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全能央企“狼”性扩张-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中粮:全能央企“狼”性扩张

中粮:全能央企“狼”性扩张

发布:长剑在手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中粮现在肯定是“最像企业的央企”之一。作为一家企业,它似乎只需要赚钱,再赚钱。你或许还不完全熟稔“中粮”这个名字,但你吃的、喝的,可能都与它有关: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福临门食用油……还有大名鼎鼎的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中粮现在肯定是“最像企业的央企”之一。作为一家企业,它似乎只需要赚钱,再赚钱。
你或许还不完全熟稔“中粮”这个名字,但你吃的、喝的,可能都与它有关: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福临门食用油……还有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
这个粮油领域的央企,在悄然渗透日常生活每个角落的同时,它正试图将相关行业的上游和下游全线掌控,以构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让“中粮出品”的标签彻底铺满普通人的餐桌。
乳制品当然也在其列。中粮已经一口“喝”下蒙牛——这个乳业三巨头中惟一的民企,“国进民退”之争亦由此引发。
而在掌门人宁高宁眼中,未来国有企业的整合还将加速,且重点可能不在于所有制色彩,而在于是否“民族企业”。他和他领导下的中粮,正努力扮演民族企业捍卫者的角色。
中粮亦在这种企图中迅猛强大,2004年底,总资产为598亿元,而到了2008年9月底,总资产已达1403亿元。
宁的前任周明臣曾忧心于这个国企的“恐龙病”——规模庞大,效率低下,在他12年的市场化改造下,被赋予狼性特征的中粮在失去政策保护的同时,却开创了垄断国企市场化的道路。
大肆进军一般竞争性领域,既为中粮赢得赞誉,亦不乏诟病:支持者认为,中粮区别于中石油等政策性垄断央企,有较强的市场属性,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新国企”最典型的代表——所谓“新国企”,是指适应市场化要求,通过改组改制,在企业内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而反对者则担忧,一般竞争性领域,是在垄断领域之外,一个巨无霸的进入,会压缩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生存的主要空间,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
作为市场中的企业本能,它还进军地产、酒店等其他产业,并付诸于大手笔的行动。
中粮究竟意欲何为?
全能企业?
在食品安全的特殊背景下,央企中粮,更被赋予特殊的责任感。收购蒙牛被认为,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覆盖,保证国人食品安全;但这也意味着,当它更为壮大之时,你别无选择地将把自己的健康权托付给它。
这个计划还被赋予超越经济的意义。6月份的中央党刊《求是》专门刊发了中粮集团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文章,介绍其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商业模式。
“全产业链”从操作角度而言,是“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中粮已经将原有的几十个业务单元缩编为9大板块: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甚至金融。
每一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尤其被突出。《谁人不识宁高宁》的作者韦三水认为,“中粮纵向扩张的轨迹越来越明显”。
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巨额投资,中粮正极力弥补薄弱环节,开拓并巩固疆土。在黑龙江绥化市,年加工30万吨水稻的工厂计划已经上马,这将使其大米产能扩 大近一倍;以其饲料产业为基础,中粮将耗资177亿元建设生猪产业链;它还将投资20亿元,扩大其在新疆的林果业。内部人士还透露,中粮近几年更加紧收储物流节点的建设。
而大规模的并购,显然是扩张的又一捷径。
2005年,中粮入主“新疆屯河”,由此控制了环塔里木1000万亩林果基地和天山南北的果蔬基地,现在,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番茄酱生产商;中粮进军生物能源行业,最关键是控股丰原集团——它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化工制造企业,几乎从零起点迅速成为生物能源领域的领导者。
而鼓励重组整合,“争做行业前三”的政策,无疑助推了中粮帝国的恢弘形成。“中土畜”和“中谷”次第加入帝国战车,前者让中粮的产业延伸到土、畜、茶等领域,后者的内贸渠道与中粮的外贸渠道互补,正符合掌门人宁高宁对企业物流和市场网络终端全掌控的期待。
中粮正愈发长袖善舞,谁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年初,它重组了方便面品牌“五谷道场”;它还看上西部著名的“西凤酒”,不过由于地方政府的不配合,未 能如愿。它收购“汇源”的传闻仍不绝于耳,后者是国内最大的果汁企业。去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但被中国反垄断机构驳回。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可口可乐 1979年重返中国,正是借道中粮,二者合资的企业中,中粮毫不客气地占了大头。
