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实,永远是那么超现实——盘点2007年中国电影-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中国的现实,永远是那么超现实——盘点2007年中国电影

中国的现实,永远是那么超现实——盘点2007年中国电影

发布:ajout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中国的现实,永远是那么超现实——盘点2007年中国电影来源:作者:南方周末记者袁蕾发自广州  [2008-02-0416:20:29]  “去年有很多作品引起争论,但大部分争论是电影以外,有一部电影,对它的全部争论是关于电影本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中国的现实,永远是那么超现实——盘点2007年中国电影
来源: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袁蕾 发自广州  [2008-02-04 16:20:29]

  “去年有很多作品引起争论,但大部分争论是电影以外,有一部电影,对它的全部争论是关于电影本身的,而且涉及到除了内容以外这部电影怎么拍、怎么讲故事、时空结构、视听语言的,我们最后把奖给了这部电影。”1月20日,郑洞天和顾长卫作为致敬专家,宣布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年度电影颁发致敬对象是:《太阳照常升起》。
  共有五部剧情片一部纪录片获得提名,它们是《投名状》、《集结号》、《色,戒》、《太阳照常升起》、《盲山》和《秉爱》。
  评选标准是向创造力致敬,舒琪第一次评选交了白卷:宁愿空缺。
  最后的得票是:3票《太阳照常升起》,2票《秉爱》。“如果真按照创造力、社会责任感为标准,几乎没有可以入围的电影。”郑洞天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票房:很好,很强大
从中国电影局局长童刚公布的数据看来,2007年中国电影是“团结的一年”:2007年创作生产故事影片402部。“实现了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比2006年的330部年产量增长21.8%,再创国产影片年产量的历史纪录”。
这也是“胜利的一年”:电影总票房达到33.27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18.01亿元,占总票房的54.13%,“连续5年超过进口影片”。
网友张小北是电影从业人员,他在博客上对“连续5年超过进口影片”的评价是:“转的是新闻,看着却跟科幻小说一样……中国的现实,永远是那么超现实……”
一年402部电影,意味着平均每天中国就要诞生1部多新电影。
北京新影联总经理高军肯定没有1天放1部电影,2007年新影联“规模”上映的电影有一百余部——规模是指“上了一段时间”。这一百多部片子里,十七大展映月和推荐影片大概有六十多部,剩下“观众能注意到的国产影片”,也就只有三十多部了。
据文化部主管的《中国文化报》数据显示:“全年入市的中外新片200多部”,其中抛开四五十部进口片,上院线的国产电影大概150部左右。2007年,有62%的影片无法在中国院线公映。
国产电影票房的火力依旧集中在大片上,年底三部影片《集结号》、《投名状》、《色,戒》就创造了5.8亿元票房,占国产电影总票房的三分之一,剩下的近400部电影,去瓜分剩下的三分之二票房,平均每部生产票房300万元。
“小成本电影大部分处于亏损状况,中等成本影片也多是亏损。”高军说。国产电影其实并没有那么“团结”。
中国电影市场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胜利”。
2007年电影总票房达到33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6%,但这个数字只是账面上刚好超过1992年32亿元的票房——如果算上通货膨胀,其实还略低于1992年的总票房。
但这个经过了通货膨胀的数据,到底是“现实”还是“超现实”?
2007年中国电影院银幕数更新至3527块,33亿元票房平均分在这些银幕上,每块银幕一年要产生93万元票房;按平均每张电影票20元计算,每块银幕平均每天卖出了127张电影票;一部电影按片长100分钟计算,每部预留20分钟观众换场的周转时间,一天24小时,忽略掉个别影院24小时通宵电影,以每个影院16小时还算高负荷的放映时间来计,影院一天最多能放8场;那每场至少得有15人来观看影片——这还不算电影院瞒报漏报票房的数量。
也就是说,全国每天有45万人走进电影院看电影,这究竟可不可能呢?
中影星美院线以3.64亿元成为2007年电影票房冠军,星美院线有365块银幕,每块屏幕一年产生99万元票房,以同样的标准计算,中影星美这个年度票房冠军之王,每天每场无非也就是17人次观看。
作为“胜利”的另外一个判断:“国产影片票房占总票房54%,连续5年超过进口影片”,算起来也不那么坚挺。
2007年应该算是进口影片反弹的一年,有4部进口影片票房过亿,其中《变形金刚》以2.7亿元超过了2.45亿元的《集结号》,位居电影票房榜首。
“进口大片从2001年《珍珠港》之后逐渐走弱,连续5年没有过亿的进口大片,直到2006年《金刚》和《达芬奇密码》,才勉强又有了两个过亿的进口片。”高军说,2007年1到9月份,国产电影佳作稀缺,票房不好,进口大片的势力才卷土重来。
四部过亿进口影片票房占中国电影票房20%;三部过亿国产片占中国电影票房17%——从这个角度而言,国产电影似乎也没有绝对的“胜利”。

