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经济学思考-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石漠化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石漠化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发布:shiziz1989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一、引言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其形成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自然条件影响,一是人为的不合理开发。随着国家对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重视和积极探索,草地生态畜牧业成为解决石漠化地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一、引言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其形成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自然条件影响,一是人为的不合理开发。随着国家对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重视和积极探索,草地生态畜牧业成为解决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以贵州省为例,其石漠化面积比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为贵州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出路,其中以晴隆县和长顺县最为典型。经过长期发展,“晴隆模式”已成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而“长顺做法”也不失为石漠化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它不仅使该地区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还促进了地域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得以提高。但石漠化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依旧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本文就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即牧草的经济学界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博弈,以及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应致富的对象。牧草的经济学界定是投入主体确定的理论依据,效益博弈是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而致富对象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二、牧草的公共性界定

草地生态畜牧业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为牧草产业,其二为畜牧业,而牧草产业是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牧草产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种植和管理牧草的责任归属。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对牧草性质进行经济学分析。

首先,天然草地属于公共资源。天然草地具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也即每一农户都可以在天然草地自由放牧以发展畜牧业,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能限制其他农户在天然草地放牧,但是,农户所获取牧草具有竞争性。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牧草这类公共资源随着农户的不断进入,其结果必将步入“悲剧”。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大量农户在草地进行放牧,草地载畜量将严重超过其承受能力,必然导致天然草场退化。草场的退化遏制了畜牧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可能使生态环境得以保障,最终将出现经济发展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其次,ZF主导的人工草地属于公共资源。ZF主导的公共草地主要是在治理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仍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资源的悲剧源于其非排他性,和天然草地一样,ZF主导的人工草地也受到载畜量超额的威胁。但是,它与天然草地不一样的是,ZF的理性管理能合理的处理载畜量问题,保证生态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再者,私有化和商业化的草地属于私有财产。当然,这里所谓的私有财产仅为草产品。将土地承包给农户和公司,鼓励他们自己种植牧草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农户和公司会根据自己需求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样的草场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草场的私有化排除了其他农户进入放牧的可能性,而竞争性则主要表现为土地承包方面,农户和公司根据畜牧养殖的最大化理性承包土地,这也就使得土地承包竞争加大,土地租金上涨。

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博弈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顾全的两个重点。究其根底,生态效益是其根本,而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的衍生。也即,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因其生态环境无法得以缓解,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如果生态环境得不到缓解,那么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一直处于窘迫之境,地域经济继续缺乏资源基础,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无法获得较好的耕地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停滞不前。

(一)短期分析

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留下的问题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博弈。为研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由于生态治理还处于初步阶段,草地生态畜牧业未发展成熟,因此,我们做出以下假设:①当地的综合效益等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和;②每个ZF“容忍”其追求的政策效果是次优的;③投入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资本仅有资金和劳动力,且两者是稀缺的。

通过上面三个假设可知,种植牧草的效益只存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种;而在ZF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即在石漠化治理的初步阶段,经济和生态是非常糟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等重要。那么,在起初阶段,无论是获得经济效益还是环境问题得到改善,都是综合效益得到提升的标志。因此,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具体而言,资金和劳动力进入牧草种植环节将会提高生态效益,而在生态稍有改善的基础上进入畜牧业发展环节,将使得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由于资源是有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然存在某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那么,应如何分配劳动力和资金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呢?很显然,每一种效益的获取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因此,可以分别做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关于劳动力和资金的无差异曲线,并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无差异曲线画至艾奇沃斯盒形图中(图1),可以得到一条效率曲线。要达到劳动力和资金的最优配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以及社会效益最大化,就要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处于均衡点E上。

http://s7.sinaimg.cn/mw690/62431b4egd32a1622cde6&690


图1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效率曲线

因此,在短期资金不足,产业未成熟阶段,要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就应该合理分配资源共促两者效益最大化。要杜绝公共部门过重追求生态效益,禁止私人单位过多追求经济效益,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长期分析

经过短期的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都较为成熟,资金也比较充裕,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此时就可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加大经济发展,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畜牧业发展上。

在长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存在着如图2所示的关系,随着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提升,农户和ZF有了较多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同时,市场的建立也使得大量环境改善技术进入石漠化治理中,大量的牧草种植覆盖了裸露的地表,石漠化地区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是,如果不加控制,随之而来的就是过度放牧和草地利用。农户和公司看到了经济效益显著,会扩大畜牧养殖量,过多的畜牧进入草地超过了其原有的载畜量。此时,生态效益便又开始跌入低谷,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限制,甚至跌入低谷。

http://s2.sinaimg.cn/mw690/62431b4egd32a16ef9091&690


图2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关系线

长期而言,必须要适当进行放牧,在草地载畜量限制范围内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ZF部门应及时解决农户在畜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威胁生态环境的问题,公司也应合理发展畜牧业以使生态环境得到保障。

四、草地生态畜牧业应致富于谁

草地生态畜牧业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个新兴产业,然该产业的发展应该致富于谁?

“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农户在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链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它们不仅要受制于上游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输出,在出售牧草时还要与下游企业进行激烈的博弈。更为悲观的是,生产者极多,而收购者相对要少许多,这样,产业市场趋近于卖方垄断市场,这对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特别是农户,是极为不利的。要保障农户的利益,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其实质在于使微笑曲线变得更为平坦。

当前,我国处于一个“国富民穷”、“两极分化”的社会现状。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底层位置,根据马太效应,这必会加剧社会两极分化,社会财富分配走入二八定律的困境。要实现社会安定,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产业合理化,就必须要处理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即要明确发展产业应该要致富于谁的问题。农民是农业土地所有者、农业财富的创造者、农业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因此,我们在发展农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农业劳动者的地位。同时,国家ZF在进行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农业产业发展应该以农业劳动力为主,要把农业发展的主要财富返还于农业劳动者,并致力于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循环。

五、总结

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基础,即牧草业的发展涉及资源到底由谁来提供的问题,通过对牧草的经济学分析,可分为两类,即公共资源和私人物品。很显然,无论是放开的公共资源还是私有化的牧草,都会受到载畜量问题的威胁。因此,建立有专门部门管理的公共草地是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基础,也即上文所提的ZF主导的草地,有了ZF的管理和农户的参与,载畜量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此外,作为公共资源,牧草本身就应该由公共部门来提供,再加上环境治理是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基础环节,ZF部门的参与和投资是理所应当的。

此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博弈是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会使环境恶化,而过分的注重生态效益必然导致经济效益下降,消弱了农户和公司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治理的进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需要明确短期和长期的政策重点,即在短期中要两者并重,甚至稍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偏重。而在长期,就应该更注重经济效益,因为生态效益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经济效益的发展也必须适当,要在生态环境所能容忍的情况下发展。

最后,一定要保障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也即将农户作为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最重要主体。农民是农业土地所有者、农业财富的创造者、农业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无论其处于产业的哪一环节,都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农民是弱势群体,在产业发展中所能获得的附加值是极其有限的,其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部分,因此,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最终目的是在石漠化治理的基础之上保障农户收入增加,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

草地生态畜牧业是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要促发展,保增长,就必须要注重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保证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30539-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