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律新论:生活中的基本规律。-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经济规律新论:生活中的基本规律。

经济规律新论:生活中的基本规律。

发布:13540890152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一切事物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存在形式与运动规律,而作为重要与特殊的人类生活,也存在最基本的生活规律。生活就是感受,是各种物质被人的大脑反应所形成的各种事物意识,而事物的基本特点是具有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一切事物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存在形式与运动规律,而作为重要与特殊的人类生活,也存在最基本的生活规律。

生活就是感受,是各种物质被人的大脑反应所形成的各种事物意识,而事物的基本特点是具有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意义。

不同的事物,它们给人的作用与影响是不一样的,从而决定了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受态度与欲望的不同,即令人痛苦与厌倦的事物我们总是想回避、消除,而给人享受与舒适的事物我们总是想更多地感受和追求。

而在实现这些生活需要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必须完成特定与程序化的行为,因而就存在不能选择最理想与最需要的事物与生活,并由此造成人的厌倦与痛苦。

因此,生活需要评估与选择来确定一个合理、最佳的安排,即先作什么、后作什么,要作什么和不作什么,以及作多少、怎么做等,以使自己从中获得的享受与满足尽可能多些,而其痛苦与厌倦尽可能少些。

人们力图以最少的痛苦与代价实现最大享受与满足也就是生活中的基本规律,且我们把它称之为生活的效率与“经济”规律。

无论什么人、也无论其地位与知识如何,或者其生活环境与信仰有何不同,他的行为都遵从“最大、最小”这一基本规律的,除非他患有特别的、要影响其正常心理活动的疾病。

人的这一基本思想与行为规律表现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能面对什么事情,都要考虑自已能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与付出什么、付出多少,从而确定该事情是否值得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等。

象婚姻与家庭,在人们作选择前要进行的意义评估是:人们从婚姻、家庭生活中得到的温暧、安全与帮助等,然后是人们必须为此承当的各种支出、责任与约束所构成的代价,且当人们通过评估得出婚姻与家庭生活所给人的作用大于其代价,则人们就会选择结婚姻与组成家庭,否则,若婚姻与家庭生活给人带来的作用与享受小于其代价,则人们就会选择独生,至少暂时的独生。

因此,象那种“男才女貌”,或“男主外、女主内”等互补、互需而形成的家庭之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其原因就在于男女双方除了从家庭生活中获得一般的作用意义外,还可得到一种额外的“内部”交换所带来的利益,即男方可进一步从女方的美貌、家务劳动中获得享受,而女方可从男方的才干与收入中获得更多满足,他们彼此都能付出较小代价而有更大的收获,从而其婚姻的经济性更强、家庭也就变得更稳定。

相反,若夫妻生活不能互补而是冲突,如性格不和、自以为是与相互拖累,则他们在婚姻生活中就必须更多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婚姻的代价增加,其经济性与稳定性也就变差。

对于生活中的经济性规律,同样从教育、政治与犯罪等各种生活中反应出来。如人们为了提高自已的社会地位、实现人生的追求、信念等精神满足,就会在物质上作出牺牲、生活上有更多的自我约束,且人们付出的代价不能大于结果给人作用,否则,人们就会感到吃亏而放弃。

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济性规律就更普遍,如人们总想以同样或更少的钱购卖、交换到更多的物品与获得更大的消费满足;人们去工作,总想找最轻忪、最适合自已作的、且收入又多的;而人们要去某个地方,总是想找最好的路径与选择最方便的交通,以尽量减少路途的艰辛与时间等。

或者从更小的生活事物看,人们说一句话、一个手势与表情等,也要考虑一下其作用与意义而是否值得作,因为这同样是一种特定的行为要求与代价付出而需要考虑其经济性。

同样,对国家的政策与制度,仍是按经济规律来进行的:即要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与获得多少等是其作用,而研究、落实与投入等是其代价,且若前者大于后者,就是可行合理的,否则就不可行等等。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与要求不同,对同样的事物与生活就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对人们来说却都是经济的选择。

为此,生活的经济性应该有公认的标准与原则,以指导、恒量人的行为经济性、即理性。

首先,我们认为反应人需要的选择应科学、客观,这样在人们获得享受的同时生理也会变得健康;反之,人的生理就会受到伤害而不利于幸福。

如一些食物尽管我们很喜欢,但从医学上讲其对人体有害而不宜多吃,于是这种口味的感觉与身体健康的矛盾就需要人们更多的注意。

又如一些药物与批评尽管给人痛苦,但因能给人治病与警示而对生活是有利的。

其次,生活应具有长期性与整体性考虑。所谓长期性,就是指一行为的意义应从较长的时期来考虑,甚至从人的一生、或者更遥远的人类历史来考虑,而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行为盲目。

