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社会资源(原创)第一章之劳动量 劳动-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劳动的社会资源(原创)第一章之劳动量 劳动

劳动的社会资源(原创)第一章之劳动量 劳动

发布:bencao1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劳动的自然过程是个劳动力耗费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着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存在。然而,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只注意到了人类劳动,而忽视了劳动过程中的无用劳动和有用劳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劳动的自然过程是个劳动力耗费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着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存在。然而,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只注意到了人类劳动,而忽视了劳动过程中的无用劳动和有用劳动这两个最基本概念的存在。因而,无用劳动在古典经济学中无缘无故的丢失了,丢失得无影无踪。

无用劳动虽然对我们人类劳动是无用的,但它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而又必须避免的最重要内容,既是在现在的机器时代和高科技时代也是一样。一种形式或内容的消失必然被另一种形式、内容所代替或掩盖。由于无用劳动的丢失,直接地影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古典经济学完成于19世纪晚期,但是留给我们的是分歧很大或者说是相互对立的多种不同学说,一直困绕着我们。在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政治经济学界把经济学划分为东西方经济学。虽然并没有东方经济学一说,但中国人却把自己置于与西方经济学对立的位置,这就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同一事物的科学规律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两种对立的经济运动规律呢?谁相信这种对立的经济规律都是科学的呢?谁听说过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谁听说过西方万有引力和东方万有引力学说?假如古典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就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同一门科学,除非有一个是伪科学,或者两个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这不是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纷争或学术观点的分歧,它是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对立。有可能与劳动力耗费过程当中的无用劳动丢失有直接的关系。此时,首要的问题,必须是首先确定人类劳动力耗费过程中是否真实的有一个无用劳动概念存在。

在经济学中我们找不到它,只有到实际地劳动过程中去寻找,到劳动量中去寻找。因为劳动量中包含了劳动。

以运肥劳动为例,寻找无用劳动的存在。例题是,把一吨肥料从甲地运往乙地。

这里,我们把运肥劳动量化为使用粪箕4日挑肥劳动。假定,每日劳动10小时,一日挑肥劳动创造20元人民币价值,4日挑肥劳动共创造40小时劳动量,80元人民币价值。然后,再把挑肥改用板车拉肥,一日就能拉完。按照古典经济学中生产上的必要劳动时间,随生产力而变化的论述计算劳动量,拉肥劳动创造了10小时劳动量,20元人民币价值。假如,当时正常生产条件多数是挑肥劳动,就按40小时劳动量,80元价值计算。假如,当时正常生产条件多数是拉肥劳动,就按10小时劳动量,20元价值计算。这样,挑肥劳动者就可以拿80元人民币报酬,拉肥劳动者只能拿20元人民币报酬。这就是古典经济学中变化的劳动量概念,同一劳动,不同的劳动形式,计算得到的不同结果,这个结果是错误的。因此我说,它即不能作为《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著作中的计算价值的标准,也不能作为《资本论》计算价值的依据。

很明白,例中,同一劳动、劳动产品,因劳动方式不同,劳动力创造了不的劳动量,不同的价值量。按照物理学做功原理,不管是哪一种劳动方式,也不管是生产力怎样变化,挑和拉都只使一吨肥料移动了相同的一段距离。除此而外,挑肥劳动没有多做一点点别的事情。仅从这一点看,对物体做功和劳动力做工都是相同的物质内容。不管什么学科和研究目的如何,都不能违背自然科学。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和沿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距离(位移)的乘积。也就是说劳动运送肥料所做功或劳动力做工是一个不变的工程,是一个不变的劳动量,与劳动的快慢无关。不会因为挑肥劳动花费了更多的劳动时间,就创造了更多的劳动量,而是花费了更多的劳动力耗费量。变化的只是劳动过程中的无用劳动量。有用劳动的量不随劳动方式的变化而改变。

为什么挑和拉两种不同的劳动方式完成同一劳动却得到两个不同的劳动量?稍加分析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出在那里。

