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国家级”企业就此贱卖!这点值得所有人警惕-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一代“国家级”企业就此贱卖!这点值得所有人警惕

一代“国家级”企业就此贱卖!这点值得所有人警惕

发布:yyj_1976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潘宁曾经的老对手和老朋友们,有的成了富豪榜常客,有的是国际企业峰会上众星拱月的明星。而他已经没了身影,只留下一个企业从亚洲第一到被迫贱卖的兴衰故事。作者:陈光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发展才是硬道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潘宁曾经的老对手和老朋友们,有的成了富豪榜常客,有的是国际企业峰会上众星拱月的明星。


而他已经没了身影,只留下一个企业从亚洲第一到被迫贱卖的兴衰故事。

作 者:陈光

来 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列下了行动纲领,“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此脍炙人口。


鲜为人知的是,邓小平的这句话,最初是对潘宁说的。


1992年1月29日下午,邓小平走进珠江冰箱厂,整个厂区沸腾了。在参观冰箱厂的生产线时,邓小平连续问了3遍同样的问题:“这是乡镇企业吗?”在得到同样的回答后,他脱口而出那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说这话时,珠江冰箱厂厂长潘宁,就站在邓小平的身边,他与后者的合照,很快伴随着“发展就是硬道理”传向了中国各地。


在此之前,他的品牌已经名扬天下。1991年,珠江冰箱厂卖出了48万台容声牌冰箱,居全国首位。当时业内两大“势力”,南边是容声,北边是海尔,前者的名头要更胜一筹。


容声的强不仅体现在声誉和销量。邓小平到访时,这家乡镇企业已经有总长6公里的生产线,全部由欧美、日本最先进的配套设备组装而成,《经济日报》称这样的规模和实力令“国营企业望尘莫及”。


珠江冰箱厂的产品,最初是由锤子敲出来的。


1984年,柳传志创立联想、万润南成立四通之际,潘宁成了珠江冰箱厂的厂长。彼时,他们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国营厂忽视的角落里鼓捣着自己的梦想。


他们没有资本,看似微不足道。但他们有自由和活力——因为不在计划经济的关注对象之列,他们成了那个时代少数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或许是更靠近深圳的缘故,潘宁跑得比其他人更早些。作为容奇镇(现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镇)工业与交通办公室副主任,潘宁经常到全国各地开会,改革开放浪潮涌动后,他出差时便留了个心思,专门看看有什么生意可做。


期间,潘宁发现群众对于现代化家用电器非常渴求,而“冰箱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家电产品”,于是回到容奇后,他便组织了几十个人做冰箱。


潘宁读到小学4年级,对于冰箱原理和构造一窍不通。团队几十个人,最有知识的是一个中专生,有些人还没见过冰箱。商量到最后,潘宁一拍板:“冰箱要技术,我们没有,出去学”。


如今看来,这是一个天方夜谭的开头。但对于刚走出“大锅饭”年代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解禁的“做生意”三个字更有吸引力。


潘宁跑全国各地的冰箱厂“拜师学艺”。那时候接待论级别,潘宁是镇部门副主任,级别不够,国营厂经常不予接待,有时候连正规住宿地方都没有。


吃了多次闭门羹后,潘宁在北京雪花冰箱厂见到了负责人,他便死死攥住这条线,死缠烂打。夜里,他们在澡堂子里睡觉,白天跑到厂里偷师学艺,偷偷将车间的流水线、操作流程记下来,运气好碰上技术人员心情不错,还能给他们讲上一阵子。


了解流程后,潘宁又派人去西安交大学习制冷技术,并且到市场上搜集冰箱的替代设备、工艺和材料。那之后,他和团队回到镇上,开始了十几个月的攻关。他们用零件替代模具,用汽水瓶当试验品,用锤子、矬子等当工具,用简易万能表当测试仪器……


1983年9月,这支杂牌军在作坊里试验、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双开门冰箱。报道称“那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潘宁一个人冲到雨里嚎啕大哭”。

中国第一次“产品召回”


潘宁是时代的幸运儿。他如果换个镇当干部,恐怕不会有那台冰箱。


改革开放初期的顺德,是镇干部创业的沃土。当时有个说法:全国看广东,广东看顺德。在“全县一盘棋,一心抓经济”理念的指引下,顺德政府最大限度对企业进行帮扶,探索出了著名的顺德模式,催生了一批家电业翘楚。

最鼎盛时期,广东占据全国1/3的家电产量,顺德占了广东的一半。这里走出了美的、格兰仕、科龙等品牌,第一批评选全国十大乡镇企业时,顺德有5家上榜。

珠江冰箱厂是当时顺德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它的诞生,也脱胎于顺德模式。


作坊里敲制冰箱时,镇政府为潘宁团队拨了9万元的试制费,这笔钱决定了工厂的股权100%归属镇政府所有。以今天的市场观念看,除这笔“天使投资”外,股权分配中还应包括创始团队的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但在那个年代,没有人计较这笔账。


