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专稿]工业部门就业吸纳力分析与预测:2006—2015年-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国研专稿]工业部门就业吸纳力分析与预测:2006—2015年

[国研专稿]工业部门就业吸纳力分析与预测:2006—2015年

发布:arthistory4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国研专稿]工业部门就业吸纳力分析与预测:2006—2015年2011-8-3摘要:本文以资本深化为切入点,在利润最大化等假设下,构建了包含就业吸收力和资本深化等变量的理论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
扫码加入财会交流群


[国研专稿]工业部门就业吸纳力分析与预测:2006—2015年

2011-8-3

摘要:本文以资本深化为切入点,在利润最大化等假设下,构建了包含就业吸收力和资本深化等变量的理论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深化和行业规模扩张会降低工业部门的劳动吸纳能力,而国企数量比重的上升则能增加就业吸收能力。

关键词:工业,就业吸收力,资本深化

一、引言

“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2009年和2010年中国分别在工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第二,2010年有30家中央企业上榜《财富》世界五百强,央企总资产达到了24.3万亿元;实现利润1.1万亿元;上缴税金1.3万亿元;第三,2009年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首次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工业经济的支柱;第四,不仅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下降,并且节能效果明显,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共计节能近4亿吨标准煤,对全社会节能贡献超过60%。除了已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末还通过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工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成就虽然显著,但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十一五”期间,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快速增长不相符合的是工业行业从业人数增速缓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甚至出现了微弱的负增长,而按当年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却同期增长了8.1%,利润总额增长了13%。这可能表示工业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在减弱。考虑到过往文献对资本存量与就业或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例如:Rowthorn (1995),Gordon (1997),Arestis and Biefang-Frisancho Mariscal (1997),Dixon (1998),Miaouli (2001),Karanassou and Snower (2004),Stockhammer (2004) and Arestis, Baddeley and Sawyer (2007),结合中国近年资本不断深化的趋势,我们试图以资本深化为切入点,分析并预测资本深化对工业行业就业情况的影响。

本文在利润最大化等假设下,推导出了包含就业吸纳能力与资本深化两个主要变量的理论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二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理论模型的推导过程;第三部分介绍了实证数据的选取标准,为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和预测做准备;第五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二、理论模型推导

为了便于观察中国工业部门对就业的吸收情况,我们构建了两个简单的变量指标:生产总值就业吸收能力和资本深化。通过对包含这两个比值变量模型的理论推导,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统计数据不足问题和统计口径变化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在新古典框架和利润最大化假设下,存在以下优化系统: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22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23是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即CES生产函数。其中,Q代表产出,K为资本存量,L代表劳动力,a是资本产出弹性参数,b与a类似为劳动产出弹性参数。u>1时,生产函数为规模效应递增;u<1时,为规模效应递减;u=1时,为规模效应恒定。在利润方程中,w、r分别代表产品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

把方程(2)带入(1),并做一阶倒数,即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24,可以得到: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25


当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26时,生产函数为凹函数;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27时,为线性生产函数;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29时,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了得到相应的实证模型,对等式(3)两边取对数,得到: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0

等式为零次均齐函数,a、b的数值可以被任意设定,最方便的设定为b=1。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1不是线性函数。但可以用泰勒估计近似的用线性函数表示此非线性函数。如果在ln(K/L)=0处进行泰勒展开则: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2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3是余数项,表示泰勒展开式与原方程的差距。尽管在理论上越高阶的展开越接近真实值,但实证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做。

忽略高阶展开,方程(4)可以写成: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4

需要指出的是,方程(5)是基于泰勒展开的线性方程,仅仅是真实情况的一种估计,并且可能不是最近似于真实估计的表达。

c代表常数项,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5为误差项,i代表工业行业,t代表年。如果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6是正数,那么说明资本深化可以提高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吸收程度;

反之则意味着随着资本深化程度的加深,工业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逐渐减弱。

国有工业企业数量的变化和工业行业变强变大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经济的另外两个重要特点。我们通过增加国有及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该行业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n)和工业行业规模(size)这两个控制变量,试图让上述特征能够在模型中得以体现。我们将工业行业规模定义为工业总产值与该行业企业数量的比值。

