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华恒智信
807 0

[讨论与交流] 【高效流程与管理制度】文化因素决定管理方式 [推广有奖]

  • 4关注
  • 26粉丝

学科带头人

7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华恒视野

威望
0
论坛币
875 个
通用积分
1.2539
学术水平
73 点
热心指数
102 点
信用等级
41 点
经验
46179 点
帖子
1368
精华
0
在线时间
3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1
最后登录
2018-12-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关键词】文化因素 管理方式

说天堂、话地狱,欧洲谚语独显风趣:“什么是天堂: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下厨房,意大利人谈情说爱,德国人搞管理。什么是地狱: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下厨房,德国人谈情说爱,意大利人搞管理。”对此,引发出一大串议论,皆因国与国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因素——影响人的素质和行为及价值取向的根本性因素。谚语反映的民族特征,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条件所形成的。

“文化因素,真的对管理方式有影响吗?”有人问。面对疑惑,我常说先看案例吧——

案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河南汽轮机厂曾从德国退休企业家协会聘请了管理专家施密特先生来华出任厂长。他竭尽全力工作,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在华期间体重下降了18磅。他经常随身携带过去常用的“三件宝”——手电筒、磁铁棒和放大镜深入车间科室,对生产和工作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并进行最严格的监督,甚至搞得“翻江倒海,人人自危”,但是,任期届满,施秘特先生说,在就职演说中,他曾明确提出的三大任职目标都没完成。探究原因,没将职工群众包括相当部分厂级和中层干部的气理顺,致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严重对立,才造成了越搞越糟的后果,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事与愿违的结局。

但这位洋厂长的“三件宝”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手电筒,在每个不显眼的地方寻找“蛛丝马迹”,发现没有达到文明生产要求的地方,就当即严肃指出:磁铁棒,在机床上翻来倒去,发现沾有铁屑,就要“大做文章”;放大镜,检查零部件光洁度,任何不符合图纸要求的产品,休想从他眼皮底下溜过。

事实是,施密特先生严于律己,具有奉献精神,勤俭求实,是个十分敬业的企业家;但在任期中没完成预期目标,业绩不佳,自然算不上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按照领导=S(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模式来看,有效的领导者其工作方式必须适应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特定的组织环境。而作为该厂领导的施密特先生,其失误是缺乏对中国特定环境、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的深刻了解,至于他提出的“三件宝”的单一管理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定理和法则。

案例二:上世纪90年代初,经调查和考察博姆`威尔斯之后,中国有关部门做出了一个有胆略的决定:聘请威尔斯为某国企厂长。威尔斯还推荐了2位同行,据说管理和经营水平都在他之上。这样,3个美国人被中国3家国企聘为厂长。当时,此事广受关注,令人欢欣鼓舞: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从书本来到了实践,称“洋和尚”也好、叫“洋厂长”也罢,总而言之他们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实战的企业。于是乎,人权、财权和产品制造营销权纷纷交给他们,仿佛剩下的就等看几位在美国企业游刃有余且成绩斐然的企业家把中国“老大难”的国企旧貌换新颜了。

一年之后,美国人无声无息地打道回府,但中国有关方面却没做出解释。后来,在一份资讯中看到威尔斯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片断回忆。对中国人的好客和友好,他没有二话,但在谈到操作中国企业时,他有段话耐人寻味——“以我和我的朋友在中国不到11个月的感受,中国的厂长,即便是一个不到500人的小厂的厂长,在美国或欧洲国家里,都会是一个很值得尊重并且是很能干的人选。他们敬业而且吃苦,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且能抓住每一个环节亲历亲为。而我和我的朋友却做不到这些。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很像一个‘ZF’或一个‘社会’,在这中间协调各种关系和势力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我们最终放弃了。”

案例引发的思考: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到底能否医好中国企业的病,西方的和尚到底能否念好中国的经?这大概一直是中国ZF和企业界的心病。虽然结果不一,评价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管理要与文化背景、人文特征相结合却是应该正视的重要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管理观念,不同的管理方式反映了不同的人文特征。

因此,无论是德国管理专家施密特和美国的企业家,还是中国企业界乃至ZF,都应由此吸取教训,学会运用管理的权变理论。毕竟,实践已经证明:文化因素决定管理方式。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点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入了多种文化背景的员工。这固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新特征,可也给企业家带来了相应的忧虑。由于文化影响着人的素质行为乃至价值取向,所以,如何协调文化差异从而确立合适的管理方式也成了一大难题。

根据权变理论,每一个组织的内部构成要素和外在的环境条件都不相同,因此,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所以,在企业的实践管理中,管理方式应当根据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随机应变。在案例中,德国管理专家和美国的企业家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了解到中国企业本身的特点,如果生生将国外的管理模式硬搬过来,反而适得其反。这种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是广泛存在的,因此,组织在确立管理模式的时候,需要全面的考虑自身的文化特点,分析组织内外状况,从而实现有效地管理,而不是盲目的迷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

当然,这里不是说,由于文化差异,企业要对所有国外的管理方式都“敬而远之”,没有一成不变的管控模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路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管理制度 管理方式 与管理 旧貌换新颜 经济全球化 意大利 企业管理 管理制度 汽轮机 手电筒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wb127041 + 12 + 12 好的意见建议

总评分: 经验 + 12  论坛币 + 12   查看全部评分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3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