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艺术毕业论文

>>

《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

《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艺术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话西游》进行文本分析和接受-反应分析,探讨了“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问题。我将75年左右出生、于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一年代初上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群


《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话西游》进行文本分析和接受-反应分析,探讨了“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问题。我将75年左右出生、于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一年代初上大学的年轻人,称为“文革后一代”。他们在对认知养成极为重要的青春期,遭遇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那场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他们没有文革记忆,政治意识淡漠,普遍缺乏宏大理想。他们在整个社会面临失语之后,发展了属于自己群体的价值观和言说方式。

可以说,研究《大话西游》现象,对解剖“文革后一代”的精神气质及其形成原因,具有相当的启发。而对“文革后一代”进行剖析,也有助于勾勒出世纪之交时中国社会思想和价值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大话西游》青少年文化主体建构社会转型“文革后一代”

Abstraction
Contentanalysisandreader-responsecriticismaregiventotheHongkongmovieAChineseOdyssey,whichinChinesecalledDaHuaXiYou(AParodyofJourneytotheWest)toprobeintothethemeofthesubjectivityconstructionofthepost-cultural-revolutiongeneration.Thepost-cultural-revolutiongenerationreferstotheyouthwhowerebornneartheyear1975andattendeduniversityinthelate1990’soratthebeginningofthe21stcentury.Intheiradolescencewhentheabilityofcognitioncameintomaturity,theyencounteredtheall-aroundsocialtransformationinChinainthelate1980’sandearly1990’s.Thegenerationlacksthememoriesofculturalrevolution,thepoliticalperspectiveandsublimeideals.Theyfindtheirownwayofspeakingandvaluation.
SowecananalyzethespiritualtemperamentandtheelementsleadtoitbyresearchingthephenomenonofDaHuaXiYou.What’smore,wecanalsodrawtheoutlineoftheprocessofthetransformationofideologyandsocialvaluejudgment.
KeyWords:AChineseOdyssey(DaHuaXiYou,AParodyofJourneytotheWest)
theyouthculture
thesubjectivityconstruction
socialtransformation
thepost-cultural-revolutiongeneration
引言
能够风靡一时的大众文化读本(电影、通俗小说、电视剧等)很多,但其影响力能够进入日常语言,甚至形成某种特定语言模式的却很少。《大话西游》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它不但影响了一群人的语言习惯,甚至还形成了某种命名方式(所谓“大话一代”),参与了一代人的主体性建构。
从文化论意义上划分世代,是解读年轻人/成年人关系以及社会价值规范变迁的有效方法之一,虽然这种划分、以及代际的差异和冲突,并不是绝对的。本文中出现的“大话一代”,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为“文革后一代”,他们出生于文革后,成长于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后的日趋商业化和世俗化的社会中。
考察《大话西游》这样一部被青少年群体广泛推崇的电影作品,对于“文革后一代”的身份认同和主体性建构等问题非常有帮助。并且,《大话西游》的走红方式又极为奇特和反常,它不同于民间的商业操作模式,也不同于主旋律电影,经由国家大众传播机器的传播而家喻户晓。它刚出品时票房惨败,还在内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最差引进片”之一。但其后,它是通过网络传播、人际传播、盗版DVD等方式率先在年轻人群体中传播开来,最后进入主流媒体,从而从被主流意识形态斥为的“垃圾”变成一代年青人的“宝典”。
也因此,通过考察《大话西游》,我们可以管窥到社会思想意识的转换,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身处转型、各种思想冲突激烈的时代,这种考察就犹有意义和价值了。
一、《大话西游》现象的来龙去脉


