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断弦人
7129 0

[经济学方法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约束条件分析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6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75 点
帖子
16
精华
0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26
最后登录
2009-12-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0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一班 程龙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约束条件分析
[内容摘要]: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延伸,由于其简化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经济分析,因而就使讨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约束条件成为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课题。现实情况下阻碍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因素即是由于该定理的假设前提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目录摘要]
1.要素价格均等化实现的过程及其现实悖论;
2.生产完全专业化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失灵;
3.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背后的技术性差距;
4.贸易壁垒是黏附在国际贸易肚中的“蛔虫”;
[关键字]:要素价格均等化 国际贸易 生产完全专业化 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贸易壁垒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实现的过程及其现实悖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两国进行贸易时,并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在商品交换的背后间接地进行的是生产要素的交换。本国通过出口劳动/土地比例较高的商品,而不是直接出口劳动,来让外国间接地使用本国的劳动。本国出口的产品要比其进口的产品使用更多的的劳动来生产。这就是说,本国出口品中包含的劳动要比进口品多。因此,本国通过出口劳动密集的产品来间接出口劳动。相反,外国出口品中包含的土地要比进口品多,因此外国间接地出口土地。通过这样间接地出口生产要素,贸易就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虽然这种贸易观点看上去很条理,也极具诱惑性,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在现实世界中要素价格并没有均等化,因为按照这一定理,各国之间不必进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只要通过自由贸易,各国的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可以获得完全相等的报酬或收入,这样国际间的贫富差距,比如美国、日本、印度、阿根廷等国工人收入水平的差距,将归于消失。现实中,自近代国际贸易历史开始直到今天,国际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可以认为,其中存在一些阻碍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这个定理存在的前提条件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这就需要回到模型的假设上来。为了预测要素价格均等化,“H-O”模型有三个重要的假设,它们是:(1)、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两种供给量固定的要素且在各国间没有生产要素的流动;;(2)、两国技术相同;(3)、贸易使商品的价格在两国都相等。但这三个假设在现实中都不成立。
二、生产完全专业化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失灵
出现两国生产完全专业化,就不可能有要素价格均等化,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完全专业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假设,两国生产XY两种商品,其中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K/L为一国要素的拥有比率,Kx/Lx,Ky/Ly分别为X,Y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如果一国K/L<Kx/Lx,则其资本将被全部用于X的生产。反之,如果一国K/L>K y/Ly,则其劳动将全被使用于Y的生产,该国将专业化生产Y。在一国实行完全专业化生产的情况下,显然谈不上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和要素供求、价格的调整,这样就谈不上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了。因此,一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情况下实行非完全专业化生产的制约条件为Kx/Lx<K/L<Ky/Ky
三、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背后的技术性差距
赫克歇尔和俄林都不认为技术的差别不存在,但为了集中分析要素禀赋差别的作用,假定各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假如某种商品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该商品在美国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这恰恰忽视了各国技术要素的后天差异和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换逆转。某种商品在某个国家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一个国家的既定条件下却很有可能是资本密集型的。比如,大米在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却可能是资本密集型的,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可以存在要素密集度的转换。因此,如果生产技术不一样,要素价格也不一定能够均等化。
四、贸易壁垒是黏附在国际贸易肚中的“蛔虫”
要素价格的完全相等有赖于商品价格的完全趋同,但在现实世界中,各国的商品价格并不因为国际贸易而完全相同。很显然,在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基础上,对于后进国家如果依照要素禀赋理论去安排本国的产业结构,并允许自由贸易,随着贸易的进行,本国的要素报酬将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要素报酬水平,全球商品价格也会日益趋于相等。这就意味着依照要素禀赋理论,后进国家的经济将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对于后进国家来讲,依照要素禀赋理论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无疑是很好的理论参照。然而这一结论在现实中并没有出现,尤其是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两国贸易的深化,两国的工资水平差距反而在拉大。1970年,美中两国的人均工资水平差为4965美元,1980年为11976美元,1990年为22885美元,到了2000年,则达到34166美元,美中工资水平差额呈上升趋势。再看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如表1.1所示,
我国9年来进口价格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1996年相比上升了21.7%,而出口价格指数不断下降,总下降率约为23.3%,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曲线呈现明显的恶化趋势。可见,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中美贸易中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这种商品价格的不相同有运输成本等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受关税、配额等人为贸易壁垒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现实情况下阻碍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因素即是由于该定理的假设前提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马野青、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三版)》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P68-P69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P85-P86
海闻、P林德特 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P81-P82
张安忠 《我国对外贸易中不存在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因与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约束条件 均等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价格 理论 要素 均等化 约束条件

AK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1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