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发布】【朝花夕拾-我佛慈悲】-与唐僧比肩,从海路赴印:小雁塔和义净的故事-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独家发布】【朝花夕拾-我佛慈悲】-与唐僧比肩,从海路赴印:小雁塔和义净的故事

【独家发布】【朝花夕拾-我佛慈悲】-与唐僧比肩,从海路赴印:小雁塔和义净的故事

发布:fumingxu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与唐僧比肩,从海路赴印:小雁塔和义净的故事作者高关中(德国汉堡)2017/2/25在去北京参加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之前,几位欧华文友来到了西安,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了西安的代表性名胜——大小雁塔。大雁塔是西安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与唐僧比肩,从海路赴印:小雁塔和义净的故事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7/2/25
在去北京参加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之前,几位欧华文友来到了西安,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了西安的代表性名胜——大小雁塔。
大雁塔是西安城外最著名的景点,建于唐朝,是慈恩寺的一部分。西天取经而回的高僧玄奘曾在此译经,因此大雁塔广为人知,这里就不细说了。
西安还有一个小雁塔,位于城西南1公里。此塔属于荐福寺,唐代高僧义净(635-713)曾在此主持译经。义净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堪比玄奘,但远远不如玄奘出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重点介绍义净。
千年求经史
先从佛教传入中国说起。一般认为,佛教东汉时传入中国。位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所官办寺院。
白马寺令人想起白马驮经的故事。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有人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郎中蔡愔等人出使天竺(印度)求佛取经,汉使一路风尘,吃尽千辛万苦,到了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到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于是便和他们一起回到洛阳,同时用白马驮回佛经42章,以及释迦牟尼佛像。汉明帝敕令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
由此看来,蔡愔可算是西行求法的第一个中国人。他虽然没有亲到印度,但毕竟从西域间接带回佛经佛像,并请到几位外国高僧。从此佛教在中原大地发扬光大起来。
此后,又有多位天竺或西域僧人来到中国,佛教开始流传。其中贵霜僧人支娄迦谶(Lokaksema),于167-186年(东汉末年)翻译了《道行般若经》,是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西域高僧。
佛教在中国流传初期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由于传来的佛典都是用梵文写的,而中国通梵文的人极少。因而“梵客华僧,听言揣意”,结果是“咫尺千里,觌(音di)面难通”(见《宋高僧传》)。虽有一些东来布道的梵僧,将一些佛经翻译成汉文,但随着佛教在中国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佛教徒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便不满足于那些支离破碎的教义了,他们动了到西天取经的念头,立誓到佛教的原生地亲自去搜求经籍,带回来翻译研究。
第一位动身的叫朱士行,三国时期魏国僧人,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人,法号八戒。曹魏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他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朱士行出家受戒以后,在洛阳钻研、讲解《小品般若》,总感到佛经中“译理不尽”。因为当初翻译的人把领会不透的内容删略了很多,讲解起来词意不明,又不联贯。他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
曹魏甘露五年(260),朱士行从雍州(今西安一带)出发,“西渡流沙”,到达于阗(今新疆和田),果然得到《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享年79岁。
朱士行虽未到达印度,但却开了汉僧西行求法的先河。从三国时期到北宋王朝千余年间,中国僧人西行求法者前赴后继,数百盈千。据说义净有诗句“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尽管如此,一代代僧人还是不畏艰险,踏上旅程。
在西行求法诸僧中,名气最大者自然是玄奘(602-664),627-645年出行18年,由于《西游记》的描绘而脍炙人口,或是由于玄奘光焰万丈,其他求法僧人便埋没了。其实玄奘之前有东晋法显,为真正抵达印度的第一个中国僧人,出行13年;玄奘之后又有唐代义净,是第一位从海上丝路赴印取经的中国僧人,出行25年,在国外呆的时间最久。
他们三人都是西行求法诸僧中的代表人物,成就和影响也最大。了解了西行求法的千年史,也就知道了义净在佛教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义净下南海
义净,俗姓张,字文明,籍贯唐代齐州(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市)山茌县(长清区张夏镇一带),为范阳张氏之苗裔。义净生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比玄奘晚33年。7岁时双亲把他送到齐州城西四十里左右的土窟寺(曾名四禅寺、永庆寺)。在这里,义净遇到了善遇法师。善遇内外兼通,多才多艺,使义净掌握了基础坚实的多方面文化知识。慧智禅师则将义净引导到佛学道路上来,从此义净跟随慧智禅师专学佛典。
义净曾游学洛阳,长安,在学习中仍存疑问。因“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便下决心去西天,到印度参拜圣地,求取真经。
义净出行比玄奘晚42年,但走的是另一条路——海路。这是因为当时通往印度的陆上丝路因西域动乱不够畅通,海路则较为顺畅。大唐富庶,南亚、西亚等国,纷纷前来贸易,商船云集广州等地,便于搭乘。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义净36岁,正在京城长安听习佛经,与几位法师相约西游。可惜义净的同伴们西游的意志并不坚定。次年将乘舶南下到广州时。相约同游的同伴只剩下小僧善行一个。但义净不改初衷,奋然抒怀曰:“上将可凌师,匹士志难移!”
