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的本质看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从货币的本质看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从货币的本质看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发布:hhgxyzp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摘要:马克思说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这意味着货币或价值也是财富,是特殊的财富,更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价值就是使用价值。这一结论符合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内容和价值或交换价值是财富的表现形式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摘要:马克思说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这意味着货币或价值也是财富,是特殊的财富,更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价值就是使用价值。这一结论符合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内容和价值或交换价值是财富的表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不言而喻,这一观点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相矛盾的。

关键词: 货币 本质 财富 价值 使用价值

(一)


马克思说:“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因为它能直接转化成任何商品,”这是由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性质所决定的。这就是说,货币无论是作为具体的使用价值(商品形态的货币)还是作为抽象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在本质上和形式上都是作为财富而存在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财富,即价值也是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如果价值(包括剩余价值)不是一种财富或作为财富而存在,人们就不会持有它或占有它,货币或价值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如果把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封闭的整体来看,信用货币通常并不被直接看作为或直接构成一国的财富,它只是计量财富多少的手段,但如果把信用货币看作为是整个社会的信誉机制,我们就很难说它不是财富),上述观点是我们从货币的定义中分析所得到的结论。
其次,我们从马克思关于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定义中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即价值既然是指被社会认可的人类耗费的劳动,那么,这样的劳动当然是一种财富,而且是被社会共同认可的财富,谁能否定劳动的财富特性?“劳动是财富之富”是马克思赞赏的名言。所以,价值或货币的本质就是它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是特殊形式的财富。
再次,马克思还说:“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587)。可是,马克思在此之前在谈到货币的价值尺度问题时,却又说了作为价值尺度,必须本身有价值之类的话。显然,马克思的这些说法,在逻辑上是前后矛盾的。如果劳动本身没有价值,那么它是什么?它怎么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就象如果货币没有价值,它怎么衡量商品的价值?或者象物物交换中的商品没有交换能力,在此基础上派生的货币怎么能有交换能力?当然,这里,马克思意识到如果承认劳动有价值,那么,人们就会问,劳动的价值由什么决定?按照劳动价值论一切价值由劳动决定的逻辑,马克思就会陷入劳动决定劳动的循环论证的圈套,马克思为了避开这种逻辑陷阱,只能主观臆断地说劳动本身没有价值。这表明,马克思在此遭遇的逻辑矛盾说明劳动并不是价值的本质,不是价值决定的最后作用因素,决定价值存在的还有更基本的因素在起作用。马克思回避了问题但不等于解决了问题,劳动是什么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按照我们的看法,劳动首先是财富,是使用价值,是马克思所赞赏的“财富之父”,在市场中它有价值或交换价值,如果劳动不是财富,就构不成价值的实体,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可以把市场中的其它商品的价值换算为用多少劳动来表示或相当于多少劳动的价值,才能克服马克思的逻辑矛盾,但这样做并不是说商品的价值就是由劳动决定的,它们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数量换算关系。因此,把劳动当作财富或使用价值,或者“劳动是财富之父”是正确的,那么,说价值由劳动决定就等于说价值最终是由财富或使用价值决定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本质,这自然导致了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且,这种否定只能说明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是错误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凝结而成的,而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我们知道,大家都赞同马克思的说法,资本家生产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攫取剩余价值,从G——W——G’中可知,资本家也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这一说法的确不错。但是,如果我们往更深一层思考,试问,资本家想得到的究竟是作为财富的货币,还是作为价值的货币,准确地回答当然是前者,但回答为后者似乎也未错,因为价值不过是财富的一种属性,因财富而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它’指商品,引者注)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ƒ马克思在此所说的“交换价值”就是指价值,我们知道,马克思在很多场合,价值与交换价值是不加区别混用的,这就是说,价值是财富的表现方式或表现形式,即使我们不混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也不影响我们的结论,因为交换价值只不过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无论价值还是交换价值都不过是作为财富的表现形式存在而已。
资本家得到的剩余价值作为货币形态的财富,也就是资本家得到的是使用价值——是不同于自己企业所生产的财富,或者说,资本家想得到的是财富的物质内容或财富本身,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外壳或形式,除非这种形式本身就是财富。因此,如果我们这样来看待资本家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并且如果我们也承认在财富的创造中,一切生产要素都作了贡献(马克思是完全赞同威廉.配弟所说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之类的话),那么,一切生产要素参与新创造价值或新创造财富的分配就是合理的,在各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并按所有权分配各生产要素的贡献额,就不存在通过获取剩余价值而在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中产生剥削问题。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真的不存在剥削现象,而是说在历史中存在的现象在理论上的说明必须在逻辑上能够自洽,真正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二)

上述分析我们尽量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来进行,分析的结果自然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相矛盾的,直接构成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这种否定的进一步后果按传统观念来看,首先意味着否定了在马克思意义上的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其次意味着否定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逻辑体系,在理论上动摇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再次意味着否定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存在的理论基础。对这些问题如何看待呢?这当然是一个庞大的理论工程,但只要我们回头看看已经灭亡了封建主义社会,我们就能更清晰和坚信马克思、邓小平发展观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理论的正确性。
在封建社会,价值或货币并不是大行其道的生产手段和发财手段,没有或不借助于剩余价值概念,我们仍然可以说明封建地主是怎样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进行剥削,封建社会最终也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而灭亡,所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其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其存在状况进行分析而给予说明(比如斯拉法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的灭亡,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别的或新的理论分析予以说明(如熊彼特的分析)而坚定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对共产党存在和执政的理论基础,我们完全应该走出那种主要以生产关系理论为指导基础的误区,步入主要以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基础的道路上来,这样,共产党存在和执政的理论基础,就不仅没有被铲除、动摇或削弱,反而得到了更新、巩固和加强,“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正是中国共产党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以生产关系理论为指导基础为主要以生产力理论为主要指导基础的具体表现。
否定马克思的某些错误观点或某些预言,甚至否定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结论和分析观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否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相反,倒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尤其是发展观的巨大发展。马克思经济学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最好体现,但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尚在发展之中,并不是终极真理,所以,马克思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经济学产生某些错误甚至于是很大错误也就在所难免,比如,马克思既然在劳动价值论展开之前就首先论证说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或交换价值是财富的存在方式或形式,显然,在随后的论证中,马克思按其自己的内容决定形式的哲学逻辑,应自然得出使用价值决定价值的结论,可是,他老人家却又得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结论,把作为内容的使用价值完全地抛在一旁。

(三)


人们在价值论的认识上之所以产生了那么多的分歧,走了那么多的弯路,根源在于马克思所说的货币幻觉所致,复杂分工的社会关系导致了人们过分夸大了货币作为抽象价值存在的独立性,以为或把它当作为是游离于财富之外的独立存在物,从而忽视了货币或价值的财富本性,进而把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看着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范畴;其次,是由于人们过分迷信革命导师的一言一行,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没有能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僵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没有能够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致。

注: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上),153页。
同上书,48页。
ƒ 同上书,49页。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34444-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