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管理学院前常务副院长朱善利:“张维迎这个人太武断。”-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管理>>

管理学

>>

光华管理学院前常务副院长朱善利:“张维迎这个人太武断。”

光华管理学院前常务副院长朱善利:“张维迎这个人太武断。”

发布:威震天 | 分类:管理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光华管理学院前常务副院长朱善利:“张维迎这个人太武断,和他合作不愉快,所以我在今年一月份就辞职了。”——从北大光华人事门看高校体制http://www.jrj.com 2007年12月29日10:03 《新生代调查》  记者阿潘发自 ...
扫码加入留学交流群


光华管理学院前常务副院长朱善利:“张维迎这个人太武断,和他合作不愉快,所以我在今年一月份就辞职了。”

——从北大光华人事门看高校体制

http://www.jrj.com  2007年12月29日 10:03  《新生代调查》

  记者 阿潘 发自北京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12-29/000003118356.html

  引言:

  辞职,开除,原本正常的人事变动,却每一次都引发剧烈的戏剧性震动,很像一场场“内讧”的大戏在上演,或许是因为北大的名气,或许是因为每次剧中的主角都是重量级人物,才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度。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自己的苦衷自己的理解,或许他们能告诉我们的都是部分的真相。

  但这场乱局背后,反映出的中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诸多漏洞,和急待完善解决的根本问题,或许才是最令人担心的。

  开篇:

  12月13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邹恒甫教授说,一位在法律界非常有名的律师受他的委托,将在本月内回国,他准备走法律程序,如果北大对于他的开除事件继续拖延,不给出开除的正式文件,不给出明确答复,不恢复他的名誉,他将正式提起诉讼。

  2007年11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在武汉大学作了一个公开演讲,约有500名学生和教师出席,在会上有人提问涉及了半年前北大教授邹恒甫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除的敏感而热点的问题。

  丁学良教授回答说,他一再地申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邹恒甫被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开除,这不是一个狗咬狗的事情,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关乎现代高等教育院校的程序正当与否的一系列问题,即:大学如何聘请一位学者;以什么条款及条件回报他/她(受聘者)提供的专业服务;及校方在与受聘学者的劳动关系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而这一切,必须在文本协议中明确规定,并且一旦双方发生争执,双方必须根据预先议定的程序来解决争议。

  11月29日,远在美国华盛顿的邹恒甫教授给本刊记者转来一封中国某著名法学专家的邮件,关于邹恒甫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除一事就法律问题上的若干回答。回信全文如下:

  邹恒甫教授:

  你在北大任职的情况,应该分为两种关系。其一、北大作为事业单位对你的任用关系;其二、是在此基础上光华学院对你作的教授聘用关系。鉴于你的特殊情况,这两种关系表现在对你当教授的一次聘用上。

  现对你的处分,应视为“行政处理”,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北大对光华学院的通知是“不再聘用为教师”,这就是除名,属“行政处理”。但该通知是学校内上下级行文,不发生对你的效力;其二、光华学院网上所作的“声明”,该“声明”称只是解聘教授职务,仍保留学校基本工资。这种处理没有兼顾到你的人事任用和职务聘用是在聘用中一次办理,故解职实际上就是“除名”。该文件未直接对你发出,只是对社会公众“声明”。目前应未发生法律效力。生效文件必须对你个人发出。

  《教师法》第37条规定了“解聘”必须符合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均与你的情况不符,故“解聘”没有法律依据,是不正确的。(说明:《教师法》所说的聘用不同于一般劳动合同聘用。)

  12月13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邹恒甫教授说,一位在法律界非常有名的律师受他的委托,将在本月内回国,他准备走法律程序,如果北大对于他的开除事件继续拖延,不给出开除的正式文件,不给出明确答复,不恢复他的名誉,他将正式提起诉讼。

  只是起诉对象并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光华管理学院,也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北大,而是事件中的另一主角张维迎。

  这场持续了半年之久,从外界猜测的个人恩怨,学术纷争,站位问题,高校用人制度问题等等的事件,最后也许会演变成为一个维权的法律事件。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乱局背后,反映出了中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诸多漏洞,和急待完善解决的根本问题。

  离开,主动的和被动的

  “张维迎这个人太武断,和他合作不愉快,所以我在今年一月份就辞职了。” 光华管理学院前常务副院长朱善利教授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离职原因的。

  在递交给学校的书面辞呈中,朱教授也是这样表明自己的看法。

  “高校应该是一个学术自由的地方,自由和公正应该是被保护的,现在张维迎这样做完全是乱套了,这怎么行呢?”