上市:很顺,很垄断
2000年前后,国家急需进行电影体制改革,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联合提出,组建电影集团和实现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以院线为主的供片机制。
2002年张艺谋大片《英雄》2.5亿元票房给中国电影市场一针强心剂,全民沉浸在资本电影里,每个人都在讨论着电影产业。
舆论将电影产业的发展锁定在了几个关节点上:要让电影彻底成为产业,就要建立院线制;要建立院线制,首要就要打破垄断,形成电影竞争市场;要打破垄断,第一个要灭的就是一家独大的中影公司。
为了打破中影集团的垄断,2003年8月8日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挂牌成立,成为进口影片发行的“第二家公司”。
打破垄断的方式是:中影、华影两家公司共同参与每年进口的20部分账式电影和30部卖断片的选片,选好之后向电影局报审通过后,由中影进出口公司统一购买。“在20部分账大片中,对1到3部双方都认为非常有价值的影片,由两家公司协商共同发行,按照各自投入发行成本的比例来分配利润。其他部分,每次都将由中影进出口公司拿出偶数部的影片,按照如上的规则分配给两家公司。”2003年,时任电影局宣发处长的毛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中影和华影并没有立刻形成激烈竞争,但这个形式依旧打破了中影公司对进口买断影片及分账大片长达50年和10年的垄断。2004年1月1日广电总局第21号令开始施行,电影首次被明确定义为一种产业。广电总局立刻将2005年定为“电影发展年”,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就是在此时开始注意“中影制造”的形象。
“发展”意味着电影要赚更多的利润,“打破垄断”意味着凭空夺走既得,中影集团当然不会在这方面落人后。2004年,中影公司就打算在H股上市,最后因为“文化安全”原因搁置,但上市只是迟早的事情。
中影开始有意识地迅速冲高总资产。
2002年《珍珠港》之后,受国产大片、政府行为、审美疲劳等各种因素影响,威风一时的进口大片均没有过亿,而《英雄》的盈利模式给了中影启示,要冲高总资产,与其在分账影片上斤斤计较,不如转到投资发行国产大片上来。
2005年,中影投资陈凯歌的《无极》,几乎是步步为营,甚至连媒体的“戛纳评委不喜欢电影《无极》”报道,也会一本正经地起诉。
《无极》最终没有如预期那样大片大赚,但大片方向还是不会改变,陈可辛投资3亿《投名状》,就是那时找到韩三平参与投资的,韩三平“像一个电影大亨”一样,没有多问,一挥手:“2007年,上贺岁档。”
2007年内地电影票房前10名里面,有三部影片是中影出品或联合出品,有四部是中影发行或联合发行的。
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杨步亭1月14日向媒体透露:中影集团正力争在今年年内上市,计划融资额为集团总资产的20至30倍。按中影集团2006年总资产28.66亿元计算,最高融资将达到近900亿元。
“引进什么影片是中国进出口公司的事情,我们只有发行权。”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宣传负责人王慧芳重复了两遍,“我们只有发行权”。事实上,中影完全没有丧失掉进口影片发行上的优势。
根据中影的“对手”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提供的数据,2007年华夏发行和参与发行52部国产影片,17部进口分账影片,其中4部影片过亿;10部进口买断影片。“共同发行”已经不是一种特例,而是成了一种惯例——2007年内地进口分账电影票房排行榜上,排名前10位电影,除了《忍者神龟》之外,都是中影和华夏联合发行的。
“共同发行”方式变成了娴熟的“按院线和区域联合发行”。当然,华夏还是有个别单独发行的影片,比如《穿普拉达的女王》。“普拉达”在妇女节档期公映,首周票房仅700多万,此前十多天前中影在情人节档期联合发行的《门徒》,2天票房就达到了2000万元;买断片里,华夏发行的最有名的片是《哆啦A梦》和《南京南京》——一部动画片和一部纪录片。
华夏2007年发行和参与发行的进口分账影片票房5.98亿元,进口买断影片1.2亿元,2007年中国进口影片票房是15.26亿元,占总进口片票房47%。
但华夏发行和参与发行的52部国产影片,包括《隐形的翅膀》、《我的左手》、《村支书郑万九》……里面最有名的就算是《图雅的婚事》了。52部影片票房总收入2.35亿元,占国产电影总票房13%。
华夏电影公司只是在名义上打破中影垄断。
1月15日,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原则性批准了中国电影集团在国内上市的申请,韩三平表示:中影集团如果在A股上市,其市值可能达到60亿到100亿元,若公开发行股票占到25%,中影可从股市上拿回15亿到25亿元。
中影集团公司是继中石油、中国移动等百余家“中字头”公司之后,宣布准备上市的“中字头”垄断公司,也几乎可以肯定是电影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韩三平把上市后的中影方向定在:融大钱,拍大片。2008年中影将在内地推出《梅兰芳》、《南京!南京!》、《见龙卸甲》、《孔子》、《赤壁》上下集等“中影制造”大片;2009年,由中影主导制片和发行的商业大片将达到12部。

