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08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北大经院08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北大经院08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zhujihong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部分1.以简单再生产为例,说明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实现条件。(37分)2.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比重上升,我国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

政治经济学部分

1. 以简单再生产为例,说明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实现条件。(37分)

2.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比重上升,我国学术界对此的主要论断有哪些?你对此有何看法?目前重工业比重的上升是否会产生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比重上升一样的不良后果?(20分)

3. 试论述“我国要逐步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7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

1. 用图形推导按按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10分)

2. 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中间的一种市场形态,请说明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并作图说明其实现长期均衡时的条件。在资源配置及福利上,比较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及完全垄断市场的区别。(14分)

3. 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w)=lnw,w 为为其初始财富,现有投硬币的赌博,当其猜中,其财富为w+x,而猜错,则财富为w-x,而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p,正面朝下的概率为 1-p,试确定其最优的赌注x?当 p=1/2时其还会再赌么?赌多少?并确定该消费者的风险偏好类型。(14分)

宏观经济学部分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8 分)

设劳动力 L 的增长率为 n,知识 A 的增长率为 g,资本的增长率为δ, =sY(t)-δK(t),Y(t)=F(K,AL)= ,且为规模报酬不变,在稳态增长路径中:

(1)求平均有效劳动产出增长y*对劳动增长率n的弹性。

(2)已经g=2%, , ,n从2%下降到1%时,y*上升多少?

2. 以货币政策为中间变量的调控。(20分)

中央银行可以以名义倾向供给量M及存款利率 R等货币中间变量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会采取哪个政策?并用图形来说明在每种情况下的政策作用。

参考答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

说明:此试题为回忆所得,部分数据和表达与原卷不尽相同,答案也综合多位高分考生和相关老师的分析和整理,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谅解!建议和补充,请告诉我们(exam100@263.net),也可以登陆: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

政治经济学部分

1. 以简单再生产为例,说明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实现条件。(37分)

答:(1)社会简单再生产

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的,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在揭示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时,我们做出若干假定: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一次性消耗掉;消费资料也在一年内被消费,没有外贸和储蓄。

(2)社会总产出的实现

社会再生产问题,本质上就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比例关系。要使社会再生产能够实现,也就是要使社会总产出全部经过交换、进入消费,实际上就是要使社会的总供给符合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为使下一年的再生产能够在维持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全部产出都必须通过交换而得到实现。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因此,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因此,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首先,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就是说,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从市场上得到的使用价值必须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会遇到困难。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4)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我们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I、Ⅱ),把社会产出品从价值形式上分为c、v、m三个部分。

①第一部类是为全社会提供生产资料产品和生产服务的,它的全部产出(即第一部类的c+v+m)必须和当年社会包括两大部类在内的为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而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和服务的总和(即第一部类的c与第二部类的c之和)相等:I(c+v+m)=I c+Ⅱc

如果社会的经济活动不符合这个实现条件的要求,在I(c+v+m)大于I c+Ⅱc的情况下,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总供给超过了总需求,第一部类产出不能全部实现,它获得的补偿就不充分,它的再生产就会陷入萎缩状态;反之,若I(c+v+m)小于I c+Ⅱc,即生产资料和服务的全部供给不能完全补偿两大部类在这方面的已有耗费,两大部类或者至少其中一个部类的再生产就不能维持原来的规模,也会发生再生产的萎缩。

②第二部类是为全社会提供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的,它的全部产出(即第二部类的c+v+m)必须和社会当年所需要的维持两大部类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既有规模的消费需求(即第一部类的v+m和第二部类的v+m之和)相等:Ⅱ(c+v+m)=I(v+m)+Ⅱ(v+m)