  朱善利,1984年开始在北大任教,1994年进入光华管理学院,1999年任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至2007年1月辞职离开,用朱教授的话说,比现任院长张维迎呆的时间还长。

  记者向他谈起另一位离开光华的教授邹恒甫的事件,并向他求证4月4日光华会议有否讨论开除邹的事情。朱教授说,他一月份就辞职料,所以不可能参加那个会议。但朱善利教授证实说当初光华聘请邹恒甫时,他也在场,因为邹恒甫当时已经在世界银行任职,所以,时任副院长的张维迎同意邹恒甫一年中有三个月来光华授课,因为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可以给学院带来一些资源。2007年6月,已经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以邹不上课为名将其开除。

  对自己被开除的真正原因,邹恒甫教授却是另外一番说法,而且说得很肯定,在当初张维迎想搞掉前院长厉以宁时,张维迎来拉他的票,被他拒绝了,因此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站位的问题,没有旗帜鲜明地站在张维迎这边。

  邹恒甫,北大经济学一级教授,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今年5月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会议解除他在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职务。

  邹恒甫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毫不避讳自己确实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过张维迎的学术观点。这些举动也许就成为开除事件发生后,外界猜测的个人恩怨和学术纷争的源头。

  2007年11月,又一起开除事件发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何志毅被免除主任职务,他所主编的《北大商业评论》将收归光华管理学院。16日,一封署名何志毅的网络版公开信,再一次将矛头直指张维迎。公开信宣称,张免除了他的职务,这个举动从程序上是“不顾事实、不负责任的”,是“霸道的”。公开信结尾说,“我为光华有你这样的流氓院长感到耻辱。”

  5日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官网上,发布“关于何志毅问题的说明”,声明免除何志毅案例中心主任一职,是“为了防止何志毅继续利用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的名义从事有损光华管理学院利益的活动”。

  何志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企业家出身,1999年进入光华管理学院,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读博士后。2001年,出任光华学院案例中心主任。2003年,《北大商业评论》创刊,何任执行主编。

  2007年12月12日,何志毅就免职事件再次发表申明,他说,“何志毅严重侵害光华管理学院利益与知识产权”的开除理由严重侵害了他的名誉权 ,对此,他要求光华管理学院在媒体上进行公开道歉,并保留在必要情况下诉诸法律的权利。

  针对光华官方的开除理由,何志毅自己的说法是,他在光华干了十年,张维迎用一天时间就把他免了,而张维迎在所谓的四人核心领导小组和院党政联席会上,是以一面之辞来逼大家通过的,是“绑架”了光华和北大。

  光华管理学院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开除事件,在1999年也发生过一次,德国学者师凯亚经推荐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教。四个月后,张维迎代表院方和他解除了合同。对于这个事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维迎解释说解除合同的理由是因为师凯亚对指导学生和教学缺乏耐心,所以无法继续聘用。但这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的却是另外一番情形,他说他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是因为张维迎曾经许让诺师凯亚任副教授,但北大教授资格从程序上来说是必须经过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才能实行的,因此,师凯亚副教授资格没能兑现,师凯亚不服,张维迎只有把他开除了。被开除后,师凯亚还曾经扬言要告张维迎,但因为语言不通,最后不了了之。师凯亚早已离开中国,记者也没有办法联系上他,无从印证这个事情的真实情况。

流言中的阴谋?阳谋?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越来越发现真相,或者靠近真相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不难看出,在这些事件发生后,基本上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一种是官方的,正大光明的拿得上台面的,一种是当事人个人的,带着强烈人际和情感因素的。

  那么,哪一种说法是真相或者说更接近真相呢?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一直关注光华管理事件的知情者和记者取得了联系,他说作为一个和邹恒甫教授和张维迎院长,和经济学都没有关系的独立第三方,他可以告诉记者一些他所知道的真实情况,而他一直关注的原因是“看不惯官僚欺压老师”,但他唯一的要求是不公开他的真实姓名。

  调查:可以问一下你的情况吗?比如你的身份?

