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guw
6309 68

许光伟:论劳动合约 [推广有奖]

贵宾

泰斗

36%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保卫《资本论》

威望
3
论坛币
659057 个
通用积分
580.3555
学术水平
7108 点
热心指数
6183 点
信用等级
5677 点
经验
427494 点
帖子
29199
精华
21
在线时间
46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11
最后登录
2021-2-23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这是一篇旧作,现从网上找回电子版。。。。。图形部分暂遗失,以及诸多模型文字有遗漏,等等以后来补充!!请忍耐一下

许光伟(安徽大学)论劳动合约  -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p-619766608.html

论劳动合约——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再探讨



摘要:文章以企业理论重建及两大方法论体系的甄别为论述的切入点,探讨和界定了实体-条件论的若干核心范畴,即作为社会实体的劳动或劳动实体、作为社会条件的合约或合约条件以及作为社会实相本身的劳动合约,进而倾向于将企业性质锁定在劳动合约的特殊范畴上,而将市场合约仅仅视为企业合约本身的个别表现,亦即,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实质乃是同一劳动合约的基于两大方法论体系的不同表现,从而更好地支持和诠释了企业作为协同劳动本身的签约与再签约过程的组织性质。


Abstract: From the start points of the rebuilding on enterprise theory and th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wo systems of methodology, the paper discusses and defines several core category on entity-condition theory, that is, labor or labor entity as social entity, contract or contract condition as social condition and labor contract as social phenomenon in itself. Furthermore,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take the nature of enterprise as the especial category of labor contract, while take the market contract as the individual manifestation. That is to say,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terprise and market are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 based on two systems of methodology in the same labor contract in fact. So, this paper should support and explain better the conclusion that enterprise is the course of cooperation Labor' signing and resigning in itself.


关键词:企业理论 方法论 劳动实体 合约条件 劳动合约


Key words: Enterprise Theory Methodology Labor Entity Contract Condition Labor Contract



一、引言:两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建的核心。从这种意义上讲,一方面,企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建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企业理论本身的重建也具有实质的理论意义。因此,在展开全文的总体叙述之前,有三个似是而非的“命题”需要先行地予以明确和破除:(1)马克思有无真正或“完整的企业理论”(孟捷,2003)。要破解这样的命题,必须真正理解什么是企业,破除《资本论》的研究重点和中心与企业理论无关的理论偏见;可以肯定地讲,马克思主义经济体系具有严整的关于企业演化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观,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论述、分工的论述,关于劳动条件或生产条件的论述,以及关于劳动协同的形式的论述,无疑是在总体的意义上完成了对现代企业理论内涵的奠基(韦伟、许光伟,2004)。(2)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是否就是“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左大培,2001)。恩格斯(1970,第144、147-148、210页)说过:“马克思的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那是因为经典作家努力将《资本论》与其所一贯致力于的研究任务相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他们任何时候亦未放弃对创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所作的不懈努力,所以,恩格斯同时也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要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全面地进行这样的批判,只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以及“到目前为止,总的来说,只有马克思进行过这种研究和比较”,等等。(3)总合上两者,马克思企业理论的研究出发点是否仅仅在于“资本雇佣劳动”。如果现在就申明“劳动雇佣资本”是马克思企业理论中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组成,或许是超前的“理论臆想”。但是,从理论的出发点而不是从逻辑的出发点来看,整部《资本论》毫无疑义地正是由劳动价值论开始的,从劳动价值论到企业理论是《资本论》第一卷的潜在逻辑,尤其是该卷的第十一章“协作”、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企业理论中的“经典之作”,因为在该章中马克思实质上已经提出了“总体劳动和协同劳动创造价值”的非凡创见及思想(许光伟,2004a)。

由此,马克思企业理论的研究出发点,溯本正源,从逻辑而言应是劳动范畴本身,而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则又是整体主义方法论性质和意义的劳动范畴,即劳动实体。


