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被货币乘数误导的-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我们是如何被货币乘数误导的

我们是如何被货币乘数误导的

发布:楚青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货币乘数论是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一个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这个货币乘数论有两个模型,简单乘数模型和复杂乘数模型。前者没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货币乘数论是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一个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这个货币乘数论有两个模型,简单乘数模型和复杂乘数模型。前者没有明确的提出人,后者是萨缪尔森提出的,是对前者的一种完善。为了简单起见,本文只针对简单乘数模型。分析之前,先明确一下各类货币的含义。
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包括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的库存现金、公众的手持现金四部分。
货币供应量:一定时间内的货币存量,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
中央银行对各种货币有个更详细的分类,包括M0、M1、M2等各个层次,这里就不说了。实际上,无论货币有多少种分类,它的基本功能就两个,分别体现在了企业的两个资金账户上,流动资金账户和利润账户,这两个账户都是存款账户。流动资金是提供给企业进行周转的,目的是让你调动资源,组织生产,你实际上是不能把它真正花掉的。利润才是企业挣的钱,它来源于该企业中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传统意义上的存款,这个钱才是企业可以花掉或者出借的钱!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两个账户,是操作层面的业务,我们不知道,也无需知道,反正基本用途就是这么两个。这两部分钱是性质截然不同的钱,所以我们需要分头描述基础货币和这两部分存款之间是否存在着货币乘数关系。
要验证存款和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我们实际上是要验证货币乘数论中,我们通过模型计算出来的货币乘数和我们最终在现实中得到的这个倍数是不是符合的!换句话说,我们就是要看货币乘数是否等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翻开货币银行学,在货币的创造一章,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类似的描述:银行手上有100元的原始货币存款,按照20%的存款准备金率,我们把80元贷出去;收到贷款的这个人,再把80元存到银行,银行留下16元的存款准备金,再把64元贷出去;如此反复,原始存款加上派生存款累积起来就是500元,存款准备金累积起来就是100元。这个结果是我们通过等比数列的求和得到的。我们看到,存款之和除以原始货币之值等于5,恰好就是准备金率20%的倒数!
我们先来看看原始货币和利润存款是否存在派生关系。我们知道,企业的利润本质是剩余价值,它是社会真实存在的财富。原则上,所有企业挣的钱,都会以货币的形式存入银行。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剩余价值的总量也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我们社会发行的货币有多少,该部分存款的总额都不可能发生变化,除非是我们企业不生产了!在存款货币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基础货币则是可以变化的。我们把所有的存款分成非常小的时间段,每小段的基础货币等于每小段的存款。基础货币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是每小段的存款合计值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如果我们的企业愿意,我们的企业可以把所有的利润,都以1元钱、1元钱的输出频次打入到其在银行账户上,这个时候银行需要动用的基础货币就非常少了。当然了现实中这种方式实现起来是有技术难度的。与其说这是基础货币派生存款货币,不如说这是存款货币派生基础货币。不变的东西可以派生变化的东西,变化的东西怎么派生不变的东西呢?在你变化之前,人家就是不变的了!这个存款货币能提准备金吗?可以提!因为存款货币是真实财富,你提走了准备金意味着分走了一部分社会财富。因为存款是在准备金之前发生的,所以无论我们提走多少准备金,都不会改变存款总量。这个时候的所谓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是表达我们用准备金分走了多少社会存款,和基础货币没有任何关系,和早于准备金之前就发生的社会存款也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原始货币和流动存款是否存在派生关系。