  匿名者:我是一个独立第三方。只是因为对这个事件有关注。

  调查:那这个事件中你觉得你了解真相?

  匿名者:当然。

  调查:那你了解的真相是什么?

  匿名者:我相信证据和判断。

  调查:你有证据?

  匿名者:我了解的真相就是4月4日的光华办公会议上根本没有讨论开除邹恒甫教授的事情。而张维迎院长在4月6日给邹恒甫教授写信说他已经被开除了。

  调查:也就是说这是张维迎的个人决定?

  匿名者:是的。

  调查:4月4日的会议有记录吗?

  匿名者:参与会议的武常琦,王其文等几位老师都已经承认这一点。张维迎不敢公示,是因为根本没有讨论开除邹恒甫教授的事情。

  调查:据我所知,开除一个教授需要北大领导会议才有可能吧。

  匿名者:6月13日张维迎补开院长办公会议宣布开除邹邹恒甫教授,陈文申和吴志攀老师都没有同意。而且北京大学没有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针对邹恒甫教授个人的开除文件。仅仅是一份人事部给光华的内部通知,没有法律效力的。而邹教授本身的系主任职务在2006年已经被张维迎免去。而在这之前张维迎还耍了一个阴谋。

  调查:阴谋?什么样的阴谋?

  匿名者:2005年张维迎就在开会的时候宣称邹教授已经同意辞去主任一职,而当时邹教授人在法国。光华内部的人联系到邹教授,邹教授却压根不知道辞去主任职务的事情。因此张维迎的阴谋流产。然后2006年就直接免去他的主任职务了。

  调查:以什么理由呢?

  匿名者:没有理由,一封email给邹教授。信件的原文你可以看邹教授6月10日贴在博客上的公开信,里面有张维迎给邹教授的开除信,就是那一封最火爆的邹教授给周济部长的公开信。这个现象在目前的中国太不正常了。

  我还可以给你简单梳理一下。1998年底,张维迎请邹教授到北大,2004年张要当院长,向邹拉票,邹不同意,得罪了张。

  调查:当时张维迎是什么身份?

  匿名者:那时是副院长。2005年阴谋免去邹教授的主任职务,被识破未果。2006年张维迎上台,终于免去邹教授职务。2007年被扫地出门。这些事情都是有人证的。所以我相信这是真相。

  调查:这是正常的高校用人制度流程吗?

  匿名者:不是,就是官僚随意欺压教师。

  调查:那北大校方对此现在是什么态度,你知道吗?

  匿名者:北大校方就是拖,不敢给邹教授正式开除的文件。想拖死邹教授,到最后他自己不闹了,就没有事情了。邹教授一直在呼吁,发传真,邮件,他们一直不理。

  这个事情其实是中国教育制度的缩影。只不过大家都没有邹教授这样的勇气和耐力。一般人早就偃旗息鼓了,以个人对一个体制,是很艰苦的事情。

  调查:采访如果成稿,可以用你的名字吗?

  匿名者:不用,我只是一个局外人而已。

  关于这位知情者提供的2005年的免职“阴谋说”,邹恒甫教授在接受采访中,证实确有其事,而4月4日的光华会议后,他分别给与会的武常琦,王其文等几位老师打电话,他们都已经说明没有讨论开除一事。而正式开除邹的文件,邹教授证实北大确实也一直没有给他,“他们知道一拿给我,我就会去告他们,所以他们不敢给。”随后,邹教授发给了记者一封邮件,里面是开除事件后,他发给北大各个部门的文件,有一封致北京大学人事部领导的公开信,5份给北京大学人事部周岳明部长的传真,15封给北京大学人事部周岳明部长的电子邮件,两封给北京大学闵维方,吴志攀,林毅夫,张国有,海闻的电子邮件,5封给北京大学吴志攀常务副书记的电子邮件。大致内容都是要求北大给开除事件一个说法。