(二)个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的甄别。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重建的理论任务的提出,使整体主义方法论本身的“重建”显得尤为迫切,于是,甄别问题的提出既在情理之中又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独特的视角和途径。(1)哲学。如果说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实证主义哲学概括两大方法论体系的根本分野是适当的,则分别以马克思哲学、黑格尔哲学、中国老庄哲学的术语结合叙述根本分野的具体方面同样是适当的。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结合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话语则是:“一”规定实体的尚未展开或存在本身,包括实在和实存;“二”规定实体的直接展开,包括本质和现象;“三”规定实体的间接展开,包括个别、特殊和一般。由此,由个人实体出发两大方法论体系有了第一个根本分野:即后者没有局限于规定的表象,而是将个人实体作为“实在”界定为“劳动能力”、作为“实存”界定为“劳动关系”,将个人的本质实存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现象实在、实存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诸种形式或社会形态本身,并且将二重性本身始终看作是由矛盾性所规定的结果和表现。


(2)逻辑学。哲学决定逻辑学。根据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哲学和逻辑学思想,老子的“万物生成”的思想在逻辑上有两个决定的环节,即“一生二”和“二生三”,实质又是矛盾性的辩证法的展开的过程,亦即,矛盾性对二重性的外部规定的展开过程和矛盾性对二重性的内部规定的展开过程。具体而言,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本质和现象只是个人实体从而也是劳动实体作为矛盾体——基于劳动(生产)过程和劳动(生产)方式的劳动力(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体——的直接的外部规定的展开,两分法研究在概念上的暂时性决定此时的“本质”范畴还只是“本质的展开”、缺乏对应物存在,同样,“现象”范畴也只是“本质的展开”的诸种形态、缺乏相应的对应物,进而决定个别、特殊和一般诸范畴必须要有相应的“实在”、“实存”的内涵蕴存,亦即,二重规定性最终还必须是由矛盾规定性在事物的内部加以展开。由此,两大方法论体系的第二个根本分野是:凡是前者简单规定个别、特殊、一般的地方,后者对应蕴存的是条件(条件本身)、实相、实体(实体本身),从而,我们看到了“本质”的对应物的存在——实体本身,看到了“现象”的对应物的存在——实相,同时也看到了二者的“中项”——条件本身。



(3)数学。逻辑学决定数学。简言之,“个人-产权-社会”生成的是个体主义方法论的逻辑,“劳动-所有制-社会”生成的是整体主义方法论的逻辑,两大方法论体系的第三个根本分野于是在数学建模上表现出了相“决裂”的态势,即由效用价值论走向的是西方经济学——所谓的以“主流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学总称,而由劳动价值论走向的是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经济学为传统的经济学总称。但是,无论如何后者对于前者的“否定”并非纯粹的,而是扬弃性质的,即由“恩格斯的劳动故事”与“马克思的劳动故事”所界定和凸现的劳动与个人(劳动力)的差异和不等同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亦即,“ ”的形式化等式只是问题的表象的本身,而“参照系意义”的背后是所有制与社会性质的暗流涌动,换言之, 的量值正是特定的社会系统的内在尺度(韦伟、许光伟,2004)。                    



二、劳动实体:作为社会实体的劳动


(一)劳动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体 劳动,作为社会实体,即劳动实体,首先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体”,从而扬弃了个人实体在此意义项下的全部内涵。于是,我们其次一方面看到的乃是“实体”范畴本身内涵的变迁:从一切社会关系之总和到其本身的对应物——人的本质力量,另一方面,看到劳动二重性由于矛盾性的规定而在劳动矛盾体内部的序列地展开,亦即存在:劳动个别(各种各样的劳动或私人劳动)→劳动特殊(生产商品的劳动或协同劳动)→劳动一般(人类一般劳动或社会劳动);从而,劳动特殊——从层级结构意义看的作为社会实体的劳动实体——本身即表现为劳动实相(总体劳动或协同劳动),其具有的二重性质无疑是条件劳动——与私人劳动相联结的协同劳动和实体劳动——与社会劳动相联结的协同劳动(韦伟、许光伟,2004)。由此,我们得到的更为一般意义的结论是:本质对现象的直接的展开可界定为矛盾性对二重性的外部规定,而实体本身借助于条件本身(劳动条件、生产条件或社会条件)对实相的间接的展开可界定为矛盾性对二重性的内部规定,所以,也正是从这点意义上讲,劳动二重性由劳动矛盾体本身的规定性所规定而非由商品体的二重规定性规定。