生死“红帽子”
央企的身份属性,并没有随着中粮的市场化而消失。舆论曾认为,去年以来饱受惊吓特别是曾面临恶意收购危机的蒙牛老板牛根生,看重的正是中粮“红帽子”的安全感。
实际上,与中石油等政策性垄断国企不同,“红帽子”并非一直牢靠地眷顾着中粮,甚至还带来生死危机。1988年,中国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中粮在粮油食品进出口方面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最后一块主要粮食进出口特权也基本丧失。
它被迫放弃完全依赖特权的惯性,接受市场弱肉强食的丛林准则,1988年之后,中粮总公司不得已自断手足,与全国49个省市粮油食品分公司中的43个脱钩,12万员工仅剩一万多,好在其原有的渠道等优势,还是让它以“贸易皮包商”方式生存了下来。
1992年执掌中粮的周明臣,曾在五矿总公司日本办事处工作5年,曾目睹以贸易为主的日本大商社纷纷倒闭的惨状,认为中粮的出路在于贸易与实业相结合。
于是,把贸易向两头延伸,中粮开始实业化之路,成效是明显的,1994年,中粮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它的总资产近200亿元。
市场化的力量,亦赋予这个大型央企逐利的狼性本能。除了粮油和食品行业外,中粮先后涉足机电、建材、纺织等此前想都不敢想的行业,并进军酒店和房地产业,尽管后者在香港的业务,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但这未能抑制其多方投资的冲动。
国企的“恐龙病”又犯了。周明臣的对策是:更彻底的市场化。他请来麦肯锡,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除了粮油糖等政策性业务外的其他资产,均被注入在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
不能否认,中粮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国字号企业,它努力克服曾被人诟病的国企病,当它后来吞并了原同属国字头外贸央企的中谷和中土畜,更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巨无霸已经兼具恐龙与土狼性格,在市场化力量的改造下,更日益凸显狼的侵略性,并且难以克制。“你们外人总觉得我们这些大国企只顾靠着政策性垄 断吃饭,不知道我们这10年一刻也不停地改革,一直在跟大企业病斗,跟这个‘恐龙病’斗,否则我们根本活不到现在。”周明臣后来对媒体袒露自己的心声。
2004年卸任的周明臣完成了他的使命,中粮60%的利润已靠市场化业务支撑。
攘外还是安内?
但不可否认,曾经的政策优势,仍是中粮目前市场优势的重要基础。即便1988年,中粮垄断了四十多年的粮油和食品进出口权结束,大米、大豆、玉米和 豆粕商品出口,以及粮油糖进口,仍指定其统一经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要求的三年粮食进口过渡期和四年食油进口过渡期,仍为其提供了政策保护 和时间差。
即便今天,市场化攻城略地的前沿之外,它仍享有部分国家政策保底的坚实后方,它是玉米出口的两家企业之一,小麦进出口大部分也由它独家垄断(进口配额90%归中粮)。此外,它与中储粮是最主要的粮食收购商。
现在,至少就“安内”而言,巨无霸已经不太需要强调政策优势了——大多数农产品进出口已经放开,而它的江湖地位在先发优势下已经悄然稳固。今年2月初的国内大豆期货市场上,“中粮系”以一家空头单挑十家多头,在以往的战役中它多次获胜,展示其呼风唤雨的能力。
但作为央企,其被赋予的攘外功能仍未足够地游刃有余。去年以来愈发严重的“大豆沦陷”,中国粮食安全形势被空前强调。海关总署更是罕见地发出预警, 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经常被引用的几个数字是:中国进口大豆资源80%被四大国际粮油巨头垄断,而以生产金龙鱼出名的外资益海尤 甚。
央企中粮苦心培育的“福临门”食用油出世16年来,连年征战,仍然难以撼动外资“金龙鱼”的垄断地位。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攘外角度,在垄断问题上,中粮似乎比其他大型央企更理直气壮。但粮食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仍把中粮视作“垄断型排 他企业”,并质疑其收购乳业属于不务正业。“从竞争的概念上来讲,中粮应该在国际上寻求市场,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但是中粮现在把主要精力是放在国内 了。”
中粮集团在天津建600万吨加工能力的粮油综合基地,被解释为与益海等国际巨头抗衡之举,但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并不相信中粮真正支持国产大豆,而是为了对接进口大豆,以挤压民营大豆加工企业。中粮集团旗下的压榨企业,多使用进口大豆。
此外,无论是其前任周明臣钟情的金融业,还是宁高宁着力的地产业,均“与‘粮’无关”,北京西单最“潮”的大悦城,开发商就是中粮。
通过借壳深圳宝安区的“深宝恒”,中粮意在打造全国排名前列的房地产企业。宁高宁曾寄予厚望:几年内房地产资产规模将占到中粮的15%~20%。作为原区属企业,深宝恒储备了丰富的低价土地。拿地是地产商最关键的本领,而它天然地属于国企。
毫无疑问,从内部管理而言,中粮现在肯定是“最像企业的央企”之一。当它2001年冒着巨大风险,把80%的资产转移到香港的上市公司时,已经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作为一家企业,它似乎只需要赚钱,再赚钱。
转自南方周末官网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530827-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