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五道口考研的一些体会 五道口, 考研, 体会(转)-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2008年五道口考研的一些体会 五道口, 考研, 体会(转)

2008年五道口考研的一些体会 五道口, 考研, 体会(转)

发布:lqzh1414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一、我的考研概况我的基本情况:我既不是跨城市考生,也不是跨专业考生,准备时间将近一年,从07年二月份开始做考研思想准备,暑假正式开始有计划地复习公共课,由于我9月份才最后决定考道口,专业课开始系统复习的较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群


一、我的考研概况
我的基本情况:我既不是跨城市考生,也不是跨专业考生,准备时间将近一年,从07年二月份开始做考研思想准备,暑假正式开始有计划地复习公共课,由于我9月份才最后决定考道口,专业课开始系统复习的较晚。我平时住在家里,有事的时候才去学校,大四第一学期的课去了不到五分之一,我属于嗜睡型,早上起不来,复习时间安排是早上11:30起床,12:00--14:00吃午饭+看电视,14:00--21:00去国家图书馆看书,中间在国图食堂吃晚饭,21:00闭馆,回家和家人聊天+看电视(每晚九点三十五CCTV2的经济半小时,非常有用,强烈推荐!!!)+上网+玩dota+锻炼身体+和女朋友打电话,晚上1:00--2:00睡觉,睡前如果有兴致会再躺着看半小时到一小时书,或者趁夜深人静背点东西。一天算下来能学习6-7个小时,但这是在保证了良好心情和充足睡眠(我觉得这极其重要)的学习时间,再加上国图的学习气氛好,可以说效率比较高。
二、政治
经历:
政治是我学的最痛苦的一门,估计大多数理科生都和我一样,对政治这玩意及其头疼,看着就烦,背着更烦,背了就忘,烦上加烦。我七八月份参加了政治辅导班,当我9月份看了一遍红宝书之后,同样的书内容无聊而且没一点新鲜感,实在是看不进去了,于是我只好买了各种各样不同人编的不同版本的政治教材轮着看,保持一点新鲜感和兴趣(加上糟蹋新书的快感~~~),并注意观察和回忆各个人认为的重点内容及各个知识点的论述有何不同,当我11月底把红宝书+考试分析+岳华亭精品教程+任汝芬序列一+辅导班教材+陈先奎2000题的选择题搞掉一遍之后,心里觉着有点底了,但是大多数内容还是很难清楚地说出个一二三来,我12月又买了本陈先奎和包仁的《重要知识点深度解析》和任汝芬的《序列三》,好好看了一遍,觉得收获不小,这两本能够帮人把知识点串起来理解和记忆。一直到考研最后我都是以这两本书为纲来复习。
经验和教训:
万万不要相信考前的押题辅导班和各种各样的押题行为,风险推大了。我考前几天,花了一整天时间去听海文的“点题班”,结果那些老师根本不是在押题,说白了就是快速串讲知识点,基本把可能考到的知识点都过了一遍,如果卷子上出现与此知识点相关的题,他们就可以说“押中了”,或者说“连续XX年押中全部大题”,我考前还花大量时间熟背了海文文字版押题的《考前18金鉴》,结果除了农业问题和环境问题两道题的不到一半能够用上外,其他死背的“押题”都无法直接用上,考场上看到前两道大题直接郁闷,幸好我政治的知识点理解还算可以,虽然没背过,也没出太大的洋相,但实践证明,我花到赌“押题”的时间和精力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
三、英语
经历:
英语是我的最弱项,说实话,我复习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窍门,甚至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所以最后的分数也不太理想。相信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上了大学就没怎么碰过英语,四六级都是勉强通过的,考研之前现捡英语背单词。而且英语是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我大概是10月份之前背单词,看语法,每天平均1小时左右,10月份之后做题,隔一段时间再复习一遍单词,每天大概一个半小时,就这样直到考试。
经验和教训:
我觉得考英语,题感很重要,因为大部分都是选择题,拿不准的时候就要靠人品,而题感好能大大增加人品爆发的概率,就是要在考试之前每天连续做题。我就因为复习英语的时间太随意,没能坚持练,保持题感,最后拿不准的大部分都错了。
四、数学
经历:
