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艺术毕业论文

>>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艺术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如果按时间顺序来进行粗略分割的话,从1979年至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的发展可以分成1980年代前期、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前期、19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以来这样三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

如果按时间顺序来进行粗略分割的话,从1979年至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的发展可以分成1980年代前期、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前期、19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以来这样三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香港电影的自身特点,其类型特征往往是在长期的商业运作中自发形成的,因此类型与类型之间的区分不似好莱坞电影般明显。对于香港电影类型的描述,只能采取某种约定俗成的方法。不同类型之间往往并不存在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



警匪电影的历史,一般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格里菲斯的影片《穷巷剑客》(Musketeers ofPig Alley),片中的都市犯罪为商业电影提供了一个迷人的戏剧题材。这一题材在193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古典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的强盗片(Gangster Film)。由于当时的强盗片公开称颂黑道英雄,将都市生活的阴暗面予以夸大展示,因而引起广泛的争议。受电检制度的威胁,好莱坞不得不在1930年代中期重新建构警匪电影的类型模式,作为古典警匪电影形态的强盗片也由此宣告终结。其后,好莱坞警匪电影的创作日益走向多元,广泛进行着类型上的交叉与娱乐元素上的综合,至今承担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中流砥柱。
香港警匪电影的产生比较模糊。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可以说,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偷烧鸭》便是一部警匪片。从影片题材上讲,《偷》片是以警察和小偷之间的冲突作为结构全片叙事的切入点,警察和小偷这一对立人物关系的设置已经具备了作为警匪电影的条件。另一方面,这部影片甚至已经蕴含了日后香港电影中最为重要的两大娱乐元素——动作和喜剧。在设置了警察与罪犯之间的冲突模式之后,或借用这一冲突展示动作追逐场面,或利用这一冲突制造滑稽喜剧效果,这些都是1980年代以后香港动作警匪片或者喜剧警匪片的经典形态。
较为成熟的香港警匪电影出现在1950-1960年代。在当时粤语戏曲片和古装武侠片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警匪电影只是作为喜闹剧的附庸而存在。彼时的香港社会刚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观众的欣赏品味多局限于戏曲片中的吟阿弹唱,或者武侠片中的怪力乱神。受环境及市场限制,警匪电影的发展较为缓慢,片中无论是人物关系的安排设置还是故事情节的铺陈展开,都只是为了制造出作为喜闹剧所必须的滑稽娱乐效果。警匪电影此时鲜有类型意义。
在1950-1960年代的香港警匪电影中,最常见的是“探长”这一形象,影片大都参考福尔摩斯的造型:风衣、毡帽、烟斗、肩带式手枪袋。剧情上大多都是采用“推理式”的对白来交代故事发展情况。受当时电影规模和技术的限制,这些警匪电影的枪战场景和动作处理都还相当的原始粗糙。这一时期警匪电影的代表作品有《999廿四小时奇案》(1961)、《雷克探案之血手凶刀》(1961)、《巧破箱尸案》(1965)等。另一方面,以女性为主角的警匪电影也开始出现,如《黑玫瑰》(1965)、《女杀手》(1967)、《飞贼红玫瑰》(1969,萧芳芳主演)等。
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是香港电影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拍出《蝶变》、《疯劫》等一系列充满个人实验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人才、新技术的引入使香港电影的整体质素大为提高。警匪电影在这一浪潮当中以一种成熟的新姿态涌现出来,重要作品包括章国明的《点指兵兵》、《边缘人》、梁普智的《跳灰》、翁维铨的《行规》等,数量不多却意义深远。这些影片首次将警匪电影进行了真正香港本土化的处理,在倾向于写实风格的同时,注重对警察个人的情感、道义等进行不乏心理深度的刻画描写;另一方面,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影片质量也有了新的飞跃,动作、枪火、爆破的场面更为逼真。然而这些影片多以灰色的调子为主,影片当中迷漫着强烈的宿命主义色彩,使得这些影片如同新浪潮时期的多数影片一样叫好却不叫座。很快,这些“灰色警察”电影便和“新浪潮”时期的其它影片一起,淹没于香港商业电影的“旧浪潮”中。香港警匪电影此时尚未成熟为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便又再次沦为喜剧片和动作片的附庸。



1980年代前期,物质生活的富裕、享乐主义的盛行促使喜剧电影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喜剧作为香港电影的主要娱乐元素,开始渗入到各种类型的商业电影当中。由新浪潮诞生的警匪电影迅速为喜剧电影所淹没,以喜剧警匪片的形态跃居市场上风,其重要标志是1982年新艺城出品的豪华巨片《最佳拍档》。该片创下34天的超长映期,及2600多万的票房记录。影片融警匪动作、飞车特技、市民喜剧于一炉,其诞生之日恰逢香港经济腾飞之时,因此在各方面都显得信心十足,片中处处流露着很强的香港本土意识和世俗的享乐心态,这一特征一直延续到后来的三部续集当中,到第五部才算偃旗息鼓。喜剧警匪片的另一代表作是由洪金宝等主演的“福星”系列,包括《奇谋妙计五福星》(1983)、《夏日福星》(1985)、《福星高照》(1985)、《最佳福星》(1986)等,影片多利用小男人的性幻想来制造各种笑料,片尾免不了再借助警匪冲突打上一场,显示出喜剧和动作作为商业元素对于警匪电影的完全介入。 《最佳拍档》开创了香港电影进行大投资大制作的先例,这样的发展方向势必带动电影在类型上的交叉与整合,此后多数的香港电影都以复合类型的面貌出现。1985年,由成龙编剧导演并主演的影片《警察故事》的出现,成为香港动作警匪片与喜剧警匪片的集大成者。影片塑造了由成龙扮演的警察陈家驹这一和蔼可亲的人物形象,通过各种阴差阳错的喜剧表现手法,将喜剧元素引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成龙将警匪电影中的动作元素进行了风格化的放大处理,片中的每一场动作无不经过精心设计,打斗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就整体风格而言,《警察故事》可看作是动作警匪片对于喜剧警匪片的一次并吞。自《警察故事》之后,单纯的喜剧警匪片已经很少出现,更多情况下,警匪电影是以动作为主,喜剧为辅。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