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剥削逻辑及资本主义的货币供应-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再谈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剥削逻辑及资本主义的货币供应

再谈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剥削逻辑及资本主义的货币供应

发布:精忠岳飞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一种理论的基本定理应当能够表明这种理论的核心和与其它理论在前提假设和结论上的基本区别。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定理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所表示的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来源,即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劳动,用马 ...
扫码加入财会交流群


一种理论的基本定理应当能够表明这种理论的核心和与其它理论在前提假设和结论上的基本区别。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定理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所表示的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来源,即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劳动,用马克思的公式来表示,假设资本家用于雇用工人的工资或劳动力价值是4小时的劳动时间,然后资本家让工人工作8个小时,剩余价值是4小时,即8-4=4。这样的推论看似简单,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即马克思所表述的,价值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不包含任何使用价值的原子),而只是表示人们之间支配被支配的的社会(权力)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转化为剩余价值,以劳动为基础的交换转化为以剩余劳动或获取利润为基础的交换关系。
这一剩余价值理论正是马克思使用抽象方法分析价值理论所要得到的结论,或者说是马克思所建立的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所在,即马克思抽象掉所有的其它因素(如使用价值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把价值归为劳动,价值量归之为劳动时间,由此来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力)关系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来讲,马克思经济学的这一基本定理在逻辑上和在经验上的正确性是无可置疑的,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是雇佣劳动,利润的来源肯定是工人的劳动。这种逻辑推论的要点就在于,在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雇用劳动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而不是使用价值。因此,抽象掉使用价值和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关系对于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是重要的。例如,就使用价值的生产来讲,产品的生产需要使用土地和资本品,而不只是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这里存在着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的问题,这一点是新古典理论所要讨论的核心。但在一个以利润为生产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源配置问题是依附于获取利润的生产目的的,换句话说,为获取利润的生产将决定资源的配置。
这里特别需要提出资本的概念问题。在新古典理论中,资本被作为一种与劳动并列的生产因素,但就技术关系来讲,奥地利学派把资本作为一种时间(即迂回生产)是更为恰当的,因为资本品是劳动生产的,当资本品被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一定是因为所假设的分析的时期小于生产周期,只要我们把分析的时期延长,资本品存量将转化为劳动流量。这样,资本品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是“过去的劳动”。当然,这并不防碍为了某种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资本品存量和劳动流量,比如,从技术关系的角度讲,如果存在着技术进步,这种存量和流量的划分就是有意义的。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理论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把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或考虑存量与流量的时期划分上,而是在于现实中的资本(资本品)的价值(相对价格)是不是仅仅由技术关系所决定。
悲剧的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当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和采用雇佣劳动的形式,作为资本品的生产资料就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支配劳动的手段,即资本是一笔对货币工资的预付,也就是说在交换的生产关系中,交换比例才是代表成本,只有在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或者对等劳动时间相互支配时,成本才是劳动和生产要素的消耗。当资本家用货币购买资本品或生产资料也只是对生产资本品的劳动和以前的劳动的工资预付,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即这种生产要素市场的交换并不是按照劳动的价值,而是按照劳动力的价值,其价值小于劳动时间。这样一种资本概念的现实性应当是容易为经验所证实的。