三、数据选取范围

工业统计口径发生过几次大的变动,1998年以前统计口径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8—2005年,统计口径缩窄为全部国有及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006—2010年,口径变为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011年开始,统计口径标准再次提高,变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虽然下面的实证分析中,我们所选取数据不存在统计口径变动问题(2006—2009年),但是如果将数据的时间序列拉长,那么统计口径的频繁变动,将使一些统计指标前后不可比。本文采用的生产总值就业吸纳能力变量和资本深化变量是比值性质,可以最大程度的抵消统计口径变化引起的数据误差,换言之,口径变化不会对体现相对概念的指标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可见,我们在利润最大化假设下建立的模型对统计口径变化引发的数据波动具有较强的消化作用。

行业范围。本文计量分析针对的是第二产业中全部39个工业部门,包括6个采掘业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30个制造业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 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个电力、燃气、水的供应业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时间范围。本文将分析重点放在“十一五”时期,但是模型所需的部分2010年数据尚未公开发布,因此将时间范围锁定在2006—2009年。除资本存量数据外,本文全部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由于资料和时间所限,实证分析中不包含工资(w)这个重要指标,相关影响将在实证分析部分说明。

劳动力数据。为了更全面反应产出变化对就业吸收能力的影响,我们选用从业人员这个比职工更宽泛的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年从业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资本存量数据。目前,中国官方虽然公布固定资本原值和固定资本净值两项指标,但它们主要代表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经济学中的资本存量有一定差距。为规范研究,我们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最优化实际投资和潜在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组时间序列中,计算出基期的资本存量,再通过永续盘存法估计出资本存量数据。该方法为资本存量初始期的估计提供了基于经济意义的数学模型支持,弥补了过往研究中对初始期估计缺少理论依据的缺点。(详见参考文献[19])

四、实证结果分析

数据包含4年39个个体,符合面板数据特征。相比截面数据建模,面板数据建模可以获得更多动态信息,并且由于观察值的增多,可以加强估计量的抽样精度。如果本次计量分析中包括工资(w),那么可以把其视为变量,对比估计系数是否贴近实际系数(-1),越接近实际系数,则说明模型表达越好。或者,把工资(w)指标移到等式左侧,形成有约束性的新因变量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7,由此估计的模型拟合度应该高于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8为因变量时的拟合度。但由于资料和时间所限,本次研究缺少工资(w)数据,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把未知的工资指标归入常数项(c),这样,模型中的截距项必然包括了随个体和时间变化的难以观测的变量影响,属于个体时点固定效应模型(two-way fixed effects model 或 time and entity fixed effects model)。

表1从整体、组间、组内三个方面列举了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情况。从特征一栏可以看出,数据属于平衡面板数据。

表1:样本统计描述

变量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特征

lnlq

整体

-3.89626

0.6203905

-5.572393

-2.73298

样本数=156

组间

0.6038981

-5.447556

-2.90082

个体数=39

组内

0.1650758

-4.233149

-3.445032

时间数=4

lnkl

整体

3.136219

0.8493807

1.338531

6.40365

样本数=156

组间

0.8157581

1.653123

5.696314

个体数=39

组内

0.2624237

2.628063

3.843555

时间数=4

n

整体

0.1189159

0.1881714

0.0036385

0.8073506

样本数=156

组间

0.1883398

0.0051004

0.7850461

个体数=39

组内

0.0249625

0.0304393

0.2355504

时间数=4

size

整体

2.938747

7.120395

0.2886995

45.10897

样本数=156

组间

6.99753

0.4048625

36.99885

个体数=39

组内

1.637781

-10.78598

11.04886

时间数=4

注:lnlq是劳动吸收力(l/q)的对数形式,l代表从业人数,q代表工业总产值;lnkl为资本深化的对数形式,l同样代表从业人数,k为资本存量;n和size为两个控制变量,n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重,size为工业总产值与企业数量的比值,代表行业规模。

图1:变量关系散点图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39

表2显示,不论回归方程(1)还是回归方程(2),模型整体表现良好,变量显著,系数稳定,拟合度高。方程(2)的拟合度比方程(1)稍好,说明其对模型的解释程度稍高。Lnkl与lnlq的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资本深化程度的加深,工业部门的劳动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变量n的系数为0.432,表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与就业吸纳力正相关,即国企占比越高,劳动吸纳力越强。结合国企通常人员冗余,职位稳定等实际特点,该结论不难被理解接受。变量size与就业吸纳力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行业规模扩张带来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

表2:个体时点固定效应估计

 

回归方程(1)

回归方程(2)

常数

-1.654147

-1.736176

(-14.63)***

(-12.82)***

lnkl

-0.5555919

-0.5387766

(-11.17)***

(-12.55)***

n

 

