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ie
15143 43

[其他] 医院的排队挂号制度导致租金耗散吗? [推广有奖]

41
龚瑞 发表于 2006-7-14 23: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可否这样考虑:即使医院能够增加挂号的窗口,也不可能将潜在的租金实现,因为医院的医生有限。医生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已经是固定的了。

除非改革整个体制,否则单个医院通过增加窗口的办法不能够将租金实现化。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使用道具

42
ttss 发表于 2007-1-3 14: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些讨论确实很有见地。正巧我找到一个与之相关的制度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每天早上4点钟就有人开始在口腔医院的门口排队挂号(此口腔医院在当地异常火爆,基本上是病患在医院没开门的情况下自己组织排一次队,等6点钟医院挂号室开门后再换用医院的号,而且其间很少有替人排队收费的现象)甚至有人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排队,为了维护排队的秩序,采用自发的发号方式。问题:1在参与排队的人中,什么人最有积极性组织排队?2排队秩序为什么很少进行交易?3为什么中间要进行一到两次换号?4人们为什么会遵守这一自发的秩序?
此为观察所得真实案例

在路上

使用道具

43
xxxdg 发表于 2007-8-22 09: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版的贴子好像都蛮老了。

就单纯医院排队而言,倒并不与“垄断”挂钩,而且个人认为,排队倒是医院摆脱“低效率”的一种方式,否则,要准确的识别谁的个人时间成本更高,这部分成本实在很大,而且恐怕对社会福利也没有任何的增进。因为只要是希望识别谁的个人成本更高,必然要对个人的信息进行收集。这个过程顺利的话,也要消耗大量成本,更何况,人人都希望先看病以降低自己的成本,必然充满了说谎者,收集到大量假信息,只能导致更加无效。

一种降低个人说谎率的有效方式是由政府建立公众的资料库,以维持社会福利。但是导致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比较个人成本的大小?这种将“公平与否”纳入到衡量体系的方式,只会增加交易成本。

把医院单纯就看作是一个组织,个人的时间成本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医院的外部成本。医院仅追求自身的利益才能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如果非得要求医院关注社会福利,只能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更多。(本段只就排队与社会福利而言)

就外部成本的内在化手段而言,希望医院纳入外部成本,就必须由政府和社会对此作出相应的准备,比如说补贴或者税收等等。同时,也必须承担由此导致的个人就医成本增加之类的问题。

因此,排队不完全是医院造成的,并不见得就是低效率,也没垄断,并不存在租金耗散。

使用道具

44
witswang 发表于 2007-8-24 23: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思路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各种内外生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版主说得对,就是比较不同制度的成本与收益,看哪个净收益大。由于机会成本的概念,因此,在考虑一个制度的成本时,另一个制度的收益就应当算作这个制度的机会成本。我们这里假设其它条件既定不变,也不考虑急诊等情况,不考虑特权阶层人员看病不排队等情况,不考虑医生的朋友等有关系的人,随意插队等情况,只考虑普通的挂号排队。

  就普通挂号排队而言,如果说它存在着租值耗散,即是指没有按照不同病人的病情的轻重缓急(这里排除急诊以后的病情程度区分),病人的时间价值等择优考虑,从而似乎没有使得社会总利益达到最大化。这种租值耗散是一种内生交易费用,即与帕累托最优的差距,即一种效率损失。

  但是如果照顾到时间价值等情况,那么就必须对每个病人的时间价值等进行测定,这样所耗费的外生交易成本更高。因此,即使存在着排队的租值耗散即内生交易费用,但是由于其能够避免更高的测量时间价值等的外生交易费用,因而仍然是值得的。

  各种内外生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见本人所发表的《各种内外生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已发在了人大经济论坛上面了。

  如果考虑更多的情形,分析思路也是一样的,即各种内外生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这个原理在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里面写得很清楚了。如果大家对于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比较熟悉,那么就会把类似的问题当成十分简单的练习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http://blog.sina.com.cn/witswang
在后现代性的知识碎片化浪潮中,把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成为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