(二)效用内含于劳动之中 “效用内含于劳动之中”是劳动价值论扬弃效用价值论的第一要义。包括两层涵义:(1)净效用最大化。恩格斯(1965,第605页;1970,第305页)天才预言: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依据恩格斯预言及整体主义方法论,可以设立劳动对效用关系的基本模型:



其中,N代表净效用、U代表正效用、L代表负效用或劳动的本身。


显然,仅仅从商品价值来自于“净效用”的事实看,效用或所谓的正效用正是从负效用或劳动之中分割、派生而来的,而进一步地“社会中个人”追求净效用最大化的结果是“边际社会劳动”等于“边际社会效用”,使得劳动生产力的社会表现或实体劳动生产力本身找到了相对核心或极致的实现形式。(2)商品实体。接着上面的思路:劳动二重性不由商品二重性所规定,恰恰相反,商品二重性乃是劳动二重性的对象化,故“效用内含于劳动之中”首先是体现于商品实体之内的。亦即存在商品的三段论式的逻辑序列:商品个别(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或使用价值)→商品特殊(满足交换或市场需要的商品或交换价值)→商品一般(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价值)。由此,商品体的二重性应是具体有用性和社会等一性,而非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身,这也是马克思(1975a,第47页)在《资本论》开篇处慎言“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根本原因所在。从这样的视角看待,效用实质乃是一种测度。因为所谓协同劳动创造价值,实质是作为劳动协同单位的企业组织创造价值,而在市场中实现价值,即交换价值成为价值的直接的实现(表现)形式,相应,使用价值成为价值(交换价值)的物质载体。但是,我们来看这是什么样的载体?就使用价值本身而言,在企业中体现的只是其潜在的形态,在市场中体现的却是其实现的形态,因此,与其说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关系是主客或因果的关系,不若说效用是对使用价值的测度,或更准确地说,是对使用价值本身满足需要程度的一种测度。因此,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从量的层面看,完全体现于效用测度与劳动尺度的对立统一之中,这或许也是劳动对效用关系的另外的内在涵义。


(三)个人实体内含于劳动实体之中 “个人实体内含于劳动实体之中” 是劳动价值论扬弃效用价值论的第二要义。借助于马克思(1979b,第104页)和哈耶克(1997,上册,第14页)的相反相成的说法,个人实体本身的演化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两种阶段形式:不断生成中的个人实体的演化发展形式与不断分解中的个人实体的演化发展形式。(1)生成的实体。如果说个人实体并非社会的真正实体,那么,我们应该探究的是在个人实体不断地生成的历史阶段,劳动实体又是如何演化的,这因此需要将“恩格斯的劳动故事”即“ ”加以放大和扩展地理解。第一,马克思之所以称此阶段的个人的发展是“依赖形态”的,并且,马克思(1979b,第470-498页)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术语是“共同体”,那是因为在此历史阶段劳动协同仅仅处在自然的状态之中,用马克思(同上,第474页)的话语说则是:“共同体是实体,而个人则只不过是实体的附属物,或者是实体的纯粹天然的组成部分”,或者“以共同体作为第一个前提”,等等。


第二,按条件劳动的组成内容看,初始形态的条件劳动的演化发展是共生替代形态的,即 、 、 作为共生的形态,只是依据主导作用的不同发挥而生成相应的替代序列: → → ,


还是用马克思(同上,第470页)的话语界说,即它还只是应该被历史本身所否定的“孤立劳动”。

(2)分解的实体。马克思接着说道:“被否定的孤立劳动,实际上是被肯定的社会劳动或结合劳动。”因此,进一步地,如果说可以用“劳动协同的完成形态——协同劳动的签约与再签约的过程”来界定市场中的企业组织的话,则市场中的家庭组织应该就是“劳动协同的未完成形态——协同劳动的一次性的签约过程”,显然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或可称之为“亚企业组织”,同样,市场中的政府组织(国家组织或自治组织)也可以相应被界定为是“劳动协同的非完成形态——协同劳动的永久性的签约过程”,显然又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或可称之为“超企业组织”。这样,只要将“马克思的劳动故事”即“ ”试图加以扩展,则广义的企业组织概念就会出现,我们不妨确定它为:一种协同劳动组织,它的对立面是市场组织,显然是“未能形成协同劳动”的一切组织的总称,而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各种中间组织,我们又不妨称之为“准企业组织”,以求得概念本身的完整性。这样,一方面,“独立形态”的发展使条件劳动的次生替代形态本身意义的生成成为可能,亦即存在替代序列: → → ,