这里原始货币其实就是现钞,每家企业拿在手里倒来倒去的,谁也不能花掉。如果没有银行,那么这个流动资金就是硬通货。企业为了应付进货,要按照最大要货量准备硬通货。我们把这个社会所有的硬通货统计到一起,就是我们的原始货币了!有了银行以后,硬通货变成了现钞,我们企业也不需要自己保留了,它只要把自己的原来的硬通货变成现钞,存到银行里就好了!有了现代银行制度以后,现钞还有什么用呢?基本上没有什么用了,大家主要是图方便,手头上留一点。当然了老百姓还是要这个东西的,这里就忽略了。这时候你发现,我们银行所有的流动存款,其实就是我们以前没有银行时候的硬通货。两者有什么功能上的区别吗?没有!我们只要保证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等于我们过去的硬通货,只要保证我们在商业银行的存款等于央行兑换给我们的现钞,一切就OK了!我们现在的存款不就是原来的硬通货吗?你原来的硬通货怎么可能再创造出新的硬通货?你只是把原来的硬通货换成了现在手上的存款单据而已!既然它都不能创造货币,所谓的货币乘数等于准备金率的倒数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既然货币的创造功能是不存在的,那么准备金是不是多此一举呢?还真不是!原因在于我们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不准的,它超过了现实中我们需要的硬通货。有了存款准备金,我们的钞票发行多了一点就没有关系了,因为它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把央行多发行的钞票收回到央行的自己手里,防止产生通货膨胀。当然了,如果你的基础货币发行很准,也完全可以不设准备金。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央银行,就不搞什么准备金。这个存款准备金率,其实并不是每一笔存款央行都要提取准备金,而是按照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提取准备金。准备金率=准备金/存款余额。按照定义,基础货币等于准备金加上现金,原则上商业银行是可以不留现金的,我们也不考虑手持现金,这样基础货币就等于准备金了,货币乘数就等于准备金率的倒数了!表面上成立,其实是望文生义。准备金是退出流通的货币,怎么还能做为基础货币拿出去搞派生呢?纯粹是偷换概念。准备金率的真正数学含义,是确定准备金和存款余额的比例,而不是拿这个东西计算其派生出多少货币的!现实中,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仅仅是针对流动资金的存款余额,而且是针对了包括了定期存款的所有存款余额,它代表了实际财富的占用,可以作为政府的一项财政收入。
按照货币乘数论的解释,准备金产生于每一笔存款,所以我们在计算准备金率的时候,应该使用存款,而不是存款余额。我们需要把存款余额准备金率换算成准备金率。我们推测一下,按照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分析方法,全部投资当在6年运行期间内收回。这样定期贷款的年限就是6年,定期存款的年限也是6年。存款余额大约是当年存款的6倍。我们新建一家银行,每年存款额一定。前6年的存款余额一直增长,从第7年开始,存款余额就到顶了,一直维持不变。相当于前6年,我们每笔存款,央行都收20%的准备金。从第7年开始,每笔存款的平均准备金率开始下降。第12年降到了10%,第20年降到了6%,第30年降到4%。按照这样的准备金制度,银行在经营前期,准备金会分走相当多的银行利润。经营时间越久,银行的效益就越好!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意味着央行可能会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事实也证明了我们国家确实有这样的趋势。
我们现在的金融机制实际上存在着一个缺陷,这个缺陷不在于利润存款上,而在于流动存款上。对于利润存款而言,无论我们发行了多少货币,你贷款永远都不会高于存款,当然不会因为我们银行贷款多了而引发通货膨胀!对于流动存款而言,就远远不是这样了!流动存款实际上就是一种记号,如果大家只是把这个东西当成一种记号,那么你发行多少都无所谓!关键是这个东西,你要是发行多了,它就不一定是记号了!如果超出流通需要了,这个流动存款货币就会沉淀下来,被我们的企业或者银行当成是利润存款货币使用。那么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用这个基础货币盯住物价,相当于我们的基础货币就是硬通货,但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知道你的流动存款货币就是一个正正好的货币呢?你不知道,即使你把基础货币锁定成硬通货,你一样不知道这个流动货币是不是正正好的!一个不产生通货膨胀的货币体制,不等于是一个正正好的货币体制。作者设想,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设计一种新的货币体制,这种货币体制能够把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货币区分开。
2017、2、10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5197645-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