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汉代土地兼并的经济学分析-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拙作——汉代土地兼并的经济学分析

拙作——汉代土地兼并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flicon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摘要】我国自古以农立国,而土地兼并一直是困扰各朝各代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试从制度的角度配合简要的土地供需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以汉代土地兼并为例,以汉代**、农民、地主为主体进行逻辑推理,主要联系**的重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摘要】我国自古以农立国,而土地兼并一直是困扰各朝各代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试从制度的角度配合简要的土地供需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以汉代土地兼并为例,以汉代**、农民、地主为主体进行逻辑推理,主要联系**的重农抑商政策研究土地兼并的原因,最后联系我国近来通货膨胀的国情,进行一点古为今用的尝试。
【关键词】土地兼并制度重农抑商通货膨胀

一、 引言


中国30年来的经济成长十分迅速,但是伴随而来的“三农问题”,相形之下,又令人担忧。农民、农村以及农业,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自古以来,是中国经济命脉所系,社会基础及其功能均随“三农问题”荣枯变化。而土地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尤其对农业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农业国的中国,土地是维持王朝统治的基础,所以自古以来,没有不重视土地的。农民依赖土地来生活,就以农业为本位。以“土地和人民”的衣食住合成的“社稷”观念,为人民自治的基础。
所以,说“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根源。中国的治乱,基于土地制度的兴废,国民生活的安危,也基于土地制度的整理与否”是毫不为过的。而研究土地问题就必然要研究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情况。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尤以统治者重视农业而出名,这要以“文景之治”最为典型了,自汉代农业定下这一基调,以后各朝代都基本保持了农业的这一基本形态,但即使是这一时期,仍不断发生着土地兼并,接下来,本文就要根据汉代的史料,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来阐述这一问题。

二、 汉代土地兼并情况


(一)汉代土地制度概述
要了解汉代的土地兼并必须从汉代的土地制度认识开始,秦汉以来随着封建制的确立,井田制就瓦解了,而代之以土地私有制,但汉代皇帝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人,除对农民征收赋税之外,还有权支配那些不属于私人和没有登记的土地。私田盛行,解除了由采邑发生的压迫而使得生产增加,可是在另一方面,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便产生了,代采邑而新兴的士大夫地主阶级产生了,且地主富豪的势力增加,土地成为可追逐的财富,兼并便不可避免了。
汉代一些君主也进行过恢复井田的努力,但均告失败,因而汉代土地制度为私有制,发展到后期表现为地主土地所有制。
(二)地权转移
汉代的地权转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公田的私有化,二是私田的转让与土地兼并。汉代在法律上是禁止买卖公田的,《后汉书·郅寿传》有一段记载,记叙和帝时郅寿因朝会讽刺大将军窦宪,窦怒“陷寿以买公田诽谤,下吏当诛”。可见即使官员买卖公田也属大不敬之罪,但法律在实际运行中却未起作用。汉代的屯田和由它所“假”出去的部分公田都是国有土地,但随着时间对制度的磨损和法律在实际施行中的复杂和可变性,这两部分土地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所假出去的土地,不论是直接还是经由官僚豪强之手间接给予贫民的,事实上最终都转化为农民的小土地占有制。屯田的情况也是如此,屯卒出租屯田的现象较为普遍,到西汉后期,屯田已逐渐变为军官们的私产。
汉承秦制,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所限制,这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制度基础,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便只能出售土地,私有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其扩张的节奏也加快了。
(三)谁在兼并土地
有能力并乐意追求土地财富的主要有这样两种人,首先是占据社会优势的人,包括王侯、将相、皇亲、贵戚、在职官吏、退职乡绅、地方豪强、名门望族等,其次是富商大贾。有关他们购置田产的记录史书上不乏其例。
汉朝建立以后,新的权贵集团开始利用其政治影响集聚财富。这些都是汉朝最初几代人皇帝的功臣及后裔。例如,灌夫虽然是一个军功并不显著的武将,却也积累了大量的财产和良田。这个集团中的功臣在高祖封侯的有143个,吕后当政封了12个,文帝统治时又封了10个,总共有165人封侯,这些家庭及其前后的家臣与亲属,构成了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他们都有能力为自己掠取大量土地。
外戚和宦官也十分活跃,他们或者从皇帝那里寻公田,或从其他所有者那里来掠取私田,外戚在这方面声名狼藉。东汉时期外戚更甚,虽然在光武帝统一全国前他们已经很富有,但其抢占财产的情况仍有发生,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窦宪掌权时强夺某位公主的土地。
(四)土地兼并的形势
土地经过合法或非法的买卖使地权发生了转移,转移的结果是土地的占有发生了两极分化,一边是大量的失地贫农,一边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少数富有者,土地的分配严重不均衡了。最初的分化在时间的流淌和土地兼并的疯狂中愈趋扩大,朝着董仲舒所痛斥的“富有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方向发展,土地兼并所引发出来的各种经济社会危机终于埋葬了西汉王朝,随后建立起来的东汉王朝仍无计可施,听任兼并的继续,东汉末年的仲长统对此有一个概括,他说: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08617-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