高宗咸亨二年(671),乘着十一月的北风,义净与善行离开广东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下西行。途中海域洪溟,波浪滔天,经历了20来天的颠簸,他们抵达室利佛逝(Sri Vijaya,今苏门答腊巨港一带)。室利佛逝那时是南海中的交通要道,相当繁荣。义净在这里居留了6个月,学习梵语。唯一的同伴善行因患疾病,乘船返回了广州。只剩义净孤身一人。室利佛逝王支持义净的举动,派船将义净送往末罗瑜(占碑,Jambi)。在末罗瑜停留两个月,义净便转到羯荼国(今今苏门答腊北部亚齐一带,或马来西亚北部吉达州,Kedah一带)去。从羯荼出发继续往前行时,乘坐的还是室利佛逝王派遣护送的船舶,这时是咸亨三年(公元672年)12月。乘船向北航行十多天,到达裸人国,这个国家在今日印度尼科巴群岛一带。岛上长着椰子树,槟榔树,当地“丈夫悉皆露体,妇女以片叶遮形”,这里的人肤色并不黑,中等身材,拿手好活是编织藤箱。他们见到义净乘坐的船舶,纷纷划着自己的小船,带上椰子、芭蕉、藤竹器来交换,靠近船舶的土著居民的小船有一百多条。他们常常逼着来往的船只做交易,如果不肯,就放毒箭,中箭者必死无疑。
义净在印度
从裸人国往西北漂泊半个来月,咸亨四年(公元673年)2月,转抵印度。弃舟登陆,就是东印度南部的耽摩立底(梵文Tamralipti,今西孟加拉邦南部德姆卢格,Tamluk,一带,东距加尔各答50多公里)。在这儿,义净遇见了唐朝僧人大乘灯法师,向其学习梵语,讨教《声论》。大乘灯祖籍爱州(今越南清化),义净见到他时。他已经在耽摩立底停留12年了。一年后,义净与大乘灯法师偕同数百商人,拟往那烂陀寺学习。
半路上,义净患了病,病情日渐加重,每走五里,竟需“百歇”,渐渐掉了队。天色已晚,他碰上了手持刀弓的强盗,见无有钱财便剥去他的衣服才放他走。他听说当地人常常将捉到的皮肤白的人杀掉祭天,就跳进泥坑中,遍涂污泥,用树叶遮蔽身体,扶杖徐行,至夜间二更时分赶上了同行的已在一处村落歇息的商队。如此惊险的经历真让人想来胆战心惊。从这儿改往北行,数日后到达那烂陀寺(Nalanda),义净在此学习佛教经典11年之久。即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至武则天垂拱元年(685)。
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最大的佛教寺庙,玄奘曾在此求学,这里也是义净求法的最终目的地。义净仔细地考察印度寺院生活,比较中印两国的差别,对印度的社会制度、医药、服饰、饮食乃至计时用的“水漏”等等,都认真观察、记录。
其间义净还巡礼了一些重要的佛教圣迹,特别是遍览朝敬了佛教八大圣地:一、本生处,二、成道处,三、转法轮处,四、鹫峰山处,五、广严城处,六、从天下处,七、只树园处,八、双树涅槃处。
其中,本生处即释迦牟尼诞生处,在今尼泊尔蓝毗尼(Lumpini),古称劫比罗伐窣堵国或迦毘罗卫城(Kapilavastu)。
成道处在菩提伽叶(Bodh Gaya),当时属摩揭陀国(Magadha,今比哈尔邦一带),以大觉寺(即摩诃菩提寺,Mahabodhi,又叫大菩提寺)为地标。
转法轮处在婆罗涅斯国的鹿野苑(Sarnath,今瓦拉纳西郊区),佛陀在此开始说法收徒。
鹫峰山(Gridhra kuta,即灵鹫山)是佛陀灵山说法之处,位于王舍城郊(Rajgir,巴特那东南100公里)。相传有人密謀殺害佛陀,放出醉象,衝向佛陀,佛陀以慈心三昧降伏醉象,这就是降伏醉象的故事。
广严城就是毗舍离城(Vaisali,或译吠舍厘,巴特那以北50公里),释迦牟尼在此自知得了重病,宣告将舍寿处。相传猴群手持如来的钵上树采蜜,将蜜汁献给佛祖,这就是群猴献蜜的故事。
从天下处,在劫比他国(Kapitha)即Sankassa/Sankasya,桑伽施(或译僧伽施),从它向东南行不到200里即是有名的曲女城。传说释迦牟尼为了向他出生七天后便逝世的母亲摩耶夫人说佛法,曾升到三十三层天(忉利天),3个月以后踩着金银水晶三道宝阶降临此地。如今这里还有不少僧房和佛塔的遗迹。
只树园在室罗伐悉底国,即舍卫城(Shravasti/ Sravasti)的祗园精舍,佛陀在此度过24个雨季。这里流传有降伏外道的故事。说有一恶人,拿剑冲向如来。佛陀慢慢后退,恶人紧追不舍,却始终追不上。如来劝导他改邪归正,恶人终于悔悟,追随如来听习佛法,走上正途。
双树涅槃处在拘尸那迦(Kushinagar),在今北方邦东北部,距比哈尔邦边界20多公里。双树即娑罗树(学名:Shorearobusta),又名沙罗双树。相传佛陀在娑罗林树间,安了绳床,在此涅槃。
