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见于著录的几部古代农业文献探索*_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历史毕业论文

>>

我国最早见于著录的几部古代农业文献探索*_历史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最早见于著录的几部古代农业文献探索*_历史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历史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我国最早见于著录的几部古代农业文献探索*_历史专业毕业论文在中华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和手,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家、军事家、家和家,有丰富的典籍”①。这些文化典籍,据历代《经籍志》、《 ...
免费学术公开课,扫码加入


我国最早见于著录的几部古代农业文献探索*_历史专业毕业论文

在中华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和手,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 学家、发明家、家、军事家、家和家,有丰富的典籍”①。这些文化典籍,据历代《经籍志》、《艺文志》以至古代公私人藏的一些书目所反映,其中可称为 “农书”的(包括编人“农家类”的,或涉及农、林、牧、副、渔等方面而编人其他类 的),为数不少。虽然大多数不是出于劳动人民手笔,但可相信,基本是直接或间接从劳动人民实践经验而成。


一、《尹都尉书》和“尹氏”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尹都尉书》十四篇”,是成书期较早②的已失传的一部蔬 菜园艺专著。刘向《别录》③早已著录其内容,据说有种瓜、芥、葵、蓼、薤、葱诸篇,都属蔬菜园艺范围。其中,“葵”和“葱”篇似尤为著称④。

此书在南朝后期可能还存,当时萧大圜⑤曾提到种葵要参考这一书⑥,但与萧氏大致同时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征引大量古书,独未见引及,可见当时传本极少,南朝仅见,北朝则难罗致了。后来,《隋书》和《旧唐书》的《经籍志》都不著录。其时可能失传。编成于宋代的《新唐书。艺文志》和《通志.艺文略》虽都著录有《尹都尉书》三卷,很可能只凭前代旧存“书目”编出,见其目而未见其书。

书的著者肯定是姓尹,并曾官“都尉”。其名为谁?有人曾加以猜测,认为是“尹 齐”或者是“尹泽”,但根据都不充分,不必强指,只能称之为“尹氏”。尹氏写书时期.据《汉书。艺文志》所列书目次序推测:是在“《赵氏(农书)》五篇”前,“《董

——————————————————————————————
*整理者注:原稿名为《中国传统最早或较早成书的古农文献及其著述者》,作者生前手定《梁家勉著作目录》改名为(我国最早见于著录的几部古代农业文献探索),今从。

①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93页。
② 古代蔬菜园艺专著,此为最早的一部。
③ 刘向《别录》约成于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任“校中”工作以后,是最早一部目录学文献。书已佚。清代顾观光、严可均、洪颐煊、马国翰、姚振宗等,先后有辑本。
④ 散见《艺文类聚》卷82,《太平御览》卷978。卷980。
⑤ 《周书.萧大圜传》有“露葵征尹君之录”句,萧氏突出推举此书种葵部分。又《艺文类聚》卷82,引有“都尉有种葱书”句,以“种葱”概全书,可能“种葱”也是此书较突出部分。按:萧大圜系梁简文帝子,后入周.至隋开皇(公元589——600)初.犹生存。
⑥ 见萧大圜所著《闲放言》。

安国(农书)》十六篇”后。此“赵氏”,相信是“赵过”①,“董安国”可能即“董赤”②,估计当在文帝至武帝在位期间。

对《尹都尉书》和“尹氏”的思想,虽已难作进一步了解,但通过探索,基本可看出:(1)从体制上说,此书是为首一部创始性的“农家者流”中更趋专门的著作,反映出它是有一定的革新而“不法其故”的思想。 (2)尹氏能重视到总结当时和当时以前从事“为圃”的专业劳动人民经验,体现出他显与当时对“学圃”人的鄙视观点③不同流。(3)原书今虽失传,但根据古代看过此书的人评说,认为它擅长总结种蔬菜(葵)经验,可与擅长总结种大田作物(菽)经验的《氾胜之书》媲美,可见它对生产是起过一定的性作用。(4)此书撰期,正值西汉盛时,文帝至武帝大力贯彻其强本节用政策时代。可以说,尹氏是直接在当时传统思想指导下写成此书的。

