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用货币论(修订版)-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现代信用货币论(修订版)

现代信用货币论(修订版)

发布:573533988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要]1.货币之源;2.货币的本质:信用即货币;3.现代信用货币的界说;4.当代中国主权货币;5.货币信用危机;6.效率与成本——我们能否走出主权货币迈进世界货币?  1.货币之源货币对我们人类来说,已经有数千年历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提要]
1.货币之源;2.货币的本质:信用即货币;3.现代信用货币的界说;4.当代中国主权货币;5.货币信用危机;6.效率与成本——我们能否走出主权货币迈进世界货币?
  1.货币之源
货币对我们人类来说,已经有数千年历史,而且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着货币,但是什么是现代货币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的。人类社会一开始并没有货币存在。从起源上看,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范畴,至今已延续了几千年的时间。马克思曾经说:“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商品的内在矛盾使商品成为货币。劳动,消费,生存是人的本性。劳动首先是一种生产劳动。不劳动,任何社会都无法生存。人类社会的劳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具有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特点,这时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随着劳动分工、私有制和交换的出现,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时逐渐出现了商品、价值、等价交换、货币等基本范畴。
在私有制下,使得每个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何时生产,都由他自己来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他自己支配,因此,劳动并不直接表现为对社会、对大家有意义,而是直接表现为对个人有意义,也就是说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这样,就产生了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产品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者说不是供私人消费的,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的,于是私人劳动如何转化为社会劳动就成了关键问题,这就是商品的内在矛盾。
商品通过等价交换成为货币。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采取什么形式呢
?
当然应该是互利互惠、互不吃亏。但不同商品是由各种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且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它们千差万别,无法比较,要比较只能根据各种商品全都具有的“共同性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各种商品全都具有的共同性的东西呢
?
那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具体劳动形式,它们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因此,可以说一切商品都是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的产物。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同一的、在量上是能够比较的。经过比较,价值相等的商品相交换,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交换不断发展,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货币应运而生。所以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物品的价值是在交换中体现出来的。
交换经过简单的或偶然的交换到经常的交换,再到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人们的生产劳动就已经得到社会承认。这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起着货币作用的商品,是货币的原始形态。
在从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人们称之为“交易成本”,在物物交换经济中,交易成本很高,因为人们必须满足“需求的双重巧合”,即必须找到某个人,他拥有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而且恰好需要自己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当日益增多的物品进入频繁交易的过程中时,必然会有某种物品进入交换的次数较多,其使用价值较多地为进入市场的人们所需要。当各种物品都频繁地要求用这种物品表现自身价值时,这种物品就成为所有其他物品价值的表现材料,成为所有物品的等价物;而这种物品一旦成为所有其他物品用来表现价值的等价物,那么它就具有了可以与所有物品直接交换的能力。这样,直接的物物交换就让位于通过媒介的间接交换。通过节约大量花在商品和劳务交易上的时间,货币提高了经济效率。效率的提高,使得人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其最擅长的工作(分工),使得劳动的效率也极大地提高。由此我们看到,货币是十分重要的创造与发明,它降低了交易成本,像润滑剂一样,能使经济更为迅捷地运行,并由此鼓励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社会对货币的需要是如此殷切,以致除了最原始的社会之外,几乎每一个社会都发明了货币。作为一种有效发挥货币功能的商品,货币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1)它很容易标准化,使得人们能很简单地确认其价值;(2)它能够在比较广大的区域被广泛接受;(3)它必须是能够被分割的,使得“找零”比较容易;(4)易于携带;(5)它不会很快变质。由于早期交通的不便,不同地区的人们发明了不同的货币:海边河边的贝类,草原上的牛羊,美洲的烟草,耕织地区的丝绸,等等。
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货币成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二是它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在商品世界中,普通商品都各有其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自然属性,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而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则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比如金银这种货币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可以作为工业原材料以及装饰品等,而社会属性则是金银作为其他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是价值实体,是价值的象征,是等价物。在商品交换当中,人们注重的是货币的社会属性,把它当作一般等价物来接受。
