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_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

浅谈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_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浅谈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_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古诗歌鉴赏,现在各地教学多直奔鉴赏之目的,多总结鉴赏之法,而多忽略诗歌语言特点,不能从诗歌鉴赏语言理解角度入手,故有舍本逐末之嫌。殊不知,此种做法犹如未筑基础而欲先建楼厦,一心想着到达终点却忽略了要到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


古诗歌鉴赏,现在各地教学多直奔鉴赏之目的,多总结鉴赏之法,而多忽略诗歌语言特点,不能从诗歌鉴赏语言理解角度入手,故有舍本逐末之嫌。殊不知,此种做法犹如未筑基础而欲先建楼厦,一心想着到达终点却忽略了要到达终点必需的途径一般,常常会导致诗歌理解片面化、表面化、零散化,甚至出现理解错误。其结果必然是诗歌鉴赏消化不良,囫囵吞枣,不知诗歌言外之意、作者用意,不能理解诗歌鉴赏三昧。所做诗歌鉴赏之答,或南辕北辙,答非所问;或黄鹂鸣翠,不知所云;或张冠李戴,乱点鸳鸯,等等。

总之,古诗歌鉴赏,应依据诗歌语言特点,有的放矢,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是鉴赏诗歌的前提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那么,古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又应该如何准确理解呢?下面,就主要以2011年高考古诗歌试题为例,谈谈诗歌语言特点及其理解诗歌语言的方法。

古代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1.意象的叠加。由于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在进行景物描写过程中,意象间一般不需要助词、连词等连接性虚词,多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叠加,或者多以动词、形容词等实词衔接。所以诗歌景物描写语言组织基本形式:一是意象+意象,一是意象+动词(形容词)+意象。例如2011年辽宁古诗歌试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前三句描写画面景象,第一句是三个意象的叠加,惠崇+烟雨+归雁,后两句是第二种形式的变式:坐(动词)+我潇湘洞庭(意象),欲唤(动词)+扁舟(意象)+归去(动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这种语言特点的代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的叠加,为诗歌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塑造了如梦如幻的意境。这是诗歌景物描写时的语言特点之一。

2.语意的跳跃性。由于意象叠加,其间语意连接常被省略,这就出现了跳跃性,有时语意跳跃性很大,意象间跨度愈大,理解难度就愈大。例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其中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两句,省略了如下内容:(诗人)伫(立于庭院,耳)听寒声,(抬眼望)云深(处却)无雁影(飞来)。又如上面的辽宁古诗歌第一句,三个意象间省略了如下内容:(北宋僧人画家)惠崇(所画的画景有)烟雨(和)归雁。而第二、三句与第一句之间的语意跳跃就非常大,大致应省略了如下内容:(诗人观赏优美画中美景,想象自己就置身于画面的景象中,仿佛就)坐在洞庭湖边上,(望着远处的)扁舟,欲唤来乘船归去。只有理解第一句与二、三句之间的这种跳跃,才能真正疏通理解上下诗歌句意,才能顺利解决试卷中的第一问。

3.语序的倒错。由于受诗歌格律、韵脚、对偶以及表意强调等多种原因影响,诗歌语序往往易出现倒装错位现象,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慧眼识序,调整语序后才会理解语意,贯通语意。例如四川卷: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这首诗第三、四两句的语序应调整为客子诗卷里(度)光阴,(在)雨声中(闻)杏花消息。诗歌语言的这种特点,就要求我们理解诗歌语意时,不可拘泥于原诗歌语序,必要时须调整。高中教材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有这种典型的语序倒错现象。

4.表意的含蓄委婉。诗歌表意善于运用言在此,意在彼的表达技巧。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不明此道的人只观表层语意,难以发掘诗意之幽微。钱钟书曾就此总结说,那看不见的比那看得见的要丰富得多。例如全国大纲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两句,寒声不仅意为秋声清冷,更指诗人内心的凄凉。无雁影不仅仅指没有大雁的影子,更隐含着诗人盼家书(鸿雁传书)而不得的孤独愁苦之情,表达诗人对家乡深切思念之情。诗歌语言的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是我们鉴赏时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切莫鼠目寸光,浅尝辄止。

针对古诗歌语言以上特点,在理解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在完整表意层次范围内,上下贯通,前后牵连。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诗句,避免串糖葫芦式的片面、割裂式地理解,而没有前后补充合理调序等处理。惟其如此,才能疏通大意,理解诗意。例如2011年重庆卷: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应如何理解客愁?既应联系第一句,注意扬子江头几问津与客愁的关系,表明诗人多次途经扬子渡口,含有奔波忙碌之愁苦,这是首层表意;又应联系以下六句,这是多层理解,鉴赏诗歌还必须要有这种多层理解意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客愁所表现的多层含义理解全面了,客愁应包括:奔波忙碌之愁、孤身在外之愁、思乡之愁、朋友零落之愁。

完整表意层次,具有相对性,有时是指一个句末标点范围内,有时是指多个句末标点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层次意识,依据具体诗句具体分析。

2.运用合理想象丰富意象及补充意象间跳跃的空间。这是由诗歌语言高度凝炼性与表意跳跃性所决定的。在理解诗歌语句时,不能只见文字,不见言外之意;不能只有眼前的文字,而看不见这些文字背后的文山意海,否则,鉴赏诗歌必然是味同嚼蜡,索然无味,难以理解诗歌情趣。例如2011年安徽卷: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