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要转变“多”的方向——以一道推断题的研究为_化学论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化学毕业论文

>>

习题教学要转变“多”的方向——以一道推断题的研究为_化学论文

习题教学要转变“多”的方向——以一道推断题的研究为_化学论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化学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摘要:习题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题海战术”的现状和负担,倡导习题教学中通过多问、多解、多变、多联等手段,摒弃多讲、多练的旧习惯,从而降低习题教学的“无用功”,提高效率,提升学生在习题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


摘要:习题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题海战术”的现状和负担,倡导习题教学中通过多问、多解、多变、多联等手段,摒弃多讲、多练的旧习惯,从而降低习题教学的“无用功”,提高效率,提升学生在习题训练中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习题;多问;多解;多变;多联

习题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对知识类型的知觉识别,对命题知识的逻辑推理,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例题得到确定目标、做出计划的策略知识。习题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必须钻研和熟悉课标和教材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严密设计习题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笔者认为,要搞好习题教学,应该以“多”取胜,即多问、多解、多变、多联,从而摒弃“题海战术”带来的负担。现以一道推断题为例加以分析与说明。
[例题]A、B、C、D 4种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请推断A、B、C、D。
1 “多问”
一题多问,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例题所给的信息虽然简单,但实际上是一道综合性和开放性很强的推断题,D在A→B→C的连续变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变化的类型和D的性质及分类入手设置一题多问:先从物质的变化类型进行分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再根据D的性质分为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可以继续根据D的物质类型进行限制,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图1)。
由图2所示,可以设置以下4个问题:若以上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①D为非金属;②D为金属。若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③D为酸性气体;④D为碱。可见,这只是图2中9个问题中的4个,但也兼顾了4类基本的变化规律。
2 “多解”
2.1 寻找多种解题途径
一题多种解题途径,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够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审题,用不同方法解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法1] 题目中的关键是A能连续与D反应生成B、C,A、C能反应生成B。以中学化学常见的Na、Mg、Al、Fe、Cu、C、Si、N、P、O、S、Cl、Br等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结合题意分析得出可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这一解题途径可以让学生全面有序地回顾中学化学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但是仅以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无机物“海洋”中“扫描”和“核对”,其思维拓展水平较低,其解题手段也还不够简约。因此还需要寻找更好的解题方法。
[解法2] 根据D的性质特点(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得出如下4种类型(表1)。
表1 根据D的性质特点分析转化关系
题号反应类型D的性质A→B→C的转化类型A的性质
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获取电子)连续氧化反应还原性(分步失去电子)
②还原性(提供电子)连续还原反应氧化性(分步得到电子)
③非氧化还原反应酸 性(提供质子)连续酸化过程碱 性(分步得到质子)
④碱 性(获取质子)连续碱化过程酸 性(分步失去质子)
这一解题途径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题目的关键是“连续反应”和“归中反应”。因此,也可以从“连续”入手分析反应特征,然后以“归中”判断结论是否正确。
2.2 设置多种解题结果
一道开放性强的题目往往有多种解题结果,这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及时归纳与整理所学知识,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习惯,同时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倘若对D的分类不作要求,中学阶段就有如下多种参考答案(以A→B→C[D]的形式表示):①C→CO→CO2[O2],NH3→N2→NO[O2],P→PCl3→PCl5[Cl2],S→SO2→SO3[O2],H2S→S→SO2[O2],H2S→SO2→SO3[O2],Fe→Fe2+→Fe3+[HNO3],Na→Na2O→Na2O2[O2];②Cl2→FeCl3→FeCl2[Fe],Fe3+→Fe2+→Fe[Zn],Cl2→PCl5→PCl3[P],O2→CO2→CO[C],O2→SO2→S[H2S];③AlO2-→Al(OH)3→Al3+[H+],CO32-→HCO3-→CO2[H+],SO32-→HSO3-→SO2[H+],S2-→HS-→H2S[H+],OH-(NH3•H2O)→CO32-→HCO3-[CO2],OH-(NH3•H2O)→SO32-→HSO3-[SO2];④Al3+→Al(OH)3→AlO2-[OH-],CO2→HCO3-→CO32-[OH-(NH3•H2O)],SO2→HSO3-→SO32-[OH-(NH3•H2O)],H2S→HS-→S2-[OH-(NH3•H2O)],H3PO4→H2PO4-→HPO42-[OH-(NH3•H2O)]。
3 “多变”
一题多变,旨在对题目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分析题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1 变化问题指向,以延伸和拓展
如将②改编为“当D为金属单质时,请写出检验B中阳离子的一种方法”。此时,B中的阳离子可能是Fe3+或Fe2+,其检验方法如表2。
表2 关于B的检验方法
BB的检验方法
B为含Fe3+的盐方法1:向B的盐溶液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方法2:向B的盐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方法3:向B的盐溶液中滴入几滴苯酚的稀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B为含Fe2+的盐方法1:向B的盐溶液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方法2:向B的盐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再滴入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
这一问题的解决虽然是在推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物质的检验,但是它延伸了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将相关的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上来。此外,反应过程的现象描述以及数量关系度可以作为延伸的内容。
3.2 变化问题条件,以归纳和深化
上述问题中,我们是根据D的性质及分类设置问题的,同样道理,我们还可以根据A(或C)的性质及分类设置问题,A(或C)的特征就是分步得到或失去电子、分步得到或失去H+。如:①A(或C)为非金属;②A(或C)为金属;③A(或C)为酸;④A(或C)为碱。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真正理解4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本质,深刻认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归纳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表3),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和记忆图式(图2、图3)。
表3 具有对应关系的反应过程
连续氧化(酸化)的反应过程连续还原(碱化)的反应过程
连续氧化C→CO→CO2[O2]连续还原O2→CO2→CO[C]
P→PCl3→PCl5[Cl2]Cl2→PCl5→PCl3[P]
H2S→S→SO2[O2]O2→SO2→S[H2S]
Fe→Fe2+→Fe3+[HNO3]Cl2→FeCl3→FeCl2[Fe]
连续酸化AlO2—→Al(OH)3→Al3+[H+]连续碱化Al3+→Al(OH)3→AlO2—[OH—]
S2—→HS—→H2S[H+]H2S→HS—→S2—[OH—(NH3•H2O)]
OH—(NH3•H2O)→CO32—→HCO3—[CO2]CO2→HCO3—→CO32—[OH—(NH3•H2O)]
OH—(NH3•H2O)→SO32—→HSO3—[SO2]SO2→HSO3—→SO32—[OH→(NH3•H2O)]



4 “多联”
多联指的是通过一道习题的教学联系相关的知识,从思维的角度看,其实质是求同与求异的过程。本例中问题的设置已经考虑从氧化还原反应联系非氧化还原反应。此外,还可以从本例中的“归中”联系“歧化”(图5),从“分步连续转化”联系“并步直接转化”(图6),从“无机物”联系“有机物”(图7),这正是醇类、醛类、羧酸和酯类的转化关系。这些联系带给学生的将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正如化学实验装置是由一系列玻璃仪器连接起来,不同的连接顺序有其不同的功能。化学推断题也往往由许多的框和线连接起来,不同的连接方法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不仅是实验装置和推断题的魅力所在,还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
总之,习题教学中的多问、多解、多变、多联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题,训练不同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洪昌,范杰.曹洪昌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97~98
[2]丁玉明. 一道无机推断题的综合解析[J].化学教育,2007,28(3):41
[3]林海斌,林赛霞.对《一道无机推断题的综合解析》的讨论[J].化学教育,2008,29(3):42~44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