货币是自发核算社会劳动与财富的工具。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的象征,其他商品都要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来实现其价值,所以货币就成为自发地核算商品、劳务生产者社会劳动和财富的工具。由于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就要实现商品向货币的转化。如果实现了这种转化,就说明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社会所必需的,他就可以获得其他人的产品或劳务;反之,就不能取得其他人的产品或劳务。不仅如此,通过货币还可以证明某种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有多少为社会所需要。如果商品高价出售、转化为货币的数量多,就说明该项生产劳动不仅是整个社会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而且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反之,则说明该项劳动超过了自发的社会分工的必要,在市场上已供过于求。最后,货币还能反映出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人劳动耗费是多于还是少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如果个人劳动耗费少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他的商品出售以后就能获得较多的货币,反之则只能获得较少数量的货币。货币的这种作用,自发地调整了生产结构,调节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调节着社会劳动分配比例,同时也促使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这就是亚当•斯密论述的“看不见的手”。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说法,货币实际上是一种“选票”,一个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货币选票。消费者对每一件商品是否购买,这是投不投票;是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还是只愿意出较低的价格,这是投多少票。投票是在市场上进行的,生产者正是根据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投票情况来组织生产。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进行调节,它引导着生产要素的配置。
当然,货币还体现着产品为不同所有者生产、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虽然商品交换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即等价交换),但是,在价值面前的一律平等却是以客观经济条件的不平等或差异为前提的,因为商品经济并不能脱离周围的经济条件而独立存在。
2.货币的本质:信用即货币
2.1信用溯源
信用的历史比货币的历史要长的多,人类早期的交换实际上靠的就是信用。信用产生于人类有剩余产品、私有制、有劳动分工时期。那时候,原始公有制刚刚解体,人们发现,劳动分工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于是交换出现了。早期的交换偶然的、以特定的信用为媒介。如猎人在冬季把他的猎物交给农夫,而农夫则在收获的季节按约定的数量、质量将粮食交给猎人。这是个体之间的信用交换。而对不同部落、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换要复杂的多,于是人们之间创造了信物——货币,以大家比较普遍接受的东西进行交换。所以可以讲,是信用创造了货币。然而在劳动效率低下、物以稀为贵的时期,战争、歉收或其他灾害,使一些人常常失信,于是人们创造了足值货币:商品货币和贵金属货币。在后来相当长时期中人们主要依靠贵金属作为货币。即便是贵金属人们还是发现要验明其成色、重量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不进行检验的,也就是,说信任它。这说明贵金属货币包含了它自身的价值和人们的信用。
2.2信用创造学派
信用创造论始于18
世纪,发展于19世纪、20世纪初,盛行于现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约翰•劳、亨利•桑顿、麦克鲁德等人。
信用创造学派认为: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货币是一种交换手段,因此,凡是有交换手段职能的物品都是货币。信用既然被用作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那么,信用就是货币,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生产资本,通过这种生产资本的扩张即信用量的增加与扩展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繁荣商业,使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活力。理论上讲,商业银行具有无限创造信用的能力。
约翰•劳是出生和接受教育在英国而活跃在法国的18世纪经济学家,他认为,国家拥有的货币多,创造就业的机会就多,就能增加国民财富。他相信货币具有积极的力量,信用扩大,货币增加,就能促使工商业发展和增加就业。英国18世纪的银行家亨利•桑顿认为“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商品的供求比例和通货的供求比例,商品增多对银行券的需求扩大,银行券增多对商品的需求扩大,所以当银行券增多而商品对银行券的需求未扩大时,就必然使物价随之上涨。物价上涨,工资缺乏弹性,一方面刺激生产,另一方面制约消费,从而造成作为资本的商品增多”。
19世纪经济学家麦克鲁德认为,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和信用都是财富,信用是生产资本,能带来利润,银行是信用的创造者,因而也是资本的创造者,银行所能创造的资本决定于它的存款准备率。麦克鲁德在《信用的理论》中指出:“人们以生产物与劳务和他人交换,而换得货币,此货币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体,然而人们却乐于用其生产物与劳务换取货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换得货币以后,可在需要之时,凭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缘故。所以,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与劳务的权利或符号,从而实为一种信用”,“因此,金银货币也可以正确地称之为金属信用。”麦克鲁德认为信用与货币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信用的创造就是货币的增加,两者可以统一于“通货”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单一的价值,但是货币却有多数的价值或者一般的价值,信用只是对某个人的要求权,但是货币却是对一般商品的要求权;(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确定的价值(因为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信用就变得没有价值了),而货币则有持久的价值;(3)信用具有不确定性(到期是否能够偿还,是全额还是非全额等),而货币则是十分确定的。
3.现代信用货币的界说
对于什么是信用货币,不同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马克思主义货币观,法律货币观,购买力货币观等。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24651-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