我们看,挑肥劳动,肥料的全部重量都压在劳动者的肩膀上,向前移动的脚步是有效的,一个向上的抗力和往返重复的脚步除第一趟外,几乎其余的大部分都做的是无用功,也就是无用劳动。而拉肥劳动则不同,由板车结构把全部肥料重量都压在大地上,把劳动者向上的抗力改为使板车向前移动的拉力,即拉肥劳动。也就是物体沿力的方向做功,拉肥劳动更接近力对物体做功原理,拉肥劳动付出的劳动力大部分是有效的,也就是有用劳动。根据同一个产品劳动量不变原理,挑肥劳动做了更多的无用劳动,拉肥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减少了更多的无用劳动。这二种劳动方式,我们说,挑肥劳动大约做了3日无用劳动,4日挑肥劳动等于一日拉肥劳动创造的劳动量和使用价值。

让我们回到50万年以前去,我们的祖先,那赤裸裸的劳动者,假如让他们参加这种运肥劳动,暂且不谈劳动的内涵,没有任何劳动工具可供使用,糊里糊涂地说,他们将进行一次无差别的人类相同劳动。劳动者最好的运肥方式是用双手捧吧?假如每次捧肥0.5千克,每天往返10次,用200日运完一吨肥料。等到200天运完肥料时,这时地麦田可能已经变成玉米田了,肥料地使用价值几乎等于零。他们的运肥效率是挑肥劳动的五十分之一,是拉肥劳动的二百分之一。用拉肥劳动作为几劳动方式的标准作比较,赤手空拳劳动者的有用劳动只有0.5%,就是这个0.5%的有用劳动,它是作为人类劳动的自然基数,现代人劳动都是从这个基数上发展积累起来的,用y表示,它的无用劳动占99.5%。假如按照劳动量是变化的说法,赤裸裸的劳动者创造了200倍于拉肥劳动的劳动量和4000元劳动价值,50倍于挑肥劳动的劳动量和价值。但在事实上,人类总是用效果的观点看得自己的活动。

例中,我把劳动者同工具分离开来,赤手空拳的劳动者活动就成了古典经济学中的人类劳动概念。注意,那个占0.5%左右的有用劳动,因为它不创造使用价值,所以不能当作人类劳动。

劳动力耗费过程中包含着的无用劳动和有用劳动被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和生产两个内容所代替和掩盖。劳动一词在古汉语中找不到,被现代汉语解释为“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马歇尔说:“我们可以对劳动下这样的定义: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的,而不是直接从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的。”[1]马克思说:“劳动不外是劳动力的支出。”[2]由此可见劳动一词可能出自古典经济学。生产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解释为:“人们使用工具来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马歇尔说:“如果我们必须重新开始的话,除了那种不能有助于所要达到的目的因而不生产效用的劳动以外,我们只好将一切劳动都看作生产的。” [3]马克思说:“要是我们从结果的观点,产品的观点来考察这整个过程,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结合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4] 在古典经济学中,在各学派之间基本上都接受和统一了来自于历史的劳动、生产这两个最基本概念并肯定了它,当作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在古典经济学中,劳动就是不使用工具的劳动者活动,就像赤手空拳的捧肥劳动者活动,生产就是劳动力使用工具的活动(挑或拉)。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和生产这两个经济学最基本概念不就是运肥劳动,劳动力耗费过程中的无用劳动和有用劳动概念吗?在这里,无用劳动变成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有用劳动变成了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劳动两个内容。