  所有这些文件都是在半年时间中每隔一段时间发出的,邹恒甫告诉记者,只要他们不给出一个答复,这些传真和邮件就会继续发过去,他说,他做好了坚持三年的准备。

  末了,邹恒甫教授开玩笑说了一句:我一个湖南农民的儿子怕他一个陕北农民的儿子?我们在海外的同行,都不叫张维迎名字,都直接叫他中山狼。

  考验人性,更考验制度

  “光华在过去这么多年,好多方面是开创了中国教育先河的,我们非常地艰难,所以希望得到媒体一些同情,包括我本人都希望得到一些同情。”

  2007年11月29日,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说他对此感到悲凉。本来是教授斯文扫地公开辱骂诽谤,但是,公众似乎更愿意相信他们。“这是教授在欺负院长。”

  “明明是我们被开除了,到底是谁在欺负谁?教授能欺负院长,那为什么他还敢当院长?”在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邹恒甫认为张维迎是在混淆黑白,博取同情。

  黑白色彩对比分明,但是非有时却在一线之间。哪些是表面现象,哪些是真实原因?或许应该有一个答案的。

  张维迎,1994年牛津大学毕业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兼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关于开除邹恒甫和何志毅的事情,张维迎回避不答,他似乎不愿意提到这两个人。而在他的公众平台,比如他的博客中也看不到任何关于开除事件的只言片语,似乎,他选择对这些事件保持沉默。

  相继的开除事件发生后,关于谁真正在“维护学校的利益”,谁是在“利用职位谋求私利”的议论,以及描述这些事件真相的文章,在网络上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各种曝光光华管理学院人事黑幕,利益黑幕的“知情者”之说都言之凿凿。

  一位98级的曾经的光华学生是这样分析张维迎开除何志毅事件的真相的:“老张(张维迎)要坐稳院长位子,就必须要掌握北大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但是老何(何志毅)花了无数心血投入太多,始终舍不得给;而且老何是铁杆厉家军(厉以宁),又很有钱,老张既没法拉拢,也没法收买。所以最后只好下狠心出刀硬砍。这就是事件的根本原因。——但是老张玩权术没经验,出手太重,没控制好分寸,一下子把老何伤的太狠彻底逼到绝路上。正所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老何无路可退被迫玩命,这是老张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因此事情失去了控制。现在呢,老张骑虎难下,老何也不得不硬挺着。因为老张给老何扣的罪名太大了,如果老何退缩了,深入追究责任,老厉是北大商业评论的主编,恐怕就得出面承担直接领导责任。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清楚,但都不能挑明。如果挑明了,恐怕老厉就得站出来直接和老张打对台了。这种情况,老厉肯定不愿意,老张也不会愿意看到,同样无论是北大还是光华,都不会愿意见到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现任院长直接PK。老何是老厉的学生,这种情况也只能选择忍辱负重硬挺着,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背起来。”

  话说得很俗,看似说评书般的分析,似乎很符合惯常的人事斗争的逻辑。但那始终只是局外人的逻辑。不能成为真相的答案。

  12月14日清晨,记者接到一位自称于2002年到2006年间在光华管理学院读书4年的王姓北大学生的电话,他于不久前给北大领导和光华的各位老师写过公开信,并把信也转发给了记者。王姓学生说,他在2002年11月左右,无意中在光华楼三层计算机房电脑里发现20多页想搞掉厉以宁院长的材料,当时他很震惊,材料炮制人对厉老师的儿子及女儿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因此他的第一感觉材料炮制人一定是厉老师身边的人,根据材料的内容和语气,他判定是张维迎所为。记者问他当时有把材料备份吗,他回答说,他因为震惊就把材料从电脑里删除了。记者问他,这样不是就没有证据了吗,怎么可信?他说,你去问张维迎,看他敢不敢发誓没有炮制针对厉老师的材料。

  他说,接到公开信后光华管理学院的领导给他打过电话,大致意思是让他不要好心办坏事。

  随后,在电话中,王姓学生给记者分析了一些光华内部的局势,可能是想让记者明白这里面水很深。

  在采访中,曾经问朱善利教授一个问题,作为北大一员,这些负面的纷争会不会觉得丢脸,影响北大声誉。朱教授说,是道理就不怕拿出来说,总得有个是非曲直吧,包在里面烂更可怕。

  在这些事件中,似乎每个人都觉得是受害者,都觉得委屈。

 学术和行政不分必然导致混乱

  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扯皮的事情一再发生,这些事件频频发生的根子在哪里。一位在北大任职的经济学老师告诉记者:这是学术和行政不分开必然导致的混乱。他说高校管理行政化,把该当教授的人搞去做管理。管理没搞好,学术也没有搞好。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大跃进的味道。没有踏踏实实地做事,一天到晚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其实离这个目标太遥远了。从整个管理体系的建设上就没有得到保证。这个是很致命的。

  《新生代.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在光华管理学院这个事件中,学校对张维迎有监管机制吗?

