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及发展设想_MBA论文范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MBA论文

>>

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及发展设想_MBA论文范文

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及发展设想_MBA论文范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MBA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及发展设想_MBA论文范文摘要:依据我校2005~2012年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国内外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趋势,本文提出了调整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设想,首先是将现 ...
扫码加入统计交流群


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及发展设想_MBA论文范文

摘要:依据我校2005~2012年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国内外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趋势,本文提出了调整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设想,首先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融入到农学专业课课程体系中去;其次是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机制有机地结合,搭建毕业生通向就业、通向专业化教育的平台;其三是充分重视“艰苦奋斗、拼搏向上”农学精神教育,将“基础扎实、吃苦耐劳、操作动手能力强” 的农学院精神深深地贯穿到农学专业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教育中去,以形成现代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效果

1 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效果分析

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2005年到2012年作了五点调整,一是在培养目标上,由高级通用型科技人才(2005年)、高级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2006~2007年)转向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012~ 2012年);二是在培养要求和能力上,由具有一定的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2005年)、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农业行政管理、现代农业企业管理等不同发展方向的综合能力(2006~2007年),转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与兴趣爱好、通过不同模块课程选修,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与科学、农资经营、农村农业管理等不同方向的专业发展能力(2012—2012年);三是在主干学科上,由农学(2005年)转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2007~2012年);四是在主干课程设置上,200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作物栽培通论、园艺通论、植物保护通论、畜牧通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学等,2006年是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种子生产学、农业推广学等,2007年是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田问试验与统计分析、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种子生产学、农业推广学等,2012年是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种子生产学、农业推广学等,2012年调整为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农业生物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土壤肥料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学、农业推广学、农业经济管理等;五是在毕业学分基本要求上,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与2005年相比较,必修课基本稳定,其中学科基础课有所减少、专业课略有增加,而实践学分增加幅度较大(达到28%)。另外选修课和毕业时最低学分要求上,相应提高了5%和7% ,但总学时减少了4% 。
综上所述,近五年来,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调整的特点表现为:一是培养目标转向复合和应用型人才;二是在培养要求和能力上依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突出了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农资经营的知识;三是主干学科强调了农学专业办学的特色和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四是在主要课程体系中,加强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和农学专业课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五是毕业生规格上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和选修课的学分;因此,2012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切近我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切近“扶助农工、注重实验、培养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 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但和现代农学专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较,仍然存在着继续调整和优化的必要。

2 国内外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趋势分析

根据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来看,俄罗斯人才培养目标已调整为以人为本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通才型人才的培养;在专门化高级人才培养方面,他们注重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并重;在课程设置上是增加基础课,压缩必修课,大量开设选修课;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采用生产隋景模拟式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学制)上,他们采用全日制、夜校、旁听和在岗培训多种方式。而美国高等教育界一致认为第一级学位(即学士)并不能证明任何特定的专业能力,而只能为大多数学位获得者提供一种一般性和模糊性的与就业市场的相关联系;而第二学位(即硕士)才是进入高等专业领域、充当职业把门人、通向专门职业的途径;因此,他们的本科教育注重通才式教育,而硕士教育才是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才为专业化教育和职业教育打开方便之门。国内研究型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统一性教育与差异性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以此体现研究型农业大学的“高起点、强实践、重研究” 的特点;在知识结构上,纵向为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三个层次,横向为专业领域宽,知识量多;在能力结构上,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强,即涉及专业、人文和观念等方面;在素质结构上,注重学生专业思想修养与现代人格理想的塑造;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是整合传统农学专业、建立农业科学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基础平台,增设专业方向课、体现灵活多维,提升专业层次、不断注人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农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和农业工程等交叉,构建通识、核心、拓展和方向课程群。其中,通识课程群包括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等;核心课程群包括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育种学等;拓展课程群包括营销学,管理学,农业工程学等;方向课程群包括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学、耕作学等。地方综合性农业大学的学科定位是以“艰苦奋斗、拼搏向上” 的农学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农学院“基础扎实、吃苦耐劳、能力强” 的精神为优势,以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为两翼,以农学、生物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专业结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实践教学为特色来发展现代农学专业。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