如果社会的经济活动不符合这个实现条件的要求,在Ⅱ(c+v+m)大于I(v+m)+Ⅱ(v+m)的情况下,社会的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的总供给超过了总需求,第二部类产出不能全部实现,它获得的补偿也就不充分,它的再生产就会陷入萎缩状态;反之,若Ⅱ(c+v+m)小于I(v)

m)+Ⅱ(v+m),即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的全部供给不能完全补偿两大部类在这方面的原有需求,两大部类或者其中一个部类的再生产也将发生萎缩。

③第一部类产出中用I c表示的部分,其产品和服务的供求都发生在第一部类内部,因此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而实现;第二部类产出中用Ⅱ(v+m)表示的部分其产品和服务的供求都发生在第二部类内部,因此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而实现;第一部类还有以I(v+m)表示的产品和Ⅱc交换,使第一部类的消费需求得到补偿、第二部类的生产耗费得到替换。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交换,全部社会总产出都得到了实现,简单再生产得以继续进行。

在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否可以得到保持,即上述交换中的I(v+m)是否能等于Ⅱc。所以,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就是: I(v+m)=Ⅱc。如果该公式的两端不平衡,或者是第一部类产出相对过剩,或者是第二部类产出相对过剩,社会简单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2.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比重上升,我国学术界对此的主要论断有哪些?你对此有何看法?目前重工业比重的上升是否会产生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比重上升一样的不良后果?(20分)

答:(1)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比重上升,各方观点颇异

①现状

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发展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以钢铁、化工等行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当前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和重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国是应该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重新发展重工业还是选择另外的发展道路,成为众多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是否重新发展重化工业的争论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阶段、走势、面临的任务和应当采取的对策,也是涉及到中国能否最终实现工业化的重大问题。
②学界看法

  重工业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部门,中国重新重工业化势必对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环境的整治,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我国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总量还在继续增加。我国重化工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布点在大江、大河附近或在城市中心区,一旦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重工业化的同时有效地防治环境污染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此外,由于重化工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很高,虽然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教高,但是与轻工业或服务业相比,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却比较低,容易引发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在许多重化工业企业中,如汽车、机械行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无人操作的环节和空间也越来越多,对工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③我的看法

总结中国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工业化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在市场化落后的条件下迅速推进的,是由政府发动,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筹集资本,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增长为主,经济效益差的道路。中国在经历了先重工业化、轻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后,现在正进入一个重新重工业化的阶段,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一,市场需求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当前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市场的消费需求,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近年来,中国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目前已经进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重工产品以及电子通讯产品的消费周期,新一代的工业消费品和机械装备等设备制造业显示出了旺盛的增长潜力,人们对电脑、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激光视唱系统、汽车等重工业消费品的需求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围绕着人们的需求来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第二,我国现在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镇的数量规模较以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新一轮城镇建设高峰的出现,对钢材、水泥、能源、电力相关机械设备的需求急速增加,客观上也就促进了我国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加速发展与重化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重化工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城镇化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重化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聚集效应。
  第三,改变我国制造业落后面貌、满足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是重工业的核心,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现阶段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相当落后,许多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仍然要依赖进口,要想大力发展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完全依靠进口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现阶段发展重化工业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的发展形成了支撑。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由于重化工业所需原材料和能源较多,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比较大,而近几年我国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今后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2)目前重工业比重的上升不会产生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比重上升一样的不良后果

①中国现在发展重化工业已经不同于当初计划经济时期是由政府在不计成本的驱动,而是转变成了民营、外资和国企三部分共同参与,最具代表性的是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积累起了进入重化工业的“门槛资本”,开始进入以前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统天下”的重化工业。这次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是市场机制已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的背景下推动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必然会刺激国有大中型重化工业加强技术改造、重视环保力度,促使其按照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显然有利于新型重工业化的和谐有序发展。这样,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的发展路径,其不会造成过去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②我们走的是一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时刻关注着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创新社会的目标。
  a.在重新重工业化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处理好重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三同时和过程控制等制度相结合的方法,在促进工业化的同时把保护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将传统工业化过程中“资源产品废物”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的循环模式,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清洁化、高效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正确处理工业与资源的关系。针对我国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我们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学进步,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以改善能源结构为途径,通过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多样化和清洁化。