  老师:他受校长校党委监督。

  调查:一个学院用谁,不用谁,都是院长说了算吗?

  老师:一般来说教授是学校定的,院里无法动。只能动院内的职务。

  调查:教授和院内职务有区别?

  老师:教授是个职称,是北大评的。比如某某中心的主任是个职务,可能只是光华学院聘任的,是不同的两个东西。比如张维迎可以说由于何志毅的工作失误,免去他中心主任的职务。但何的教授头衔只有北大才可能免去,院系是没有这个权力的。

  调查:作为一个教授拿工资吗?作为一个主任再拿另外的工资?

  老师:关于工资就不太清楚了。工资的事情很复杂。很多人的工资都有几块组成。老师从北大(学校层面)拿很少的一点钱,所谓的档案工资。以讲师为例,就是说按照我国的事业型单位的编制,属于中级职称的技术干部拿国家规定的大概不到两千的档案工资,外加一千多的岗位津贴。在此之外,各院系再付给老师额外的部分。光华学院的情况应该也一样。每个教授拿的钱可能都不同,视具体谈的合同而定。实际上仅从国家规定的教授的津贴部分看是很少的,几千块钱。

  在这个事件中,其实我个人宁愿相信张维迎不是外界所说的卑鄙的人。

  调查:为什么说宁愿相信张不是说的那么卑鄙的人?

  老师:因为我对张的学术成就还是比较认可的。虽然他发的顶级学术文章不多,但他在中国改革中做的很多工作在我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在媒体上看到人骂他,其实很多人是不明真相的群众,根本不懂张维迎到底在说什么。从他的学术文章里我其实还是比较尊敬作为学者的他的。

  调查:也就是说他做学者胜过做领导?

  老师:我想可能是这样。智商高的人不见得情商高。其实在国外领导都不见得是什么好学者,特别是商学院院长,甚至可以像招CEO那样向社会公开招聘。院长的工作是给学校找资源,作宣传,搞管理,不是做学术。做学术是教授的工作。在国外学术和行政是分开的,中国是混在一起的。

  调查:就你个人在北大工作的观察,觉得学术成绩重要还是名气和人际关系更重要?

  老师:哪个重要是看你在哪个圈子里混。媒体炒得火热的人可能在真正的学术界根本没人搭理。同理,真正学术厉害的人是不屑于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的。

  调查:那为什么光华老出现这样扯皮的事情。

  老师:作为一个外人,不太清楚中间的真相和是非区直,无法置评。但这些事件给人的感觉至少是光华管理学院不是一个太和谐的集体。也许张维迎确实不适合当院长。邹恒甫有学术成就,但可能也不太会人际。你想两个情商低下的人碰到一起会有好结果吗?

  其实,更需要反思的是中国的制度。教育制度。

  就是高校管理行政化。把该当教授的人搞去做管理。管理没搞好,学术也没有搞好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大跃进的味道。

  调查:大跃进?为什么这么说?

  老师:没有踏踏实实地做事啊。一天到晚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其实离这个目标太遥远了。从整个管理体系的建设上就没有得到保证。这个是很致命的。管理制度没有保证,类似光华管理学院的问题在大学到处都可能出现。北大,光华是因为名气大,所以一出事情大家都容易知道。就像我前面说的,在国外的高校,学术和行政是分开的,而中国是混在一起的。

  12月14日,在整个采访结束时,邹恒甫告诉记者,开除事件或许会有一个答案出来了,只是目前还不方便说出来,如果没有合理的解决结果,他只有走法律程序这一条路。

  相关报道:

  解聘不能是个人行为

  相关专题

  从何张之争看大学之道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279007-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