现实中很简单的例子,正如企业的减员增效,不是在提高的物质生产效率,而是在增加剥削率,即用更少的工资去交换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而不是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的实物(使用价值)产出,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利润,如果企业低于平均利润率时,资本就会缩水,这样企业就通过积累式竞争会涨价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对抗时,企业就会压缩产量,出售利润率较低的一部分资产,购买利润率较高的一部分资产,这样利润率才会恢复,否则资本就会破产或者缩水。
    也就是说当利润率和剥削率不低于平均水平时,企业才会继续扩大产能,否则企业就会压缩产量,当剥削率和利润率被调整为不低于平均水平时,产能才为继续扩大,因此企业根本就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市场经济的主要竞争形式也不是什么技术为主的竞争,而是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竞争。通涨是通过价格波动,资本家与其同伙的竞争实现的变向压低工资增加劳动时间,如一分工作不够就两分多份,至到还不起学贷、房贷的生理极限,通缩由于存在大量的失业率,资本家就可以直接看得见压低工人的工资,变向增加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这样大量的劳动才会被吞噬,奴役成价值,可见一个追求价值(交换价值)的社会极端的邪恶!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中,当采用马克思逻辑中的资本概念时,价值(总量)和金钱分配的决定与生产函数的技术关系是完全无关的,资源配置也不仅仅是由技术关系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利润和利润率。这一点正是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核心所在,即通过定义价值由抽象的劳动时间所决定和假设劳动力的价值小于劳动时间而得出剩余价值理论,由此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性质,相对价格、分配、再生产以及资源配置问题都与这种获取剩余价值或为了获取利润的生产有关。
    这样,马克思澄清了李嘉图的混乱,即把技术关系与金钱分配的社会关系相混淆。马克思批评李嘉图把劳动价值论联系到劳动生产率,表明价值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而取决于社会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了三章的篇幅表明,技术或劳动生产率只与使用价值有关,而与价值无关。马克思表明,与价值联系的分配只与抽象劳动有关而与技术无关,劳动生产率的增加的变动与价值量成反比,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价值正如马克思前面所表述的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决定单位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价值量),但交换的总量上是与生产效率完全无关的,取决于资本主义采用雇佣劳动的社会关系。如果认为价值是使用价值,就不自觉的把商品交换排除,把总量价值联系到劳动生产率上,这样就非常荒堂了。
  但遗憾的是,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社会关系决定价值形成的理论(即只有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下,劳动才会被异化成价值),一直被人们误解为是要解释相对价格,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相对价格理论,而实际上,马克思决不是要解释相对价格的决定,而是要讨论总量的收入分配和利润率问题。在《资本论》一卷中,马克思关于相对价格的论述只有半章,其讨论相对价格是为了表明交换价值形式,由此过渡到货币。其目的在于表明,当交换价值以货币来表示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就能够通过货币交易而得到了一个货币增值或剩余价值,即以货币价值表示的总量关系。从这种剩余价值的基本关系出发,马克思建立起一套宏观经济体系,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利润率下降与经济周期理论无不是建立在这种与技术完全无关的总量关系基础之上的。
   当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各资本投入到不变资本C中的比重不一样,这样相同的投入,可能没有相同的利润;但从总量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劳动价值论,假设不变资本C投入较高,其出售的价格将高于价值,而不变资本C投入较低的,低于价值,这样就可以形成统一利润率,这时只要总生产价格等于总价值,就不会影响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转型问题。当资本的有机构相同时,按日本经济学家森岛通夫的方法很好的实现的转型,但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异质品模型中,即当采用统一利润率的假设使得不变资本投入也按照生产价格计量时,马克思关于两个总量相等的结论不能保持,其实马克思当时自己也发现这一点
但马克思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出原因在于,用劳动时间给定的总价值(C+V+S)中的不变资本C在生产价格模型中将随着利润率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在生产价格模型中C也是一个生产价格),用劳动时间计量的总价值和总剩余价值并不随利润率变动,从而总价值不等于总价格。只有在各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相等的条件下,不变资本的价值并不随利润率变动,从而保持两个总量相等,而在异质品中显然涉及非常复杂的再转折问题,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异质品模型其结论依然是成立的。由马克思提出的这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实际上得到3个推论:
推论1 在马克思体系中,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并不是多余的,正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排除技术关系而得到稳定的总量关系。
