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贰)_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

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贰)_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文

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贰)_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贰)_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文一、(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唯不(?),必或智(知)之《从政》(甲篇)简十二整理者释为“敦”,释“即世”。认为字“不识”,此句“待考”。但认为其义“当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


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贰)_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文

一、 (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唯(?),必或智(知)之

《从政》(甲篇)简十二

整理者释为“敦”,释“即世”。 认为字“不识”,此句“待考”。但认为其义“当为从政者勤政爱民所恪守不渝者”。

周凤五认为:“唯”当读为“虽”。字左旁从人,右旁上从臼、下从戠,应当就是“识”的异构。臼,古音职部;戠,幽部,可能是音近叠加声符。简文读作“虽世不识”。意思是说,君子敦行不倦,持善不厌,一般人虽不知道,但必定有人了解他。[i]

李锐认为:疑从“戠”,读为“识”。[ii]

徐再国认为:原书隶作从人、臼、戈、言,基本可从。考虑到“齿”字战国文字或从齿,之声(郭店简《唐虞之道》5),所从“齿”旁与字上部相同。因此,可分析为从人、齿、戠,齿、戠均是声符。同时指出,何琳仪释同,黄德宽读作“识”。简文“义为即使世人不认识,也一定知道他”。[iii]

何琳仪认为:字右上从“齿”之初文,为叠加音符。《说文》识,知也。简文“庸乃不倦,持善不厌,唯世不识,必或制之”,大意谓“重视修养者,尽管世人不了解,然而必然有知之者”。[iv]

全按:何琳仪改释简12的为庸,可从。《从政》甲简5“五德”之与此同字,黄德宽改释为《说文》墉之古文庸,义为用,[v]可信。“庸”当“用”意,在简5中可以讲通,但在简12就不好理解了。“庸行”究竟是什么意思,还值得研究。

“庸行”连文,见于《易·乾》及《礼记·中庸》,相互比较对于理解这段简文有帮助。

《易·乾》: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易》

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孔颖达《正义》曰: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者,庸谓中庸。庸,常也。从始至末,常言之信,

实常行之谨慎。“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善事而

不伐”者,谓为善于世而不自伐其功。“德博而化”者,言德能广博而变化

於世俗。

《礼记·中庸》: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免,有余不敢尽。

郑氏注:

庸,犹常也。言德常行也,言常谨也。圣人之行,实过于人。有余不敢尽,常

为人法从礼也。

孔颖达《疏》:

庸,常也。谓自修己身常以德而行,常以言为谨也。

简文的“庸行不倦,持善不厌”,当与“庸行之谨”、“庸德之行”及“善事而不伐”类似。庸行,就是庸德之行。“庸行而不倦”,也就是自修己身常以德而行不知倦怠。与之对应的善,即善事。“持善不厌”,意即行善于世而不知道满足。此乃盛德之至也。

字,以上所列诸位分析字形为从人、从戠、从臼(齿),将其释读为“识”都是正确的。此字字形于楚简中初见,为什么“识”字要叠加“齿”声,就其构造而言,我以为与有的文字一样,叠加的声符“臼(齿)”可能有义。

《列子·说符篇》:“宋人有游於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曰:吾富可待矣。”《墨子·公孟》:“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俞云:“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vi]

刻齿记数或记事,这大概是文字产生前后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识”字从齿,似乎保留了比较原始的结构。简文中的这类字,值得我们注意、挖掘。

《论语·为政》: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

这两段记述,似有助理解简文后半的确切含义。“虽世不识”与“虽百世可知”句式类似,意思相反。“虽世不识,必或知之”与“不识不知”也正好对应。孔颖达《疏》“不识不知”为“其为人不记识古事,不学知今事”。如“识”为知,则后一“知”也有理解为“觉”者,即不知不觉。[vii]简文“虽世不识,必或知之”,似可理解为:虽然后世不一定能记住这些事,但毕竟现在有人知道。或者是虽不为世人所知,但毕竟有人觉察到。

此句连起来,大意就是说:自修己身常以德而行不知倦怠,行善于世而不知道满足。此种盛德尽管不为世人所知,但毕竟有人觉察到。

二、大子侧听,数

《昔者君老》简1

整理者认为字从酉、从言,口亦省,读作叩。并认为是《集韵》叩字或体“言口”。“言口”又或作敂。敂为叩字古文。又云此字或读作“谒”,其义可通,但字形未似。

全按,此字有可能是从酉,从口,从告,即酷字。告形上部多出一画,有两种解释。一是战国文字或楚文字的告中竖笔每每向左撇出一画,多出的一画可能是代表撇出者。如《古玺汇编》5479的“窖(从土)”,郭店楚简《穷达以时》简11的“告”,包山楚简137反的“造”,包山楚简124125反、150简的“酷”等。二是饰笔或羡画,无义。如包山楚简2278反、郭店楚简《成之闻之》5、《语丛》1·2等简的“命”下多出“二”。中山方壶“反(左从双人旁)”字“厂”下“又”上多出“一”。中山圆壶“送”字中间多出“二”等。酷,溪母觉部。叩、口,溪母侯部。三字双声。酷从告声,告或作叫。[viii]叫、敂均从丩声,而敂为叩古文。




[i] 周凤五《读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札记》,《简帛研究》(03/01/10),

[ii] 李锐《上博馆藏楚简(二)初札》,《简帛研究》(03/01/06),

[iii] 徐再国《上博竹书(二)文字杂考》,《简帛研究》(03/01/14)

[iv] 何琳仪《沪简二册选释》,《简帛研究》(03/01/14), 

[v] 黄德宽《「战国楚竹书」(二)释文补正》,《简帛研究》(03/01/21),

[vi] 引自新编诸子集成《墨子閒诂》416页,中华书局,1986年。

[vii] 《十三经今注今译》329页,岳麓书社,1994年。

[viii] 《淮南子·览冥》:“庶女叫天雷电下击。”《太平御览》六十引叫作告。可参考高亨纂著《古字通假会典》726页,齐鲁书社,1989年。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