八大圣地可以分成两类:
四大追思地,也称四大圣地:佛出生地蓝毗尼,佛开悟地菩提伽叶,初转法轮鹿野苑,佛涅槃处拘尸那迦。
四大神迹地:降伏外道舍卫城,忉利天下桑伽施,降伏醉象王舍城,群猴献蜜毗舍离。
参拜这些圣地后,义净回到佛学中心那烂陀寺。不论四处朝敬圣地,还是相对固定地停留那烂陀寺,义净从不放过与高僧法师们切磋学问的机会。
人在印度,心念神州。学成归国,光大华夏文明的抱负自始至终萦绕在义净胸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他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路途。没想到在那烂陀与耽摩立底间又遭遇劫匪,险些被那些强盗杀掉。冥冥之中佛祖保佑,义净与其携带的经卷安然无恙。从耽摩立底升舶航行,途经羯荼国等国回到室利佛逝,时当垂拱三年(公元687年)。义净在室利佛逝停留了六年,翻译佛经,撰写西行见闻。其间他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七月回过广州,住在制旨寺(今光孝寺)。三个月后,义净带着在广州寻找的四位助手僧人,再次乘商船回到室利佛逝。义净在这四位僧人的帮助下,翻译了一些佛典。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写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两部书。
武则天长寿三年(公元694年)五月,义净由室利佛逝乘船出发,一个多月后回到广州。次年,即证圣元年(695年)义净回到东都洛阳。他去印度游学,经30余国,历时25年,至此圆满结束。带回“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金刚座佛像真容一铺,舍利三百粒”。皇帝武则天率群臣出城迎接,在洛阳上东门外举行盛大仪式,欢迎义净归国。
义净的贡献
义净是继玄奘之后最通晓梵文的高僧。回国后开始了紧张的译经活动,曾住过洛阳和长安多家寺院,并在少林寺举行法事活动。从神龙二年(707)起义净主持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直到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圆寂,这年义净79岁。
作为佛教徒,义净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赴印求法经历加深了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流,他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为研究唐代初年的中印关系、中印之间的交通、中国与印度的佛教历史以及南海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南海寄归内法传》为了解公元七世纪时印度佛教组织内部的宗教生活状况提供了详细信息。他在书中详细记载和介绍了印度僧人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还大量记载了海路沿岸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航海、地理、气候、饮食、民族风情等。这两部书都是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他在书中叹道:“昔在神州,自言明律,宁知到此,反做迷人,若不移步西方,何能鉴斯正则。”