推论2 异质品(包括资本品和消费品)在技术关系上是不能加总的。
从推论2出发,我们还可以得到第三个推论:
推论3 任何只表明技术关系的异质品模型中既然没有总量(包括总资本),因此也不存在统一的利润率。
   也就是说在转型问题的解并不能损害马克思的结论,即所有的总量与技术或相对价格是无关的,换句话说,在单一产品或各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相同模型中两个总量不依赖于技术关系的结论,在异质品模型中同样是成立的,虽然不能表面上保持两个总量相等,但技术关系被完全剥离的逻辑是成立的。而这种两个总量表面上的不相等引发出一系列极为复杂的问题,比如,由斯拉法所表明的,在异质品模型中,一般利润率的变动会导致资本存量价值的变动而引起技术再转折,把这个因素考虑到内,异质品模型中两个总量是否相等是更复杂的论证,并没有支持两个总量不相等的结论。
   对于上述问题,这里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60-7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中,新剑桥学派(新李嘉图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把争论的重点放在了相对价格上,把古典学派和马克思经济学理解为与新古典理论不同的一种相对价格理论。[2]其中的一个重要论点是,相对价格的决定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关系,而且联系到收入分配的社会关系,即把斯拉法的理论理解为技术关系与收入分配共同决定相对价格。无疑,古典学派和马克思经济学强调社会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技术关系与收入分配共同决定相对价格。如前面的分析所表明的,古典学派主要是以社会关系的统一利润率来解释总量关系,但由于没有脱离技术关系的困扰而导致了逻辑的混乱。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经济学是十分鲜明的,技术关系和相对价格被完全剥离掉而讨论总量关系。
   (1)这种总量关系,采用一个极端简化的货币经济模型,用以说明货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性质。假设全部经济划分为两个部分:商业银行和企业,企业的投资完全来自于银行信贷。这样,可以得到下列资产负债表:  银行企业  负债 资产 负债 资产  100 100100 资本 100100 100100 收入 100 100100100 资本 100100 100100 收入 100  采用经济学教科书中银行的货币创造的模型,即银行的贷款又会成为存款,从而可以通过准备金比率来决定货币乘数。但这里为了简化,假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为零,从而货币乘数将为无限大,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假设是因为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基础货币”。假设最初银行把100的货币贷给企业,企业得到银行的贷款后经过企业之间的买卖交易后又把货币存入银行(所有的交易都是银行转帐而不存在现金的漏出),银行再把增加的存款通过对企业的贷款发行出去,由此创造出货币。这样,我们可以同时得到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现在来看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假设最初有100单位的货币(或黄金)被存入银行,这就构成银行的负债,由于假设银行的准备金为0,则银行把100单位的银行券或货币贷给企业,则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将出现与负债相等的100单位。再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这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只是倒过来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企业从银行获得的100单位的贷款是它的负债,当它用其来购买资本品和雇用劳动后,这100单位的负债就被列入到资产方。显然,这只是通行的最简单的会计原理,但这种最简单的会计原理中隐含着货币经济的一切秘密。现在,象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讲的那样,当企业用100单位的货币进行购买活动之后,货币又流入银行而又成为银行的负债,当银行再把它贷给企业后,又使银行增加相同数量的资产,同样,企业又获得100单位的贷款和再把它转化为资产,很明显,这里的资产只是一笔负债,其价值等于银行发行的货币或贷款。上述过程无疑可以无限地延续下去,从而可以使银行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无限地增加。
显然,如果货币供应量无限大,将使名义GDP或通货膨胀率无限大,我们必须在这里寻找一种能够决定银行货币供给和企业货币需求数量的均衡条件或制约因素,而决定这种货币供应量或货币需求的正是利息率或货币的利息率,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简单的商业原则是,企业要获得银行的贷款,除还款外还要支付利息。在我们的模型中,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的货币也只能是银行新增的贷款,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贷款和支付利息的会计计算或货币契约,使上面无限延续的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成为一种有规则的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模型,从而决定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采用通行的会计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作为假设,即利息率是以1年的时间单位来计算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无限延续的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凡是“今年”以前发行的货币或债务都必须支付利息,我们把银行今年以前发行的货币称之为资产或资本存量,而今年新发行的货币或增加的货币则是用来支付利息的,我们把这一部分称之为收入或收入流量,这也符合前面对名义GDP的定义。这样,给定利息率,在这种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之间将存在一种关系,即,如果银行在“今年”增加的货币供给大于给定的利息率应付的利息,则企业在向银行支付利息后将有剩余的利润,从而使其对贷款或货币的需求增加。反之,当银行的货币供给小于给定的利息率下应付的利息,则企业肯定会亏损而支付不起利息,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减少。这样,银行的货币供给和企业的货币需求正是依赖于利息率(利润率),如果给定长期的自然利润率或货币利息率,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比率在长期将是稳定的,从而资本主义所谓的经济增长率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或资本-产出比率将是稳定的。
