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的新闻舆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_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

论“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的新闻舆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_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的新闻舆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_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论“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的新闻舆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_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摘要 湖南《大公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舆论思想观点,并以此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关键 ...
免费学术公开课,扫码加入


论“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的新闻舆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_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湖南《大公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舆论思想观点,并以此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

关键词 湖南《大公报》 新闻舆论 引导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与非理智的成分。”新闻学者王雄将舆论细分为公众舆论和新闻舆论。新闻舆论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理性的、趋于平衡的自为意见表达系统,它摆脱了公众舆论通常具有的不确定性、混乱性、盲目性、偏狭性和情绪性,而达到一种确定的、有序的、条理化的、自我负责的认识层次。而舆论引导就是用新闻舆论引导公众舆论。故一份报纸要对社会公众舆论进行引导,它本身必然具有二定的舆论观。
湖南《大公报》是湖南省民国时期办报时间持续最久的一份民营日报。1915年9月1日由刘人熙、贝允昕、李抱一、张秋尘、张平子等创办,它是因主张反对袁世凯而从《湖南公报》中分离出来的,贝允昕、李抱一、龙兼公、朱让丹、陶菊隐等都是清末新式培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们所主持的湖南《大公报》在湖南的新文化运动中充分发挥了报纸的宣传与鼓动优势,积极引导公众舆论,促进了湖南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湖南《大公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舆论思想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报纸是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媒介。《大公报》总经理贝允昕在六周年纪念辞里说:“人之心一理,而人之事不变,其所恃以为之利器者,厥惟言语。文字者,无声之言语,新闻纸者,有体格之文字……人之生也,非与人人相交接,则无以为生……顾利害之显,诸事者易见,而是非之衰,诸理者难明。是是非非,是谓舆论。新闻纸者,又欲罗列其具体之事实,而即以阐示、抽象之公理也。”这里明确指出报纸是人们赖以进行思想交流的利器,舆论则是社会上关诸“利害”的事。报纸则是对舆论进行报道并阐示其中所含的公理。二,报纸为舆论机关,有代表舆论改造舆论之职。报纸主笔龙兼公在《报纸和舆论》一文中,指出报纸不等于舆论,但和舆论“关系密切”,归纳出报纸与舆论的三种关系:“报纸创造舆论”,“报纸代表舆论”和“报纸改革舆论”。即舆论可由报纸创造出来。报纸发表某种新思想新主张,得到群众的赞同而渐渐成了一种舆论;代表舆论是指社会上有某种舆论,报纸于适当机会替他宣布出来。有时加以批评表示赞助的意思,报纸替舆论作喉舌;改革舆论是指报纸认为某种舆论有错误或不妥当适宜之处,把他纠正起来,并能成功……并认为改革与创造舆论为要。这种报纸和舆论的观点已和新闻舆论观的“制造、引发、引导舆论”相一致了。关于报纸的功能,则认为“人有恒言,皆日报纸为舆论机关,所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至于舆论监督的方式,则认为“有先时之舆论,如天将旦而鹤鸣;有应时之舆论,如秋已至而蝉噪。”可以看出《大公报》同人舆论观:报纸所载,即新闻舆论不等同于社会舆论,而是经过报纸编辑主笔等经过了精心选择的部分社会舆论;并以此舆论引导社会舆论最终对社会公共事物施加影响,对政府事务施加监督。《大公报》主笔的关于报纸舆论的认识与现代新闻学学者王雄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新闻舆论是通过媒体所表达的社会舆论”。因为他们对新闻舆论功用及报纸的社会角色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我’之所言,盖天下之公言,然又坦白为怀,无所自私……”虽然本报“迭受摧残楚辱,同人再接再厉,绝无怨无尤人之意……吾人既发大愿心,以言论为救国觉民之具。宁使言而不用,毋使知而不言……其于觉民牖世之言论本旨,不其左哉……”其“本旨”是鲜明的,有力的。
所谓新闻舆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大公报》认为在舆论宣传“到了真理大明,疑点尽释的时候,(民众)不但绝不怀疑,并可以由创造改革(舆论)的结果变成一同化的新舆论。”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去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以《大公报》的立场和观点去改造公众的立场和观点,简言之,就是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湖南《大公报》为了达到形成“一同化的新舆论”的目的,使公众态度有所改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树立正面形象、确立话语权威

湖南《大公报》一开始就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1915年9月,刘人熙、贝允昕、李抱一、张秋生、张平子、龙兼公等反对《湖南公报》仰承袁氏鼻息,愤而辞职另创办《大公报》,声明“‘我’之所言,盖天下之公言,然又坦白为怀,无所自私,故号大公”在创刊词《本报宣言》提出办报宗旨,其一是反对帝制维护共和。认为主张复辟君主制度,“实不啻提倡革命,当然为所不容?”其二便是反对党争,主张报纸“中立”。“今日之新闻……或根据朋党系统,或附属政治之机关……(本报)绝不肯步此二者后尘。唯以大公无私之本怀,发表中立不倚之言论,据事直书,有闻必录。”其秉笔直书,大公无私的态度为全省人士所敬仰、欢迎,一开始就在广大受众中确立了其“大公”的形象,使《大公报》销量大增,不及一月发行四五千份,不数月跃至万份。
同时,湖南《大公报》将自己定位于民主自由的斗士与专,制政府的受害者,从而争取民众的同情与支持。湖南《大公报》因为敢言人之不敢言,屡遭封刊与抢劫。“曾有一日之内遭劫七次”损失巨大。1917年6月,傅良佐督湘,湖南省内战爆发,傅在长沙宣布戒严,其“戒言办法”的第一条就是禁止一切“危害”时局的集会、结社、新闻、杂志、图画和告白等。湖南《大公报》依然不顾,坚持“有闻必录”。于1918年7月16日转录北京报纸所刊载的冯玉祥在常德独立的消息而获罪于傅,被封停刊将近一个月。复刊后,该报依然如是,并且“特大加改良,添聘访员加发快电,以期新闻确实消息灵通”。不止如此,在报纸送审后,被删减的消息所留下的空白,报社故意不补,而留下空白,即“开天窗”,以示抗议。及至1919年4月21日,开“天窗”处共计138处之多,其中天窗最多的一天有四、五个。被删的既有评论也有消息。报纸上的“天窗”是对专制的一种无言的抗拒,对扼杀言论自由的一种愤慨,并以这种沉默的方式博得受众的同情与支持,达到不言之妙处。同时,湖南《大公报》并不因为获“罪”停刊而放弃与军阀专制的当局的斗争,而是振臂直呼,要求民主,要求言论自由。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