印度古代重神话,轻历史。关于历史的记载不够翔实,且与神话混杂。而义净以及法显和玄奘的记载正好弥补了当地史料的不足,成为研究印度历史的重要资料。1987年,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阿里教授致信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信中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义净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义净西行在印度礼圣求法11年,在南海诸国航行、生活时间更长,达14年。东南亚各岛国关于阿拉伯人到来之前的历史文字记载一直寥若晨星,因而义净的著作就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他对南海诸国特别是对室利佛逝的记述至今仍然是最具权威性的原始资料。1918年法国学者赛岱斯(George Cœdès,1886-1969),就是根据义净著作及唐史书的记载,发现了长期以来被人遗忘然而又是南海地区举足轻重的室利佛逝帝国,填补了东南亚古代史的一个断层。义净的这两部著作已经被翻译成法、英、日文,作为重要史料在各种专著中不断引用。
义净去印度的本愿是求取佛教经典,带回国进行翻译,所以他在这一方面的成绩也值得一提。事实上他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据说他主译的佛经多达428卷。人们把法显,玄奘,义净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而把义净、玄奘,以及后秦时代的鸠摩罗什(344-413)、梁朝真谛大师(499-569)并称为“四大译经家”。
义净与小雁塔
义净主持译经的主要场所是长安荐福寺。该寺为追荐唐高宗(628-683,649年即位)亡灵创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至今仍存,小雁塔就是其主要标志。当时的译经活动规模很大,不仅有僧人,甚至还有官员、学士参与,荐福寺实际上是国立译经院。它与慈恩寺、兴善寺(小寨)同为帝都三大译场。义净在荐福寺主持译经八年,直到圆寂,共译经56部,230卷。
就在义净来到荐福寺的那一年,即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寺内开始建塔,三年完工,为密檐式砖构建筑,方形塔身底宽11米,逐层收成秀丽舒畅的轮廓。原为15层,现存13层,高43米,因比大雁塔略小,故称小雁塔。武则天亲赐“千秋胜绩”,寺内有对联:女皇赐御寺,宝塔撑青穹。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大地震,塔顶震坍,塔身从顶到底震裂,裂缝一尺多,34年后,再次地震时,塔缝合拢,被称为“神合”。此塔在七级地震中没有摇毁,是由于塔基为夯土筑成的半圆球体,受震后的应力均匀分散所致。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小雁塔有一口金代大钟。昔日清晨鸣钟,洪亮的钟声传遍长安。“雁塔晨钟”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荐福寺经宋、元、金、明、清历代重修,香火不绝。民国到文革时,曾为学校、部队所占用。近年来经全面整修,大体恢复原貌,现存有大雄宝殿、藏经阁、慈氏阁、白衣阁、钟鼓二楼及小雁塔,并有北宋政和时碑记和金代所铸大钟一口。
其中藏经阁为晚清建造,重檐歇山式。原为寺院藏经之处。现在是工艺品出售点。墙壁四周有几幅介绍义净大师和荐福寺历史的画框。
如今在小雁塔侧畔,兴建了西安博物院,通过考古发掘的文物,如铜鼎、刀剑、陶瓷器等,介绍西安几千年的演变,使我们对西安有了更多的了解。美中不足的是馆中没有介绍义净的事迹。
义净的事迹,他的家乡似乎更为重视。2011年,义净寺在济南长清区张夏镇落成开光。2014年又在这里竖起了义净大师的铜像,这是对高僧义净的最好纪念。
当今“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海上丝路”千帆竞发,远去的南海帆影依然清丽,为中华文明有过贡献的人后世将永远铭记。
8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xkdd.html
转自: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037896.html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5395680-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数据分析师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