这就是说,在古典经济学中,那个赤手空拳的劳动者活动就是劳动,劳动就是无用劳动。

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量,亚当.斯密,大为.李嘉图两位经济学家都认为,同一劳动,劳动量是变化的。马克思说:“但生产上的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的生产力而变化。”[5]这场合,有人要说,斯密和李嘉都用的是“必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用的是“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我们说:“必要劳动时间”、“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都可看作是社会公认的劳动时间,在理论上,这两个概念中都包含了无用劳动,所以,都不可能解决40小时和10小时时间量之间的巨大数量差异。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注意,我们在这里,说的是三种劳动量。一种是例题中的劳动量,也就是劳动力耗费量。一种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量,因为劳动力活动表现为无用劳动,有用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所以,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量应该是三种,无用劳动量、生产历时(劳动力耗费量)、有用劳动量。第三种是,用作研究劳动的理论有用劳动的量,我把它规定为理论标准劳动量。但不管是哪一种劳动量,其中都包含了劳动。

因而,我们要问,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量中到底包含的是哪一种劳动,是无用劳动,是

有用劳动,还是生产劳动,似乎我们模模糊糊的知道,劳动就是生产,生产就是劳动,既是

劳动的,又是生产的,可能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所以我说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生产这两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知道,劳动是一个过程,实际地劳动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劳动生产过程,其中包括了经济学方面的很多最基本的内容和概念。比如,劳动、无用劳动、有用劳动、劳动生产、辅

助劳动、劳动准备、劳动力能力,不同的劳动方式,劳动工具、机器及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劳动生产历时都被古典经济学算作生产一个产品的劳动量。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劳动产品是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有用物品,人类劳动的目的性结果,劳动的凝结,能直接或间接改变劳动对象成为产品的人类活动才是劳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辅助劳动,劳动准备等都不可能进入到产品中去。比如,运肥劳动,要想继续劳动,运肥过程运肥是劳动,劳动回程,就是劳动准备而不是劳动,它无法进入到劳动产品中去。装卸过程,挪一挪粪箕,顺一顺扁担,这些都不能进入到产品中去,只能被算作劳动生产的内容,但不能算作劳动。所以劳动、劳动量只有在劳动产品中去寻找。

理论上的劳动量应该是由静止的劳动产品中的劳动内容决定的。

劳动量中包含了劳动历时、劳动内容、劳动、劳动力和工具四个层次的内容。

就拿生产上衣来说吧,假如,生产一件上衣花费6小时劳动,也就是劳动的延续,我们暂且把它看作是生产一件上衣的劳动量。抛开这个缝制上衣的时间量第一个层次,这时,我们看到,上衣是由前襟、后襟、衣领、衣袖等一块块衣料缝制而成。裁剪、缝制衣料的长度就是缝制上衣内容的量。裁和缝就是劳动的内容。还有量身和布料划线等劳动内容的量,把各项劳动内容的量加在一起就是生产一件上衣的劳动量,用6小时表示。

上衣生产的劳动量是一目了然的,它是由上衣产品的劳动需求量决定的,劳动量用劳动实现它,用劳动衡量它。在产品上衣里,劳动量在静止的物体里,所以,劳动量是个不变的量。我们把从产品里得到的这个劳动量──有用劳动的量当作理论标准劳动量。

再比如农民耕一亩田地,工人车一个工件,熔一炉铁,或者是建造一座大厦,不管它是多么高大复杂的工程,实际上,它们都是一块块砖头成型、堆砌,钢筋一根根弯曲加工,吊车上下往复运载等简单复合做工劳动内容量。生产一个产品,完成一个工程,无论生产力怎样变化,再高明的劳动者,少缝一只衣袖不行,多砌一块砖也不行。

理论劳动量应当怎样计算呢?

在运肥劳动的实例里,我们发现了劳动就是劳动力做工活动。假如是这样,各种劳动力做工都包含在千差万别的不同产品里,劳动力做工形式,做工组合形式都各不相同,为了使无限多种劳动产品有一个计量和能够简单地相互比较。所以生产各种产品的劳动力做工的劳动量都统统简化为同一的时间量。真正的劳动量是劳动力做工有用劳动的量。

