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定律(Say’s Law)-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萨伊定律(Say’s Law)

萨伊定律(Say’s Law)

发布:吴宗明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萨伊定律(Say’sLaw)萨伊在解释“全球各个市场的全面过剩”这个现象时,萨伊先是否认可能存在“全面”过剩。他承认有些商品可能供应过剩。但商品不会全面过剩。他的理论如今被称为萨伊定律:“生产自行开启了产品的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萨伊定律(Say’s Law)
萨伊在解释“全球各个市场的全面过剩”这个现象时,萨伊先是否认可能存在“全面”过剩。他承认有些商品可能供应过剩。但商品不会全面过剩。他的理论如今被称为萨伊定律:“生产自行开启了产品的需求”,或套用后期更简明的表述:“供给自行创造需求。”
他承认,这一理论“有一种矛盾的特性,令人产生偏见”。在现代人听起来,这个定律有点像“做出了东西,就自然会有人要”这种愚蠢的信念。
最近,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Rick Perry)在访问西弗尼亚一家火力发电厂时发表的言论备受嘲讽。他说,“你供应了,需求自然就来了。”
要理解萨伊的观点,需要做两次思维跳跃。
第一,要超越金钱看问题,因为金钱会掩盖经济体内的实际情况。
第二,第二是从微观跳跃至宏观,从细观个别工厂和某些顾客转向俯瞰经济全景。
就像火电厂和棉纱厂那样,各类公司为赚钱而销售产品。而它们的顾客要获得购买产品的资金,就必须先卖出一些具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成为需求的源头之前,顾客自己必须先成为供应的源头。
大多数人出卖的是自己的劳动力-——向企业家提供的几种“生产性服务”之一。通过组织这些生产力,企业家可以创造出具有价值的新产品,可用来换取相同价值的其他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为其他产品创造了市场。
在制造商品的过程中,生产者会付工资给员工,付租金给房东,付利息给债权人,支付供应上账单,支付利润给自己。这些支出金额至少会等于企业家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因此,这些支出令可支配收入增加,增加的程度等同于收款人此前合理提供的供给。
供给以此方式创造了需求,这也许不难明白。但从什么意义上能供给创造了“自己”的需求?这一妙语似乎在说,煤矿可以买回自己产的煤炭,就像自给自足的农民吃自己种的粮食那样。但实际上,不消说,大多数生产上都是从别出购买材料,产品也都是卖给别人的。
然而,那是微观层面的情况,在宏观层面并非如此。宏观层面上并不存在“别人”。经济是统一的整体。经济体在成员中购入和分配的正是这些成员合力生产的同样那些商品和服务。如此聚合来看,经济体与自给自足的农民差不多。其生产的,赚取的,购入的,根本是一回事,就是商品和服务的“收成”——更为人熟知的说法是“国内生产总值”。
在萨伊那个仓库积压,港口拥堵,市场窒息的时代,他明白,一个经济体内纵然不会全部全部商品都供过于求,但仍可能出现部分商品过剩。在过度扩张的产业内,这可能对每个人都造成严重(尽管是暂时的)困扰。但他认为,有一种商品过剩,就必会有一种商品短缺。投入一个过剩市场的劳动力,资本及其他资源必然是更具价值的产业的产业部门所缺的,造成其资源不足。
假设有这样一个经济体,一个仅有面包和牛奶这两种商品的经济体。面包师打算卖出总值100元的面包,以购买金额相当的牛奶。而牧场主打算卖出总价值80元的牛奶,以购买金额相当的面包。两者计划的支出与收入相当。加起来,这意味着180元的销售额和同样金额的采购额。
可惜的是,这两个计划是互相矛盾的。在面包市场,生产者的计划销售额大于顾客意欲购买的总额。在牛奶市场,生产者,情况相反。
一位关注面包业困境的记者可能会叹息经济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并对180元的GDP目标表示怀疑。他得出结论,认为面包师必须忍痛减产至80元。这位记者可能没有注意到,牛奶市场同样存在失衡,只是情况相反而已。牛奶的买家计划购入100元的牛奶,而牛奶生产者只打算卖出80元的产品。不幸的死,对牛奶的超额需求无法轻易显现出来。假如面包师们只能卖出总价值80元的面包,他们就只能购买80元的牛奶。没人知道,假如面包师当时雄心勃勃的销售计划得以实现,他们最后会买入多少牛奶。这个经济体的GDP只能达到160元,比实际潜力低20元。
萨伊相信能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他认为,在自由市场上,面包价会迅速下跌,牛奶价会迅速上涨。这将推动面包的消费和牛奶的生产,同时抑制牛奶的消费和面包的生产。结果是,面包师和牧场主们可能会各卖出90元的产品,使经体实现其180元GDP的潜力。简言之:经济体所需的是GDP构成比例上的调整,并非整体水平的下降。生产没有过剩,只是调配不当而已。
供给使人们能够购买经济体的产出。但怎样确保人们愿意这样做?根据萨伊的逻辑,如果不是想要获得收益来做点什么,人们是不愿意去生产任何东西的。为什么要劳心费力提供总值100元的劳动?自然是为追求等值的回报。即便人们选择把收益存起来而不去消费,萨伊还是确信,这笔存款会完全转化为新资本投资。萨伊深知,这样的投资会形成对人力和资源的巨大需求。
但如果人们追求的是100元本身呢?假如人们生产货物获取金钱,但这些钱不是仅作为迅速交换其他货物的交易手段,而是作为价值存储工具被无限期持有,星狂又会怎样?人们普遍喜欢囤积货币,这对萨伊的 观点构成了挑战。囤积货币的倾向扰乱了萨伊理论中“以物易物”的前提。不同于购入新造的产品,积累金钱并不刺激生产(也许金本位和银本位下的贵金属开采除外)。而且,如果像他认为的那样,某些商品的供过于求会被另一些商品的供不应求抵消,那么按同样的道理,货币供应不足也许真会导致其他一切商品的供应过剩。
萨伊承认这在理论上是一种风险,但不太可能发生。他不相信有人会插国旗持有货币。萨伊的父亲救因法国大革命后发行的货币“指券”(assigant)的崩溃而破产。人们绝不会囤积这种贬值的资产,而是给予把它卖掉,救好像“它很烫手一样”。
原则上,如果人们要持有等多货币,显然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加印货币。今时今日已有别于萨伊的年代,中央银行可自行决定加印更多货币(或放宽获取货币的条件)。这应该就能照顾到人们囤积货币的需求,同时留下足够的货币让人们购买经济体能生产的产品你和服务。但实际上,自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效果令人失望,由此看来,上述解决方案似乎也有局限性。
今天,许多人甚至在对萨伊定律一知半解时就对它加以嘲笑。这很可惜。萨伊认为经济体内不存在整体的需求不足,这是错误的。但他提出这种不足不应该发生,这是对的。与普遍的认知相反,其实整体需求不足对于经济体并不发挥什么有益的功能。假如一个经济体因为支出不足而变得贫困,这其中倒有些反常之处。这就好比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任田地闲置,腹中饥饿。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6327215-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