b.我们重新重工业化并不是要各地一窝蜂地发展重工业,而是避免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老工业基地为重点,发展沿海港口重化工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降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
  c.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把重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并不意味重工业可以没有任何限度,重工业的发展需要适度,尤其是基础类的重工业发展必须与深度加工类的重工业同步发展,必须以合理的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核心,重点是重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而不是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原材料重工业。
  d.重新重工业化以技术创新为根本,以人力资本为主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球经济化为条件,不断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更新,改造传统产业,尽量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品种、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开发更多的资源,开辟更多获得资源的渠道,以满足我国重工业化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

3. 试论述“我国要逐步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7分)

答:(1)情况说明: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较少,收入差距问题显得十分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但是,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时,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依然很低,劳动工资上涨幅度微乎其微,收入问题日益浮上来成为现实的一大难解之题。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收入分配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公平能够得到维护和实现,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为此,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理论解释: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种说法,可以用以下理论加以阐释

①国民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从创造到最终使用要经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国家、企业、劳动者或某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分别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投资者财产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四种原始收入。

在过去,当四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发生矛盾的时候,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指导思想的原因,都按“确保国家的,留足企业的,最后是个人的”原则进行处理。而今天,我们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要调整四者之间的比例,就是要加大居民收入的比重。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视,同时也是发出一个更加强烈的信号:藏富于民。
  收入分为三大类: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上述三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依次呈递减态势,即财政收入比重最大,企业收入其次,居民收入比重最小;以前,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现象,既不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社会和谐,也会严重抑制公民消费,与中央拉大内需的思路背道而驰。此次报告强调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可以视为对以往某些做法的纠正和完善。

②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积累基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但是,积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需要,因此,积累基金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社会主义的消费基金主要用于满足劳动者个人的生活需要。代表着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和当前利益,劳动者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

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保证。没有足够的积累资金就不可能有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为此要有能保证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但是,消费基金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要有能保证劳动者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消费基金。从而这就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出了必然要求。

②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在这种分配制度下,我国居民收入中劳动性收入应该是主体,也应该存在不断加大这类比重的趋势,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另外,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也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要求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理应占有一定的比重。然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生产要素的价格未能很好地体现市场原则,劳动者的工资被刻意压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部分被忽略。

在深化市场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分配以市场为导向,要素的报酬由市场决定,不仅反映要素的贡献,还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但是要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保证各种市场机制的运行,消除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垄断因素,使各种要素充分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市场机能,体现劳动的贡献,让劳动者得到合理的报酬。

③效率与公平

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讲求效率,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起钩来,不仅要衡量投入劳动的量,更要衡量劳动的质和劳动绩效;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则要把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联系起来。

市场机制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具有客观性、竞争性、平等性的优点,但必须以完全的市场竞争和机会均等为条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价格形成还不规范,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不可能形成,进入市场的主体参与竞争的机遇不完全均等,个人的天赋、智力、能力、创造力、努力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市场机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采取相应的宏观政策予以弥补。即便从关注效率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创造条件,使劳动报酬的赋予能够真正体现效率原则,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④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社会总需求中的消费需求增长对于社会总产出的增长同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消费不足或者消费结构不合理,将导致生产出的商品或者积压,或者适销不对路,最终都将造成生产出的商品过剩、积压,从而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开工不足,严重时甚至导致社会经济萧条甚至危机。

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过”问题,即货币流动性过剩,外贸顺差过大,固定资产投资过高。“三过”本身只要把任何一个链条打断就可以,但是在三个链条里面本身是打不断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居民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是打断链条最根本大的解决方式。正是因为我们GDP在这样的比重里面,劳动者的报酬比许多国家要低出10多个百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消化,只能把大量资源重新用来投资,使投资率不断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大势所趋,是缓解我国当前面临一些列问题的关键所在。