“猪啊!――”
“我Kao!I服了You!”
“需要吗?不需要吗?”
……

97年之后,年轻的大学生之间对这些句子已经耳熟能详,当他们聚会在草坪、自习教室或教工餐厅里时,能迅速引起共鸣并进而称兄道弟的,就是这些来自《大话西游》的台词了。――在这里,台词成了继香烟和酒之后可运用在文化上的社交工具,类似的情形,我们也可以在低龄儿童之间沉浸于奥特曼的招牌动作、少男少女迷恋于《第一次亲密接触》里的开篇语法等等不同的共同体间,找到只属于他们内部可以共享的一些符号资源。当然,这样的符号资源并不是那种封闭式的黑话,黑话的存在功能之一,就在于它必须不可为共同体之外的其他共同体所破译,而一旦被破译了,它就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或者被传播出去成了可共享的另外一种符号资源。――“天王盖地虎”之类的句子就是这种演变的良好例子。更适合的一个概念应该是切口,——它是可以被所有共同体无困难地加以破译的——这个切口表征在《大话西游》上的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大学生们能够逐段逐段得背诵所有的台词,并且以毫无半点差错而让后来在北大做演讲的周星驰本人都感到相当尴尬。
当熟练运用这个切口的共同体渐渐通过二级传播尤其是盗版片和互联网的作用,将切口扩散到大学生群体以外的其他共同体后,从95年就在中国大陆上映却票房不佳的这部影片,终于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认同:电视里开始播放这部电影,并在一些国定节日里将其作为保留剧目来放映,以娱乐国内观众。这么一来,魔弹理论(MagicBulletTheory)终于有了可以配合其学说的经验事实:整个中国大陆忽然就掀起了《大话西游》热,无论是褒还是贬,《大话西游》的相关衍生商品都很快地跟着出现,甚至还出现了局部戏仿这部戏仿电影的电影――《天下无双》,这股《大话西游》热,直到2002年以后才逐渐消退,现在,一个新的切口点正在军事爱好者的共同体内慢慢生成,它们都是关于M1A1-2型主战坦克、袭扰战、炸弹之母、炭疽夫人、提克里特等等关于伊拉克战事的话题。
现在以回顾的态度和回顾者的身份重新梳理《大话西游》由冷而热最后自然平息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丢失很多应该加以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的原始资料,这是文化研究上的必然的丧失,但有时它也有肯定的一面:时间使我们得以将问题看得更透彻。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交待一下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的发迹史,以及这部电影的内容梗概。
由香港彩星公司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大话西游》,1995年开始在上海、北京、沈阳等中国城市里投放,但没有预想中火爆。在北京,《大话西游》被当作发行失败的典型,1996年2月,《月光宝盒》还是作为寒假影片推出。三个月后《大圣娶亲》登场,可是两部票房都只在20万左右,甚至不少场次的观众是以个位数计算,有些电影公司在放映两天后就决定用国产影片替换掉《大话西游》,以免更多损失。当时同期放映的《风云》票房为370万,还有后势强劲的《挑战者》。
据北京新影联宣传策划部的资深专家高军回忆,在引进这部片子时,各个电影公司的经理就不看好这部影片,觉得“太吵太闹”,所以一直拖到2月才推出,作为不被看好的电影,自然在北京也没有作过多宣传,只是在一些报纸电视作了一些常规宣传,也正是为此,《大话西游》在资料馆的记录少之又少,我们甚至很少听说哪个“大话迷”是在电影院经历《大话西游》第一次的。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冷淡,不乏中途退场者,在沈阳,排着长队买电影票的观众进场后,不等结束就骂骂咧咧大呼上当;在上海虽然前期看好,但是与同期上演的电影相比,票房仍算黯淡,同期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票房接近600万,《阳光灿烂的日子》为600万,《红番区》达到800万,最高纪录当属《狮子王,》高达1000万元。在河北省,电影公司只要了《月光宝盒》没要《大圣娶亲》。因为他们不看好这部影片,说是“太闹”,特别是《月光宝盒》,“特别没劲”,河北省电影公司买了《月光宝盒》4个拷贝(同月上映的《孔繁森》是17个拷贝、稍后放映的周星驰的另外一部影片《大内密探零零发》是10个拷贝)。《月光宝盒》在整个河北省的大小影院的票房成绩是20多万元,成绩只是在普通影片中属中上等。
由于《大话西游》全国票房走势一般,所以后来尽管靠现在十几倍的高价卖出拷贝,但直至今天,西影厂还有100多万余款没有收回。