劳动社会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同时也需要各种不同的劳动方式同时存在,也不一定落后的劳动方式就一定会被淘汰。计算劳动量,首先要选择一种比较先进的劳动方式作为计算劳动量的基本标准。因为使用先进的劳动方式在劳动过程中的无用劳动最少,最接近理论理想标准。但没有无用劳动产生的劳动方式是不存在的。根据劳动量不变原理,我们把一个劳动产品,或者一个工程当作一个不变的有用劳动量。比如,选择拉肥劳动为实现完成运送一吨肥料,一日劳动为标准劳动量。其中,有用劳动系数y小于1,为了计算方便,选用y=1,计算各种劳动方式的进行所创造的劳动量、价值量。

拉肥劳动:基准标准劳动量,y=1,创造一日有用劳动量,80元价值量

挑肥劳动:4日劳动力耗费量,y=0.25,折算成一日有用劳动量,80元价值量

赤手空拳者劳动:200日劳动力耗费量,y=0.005,因为创造的使用价值等于零,价值等零

接下来,我们再把工具的成本考虑进去,计算不同劳动方式所提高的劳动效率。

假定,一辆板车市场价格510元,生产板车的价值是300元,使用年限为一年,按300天计算,劳动每使用一日,旧价值(折旧费)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是1.7元。与挑肥劳动相比较,运送一吨肥料,无用劳动减少3日,提高劳动效率3倍。

假定,一对粪箕市场价格25元,扁担的价格忽略不计,生产一对粪箕的价值是20元,使用期限为25天,劳动每使用一日,旧价值转移为1元,与赤手空拳的劳动相比较,无用劳动减少196天,提高劳动效率约50倍。

赤手空拳劳动,没有旧价值利用,200日劳动力耗费量,创造价值接近于零。

拉肥劳动,每日花1.7元钱成本费,换取的是199日劳动提前量,1.7元钱的旧价值与3980元价值差。

挑肥劳动,共花4元成本费,换取的是196日的劳动效率,生产速度、产品质量等人类劳动生产,人类需用的有用物品──人类创造的劳动社会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劳动效应。

我们看到了,仅仅就是一对粪箕,就有如此大的效用价值,我们把它称之为粪箕效应。──劳动工具是人类,人类经济发展的第一加速器,当之无愧。把199日、196日的劳动提前量当作人类经济发展的第一加速度吧!

我们看到了,劳动社会资源它的存在和它的效用。

接着,我们再把缝制上衣中的劳动量,第二个层次的内容裁缝长度等抛开,上衣产品中有用劳动的内容,劳动力劳动已经清清楚楚地摆在我们面前,你看到了吗?这就是劳动力劳动。生产上衣,劳动就是裁,就是缝,就是测量和划线等等,不能裁,不能缝的人类活动不是劳动。如果把裁和缝看作是劳动生产,那就错了,劳动和劳动生产不是一回事,不能混淆使用。不能裁,不能缝,不能运的人类活动是劳动过程中的无用劳动。而产品中凝结的就只有有用劳动,产品中没有半点无用劳动的瑕疵,如果有,就不是合格产品。劳动产品中的劳动量就是有用劳动的量,无用劳动量不可能进入到劳动产品中。劳动产品中的劳动、劳动量是纯粹的。

劳动在劳动力方面,劳动力裁衣劳动就是要拿起剪刀裁,缝衣劳动就是要拿起针线缝,农民耕地就是要用犁耕,车屑劳动就是要用车床车,砌墙就要拿瓦刀,挑肥就要挑起粪箕等,劳动就是从劳动方式中产生。然而,在古典经济学里,劳动是由劳动力直接发生。劳动力把工具丢在一旁,就像太极拳活动者,就像小孩子捉蝴蝶玩耍,劳动力付出了,干不干活与劳动者无关。那么这样,所谓的劳动就被无用劳动所代替。于是,包括《资本论》在内的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量、劳动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无用劳动,人类劳动就变成了与效用无关的人类活动了。