(3)政策建议:

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①十七大报告中的措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三是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通过实施“三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照顾了一部分低收入人员。同时,在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础上,多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稳妥实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程。积极落实优抚对象的待遇政策,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完善了最低工资制度,城镇低收入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较好保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兼顾、通盘考虑,让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要求,在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国家将继续适当提高相关人员的待遇水平。一是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二是适当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三是适当提高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等。与以往历次统筹考虑相关人员和社会保障对象的政策相比,这次调整的政策措施力度更大,中央财政补助的数量也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前提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后来又提出:二次分配,兼顾公平。国家会通过增加税种和税率的办法调整行业间收入差距,同时通过建立工资增长机制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还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和最低工资标准。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提高劳动报酬使那些只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的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微观经济学部分

1. 用图形推导按按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10分)

答:(1)劳动供给曲线的图形推导如图1所示。

(2)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如图1所示,设刚开始的工资非常低(如w1,w2),当工资上涨时,消费者将会以更多的工作来替代闲暇,即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会呈同方向变动,因此供给曲线会有正的斜率。然而若工资达到w5后若再提高(如w6,w7),因为收入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则这时该人反而会减少其工作小时而以更多的闲暇来替代(即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呈反向变动,且替代效应为收入效应所抵消了)。此时的供给曲线斜率为负,闲暇对此人而言则是为正常品。

?/P>

图1 劳动的供给曲线的几何推导

2. 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中间的一种市场形态,请说明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并作图说明其实现长期均衡时的条件。在资源配置及福利上,比较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及完全垄断市场的区别。(14分)

答:(1)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种,它们通常被区分为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

①d需求曲线。它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价格时,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②D需求曲线。它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价格时,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③这两种曲线的关系为: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都以相同的方式改变产品的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平移。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场上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第三,很显然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之于后者更平坦一些。

(2)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AR=LAC=SAC;在长期,厂商利润为零,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如图2(a)所示,假定厂商开始在I点上经营,在I点所对应的产量Q1上,最优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和SMC1曲线所代表;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E1点,即存在均衡点E1;d曲线和D曲线相交于I点,即市场供求相等,企业获得利润,其利润量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于生产集团内存在利润,新的厂商会被吸引进来,进而,在市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份额会减少,相应的,代表性企业的D曲线便会向左下平移,从而,使企业原有的均衡点到位置受到扰动。当企业为建立新的均衡而降低价格时,d曲线便沿着D曲线向左下平移。这种d曲线和D曲线的不断平移,一直要持续到不再有新厂商加入为止。也就是说要持续到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为止。最后,在图2(b)中的E2点实现长期均衡。在代表性企业的长期均衡产量上,SAC2和SMC2曲线代表最优的生产规模;MR曲线、LMC曲线和SMC2曲线相交于同一均衡点E2,即有MR=LMC=SMC;d曲线与LAC曲线相切与LAC曲线与SAC:曲线的切点J,即有AR=LAC=SAC,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D曲线与d曲线也相交于J点,即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相等。以上分析了代表性企业由盈利到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过程,至于由亏损到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实现的过程,其道理是一样的。

?/P>

图2 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企业的长期均衡

(3)关于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不存在福利损失;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效率较高,存在一定的福利损失;完全垄断市场最低,福利损失最大。

具体而言,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为多余的生产能力。如图2所示,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资源的一种浪费和无效配置。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如图3所示。

图3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如果垄断厂商若肯放弃一些利润,价格就可以下降一些,产量就可以增加一些。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和市场效率如图4所示。

?/P>

图4 完全垄断的长期均衡

在图4中,D1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2表示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D1向下倾斜,所以长期均衡下,根据MR=MC,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产量为Q1,价格为P1,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必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B,此时产量为Q2,价格为P2,通过画图我们不难看出Q2>Q1,但P2<Pl。