我数学应该说复习的比较充分,虽然大学学的数学基础全忘了,但到考试之前,我已经将李永乐全书老老实实做了三遍,660题三遍,真题1遍,400题2遍,超越135分1遍,感觉这些书很好,我做的虽多,但每遍做都不是很顺,都有很多题不会,直到最后用陈文灯的考前模拟题来练完,才算完整的将参考书中介绍过的各种方法和题型手到擒来。我给数学的时间大概每天2-3小时,因为学数学能坐得住,每天的复习时间很稳定。
经验和教训:
关于起很大作用的考试状态。我觉得数学是最需要考试状态的一门,你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集中程度直接影响到解题能力和出错概率。我在考场上就是吃了这个大亏。大家都知道数学是在上午考,我的作息时间里面上午11点半之前是完全处于睡眠状态。结果那天就昏昏沉沉上了考场,幸好数学题都比较简单,我由于练得比较充分,条件反射似的就很快地往后做,当考试还有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时候,我已经做到了最后一道题,突然发现答题纸上没有地方写了。仔细一看才知道自己昏沉中没有把答题纸的一面展开,第三道大题开始就写到了第四题的地方,并且顺次错到第八题……我一下慌了,于是只好将前面几道大题全部用大叉子划掉,将每道题紧凑地抄在上一道题空着的地方,还好时间富裕很多,我又划又抄弄了半个多小时,把卷子弄得又脏又乱,最后做完心里一直发慌,也没怎么好好检查,就扣了很多冤枉分。所以,我的血的教训告诉大家,考前一定要调整好作息时间!!!
五、专业课
经历:
我本科就是学金融的,虽然道口考试的我基本都学过,但是以前学的到复习考研的时候只是有个浅浅的印象,所以和跨专业考生没啥区别。专业课我自认为复习的还是不错的,由于最后考试的时候写high了没掌握好时间,最后一道26分的大题就写了三句话就交了,损失惨重,所以分才不高。
我的特点是看书特别快,而且看专业课和看政治一样,我不爱看回头书,除了高鸿业、易纲、陈共和姜波克看了两三遍,其他的一本书就看一遍。所以,我准备初试的时候看了很多书(由于我在国图自习,大部分书都是跟图书馆借的)。光宏观我就看了高鸿业的、多恩布什的、斯蒂格利茨的、迈克尔帕金的、曼昆的和萨缪尔森的,我会注意比较不同教材中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论述和不同的引经据典,我觉得广看书让我最后答卷的时候有了丰富的论述资源,能够适应各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我做笔记也只做每本书论述的有特色的部分,最后所有专业课笔记加起来还不到一本,最后能死背下来的也就只有笔记上抄的经典论述~~
经验和教训:
(1)正如我上面说的,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在我考试之前,所有人都和我说,道口的题,知道多少就写多少,能写多少就写多少。由于平时没做过模拟,我考试的时候就以此为信条使劲写,把相关的我知道的全都写上了,结果刚写完名词解释,就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了,一下就郁闷了,后面的拼了命还是没写完,最后一道大题最多拿到5分,损失极大。所以希望后来人吸取教训,平时就要自己给自己出题,拿三个小时来练,我们无比强大的JJJ同学就是这样练出来的,专业课考了一百三啊(再次景仰一下)!
(2)我对热点的看法。我觉得现在虽然不考热点了,但还是需要掌握重要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和经济数据,以及主流的经济评论的看法。掌握实际经济运行情况,这会让你的理论论述更加有力,尤其是数据如果在答题中用到会增色不少。我个人认为资料来源就国研网+看经济半小时就足够了,不用花太多时间,而且在复试中也会很有用。
六、复试
我以差点就挂掉的成绩进入复试,最后能混上,应该说我复试中发挥的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专业课笔试我这次把握好了时间,而面试中问的问题我大部分都能有条理的答出来,就一个问现在国际粮价涨到多少的小问题我不知道,我想这和我经常看经济新闻和偶尔研究研究股票是分不开的~~。复试面试范围太广,很难有针对的准备(事实上我接到复试通知前找好工作后一直在昏天黑地的玩游戏),所以人品也很重要,hoho~~~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96840-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