另一方面,“自由形态”的深入发展使得共生替代形态与次生替代形态的交互作用或混合演化博弈不断地成为可能,又使得真正意义的企业组织——无论历史意义还是逻辑意义、无论实体意义还是概念意义——得以真正地第一次生成。(韦伟、许光伟,2004)


待续。。。。





xu1.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合约 Methodology COOPERATION distinguish Enterprise 安徽大学 马克思 经济学 电子版 切入点

回帖推荐

clb_polaris 发表于67楼  查看完整内容

楼主才智过人,本篇观点新颖,实乃佳作也。

clb_polaris 发表于64楼  查看完整内容

谢谢分享,涨姿势了。

clb_polaris 发表于61楼  查看完整内容

谢谢分享,开眼界长见识!

xuguw 发表于56楼  查看完整内容

政治经济学专题 -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p-269004300.html

xuguw 发表于42楼  查看完整内容

许光伟(安徽大学)论劳动合约  -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p-619766608.html

xuguw 发表于7楼  查看完整内容

《企业本质:劳动合约》、《企业性质:劳动合约》这两篇文章中最早提出。作者许光伟。经过整理的文章,发表在《经济纵横》2006年第11期吧,不过好像是增刊。 企业本质:劳动合约(许光伟)

人民动力 发表于10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觉得这分旧文稿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即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社会建设,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所以这样说,因为其应用目标是企业而不是真正的社会生产的实体个人。企业无非是个人的联合关系,原则说来,它在个人这个实体之外并不存在。 如能在新的真正的生产实体的基础上来研究联合体的合约,等等,那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了。 这是需要有人去作的事情。 恕我的粗见,并且精力所限且忙于拙作的修改发表——阅读贵作太少——完全 ...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zhuosn + 5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giresse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沙发
xuguw 发表于 2016-8-5 10:04: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许光伟论劳动合约.jpg
劳动合约:整体主义方法论本质范畴
个人合约:个体主义方法论形式范畴




三、合约条件:作为社会条件的合约


(一)合约是技术与制度的统一体


如前所述,基于层级结构的意义而言,社会本身是社会实相,所以,社会实体——劳动实体——的展开本身也必须借助于社会条件——合约本身——进行,因此,合约的本身或合约条件又表现和成为了合约的实相。


合约条件作为实相,它的二重性直接由合约矛盾体规定,而最终由劳动矛盾体规定,依据这样的原理,我们又可以写出合约的三段论的序列:合约个别(各种各样的个人合约或私人合约)→合约特殊(合约本身或劳动合约)→合约一般(人类一般的合约或社会合约)。


显然,这里所有的合约的形态实质都是直接作为充当展开劳动实体的手段而存在的,即都是首先体现为劳动的若干要素的不同组合和比例关系或均直接体现技术层面与制度层面的两重性质,因此,我们干脆称合约本身的统一体为“技术与制度的统一体”。


这样,我们看到了劳动实体借助合约条件展开的实相形态:劳动合约,即一方面作为两种不同“张力”的聚合,另一方面,其本身的性质或二重性质——技术性质、制度性质——集中地由劳动二重性决定和体现。


亦即,既然劳动是“由质与量双重因素构成的条件劳动与实体劳动的统一”,那么,基于质与量的统一体来看,所谓条件劳动又是异质劳动与劳动的量的统一体,而所谓实体劳动又是同质劳动与劳动的量的统一体(韦伟、许光伟,2004)。


因此,在设立“生产函数内含于治理结构之中”的数学模型时,似涉及这么三个不可或缺的考虑步骤:第一是要将财富创造生产函数完全转型为条件劳动生产函数来研究,即将技术层面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关系表征为诸条件劳动之间的组合比例关系,以全面考察异质劳动的数量变动关系和规律;


