境,树立正气。要以人为本,抓好理想信念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新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教育,教育学生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加强爱岗敬业教育。除了开展向白求恩、南丁格尔的学习活动外,还要善于发现、宣传表现好的学生的事迹。 2.3 强化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有人说,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赝品,无才无德是废品,德才兼备才是真品。医德是整个道德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医疗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对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医务人员,要把社会主义医德教育作为必修课,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认真地学好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下问题:摆正医务工作者与病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等。提高思想认识,用医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树立一切为了伤病员健康和廉洁行医的高尚医德,反对以医谋私;养成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的优良作风。 2.4 实习期间让学生们具体实施自己良好的医德医风

  • 中国经济法学的回顾与展望_硕士论文

    中国经济法学的回顾与展望_硕士论文 光风霁月,海阔天高。伴随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法蓬勃发展,中国经济法学从中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回顾中国经济法学,“日益深化的共识,丰富多彩的个性”,表明我国的经济法学正在、甚至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展望中国经济法学,“跨越时空的经验,推进发展的对策”,要求我们身体力行,奋勇前进。 一、日益深化的共识 中国经济法学伴随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而发展,经济法学界对制度层面的经济法与学科层面的经济法的共识,都在日益深化。 (一)关于经济法的制度层面 1.基本定位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 经过30年的努力,新兴的经济法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基本的、重要的法律部门。这已得到国家确认、学界认同。独立,指它与相邻部门——民法、行政法、社会法等已有大致分野;基本,指它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重要,指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国计民生的作用。 2.本质属性经济法反映以国家为主导的公权力因素对市场经济关系的介入(或称影响)。国家既是经济的外部因素,又是经济的内在力量;而介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管理、协调、参与等等。 正如1993年1 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的:“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2001年3月9日、2003年3月10日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先后指出:“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 3.制度安排体现在宪法、专门的经济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一系列经济法规范,已构成如下主要法律制度: 经济法主体制度——主体中,有经济管理主体(政府及非政府公共事务组织)、经济活动主体(企业、个人)及市场中介组织等中间层主体。 宏观调控制度——由国家发展计划(规划)、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价格调控、资源和能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构成。 市场监管制度——由市场准入和退出、市场交易和竞争及其监督管理的法律规范构成。 以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两大经济管理行为制度在某些具体环节可能出现交织。 经济法责任制度——责任中,有传统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运用,还有新型的责任形态,包括经济责任制和特殊经济制裁以及非财产形式的责任。 中国现代经济法制度的核心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4.部门特征经济法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特定的经济关系,即以物质利益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管理关系。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同时显示出经济性(市场性)、社会性和管理性等特征。就法律规范的性质而论,经济法以公法因素为主,亦兼容了某些私法因素。 经济法以发展、公平、安全为基本理念,统筹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综合协调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与个体经济利益,成为一种社会本位法。 (二)关于经济法的学科层面 1.基本定位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经过30年的努力,新兴的经济法学已成为中国法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重要的法学学科。这已得到国家确认、学界认同。 2.范畴原理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就是设计经济法的范畴(概念)、原理及其科学的组合。经济法学正在形成自己的一整套特定的范畴(概念)和原理。 其中,关于宏观调控法、市场监管法这两个基本板块的理论逐趋成熟。其研究范式为:

  •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分析_硕士论文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分析_硕士论文 一般而言。一个部门法的基本原则都是明确表示在法典之中的。但是源于经济法没有制定法典,因此对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还始终以学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这些关于基本原则的学理研究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确定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理论体系建立完善的重要标志,如果缺乏统一的原则认识,既不利于发经济法具体条款的颁布和实施,同时也不利于经济法基础理论建设的完善。 由此,明确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无论在立法还是实践中都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概述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始终贯穿经济法立法和实践中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是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同是也是经济法精神价值的主观反映。经济法基本原则体现的是经济法的本质和宗旨所在,而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经济法就是国家和社会市场。将所有的经济资源合理分配, 以营造出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为目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这体现的是经济法最基本的本质所在,同时包含了经济法最基本的三个原则,也就是: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原则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必须要能够始终贯穿整个经济法理论体系,在每个经济法的法域中都可以适用,而在不同的法域中,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的侧重也都有不同。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的目的在于防止社会经济的两极分化,侧重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原则中的主体中包括国家, 因此也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适度干预,既体现了责任和权力之间的统一,同时也反映了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公平的原则。而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平衡和谐,不仅是这一基本原则的关键词,同时也要贯穿经济法的始终,这一原则突出反映出对市场规制的~种要求,也包含了某些学者所提出的维护公平竞争和平衡协调原则。无论是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还是营造和谐社会经济环境原则,都是为了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一原则的前提和保证,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法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是也是经济法本质的体现。 二、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1.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如何评价分配经济资源的合理性,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认知。早期的封建社会,认为将社会资源按照社会地位的不同来实现经济资源的不同分配是最为合理的,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程度的必然认识。 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以后,经济资源的分配的提出标准则是按照各自的资本来分配,从考虑社会地位到考虑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这种对于经济资源分配合理性的标准无疑是个极大的进步,但是按资本分配也存在相应的弊端。按资本分配一方面会带来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产生较为激烈的社会矛盾,同时也会带来频繁的经济危机,阻《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中旬刊)总第620期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至于空想社会主义中按需分配的理论构想,由于完全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根本无法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得以实现。 2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国家职能划分为维护阶级统治职能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维护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当前,在国际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背景下,在国内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国家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则显得更加突出。各国在实施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时大都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里提到的环境既包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个问题在上层建筑的层次中已经被纳入到环境保护法之中),也包括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而我国某些地方一级的政府和部门、行业的管理者显然对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某些部门、行业长期垄断,损害了普通百姓的消费权益,阻碍了该行业通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法则来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平衡和谐的经济环境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要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