问题:很黄,很暴力
“他们不要想拿不可抗力来说事,他们就是卖了一个国家法律不允许的东西给我们。”激动网执行总编陈汉泽说。
1月3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官方网站上对《苹果》发出禁令。激动网之前购买了《苹果》“全球网络独家及首播权”,陈汉泽是采买同意人。
网站购买在线观看,对电影而言是一种新赢利模式。按合约规定,网站购买的公映版《苹果》,必须在院线结束放映二十多天后才能把影片放到网上,但此时网上早就有了未删节版——正版《苹果》的网上观看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
陈汉泽当时正准备起诉播放盗版的网站,结果消息传来,《苹果》被禁,几十万买来的东西突然变成了“废品”。
《苹果》制片人方励也很委屈:这本来就是国家法律允许的正品。
去年2月,《苹果》拿到了电影公映许可证,11月30日开始在全国公映,一共冲印了150个胶片拷贝、350个数字拷贝,光拷贝费就花了一两百万。影片放映的票房也还算不错,方励最后一次听到的成绩是1500万。
方励只比陈汉泽早几个小时知道《苹果》被禁:有关部门给他打来电话,说他和他的公司有违规行为。
处罚《苹果》有三个原因:内容上,违规制作未经审查通过色情内容的片段,并擅自将其放在网上传播及制作音像制品;形式上,将未经审查通过的电影版本,送第57届柏林电影节参赛;宣传上,在影片发行放映中进行不健康、不正当的广告宣传。
第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电影其实不乏“废品”:吕乐讲述“残酷青春”的《十三棵泡桐》被大量删减之后,2007年3月“本来准备上映”,最后因为“道德体系崩溃”,在已经拿到数字放映许可证之后,还是被无限推迟放映;方励上一部投资的电影《颐和园》,也因为“没有通过电影审查就擅自参加国际电影节”被罚,导演娄烨、制片人耐安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业务。
但在第一轮放映几乎结束之后,被追认为“色情影片”的,《苹果》还是第一例。
针对网上流传的未经审查色情片段,有关部门认为,是制片人方励故意流传出去的;方励则表示怀疑是自己公司被盗窃,是盗版者的行为。
“没有人来罚盗版,也没有人去罚侵权网站,反而罚到源头上来了。你尊重了电影审查,做了删减,最终别人反而来惩罚你的东西被偷。”方励还是给有关部门写了一份“深刻检查”。
对有关部门和方励而言,现在能找到的“罪魁祸首”是“未经审查通过的色情片段”。
《色,戒》几乎同时面对同样的问题:色情部分不能在内地正式公映,盗版却肆无忌惮地在网上传播或制成音像制品。“被有关部门大量删节”反而成了最好的宣传词。
电影分级制度基本是每年中国电影的问题所在,但今年暴露出了更多因为没有分级造成的弊病。
“没有分级制度,你保护了成年人的权利,就少儿不宜了;你去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就影响了成年人的权利。”方励说,没有分级制度,反而帮了盗版商。
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电影终审委员陈明洋就非常反对在没有分级的影院里播《投名状》:“太血腥了,这个怎么能给小孩子看?”去年冯小刚《夜宴》里的杖刑、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杀人如麻的场景,都曾经遭到各种反对,但都通过了电影审查。
“据我所知,2003年电影局就起草了电影分级制度第一稿,但后来就一直没有下文了。”方励说,他愿意用自己的被罚,来促进电影立法和电影分级。
来源:www.infzm.com
原文链接:http://www.infzm.com/topic/greet2007/200802/t20080204_36376.shtml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289888-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