第二是要将价值创造生产函数完全转型为实体劳动生产函数来研究,即将制度层面的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表征为诸实体劳动之间的组合比例关系,以全面考察同质劳动的数量变动关系和规律;


第三是最后将条件劳动生产函数与实体劳动生产函数实施对接研究,以全面考察劳动整体或劳动本身的数量变动关系和规律。


显然,这样的研究尚有待于开发,但它的理论意义足以令其充当“劳动价值论扬弃效用价值论的第三要义”,当然同时也将会是终局性的“要义”。


(二)实体-条件论


如上所论,究竟何谓实体-条件论,是理解两大方法论体系的关键和必要的理论中介。本文以这么三点(辅以图解)明确。


(1)劳动实体。独立地将劳动实体范畴从个人实体、商品实体及需要实体等范畴的背后抽象出来,从而将社会实体最后地归结为劳动实体。所以,我们这里可以来进一步首先规定个人合约与劳动合约的范畴规定,即在图中我们看到,所谓个人合约只是劳动合约的个别表现,亦即,前者只是对应于本身作为整体主义方法论本质范畴的后者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形式范畴。由此可以看到,合约本身的两分的表现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本身又是由不同张力的聚合来予以一体,而归根结底是由“实体-条件”来予以一体,并集中以“形式-本质范畴”规定的形式体现出来。


(2)合约条件。相应将合约条件从个人条件或个人本身的条件(劳动条件)及商品条件(生产条件)等范畴中抽象出来,从而将社会条件集中地体现和归结为合约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其次来规定二重范畴之间的关系,即基于社会层级结构的意义,劳动既是实体(规定的本质)范畴又是实相(形式)范畴(如图所示的劳动实体或劳动实相),同样,合约范畴也是二重的,既是条件(本质的规定)范畴又是实相(形式)范畴(如图所示的合约条件或合约实相),从而,表现出规定与被规定的复杂对立关系。简言之,这种范畴规定的二重对立,一方面说明合约由劳动规定,即马克思(1975a,第102页)所指出的,“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以及“这种法的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说明劳动本身又由合约本身规定,因此,马克思(1975c,第985页)又说,“在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订立契约时,这是前提,并且,不管相对的数量关系在各个场合发生多大变动,这个前提总是正确的”、“互相对立的各个价值部分采取的确定形式是前提,因为这个确定形式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以及“它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又因为它不断地成为前提”,等等。


(3)劳动合约。马克思(1975b,第281页)说:“契约范围随资本主义生产的范围和规模一同扩大。”从而,我们最后能够来总结和规定劳动合约本身。并且,将这一规定直接地同正确处理劳动实体与合约条件的辩证关系相联结起来,即一方面将劳动合约看作是两种实相——作为协同劳动单位的劳动实相与作为合约本身的合约实相——的不同张力的聚合,另一方面,又强调劳动合约本身实质是合约条件基于劳动实体本身的进一步地展开或劳动实体本身借助于合约的社会条件的矛盾性对二重性的内部规定意义的展开。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劳动合约的最终展开,本身作为“展开的展开”,其表现最后地只能落到个人合约之上(图中所示的从“内圆”到“外圆”),即个人合约作为劳动合约本身的个别表现,具有普适的意义,从而更有可能使我们将社会实相本身最后地归结为劳动合约。


(三)作为实体-条件论的劳动合约   进一步来规定合约的矛盾体和二重性。合约作为矛盾体是个人(私人)合约与社会合约的对立统一体,由此,我们看到了与劳动矛盾体的“对应”关系,即一方面私人劳动作为协同劳动的个别表现,它的展开就是“个人合约是劳动合约的个别表现”的命题本身,另一方面,社会劳动作为协同劳动的一般表现的本身使得社会合约从根本的意义上扬弃了“社会契约”,使得“社会合约是劳动合约的一般表现”固定为劳动合约本身的命题,两大命题进而在“二律背反”的意义上完成了对自身范围内的各自的否定和扬弃,生成结合的合约即合约矛盾体本身。更进一步地,“对应关系”的本身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范围和规模一同扩大”,使得合约本身的二重性即关于技术与制度的二重性质本身产生了“裂变”:一方面,劳动实体的实在(生产力)和实存(生产关系)由于合约条件的展开而成为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力量——形成生产方式的矛盾体——使得技术性质(条件劳动要素组合比例关系的表现)“独立”为技术、制度性质(实体劳动要素组合比例关系的表现)“独立”为制度,另一方面,技术性质由于与个人合约相联结使其本身直接被“异化”为交易或交易合约本身存在,而对应地制度性质由于与社会合约相联结使其本身直接被“异化”为生产或生产合约本身存在。