如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其自由尽管能使他获得一时的乐趣与满足,但这对于他的一生来说,由于他没能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好知识,这就意为着他的一生将更多面对的是不幸与痛苦。因此,他的行为在成年人看来,常常是极不经济的。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事物意义不能孤立与片面的认识,而必须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如人的自私与不道德行为,虽然从短期与局部看他可获得个人利益与暂时享受,但从长远与社会的角度来看,由于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结果是互不信任、人人自危而导致每个人的生活代价增加等,从而从长远与整体性方面看该行为是不经济性。

最后,人的行为选择应有利于生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且这种发展与进步表现为人的情感与思想的丰富、技术知识的提高,并由此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文化与增进生活的稳定。

于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与选择符合、或尽量符合社会公认的经济标准时,则其生活与一生才可以获得更大的意义与幸福,社会也将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我们也因此称其生活的经济性程度高、生活有理性,反之就称之为生活不经济与行为盲目。

然而,即使存在着这样的行为标准,其选择仍存在不确定性。首先,尽管人的实际需要在多数情况下能本能地感觉到,但物质世界极其复杂,人们是很难准确认识与完全正确选择的,因而人们只能在知识与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行为更趋合理而已。

如抽烟,它能满足人的一时生理与心理需要,但随着知识与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发现吸烟有害于人身体健康,从而人们才开始减少烟的有害功能、甚至开始放弃抽烟。

其次,一个人的行为到底应多大程度为自已,多大程度上为别人与社会;或者多大程度上考虑人们当时的需要,多大程度上应考虑长远利益等,也是难以严格确定的,这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人们各自的感觉。

对于这些选择的艰难,其实质是相对人的知识与能力,事物意义的认识太难、评估的代价太大,因为思考也是一种约束而构成代价,且当这种代价大于人们因此调整行为后的作用增加,人们的评估就不经济,从而人们也就不愿对该事物进行更多、更准确的意义评估了。

因而当一个人按感觉来生活,我们并不能说他的行为不符合经济性规律、生活没有经济性要求,恰恰相反,这是由于他的思考已恰到好处而没必要再进行过多的、不经济的思考。

人们按经验与直观感觉来生活,也可称为人的无意识行,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意识的启动是一种代价,于是当一些事物的选择意义不大、或者太复杂,人们就会减少与回避思考而凭经验与本能来生活,故“无意识”行为也是“潜意识”经济性要求的反应。

因此,生活中太斤斤计较、过于患得患失与要求完美等反而是不经济的,由此导致生活太累与太苦而不是轻松与愉快。

生活中作为影响与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法律与制度等,实质意义是人们共同而基本的生活行为准则,人们只须按这些原则与要求生活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性程度而不必作相应的思考、或者是人们一时根本无法进行的思考。

而作为社会法律与制度的制定者,又可看作是社会生活中一些重要而一般事物意义的专业化评估者、即思考劳动分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专业知识强,对重要与社会性生活意义的评估代价低,于是由他们提出与制定其行为原则就经济得多。

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与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当一些习惯与原则不能适应变化的要求,表现为人们按这些习惯与制度来生活的经济性程度不仅低于按当时的专业化评估者所制定标准的经济性程度,甚至低于大众自觉生活的经济性程度,则这些习惯与制度就成了落后、腐朽的东些。于是不断思考与开放的社会生活就显得重要,因为它是保证生活经济性程度的最经济手段。

对于人们“以最小的代价、获最大享受”的生活规律,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行为选择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表现为人们总是力图以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方法来减少生活中的代价与增加生活的享受,如物质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增加人们享受内容,而另一方面又可减少生活的代价,因此我们认为发展是经济性生活的保障。

在生活的发展过程中,人的知识与能力持续发展使得生活效率与经济性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可能,而在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与资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其次,量化的市场经济即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活经济性要求的必然结果。人们通过分工与交换,可以更少的代价,获得更大与更多的生活享受。其中,也许更重要而有意义的是劳动代价的等价物、即货币的出现,不仅使得交换变得容易,同时还有利于人们跨时间生产与消费安排,从而促进了生产与生活的经济性得以深入发展,因而我们说市场是经济生活的手段。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市场经济以一种形象、数量化的社会形式出现而极容易给人误导,即似乎只有市场行为才是经济生活,进而人们走入岐途而变得斤斤计较、唯利(货币)是图,排斥生活中更美好的、其经济性程度更大的生活,如信任、友好、责任与社会参与等,显然这是令人遗憾的。

于是,作为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反应人的基本心理偏好与要求的生活学应着眼于普遍性的生活意义分析,而不应被有形“市场经济与货币经济”所误导。当然,由于物质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也由于市场的复杂性与社会性,从而把市场生活作为重要而特殊的研究对象也是很自然的。

最后,作为生活中的环境与文化,如自由、公平与法制等,对生活的经济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它们是经济生活的基础。

象民主与自由,由于它不仅有利于物质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与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经济性程度提高,其本身就是经济生活的重要而基本的内容,我们应重视它而不是忽视它,绝不能把它视为发展的障碍,尤其在人们误把物质作为生活的根本而人为地排斥。摘自生活学原理。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2970220-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