赤手空拳劳动、挑肥劳动、拉肥劳动几种不同劳动方式相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是工具,然而它们之间就有如此大的劳动郊果差别。其实这道理并不复杂。赤裸裸的劳动者在运肥劳动中无法把自己的劳动加到劳动对象上去,从而无法对劳动对象做工。而使用粪箕的挑肥劳动者和使用板车的拉肥劳动都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加到劳动对象上去,使劳动对象产生位移,劳动做了功。但是劳动者却付出了像牛马一样的劳动代价。用板车拉是人类运输劳动史上一次重大进步,劳动者加到劳动对象上去的劳动力能够达到最佳值和最大值。汽车运输就更不一样了。拉肥劳动向前移动的拉力被板车结构白白的消耗掉了一个向上的分力。而汽车采用后轮双轮驱动,科学的使用了牵引力,机械效率提高了,劳动速度提高了,劳动能力提高了,改用机械力代替人力,同时又是人类劳动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赤手空拳劳动、挑肥劳动、拉肥劳动几种不同的劳动方式代表人类劳动的落后与发展形态。尤其是工具、机器的使用改变,对人类劳动的影响最大。我们知道,人类劳动过程中有用劳动和不可避免地而又必须避免的无用劳动都有发生,减少无用劳动,提高劳动效率一直是人类劳动所追求的目标。无用劳动随工具、机器性能的提高而减少,随工具、机器性能的降低而增加,随无用劳动的减少而提高劳动效率。

于是,我们就得到结论说,劳动力使用工具的实质,就是减少劳动过程中的无用劳动,确保有用劳动发生,而不劳动生产。

人类使用工具劳动是个历史过程、发展过程、无用劳动的减少过程,劳动效率提高过程。人类劳动从劳动力自然劳动过程逐渐向劳动社会过程深化和加强。

有用劳动,并非是劳动力自然发生的,是通过人类劳动社会艰苦不懈努力,劳动力使用劳动社会因素,减少无用劳动才发生的。

无用劳动在经济学中被丢失,事实上在实际的劳动过程被有用劳动所肯定,肯定在脑力劳动上,肯定在劳动社会,工具、机器的有效使用上。否则,人类经济活动将无法进行。

古典经济学把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劳动、劳动生产历时当作劳动量使用,它必然产生一连串的严重后果。

无用劳动哪里去了,无缘无故的丢失了,丢失在古典经济学中。

这样,无用劳动与有用劳动,劳动、劳动生产,劳动与生产劳动,辅助劳动、劳动准备、劳动力因素,财富,劳动价值,等内容的基本概念被混淆,工具、机器的概念、内涵模糊不清。总之,陷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财富、劳动价值理论一片混乱,模糊和颠倒。

无用劳动的丢失,它必然产生两个否定。

第一个否定是,否定了脑力劳动。

第二个否定是,否定了劳动力使用自然,劳动社会因素。

抛开生产上衣劳动这一层次的内容,我们就能看到劳动力和工具两个内容。劳动力使用什么工具劳动,比如用剪刀裁,用针线缝,或用缝纫机缝,用粪箕挑,用板车拉等。劳动力和工具组成劳动的二因素。

人类实际劳动活动中的有用劳动概念(其中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比如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之间的差别在市场上很快就会得到十分准确的调整),没有了无用劳动,同一劳动,劳动量就不会再有变化,不再是劳动历时。劳动量计量了有用劳动凝结在劳动产品中的有用功。

有用劳动概念,它肯定脑力劳动,重视知识和人才,追求优质和高效,这正是我们执着追求的已经做和正在做而未被认识的──劳动的社会资源和它的效应。

劳动量,劳动这两个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是包括《资本论》在内的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当作一门科学的原理,如果说是错误的,那是非常危险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者,也不管他是用什么方法研究,那都是非常危险的。在一个错误原理的基础上做研究,他们不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结果,只会走进一个误区里,或者从一个误区走进另一个误区,钻它的牛角尖。


——————————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朱志泰译,1981,8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9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朱志泰译,1981,84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2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2774363-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