然而1996年年底,《大话西游》本身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盗版VCD开始猖獗,原来爱上电影院的人突然发现只用花上电影票的一半钱就能看到最新的电影,而本来就不上电影院的自此也更不会选择前者,盗版世界开始无孔不入。
1996年,结束影院惨淡经营的《大话西游》将拷贝传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也许电影学院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荒诞不经以及另类版中《西游记》;也许《大话西游》更适合在校园的土壤里开花,所以电影一在学校放映立刻博得满堂喝彩,巡回式的结构,被演绎成反叛性格的剧中人物,另类的爱情故事,《大话西游》中的对白被奉为《圣经》。开始有人研究起至尊宝穿梭于月光宝盒的寓意,有人四处寻找剧本,突然有一天有人无意间脱口而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大话西游》的名声开始传遍高校了,买盗版VCD的热情犹如滔滔江水不可阻挡,在各个宿舍都会隐藏几个绝对够资格的“大话迷”,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不断使用《大话西游》中的各种对白,惹得更多的学兄学弟们心里痒痒,渴望尝试一下。“《大话西游》好看”以谣言传递的速度,迅速在各大高校中传开。不懂《大话西游》,不看《大话西游》被认为是与时代脱节,根据《大话西游》改编的各种版本的故事也随之而出,年轻人以其取之不尽的热情反复欣赏着廉价盗版带来的欢愉,看《大话西游》成为像听流行歌曲一样普遍的事情。
校园外的《大话西游》热也在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着。如果说《大话西游》在校园里的传递是以寝室为单位,那么在校园外就是以办公室为单位传递。《大话西游》曾经创下过一些惊人的纪录,许多从来不屑看港台影片的VCD族,非奥斯卡经典影片不看者,因为《大话西游》的久负盛名而难以按捺住好奇,从此一看而不可收拾,《大话西游》的受观注程度远远高于奥斯卡最佳影片。关于《大话西游》的故事层出不穷,靠《大话西游》开始一段感情的例子已太过俗套,有更多的《大话西游》集团开始成立,定期复习和研究各种版本成为他们的乐趣之所在。这一切“大话迷”的欣欣向荣最后都要归功于盗版VCD的方便。“据一位号称北京盗版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大卖家透露,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市场出现过《大话西游》的盗版录像带,但销售平平,直到1996年底VCD版本出现,当时每盘30元的高价位都没有吓倒《大话西游》迷们。真正的火爆是在1997、1998年间,在这一段盗版VCD的黄金时节,《大话西游》的销售也屡创高峰,最高纪录一天就卖到上百张,热销的场面通常发生在公司和新闻单位。这个大卖家透露,在这两年期间,他无论拿多少《大话西游》的盘都会被抢购一空,光他个人这些年手中卖出的《大话西游》VCD就有两三千张,以他的‘业内专业眼光’分析,全国至少卖出十万张以上,北京至少占到四五万张。”
在与很多人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大话西游》经历是从1997年春节期间的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始的。播放的原因仅仅是:周星驰的片子够热闹,适合春节的气氛。但没有想到的是,电影频道的播出培养出后起的一大批“大话迷”。其中许多人一次不落地看完了电影频道《大话西游》的所有重播。这部被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播出的影片却创下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也正是在此之后,《大话西游》正式进入火爆期,校园、办公室、网络聊天室,处处都有《大话西游》的影子。
网络上真正兴起《大话西游》是和网站的兴起同步进行的。1999年属于《大话西游》网上讨论的繁荣期,随便输入《大话西游》几个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个《大话西游》的专门网站。当然许多网站内容相近,多为《大话西游》故事简介、故事新编、对白之活学活用、“大话迷”论坛等。
有人认为是网站的火爆带动了《大话西游》的火爆,但事实上更多的“大话迷”是在看完《大话西游》才想到要在网上共同讨论,无论是上网还是看《大话西游》,这一部分人群是重叠的,年轻、有朝气、又带那么一点点反叛,而网站的兴起也带动了《大话西游》的衍生物如火如荼地蔓延。从《大话西游》立股东大会版到《大话西游》之考研版,《大话西游》就像一个创作源泉,带动着大批“大话文学”蓬勃发展。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