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学翻译中汉语模糊美的磨蚀与补偿_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范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

试论文学翻译中汉语模糊美的磨蚀与补偿_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范文

试论文学翻译中汉语模糊美的磨蚀与补偿_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范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试论文学翻译中汉语模糊美的磨蚀与补偿_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范文摘要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即用译语的模糊美来再现、构拟源语的模糊美,也就是说再现源语的艺术效果。不同语言中的模糊性又表现出差异,这就给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


试论文学翻译中汉语模糊美的磨蚀与补偿_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范文

摘要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即用译语的模糊美来再现、构拟源语的模糊美,也就是说再现源语的艺术效果。不同语言中的模糊性又表现出差异,这就给翻译实践增加了难度。汉语和英语的模糊美感在表现形式和审美效应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由此造成了汉英翻译中语言模糊美感的磨蚀与流失。本文拟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对汉英翻译过程中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与补偿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文学翻译 模糊美 意境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一种普遍现象。从美学的视角来看,语言的模糊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内涵较之精确语言具有更多的暗示性、蕴含性、简洁性、独创性等特点。实际上,语言的模糊性恰恰是语言具有弹性的体现。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语言体系缺一不可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正如康德所说: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在模糊中能够产生知性和理性的各种活动。……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

与其他语体相比,文学语体的模糊性更为显着,有人甚至把文学作品称之为一种模糊信息的载体(吴义诚,1996:19)。文学语言是语言的艺术化,既有自然语言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情感、意境、风格等这些非表象要素,虽然可感,但又是难以精确衡量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展现的是一种模糊美。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作艺术处理的结果,意在建构一种艺术的空白,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一 翻译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导致翻译的模糊性,所谓等值的译文更多的是模糊前提下的对等,即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奈达语)(郭建中,1986:3),绝对等值的译文是不存在的。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存在着相当大的模糊性,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到处渗透着模糊性。文学创作具有模糊美,文学翻译就是用译语的模糊美来再现、构拟源语的模糊美,也就是说再现源语的艺术效果。不同语言中的模糊性又表现出差异,这就给翻译实践增加了难度。但是,在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中,一些译者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模糊美而醉心于精确性,死抠原文的字眼,字斟句酌,追求所谓百分之百的信或等值,抹杀了真正要文学翻译工作者再现于读者面前的原作的丰姿和神韵,使原作的艺术性大打折扣,文学翻译反而成了文字翻译。由此可见,模糊性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客观属性,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 汉语和英语模糊美感的差异

语言的模糊美,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体现。但总体来说,模糊美感,在汉语中是主流美;而对于英语而言,则是非主流的。

汉语的模糊性呈现了普遍存在的个性特征。由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长期影响和熏陶,汉民族从总体而言表现出一种重整体、重悟性、重主体意识的思维模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思维模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在造句、布局谋篇上形成了一种注重内在关系、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一种含蓄美、模糊美。而西方的个性思维方式是一种解析思维,习惯于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长于对整体中各个细节的精密分析,能较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缺点是不善于从整体上综合把握。反映在语言上则是重形合、语法呈显性,使英语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理性逻辑语言。

正因如此,汉语和英语的模糊美感在表现形式和审美效应上均存在显着差异,造成汉英翻译中语言模糊美感不可避免的磨蚀与流失。本文拟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对汉英翻译过程中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与补偿作初步探讨。

三 汉英翻译中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

汉英翻译的最大缺憾,在于汉语原文的模糊美、意境美的磨蚀与流失。其根源是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和审美机制上存在着显着差异。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讲究意会,不求精确的分析、一丝不苟的逻辑性;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它讲逻辑,重分析,求形合,欣赏客观、精确,漠视整体把握。

汉语经常运用模糊语言作细节描述:写人叙事,生动形象;借景抒情,能收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文字从林黛玉的外貌、行为到心理描写一应俱全。作者采用的是白描手法,着眼于宏观描写,重在传神,深得汉语模糊美的精髓:表达虽然模糊,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并不模糊。读过《红楼梦》的,几乎都认为林黛玉是个美女,不过每个读者头脑中所浮现的形象不尽相同。这恰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对比一下英语译文:

Her dusky arched eyebrows were knittted and yet not frowning,her speaking eyes held both merriment and sorrow;her very frailty had charm.Her eyes sparked with tears;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In repose she was like a lovely flower mirrored in the water;in motion,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wind.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PiKan,more delicate than Hsi Shih.(杨宪益、戴乃迭合译)

杨、戴的译文,可以说绝非庸译,实属上乘。但是西方读者读此译文,头脑中不会产生一个美女的形象,而是一位身体虚弱、令人同情的女子(frailty、tears、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试比较:似蹙非蹙烟眉→dusky arched eyebrows were knittted and yet not frowning;似喜非喜含情目→speaking eyes held both merriment and sorrow;态生两靥之愁→无相应译文;娇袭一身之病→her very frailty had charm;泪光点点→Her eyes sparked with tears;娇喘微微→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英语表达求真、求逻辑、求分析,重形合,模糊淡去、逻辑登场,原文的模糊美感所剩无几。

茅盾曾为文学翻译作过如下论述:

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