四、结语:作为劳动合约的市场中的企业


(一)时间因素、空间因素、技术因素的三维视角   迄今为止的企业视角是二维的,即将企业视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时间因素、空间因素、技术因素的三维视角自笔者(许光伟,2003b)首次提出后,历经锤炼和发展(同上,2003a、2004a),我们认为,其作为研究企业合约理论的基本视角已成熟,从而,我们看到劳动与合约的联结一方面是如何被劳动与生产力本身的联结所决定,另一方面又如何直接地体现这种“决定关系”的。亦即,根本而言,张五常(1983、2003)所谓的关于企业与市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契约安排”之间的关系的断言是“混沌的庸俗”,因为前文已反复阐明企业合约与市场合约作为“合约的内部的关系”本身只有在“实体-条件论”框架之下才能够得到讨论,进而将要说明的是,企业与市场也根本不是什么“二维”下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三维”下的动态演化发展关系。


具体而言,市场合约具有个人合约的根本性质,而企业合约则具有劳动合约的根本性质,所以,市场合约作为企业合约的个别表现,必然地一方面是劳动生产力本身不断历史发展的结果的凸现,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实体经由合约条件不断地演化发展为劳动合约从而使个别本身不断地上升和表现为特殊、一般的逻辑的再现。所以,我们这里最终看到了个人合约以及市场合约的不断发展——个别(时间因素)的不断发展以及个别本身的蕴存(时间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亦即“表现”本身的不断地发展,使得劳动本身的特殊、一般(劳动实相或作为社会实体的劳动实体本身)得以不断地演化发展出来,即通过“空间因素”、“技术因素”的不断发展以及两者本身的蕴存(空间生产力和技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的本质力量”最终得到完全地展开,从而,使得合约本身的特殊、一般(劳动合约或社会合约)得以不断地演化发展出来,一句话,“企业生成”成为了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所以,回归“劳动生而自由,劳动被迫而自由”的“二律背反”式的命题本身,“被迫”之义在扬弃卢梭的“契约”的意义上来理解,则是合约本身,从而,市场合约本身作为企业合约的表现或个别表现,多少是历史的“无奈”的选择,虽然是“必然”的,因为在这里“自由”根本上还不是直接地与所谓的“强制”相对立,而是直接地与“合约”本身相对立;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总是历史生产力的发展,它的展开,又总是“三维”的,即总是基于时间生产力、空间生产力、技术生产力的展开,由此决定劳动本身必然地要被分解,而“分解”的劳动本身又必然地要以“合约”的形式加以结合,从而,企业生产力本身就成为了企业合约展开为市场合约的总的“载体”,而后者本身则成为了表现前者的总的“舞台”。


(二)劳动协同下的企业性质的多维合约

最后,还是要回归到马克思的批判上来。“生产”作为一般、“交换”作为特殊是一种联系,但是,是一种“肤浅的联系”;同样,仅仅肯定“劳动合约”是特殊、“个人合约”是个别,本身也逃脱不了“肤浅的联系”的窠臼,因此,还必须最后和进一步地挖掘“劳动合约”本身的内容上的“实在”与“实存”的规定以及形式上的总体规定。亦即,根据“个人合约”范畴的两重规定:交易合约或技术性质,可以规定其为“有条件的让渡”;而根据“社会合约”范畴的两重规定:生产合约或制度性质,可以规定其为“无条件的让渡”。两者可以看作是合约矛盾体本身的直接的内容规定——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身的规定的东西(从“有条件的让渡”到“无条件的让渡”),那么,合约矛盾体本身所规定的二重规定性的内容规定又是什么呢?根据马克思(1982,第438-439页)的“经典叙述”:“我的劳动表现为全部社会劳动的独立部分”、“我的劳动是片面的,但他满足某种社会需要,其它社会成员的需要”,“因此,满足一种社会需要的劳动,是把这种劳动变成自己职业的一定的个人的特殊劳动”、“因此,总的来说,它们表现为分工,这种分工通过交换,表现为整体,表现为互相补充的各部分,表现为社会劳动体系的各个环节”,以及“这种在交换中表现为各种不同有用劳动的分工,有两个方面应该加以区别:与劳动种类相关的是它们的差异性,而不是它们的同一性,是它们的多样性,而不是它们的划一性”、“社会分工是多种多样劳动的整体,这些劳动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别,由于它们的差异性而互相补充”,无疑,劳动合约可以最后地锁定在“差别的让渡”上。因此,根据这样的规定,市场中的企业就不只会仅仅表现为物质资本之间的合约,或者“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


