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国际化给一国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挑战_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金融国际化给一国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挑战_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国际化给一国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挑战_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发布:widen我的世界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金融国际化给一国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挑战_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说到金融国际化,也就是金融全球化,要讨论和熟悉的两个重要问题就是金融国际化给一国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挑战和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从朋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金融国际化给一国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挑战_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说到金融国际化,也就是金融全球化,要讨论和熟悉的两个重要问题就是金融国际化给一国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挑战和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从朋友那收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金融国际化给一国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挑战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1.1 新时期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金融全球化有着新的发展趋势:第一、货币的虚拟化程度在增加。第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加剧。第三、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大大增加。第四、金融工具交易量增加,虚拟经济迅速膨胀,金融工具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其本身是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只是反映资金的流动情况,并不一定与实体经济对应。第五、世界金融市场的集成化。

  1.2 金融全球化所附带的高风险性

  金融一体化使世界经济具有很高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剧了全球金融动荡;增加了ZF调控本国经济的复杂性;同时,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压力增大。

  1.3金融全球化引发的危机

  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全球资本市场已经自成一股力量,单个ZF已越来越无法以政策来直接控制国内金融市场,即使美国这样的强国也无法办到。目前西方的超级跨国资本集团拥有全球市场支配势力的国际资本集团正在左右着全球经济。通过实施垄断,操纵金融市场,谋取暴利,轻而易举的就能摧毁任何弱小国家的经济、破坏金融体制,酿成世界性危机。在每一次危急中,发展中国家和他们的民族资本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同时,全球的资本市场也正发挥着牵制各国ZF财政系统的能力。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ZF债务缠身,已无力保证其财政系统的健全了。

  总之,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低梯度层次的发展中国家是最易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1.4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席卷世界。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金融全球化在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

  1.4.1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正效应

  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有利于中国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

  1.4.2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负效应

  金融全球化使中国民族金融业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为国际游资制造风险提供了条件;加剧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化程度;给中国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必须指出,中国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中较薄弱的环节。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可以有以下几方面战略选择: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控制;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强化;货币政策的协调;制定与实施合理的汇率政策;外汇管理体系改革;国际收支政策的协调以及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等。

  总之,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对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应从历史的、系统的、动态的角度去理解。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金融市场融入全球化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应采取积极、谨慎参与的合作态度。一方面要回避防范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危害;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握这一促进经济腾飞的重要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高速发展。


2.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ZF接管。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金融危机发生,中国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率会在相当程度上下降。并且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

  但是毋庸置疑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度缩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2.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特点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工业生产增速下降,产品库存增加;第三产业一些行业出现困难;股市持续低迷;就业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2.2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1)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加大货币政策的复杂性。在国际资本大量溜如我国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以吸纳流入的美元,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来冲销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受到挑战。

  (2)国际资本流出对中国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一国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这就要求监管当局对本国金融机构的海外业务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然而,由于我国金融监管和金融控制手段滞后,在控制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经验不足,导致此次危机中我国银行对外投资损失严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扩大,未来短期资本流动蕴含的风险对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3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国内经济形式的新变化,我国应借鉴他国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在法制监督、投资程序、风险控制、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晚上。我们在兼顾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应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国应该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增强抵御国际长期资本冲击的能力;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商业化市场运作;国际投资战略与解决国内就业问题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监控体系,防范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从“走出去”战略的高度考察国际投资策略;完善资本流动的国际监控,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努力将海外投资中的国际经济政治阻力降到最低。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全球化有其多种表现形式,为了便于观察和理解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我们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1.金融全球化的微观表现


从微观层次来看,由于金融活动是投资者和融资者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因此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动的全球化。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流动全球化。随着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全球化,即投资者和融资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资本流动也全球化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不断加速和扩大的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惊人的速度和日新月异的形式使全球资本急剧膨胀。从国际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来看,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三项业务的融资额,1973年为622亿美元,1979年为1450亿美元,年均增幅为15%;而进入90年代后,由1990年的4276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5139亿美元,年均增幅高达23.5%。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达国家证券资本的年平均流出入总额,1976—1980年间为476亿美元,而在1991—1994年间已增加到6311亿美元。共同基金的融资规模更令人叹为观止,美国1970年的共同基金数为400个、资产总额约为448亿美元,到1994年则相应增加到5300个和2100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目前每天的交易量平均约为2万亿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


第二,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金融机构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经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各国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相以扩大规模、扩展业务范围和推进国际化经营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进入90年代后,世界一些国家先后不同程度放松了对别国金融机构在本国从事金融业务或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各国银行向海外的拓展。1997年末,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署“金融服务协议”,把允许外国在其境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将按竞争原则运行作为加入该组织的重要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各国金融业务和机构的跨国发展。随着近年全球竞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国际上许多大银行都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发展新战略,国际金融市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跨国购并(即兼并和收购)浪潮。金融机构的并购与重组成为金融机构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全球金融业并购浪潮,造就了众多的巨型跨国银行。银行并购使全球金融机构的数量减少,单个机构的规模相对扩大,银行业的集中度迅速提高。据统计在2000年以资产排名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前25家大银行的资产占1000家银行资产的40%,而1996年仅为28%。



第三,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市场是金融活动的载体,金融市场全球化就是金融交易的市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趋向于一体。目前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连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趋于一体,金融市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日益密切。金融市场全球化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放松或取消对资金流动及金融机构跨地区、跨国经营的限制,即金融自由化;二是金融创新,包括新的金融工具、融资方式与服务方式的创造,新技术的应用,新的金融市场的开拓,新的金融管理或组织形式的推行。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走向金融网络化,即全球金融信息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和清算系统的网络化。全球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已经实现了每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交易。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有关汇率的政治、经济信息,几乎同步显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银行外汇交易室电脑网络终端的显示器上。远隔重洋的地球两端以亿美元为单位的外汇交易在数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05338-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