上述分析表明,资本和收入都只是一种负债,而保持这种债务关系或资产负债关系的基础是存量与流量的划分和存量与流量比率的稳定性,由于资本主义信用关系的基础是资产抵押,而资产的价值又取决于收入流量,因此,当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比率脱离了稳定的比率,正常的资产抵押的信用关系将不能保持,由此将导致经济的高涨和衰退,而调节这种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比率关系的正是货币利息率,利息率通过调节货币的供求同时调节资本存量价值和收入流量,以此来保证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比率的稳定。
现在,我们在这种无限延续的资产负债表中加入时间因素来讨论模型的稳定性。按照上述简化的模型,假设利息率不变,只有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且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利息率,经济才能保持均衡或企业的利润为零。当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超过了利息率,则企业必然会盈利,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的成本只是以前的银行贷款或资产,而企业的收益或产品的价格则取决于新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率超过利息率,必然使产品的价格超过成本乘以利息率,从而企业在归还银行的利息后将出现盈利,当企业盈利时如果增加货币需求或投资,而银行又同时增加贷款,则企业(和银行)的利润会更高,当然,资本存量的价值也会提高,而一旦银行停止以累进的比率增加货币供给,则企业必然会亏损,而企业的亏损又会导致银行的坏帐和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引起经济衰退。因此,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2)即现实的资本主义会计中,并不存在按生产函数(和效用)测量的生产要素价格,一旦存在以货币价值为基础的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则资本存量价值将取决于货币利息率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换句话说,资本存量价值与资本品的边际生产率是完全无关的,这就与马克思完全剥离技术关系的逻辑一致,正是价值与剩余价值两个概念完全剥离了技术关系,“资本”只是金钱关系上一种支配劳动的手段,资本在货币计量的价值上仅以前银行投放的货币量,其与收入的区别只是在于存在着货币利息率。  
(3)要表明这种货币经济体系中所有统计变量的规律性,或宏观经济学所讨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问题,必须加入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和特定的货币金融体系,货币领域与实际领域是不能分开的。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收入支出模型只是收入流量的恒等式,它不能表明这种恒等式的决定和意义,上述模型所表明的重要一点是,宏观经济的研究必须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包括资本市场)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的缺陷是没有能够把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企业的成本收益统计和货币金融体系中的统计资料连接起来。这里的分析就在于把所有以货币量值计算的统计资料连接为一个整体来表明其规律性。
(4)上述模型中表明的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解释GDP 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即货币交易方程式MV=PT和MV=GDP之间稳定的比例关系,因为作为货币交易增加值的GDP是比例于资本投入的加价过程,如果假设全部货币都是作为银行贷款的资本,GDP与全部货币交易量将保持稳定的比例。  
上述分析表明,所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统计变量根本不能划分出表示实物统计的实际变量和表示价格水平的名义变量,从而与技术或生产函数(和消费的时间偏好)完全无关,它们只是货币量值,这些货币量值所表示的只是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所有被主流经济学表示的实际变量都是假的,即实际GDP是新古典逻辑推理上的错误概念,只有用货币表示的名义变量才是真的。在这里很容易联想到马克思逻辑体系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性劳动的定义,马克思在批评了斯密的把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定义成生产性劳动后,指出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给够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就是价值,当把价值量用货币计量联系到的就是名义的GDP,它代表的正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力(社会)关系!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56649-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