或者马克思(1975c,第390页)所说的“表现为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特别的法律契约”,甚或是多重资本形态的组合合约,而最终必然只会表现为一种统一的形式即“劳动合约”的形式,即作为不同劳动的要素——差别的劳动要素——之间的组合与比例关系。也因此,合约本身的总体形式规定必然地只能够是:“市场合约(产品交易市场、要素交易市场……)→企业合约(亚企业合约、准企业合约、超企业合约……)”,即以市场合约总体本身作为企业合约总体本身的个别表现或表现的本身,从而,劳动合约本身内在地具有了企业性质的“多维表现”,“差别的让渡”本身也相应有了“条件的让渡”本身的“多维表现”。这样,市场中的企业就不仅仅是作为“市场的替代物”而存在,换言之,市场就不仅仅是“签约”、企业就不仅仅是“执行或履约”,混沌的企业与市场的“表现与被表现”、“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将会得到根本和彻底地梳理,即一方是市场总体、一方是企业总体,前者构成对后者的表现、后者构成对前者的蕴存,从而,二重性(劳动协同下的协同劳动或企业总体本身)在矛盾性(市场总体本身)的这里也将会得到根本和彻底地展开,个人的本质将会完全地体现为劳动的本质。


这样,市场中的企业就仅仅是同一劳动合约的基于两大方法论体系的不同表现或过程,或者说,市场就仅仅是劳动合约本身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的“表现”、企业就仅仅是劳动合约本身的整体主义方法论的“蕴存”,从而,劳动的签约与再签约的过程的本身将会使得两大方法论体系的“斗争”最终划上圆满的句号,亦即,我们最终相信,劳动价值论能够真正地扬弃效用价值论于自身的体内。


待续。。


保卫资本论判词.jpg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giresse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藤椅
xuguw 发表于 2016-8-5 10:06: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许光伟论合约.jpg



参考文献:


1.恩格斯,1965:《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恩格斯,1970:《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1972:《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1975a:《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5.马克思,1975b:《资本论》,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6.马克思,1975c:《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7.马克思,1979a:《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8.马克思,1979b:《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

9.马克思,198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

10.马克思,1982:《论分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1.黑格尔, 1980:《小逻辑》(中译本,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2.韦伟、许光伟,2004:《劳动、演化与企业理论》,《政治经济学评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许光伟,2003a:《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 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一般思考》,西安:《当代经济科学》,第2期。

14.许光伟,2003b :《广义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理论基础的重建—— 一个综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分析 框架》,太原:《生产力研究》,第2期。

15.许光伟,2004a:《再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说起》,《制度经济学研究》,第3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6.许光伟,2004b:《论分工、交易与劳动创造价值——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一个研究思路》,南京: 《南大商学评论》,第5辑。

17.孟捷,2003:《熊彼特的资本主义演化理论:一个再评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

18.左大培:2001:《从当代企业理论的角度看<资本论>》,张宇等:《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李建德,2000:《经济制度演进大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李建德,2001:《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纲领》,张宇等:《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1.张宇,2001:《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张宇等:《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2.余斌,2004:《微观经济学批判》,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3.周其仁,1996:《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北京:《经济研究》,第6期。

24.孙伯良,2002:《市场契约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5.凡勃伦,1964:《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6.诺斯、托马斯,1999:《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7.康芒斯,1962:《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8.张五常,2003:《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科斯等:《契约经济学》(李风圣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9.Steven N.S. Cheung ,1983: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XXVI. 中译本,盛 洪,2003:《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第139-15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0.Coase ,R. ,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 , Economica ,Vol.4,No.3,386-405. 中译本,盛 洪,2003: 《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第103-11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1.Coase ,R.H. ,1988:The nature of the firm:influence.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4(1) ,37-40.