此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行业在长期均衡时是否实现了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即P=LMC,也是判断该行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一个条件。商品的市场价格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商品的长期边际成本LMC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当P=LMC时,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等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倘若不是这样,当P>LMC时,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大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相对于该商品的需求而言,该商品的供给是不足的,应该有更多的资源转移到该商品的生产中来,以使这种商品的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最后使该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等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这样,社会的境况就会变得好一些。

在完全竞争市场,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有P=LMC,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不同类型的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都有P>LMC,它表示资源在行业生产中的配置是不足的。尤其在垄断市场,独家厂商所维持的低产高价,往往使得资源配置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垄断厂商有可能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可能阻碍技术进步,这需视垄断厂商所处的具体情况而定。还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可以获得自然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好处;而在行业内厂商数量很多的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则不可能获得这种规模经济的好处。也有些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故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此外,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在垄断竞争市场总是有大量的广告宣传。这些广告一方面可能因为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而有利于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可能误导消费者。此外,广告费用支出也构成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所以,对广告的利弊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 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w)=lnw,w 为为其初始财富,现有投硬币的赌博,当其猜中,其财富为w+x,而猜错,则财富为w-x,而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p,正面朝下的概率为 1-p,试确定其最优的赌注x?当 p=1/2时其还会再赌么?赌多少?并确定该消费者的风险偏好类型。(14分)

解:(1)消费者的期望效用为:

在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的决策规则是使得期望效用最大化,因而有:

从而可得解得最优的赌注为:

(2)当p=1/2时,由(1)可知x=0,即此时消费者不会赌博,因为赌注为零。

(3) ,所以,该消费者为风险规避者。

宏观经济学部分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8 分)

设劳动力 L 的增长率为 n,知识 A 的增长率为 g,资本的增长率为δ, =sY(t)-δK(t),Y(t)=F(K,AL)= ,且为规模报酬不变,在稳态增长路径中:

(1)求平均有效劳动产出增长y*对劳动增长率n的弹性。

(2)已经g=2%, , ,n从2%下降到1%时,y*上升多少?

解:(1)每单位有效劳动所拥有的资本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为:

因而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量的变化率为:

?/P>

因而在稳态增长路径中,

从而有:

因而有: ,

因而平均有效劳动的产出增长y*对劳动增长率n的弹性为:

(2)现在将g=2%,,,n从2%下降到1%,其中n取中值,为0.015,从而可得产出弹性为:

?/P>

因此,n由2%下降至1%,下降了50%,则产出会上升6%(12%×50%=6%)

2. 以货币政策为中间变量的调控。(20分)

中央银行可以以名义倾向供给量M及存款利率 R等货币中间变量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会采取哪个政策?并用图形来说明在每种情况下的政策作用。

答: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1)在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时,LM(M)曲线的位置稳定,如果产出偏离其均衡水平的主要原因是IS曲线向附近移动,那么产出水平可以通过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而得到稳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选择以货币存量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如图5所示,中央银行的目的是使产生的收入尽可能接近于目标水平Y*。选择既定的货币存量目标时,如果IS曲线为,产出水平将为;如果IS曲线为,则产出将为;产出水平接近Y*的位置。如果政策选择既定的利率目标时,在每一种情况下,将得到离Y*更远的产出水平Y'1和 Y'2。

?/P>

图5 选择货币存量目标时政策调节的准确性

(2)在IS曲线稳定的条件下,如果产出偏离其均衡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货币需求函数向附近移动,即LM曲线的移动,那么固定的利率水平可以保持产量水平的稳定,因此中央银行应该实施以利率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如图6所示,货币需求不稳定,假定中央银行以固定的货币存量为目标,则LM曲线可能是LM1,也可能是LM2,产出将为或者,从而导致产出水平偏离均衡水平,货币政策效果不确定;如果选择既定的利率目标时,中央银行将利率固定在i*水平,将保证产出水平为Y*。

?/P>

图6 选择利率目标时政策调节的准确性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1690-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