0.4318902

 

(1.83)*

size

 

-0.0112592

 

(-3.15)***

F值

177.92***

132.14***

自由度

113

111

R-squared

0.9922

0.9929

注:lnlq为因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t值在估计系数下的括号中;*,**,***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性水平;回归采用了怀特异方差修正。

预计到2015年,中国仍旧处于重工业化发展阶段,加之ZF习惯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资本深化趋势不会改变。“十二五”时期,工业行业如果加速深化,预计增速为23%,平稳深化为20%,减速深化为17%。采用回归模型(1)进行预测,在资本深化加速情况下,“十二五”末年工业行业劳动吸收能力将比“十一五”初年下降63.9%;资本深化平稳情况下,下降60.8%;减速情况下,下降57.4%。

图2:就业吸收情况预测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image.aspx?ImageID=1450340

五、结论

“十一五”时期,工业行业资本深化现象明显,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利润最大化等假设下,构建了包含就业吸收力和资本深化等变量的理论模型,并用采用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使模型捕捉到其余重要信息,我们加入了国企比重和行业规模两个控制变量。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个体时点固定效应估计,我们发现资本深化和行业规模扩张会降低工业部门的劳动吸纳能力,而国企比重提高则能增加就业吸收能力。依据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我们预测“十二五”期末的劳动吸收力相比“十一五”开局之年将继续下降,幅度在57%—64%之间。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虽然本文对工业行业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但是由于资料和时间限制,模型构建和估计的一些过程比较粗糙,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继续完善。

附:主要参考文献:

[1]. Arestis, P.,Baddeley, M. and Sawyer, M., 20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stock, unemployment and wages in nine EMU countries”,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Vol. 59, No. 2:125-148

[2]. Arestis, P. and Biefang-Frisancho Mariscal, I. ,1997, “Conflict, effort and capital stock in UK wage determination”, Empirica, Vol. 24, No. 3: 179–93.

[3]. Atack, J., Bateman, Fred and Margo, R.A., 2003, “Capital deepening in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ing, 1850-1880” Discussion Paper Number 2018.

[4]. Ezaki, M. and L. Sun. 1999. “Growth accounting in China for national,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economies: 1981–1995.”Asian Economic Journal Vol. 13, No. 1: 39–71.

[5]. Fitoussi, J.-P., Jestaz, D., Phelps, E. S. and Zoega, G. ,2000, “Roots of the recent recoveries: labor reforms or private sector force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Vol. 2000, No. 1: 237–311.

[6]. Greene, W.H. ,2002. “Econometric Analysis” 5th ed., Prentice Hall.

[7]. Goldar, B., 2000, “Employment growth in organized manufacturing in India”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 35, No. 14: 1191-1195.

[8]. Lo, Dic and Li, Guaicai, 2006. “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78-2005: structur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attributes”, Working Paper No.150.

[9]. Lo, Dic, 2007. “China’s quest for alternative to neo-liberalism: market reform, economic growth, and labor”, Working Paper No.153.

[10]. Miaouli, N. ,2001, “Employment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unionised labor market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Vol. 15, No. 1: 5–30.

[11]. Mosconi, R. and Giannini, C. ,1992, “Non-causality in cointegrated system: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48, No. 4:300–417.

[12]. Rowthorn, R. E. ,1995, “Capital formation and unemployment”,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Vol. 11, No. 1: 26-39.

[13]. Stockhammer, E. ,2004, “Explaining European unemployment: testing the NAIRU hypothesis and a Keynesian approach”,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Vol. 18, No. 1:3–24.

[14]. Taylor, J., 1988. “Rural employment trends and the legacy of surplus labor, 1978-86”,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16:736–766.

[15]. 姚战琪 夏杰长,2005:“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第1期:58—67。

[16]. 陈勇、李小平,2006:“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构造及资本深化评估:1985—2003”,《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第10期:57-68。

[17]. 袁富华 李义学,2008:“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和就业调整——基于利润最大化假设的分析”,《经济学(季刊)》,第1期:197-210。

[18]. 殷醒民,2008:“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的部门效应——基于1998~2007 年相关数据的分析”,《学习与实践》,第11期:58-65。

[19]. 国研网宏观经济研究部, 2011: “中国工业部门资本存量的最优持续性永续盘存法估计:2005—2010年”, 国研网《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


作者:国研网宏观经济研究部 来源:国研网《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71394-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