32.Hayek ,F.A. ,1960: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中译本,哈耶克,1997:《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3.哈耶克,2003:《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4.Rousseau ,J. J. ,2003:The Social Contract ,The Social Contract and Other Later Political Writings(影 印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161页. 中译本,卢梭,2003:《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

35.Williamson ,O.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xu19.png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板凳
xuguw 发表于 2016-8-5 10:07: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转:论劳动合约---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再探讨  https://bbs.pinggu.org/gxzt/12038/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giresse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报纸
giresse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8-5 10:39: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








《保卫资本论》更正错误版.pdf (40.38 MB)

其它错误,参照老版本200M的改!!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s/A26HtJ8Z13_8d?sudaref=www.baidu.com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xuguw + 20 + 5 好的意见建议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xuguw 发表于 2016-8-5 11:02: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iresse 发表于 2016-8-5 10:39
学习了
劳动合约,是谁最先提出的呢??_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 E2%CE%B0&ie=gbk

使用道具

7
xuguw 发表于 2016-8-5 11:04: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iresse 发表于 2016-8-5 10:39
学习了
《企业本质:劳动合约》、《企业性质:劳动合约》这两篇文章中最早提出。作者许光伟。经过整理的文章,发表在《经济纵横》2006年第11期吧,不过好像是增刊。
企业本质:劳动合约(许光伟)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8
人民动力 发表于 2016-8-5 11:41: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 社会实体的劳动或劳动实体、作为社会条件的合约或合约条件以及作为社会实相本身的劳动合约
复制代码


我觉得这分旧文稿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即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社会建设,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所以这样说,因为其应用目标是企业而不是真正的社会生产的实体个人。企业无非是个人的联合关系,原则说来,它在个人这个实体之外并不存在。

如能在新的真正的生产实体的基础上来研究联合体的合约,等等,那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了。
这是需要有人去作的事情。

恕我的粗见,并且精力所限且忙于拙作的修改发表——阅读贵作太少——完全可不在意。

……比较而言,社会主义个人财产及其表现形式,体现了人类生产运动的实体内容从个别到特殊再到普遍性发展的辩证性上升运动,因而“是一个真正的进步”。而我们已经意识到、且已经实践了的那个私有财产的自我扬弃运动——展现了人在社会生产关系上将要彻底脱离动物界及其受动属性的新社会可能性的股份制形式,则只是处于非辩证性的、不能完成自我转化的运动状态的,即还不能清楚表达财产份额、形态、运动等生产与分配许多实际内容,不能消除少数人与社会产品生产和占有之间的对抗性矛盾的股份类基金形式,也就失去了积极意义。

……(3)如果说市场经济是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生产及其资源配置方式,那么,少数个人作为生产承担者的、处于盲目的、对抗性状态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就是片面的、不完全性的和低效率的市场经济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大多数人即每个人重新成为生产承担者的、在“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的社会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12]144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就是全面的、完全性的、彻底完成了的市场经济形式,因之也是旧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每个人“生产力将迅速向前发展”的、最大规模和最高效率的、(由于联合而)高度信息化的、划时代的社会生产及其资源配置方式。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 100 + 5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热心指数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Ligzdnzhu 发表于 2016-8-5 11:49: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民动力 发表于 2016-8-5 11:41
我觉得这分旧文稿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即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社会建设,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所以这样说,因 ...
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_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 E2%CE%B0&ie=gbk

使用道具

10
Ligzdnzhu 发表于 2016-8-5 11:50: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huosn 发表于 2016-8-5 11:46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52.html                  论思想的财产权地位
政治经济学 许光伟_百度搜索  https://www.baidu.com/s?wd=%E6%9 ... rs=xn1&rs_src=0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