至此,还得附带指出:西汉建国前期,经历高、吕、文、景、武、昭、宣七代相继统治,革除了前秦苛政,不同程度地采用开放改革政策,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已先后出现不少有一定价值的农书,惜年代湮远,基本散佚不存,有些仅存辑佚本,有些(多数)则连简单内容也无从查悉。

最后,有必要提成语两句作结: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④一一这既是本节结语,也是期望语!但要声明:后一句“独”字,应改为“同”字。亦即对此茫茫“坠绪”,必须强调搜远绍来共同寻。

二、《赵氏(农书)》和赵过

“《赵氏》五篇”,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人“农家类”。早已佚去⑤,其具体内容及原来篇目,难获悉。著者赵氏,名亦未详。《汉书.食货志》所载武帝末年诏书“方
今之务,在于力农”句下,接着就说“以赵过为搜栗都尉”⑥。后来,崔宮提到赵过“教民耕殖”①,贾思勰称赞赵过在农耕上功绩⑧,从其时、其事、其人等方面推测,这《赵氏(农书)》,很可能就是赵过所著。赵过以熟悉农事见称,在大力推行重农政策的汉武帝时代,职

————————————————————
① 崔寔《政论》:“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按:崔书已佚,此据齐民要术)卷一(耕田篇)引。
② 《汉书.艺文志》“董安国《农书》十六篇”条下注称:“汉代内史”。姚振宗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认为:“文帝十四年有内史董赤。疑赤字安国。赤心奉国,义亦相应。安国殆亦如氾胜之教田三辅作此书欤”。按:此说近是。
③ 见《论语.子路》。
④ 语见韩愈《进学解》。
⑤ 此书除一度见于《汉书.艺文志》外,《隋书.经籍志》以次各史志目录,都没有著录。原文亦未见其他古书引用。可能在班固以后(公元一世纪后或更晚一些)已渐散佚了。
⑥ 此官在汉武帝时,是大司农属下的农官之一。据说“不常置”。参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⑦ 见所作《政论》(原书已佚,此据M齐民要术.耕田篇》引)。按:崔寔上距赵过时代,约两百余年,估计当时崔氏还及见《赵氏》书。
⑧ 见所作《齐民要术.序》。据称:“赵过始为(改进或推广)牛耕,胜耒耜之利”。按:贾思勰上距赵过时代,约六百余年。贾书引用古书颇多,但未引及《赵氏》原文,可能当时《赵氏》书早已失传了。


掌农务,“教民耕殖”,写成这部农书,是很自然的事,前人因也认为此书著者,“明是赵过”①。如这一设想果属不错的话,那么,书的内容,就不难见其一斑。

可以这样理解:(1)此书是祖述传统的“强本节用”思想②,在当时执行“力农”、“富民”的统治者——汉武帝支持下写成的。(2)作者相当重视劳动人民经验,把他们创造的、能调节地力、能耐风耐旱、特别适用于当时黄土高原地带的“代田法”,加以总结和推广,达到“用力少而得谷多”。(3)根据劳动人民经验,革新了“耕耘”、“下种”等所用的田器,操作上既便利又灵巧,并招致工匠(工巧奴),专工制造。(4)改进和推广牛耕,用“耦犁、二牛、三人”,或用“三犁(三脚耧)、一牛、一人”的耕法,颇著成效,当地(三辅)农民多“赖其利”③。(5)注意试验和观察。他曾使看守“离宫”的士兵,利用四周“壖地”,按照所定措施,试行耕作。经过观察,往往得到满意的结果,据说,增收“晦(亩)一斛以上”④。(6)加强新农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招收一些有实践基础的农民(善田者)和一些基层地方官(令长、三老、力田),“受(新)田器,学耕种养苗状”⑤,给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7)充分利用、地力,积极推行汉初务农积栗,垦草辟土的政策。从而颇得武帝的信任。(8)在当时农忙而缺牛情况下,“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收到一定成效,而赵过也奏荐光为丞;协同发挥农官的作用,不但使三辅“田多垦辟”,且“边郡及居延城”都受其益⑥。

——这部失传已愈千余年的农书及其作者赵氏的思想观点和工作行事,基本有如上
述。

三、《氾胜之书》和氾胜之

《氾胜之书》最早见于刘向《别录》⑦。刘氏与氾氏同时而年辈或稍晚⑧。后来,《汉书.艺文志》著录作“十八篇”,《隋书.经籍志》以至新、旧两“唐志”著录都作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