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进过程及规律(1)_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

中美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进过程及规律(1)_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中美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进过程及规律(1)_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中美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进过程及规律(1)_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1 引言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各个国家都不一样。一般认为,中小企业即员工人数少于250人的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日益迅速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中美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进过程及规律(1)_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1 引言

    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各个国家都不一样。一般认为,中小企业即员工人数少于250人的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日益迅速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市场变化有极高的反应能力,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中小企业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是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
    一方面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资金、信息等方面又存在相对劣势,因此,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各国政府一般都会从该国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与文化背景出发,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对其鼓励和支持。

        2 不同国情使得创新政策阶段不同

    技术创新政策具有民族性。由于各国的技术创新政策是在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历史相对性,必须适合各民族的不同特点。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两大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技术创新政策。美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技术创新模式,日本则形成了“生产-技术-科学”的技术创新模式。[1] 两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虽然两国创新模式、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却都是符合各自国情,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 1 美国中小企业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是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相联系的。美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其市场结构、市场风险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不断变化,其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 第一阶段,自由竞争时期的中小企业自由发展政策阶段。由于美国长期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策,在这一时期,美国大部分企业均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因此没有制定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第二阶段,垄断竞争时期被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阶段。由于垄断竞争的形成,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市场被部分大企业所垄断。加之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处境日益艰难,大量倒闭。为了阻止大企业的过分垄断,维护自由竞争,保持经济活力,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在1953年成立了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局,主要负责向中小企业提供资助和支持。
    第三阶段,高技术发展时期的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阶段。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技术变化日益迅速、全球竞争和科技创新日益加强,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高技术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为此美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由过去的被动保护向主动扶持转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倾斜,给予高技术中小企业全面帮助,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这一做法获得了巨大成功,高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直接带动了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

    2. 2 日本中小企业发展阶段。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3] 一是强化经营基础,包括金融对策、税制对策等;二是支持结构调整,包括发展新兴产业、支援新创业等;三是其他专业对策,包括防止过度竞争、防止不公平交易等。其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2]
    第一阶段,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实行保护型政策阶段。由于长期战争,日本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因此,战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宏伟的经济重建计划。在促进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为避免企业间的“二元结构”矛盾,对中小企业实行了保护主义政策。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实行现代化型政策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振兴资金助成法”(1956)、“中小企业行业振兴临时措施法”(1960)、“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等政策法规,以促进中小企业在设备、技术、经营管理、专业协作等方面实现现代化。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实行知识密集型政策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加剧,致使与出口有关的中小企业惨遭致命打击,国际竞争力明显减弱,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日本政府逐步改变了一些政策法规,促使中小企业向知识密集型方向转化。通过颁布“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1974)、“产地中小企业对策临时措施法”(1979)、“融合化法”(1988)等新法规,日本政府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2. 3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由于意识形态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中小企业起步较晚。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经济制度的改变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发展也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发展政策上重视大型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自力更生”的建国方针,实行大力发展基础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眼光主要盯在大型项目上,并且认为只有国有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只有国有企业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由于政策取向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这一时期,国家在政策上、在资金投入上强调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倾斜”,因而使小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忽略。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对中小企业实施肯定性政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人们对经济体制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抵制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肯定,乡镇企业开始崛起。大批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环境下自由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
    第三阶段,1997年至现在:对中小企业实施鼓励扶持政策阶段。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使其优越性逐渐体现,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补充的地位,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政策保障。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政府开始对中小企业实施鼓励扶持型政策,对其提供资金和服务体系支持。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1999),提出创建一种特别基金,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0年),提出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