企业家掌控企业的决策和发展,但是除工资外,体制不承认其人力资本的合法权利,这样的问题在那个时代普遍存在,但在潘宁和珠江冰箱厂身上却爆发得尤为明显。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潘宁将这家厂做得太大了,大到没有人舍得放弃其中的利益。


试制团队一共“敲”出了三台冰箱,他们将冰箱送审,一台送到香港,一台在国内,香港的那台很快被鉴定技术合格。


冰箱被认证的同时,1984年初,国务院正式将社团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指出乡镇企业是广大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途径。这条政令为潘宁的冰箱找到了出路。这年10月,珠江冰箱厂正式成立,潘宁将品牌名称定为“容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冰箱企业集体崛起的年份,几年间,国内先后引进了79条冰箱生产线,引发了一场冰箱大战。在一众冰箱工厂中,珠江冰箱厂的出身最低微,这迫使潘宁从其他领域找优势。


产品多了,瑕疵品数量也大大增加。1985年发生了一件脍炙人口的事:海尔的张瑞敏在突击检查仓库后,召集全体员工,让他们亲手砸掉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有人一边哭一边砸。这一砸,成就了日后全球白电第一品牌。


而在同一时间,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这一年,潘宁主导珠江冰箱厂建立了一座储存3000台冰箱的检验库,所有已经检验合格的冰箱,必须在这间“仓库”里经过24小时的制冷运行才能出厂,在当时的冰箱企业里,这道检验程序绝无仅有。


靠着这道工序,潘宁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珠江厂的喷涂车间率先使用了一种新的材料漆,这种材料生产的冰箱门上有小水泡。这类外观上的缺陷,很多消费者都看不到,即便看到也不会在意。但是潘宁为此开了紧急会议,宣布停产两个月,并且迅速召回了已经进入市场的1000台冰箱。


这是国内所有产业里第一起“产品召回”案例。但出于成王败寇的缘故,这段往事已无人提起。


容声是啥级别的?


潘宁要召回冰箱,厂里瞬间炸开了锅。一位老员工称当时人人反对,车间主任还拉着潘宁看其他厂家的冰箱:哪家没有这个问题?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潘宁回了句“我知道”,这件事就此定论。


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完全出于潘宁是个完美主义者,而是形势所逼。如前所述,那个年代讲级别,镇干部出去遭白眼,乡镇企业同样受歧视。


潘宁到北京最著名的西单商场推销冰箱时,一位科员翘着腿问他:容声是啥级别的?潘宁说我们是乡镇企业,对方随即摆手下了逐客令。


当时国内正处于短缺经济时期,国营厂的冰箱产多少就能销多少,有时候甚至要凭票排队购买。家电企业拼的是规模,谁员工多、生产线多,谁就掌握话语权。


但作为乡镇企业,珠江冰箱厂不受渠道待见,生产规模更没有优势,思前想后,潘宁认为只有打出品牌,才能实现逆转。而在当时,保质量是打品牌的不二法门。


召唤冰箱后,潘宁开始全面探索质量管理,他在厂里定期举办“质量运动会”、“百日质量竞赛”等活动,号召员工们将质量视为生命。


那个年代的事业有局限,也有优势。有些企业管理者的盈利压力不大,有“认死理”的空间。潘宁将质量看做“死理”,就在这条路上埋头猛进。


容声冰箱有了最初的利润后,潘宁便率先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性能检测中心。这是中国最早的标准计量中心,它后来成了全球检测功能最全、技术指标最高的质检中心之一。


哪怕有一点瑕疵,容声的冰箱也不能出厂。谁家的产品好,消费者心里有本明白账。没多久,容声冰箱就在珠三角地区卖脱销,民间说法称:容声就是质量的保证。

直奔行业第一


珠江冰箱厂诞生时,全长1347米、连接顺德区政府和容奇镇,贯穿广州与珠海的容奇大桥也宣告竣工通车。这座桥,很快成了中国最繁忙的国家公路之一。

桥的一端,长期林立着容声的广告牌,十几年的时间里,难以计数的货车来往于桥上,将容声的冰箱送向全国各地。


潘宁有高屋建瓴的想法和手段,容声在珠三角一飞冲天后,他随即在小镇上运筹起了全国的生意。


1988年,同行大多还在拼规模时,潘宁率先在行业打起了品牌战,邀请香港影视明星汪明荃代言冰箱广告。


策划人员苦思冥想了一堆花哨的广告词,到了潘宁这里全部否决,他说:既然在容声已经有了口碑,那不如用老百姓给的名号。于是,最终的广告词成了“容声容声,质量的保证”。


汪明荃在粤港家喻户晓,是当时的全国人大代表,容声也随之名满天下。那个年代消费类产品的电视广告不多,老百姓将广告当电影看,很多广告词因此脍炙人口。燕舞的“一曲歌来一片情”,铁达时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都成了时髦词汇,“容声容声,质量的保证”也红极一时。


后来珠江冰箱厂改制成了科龙集团,江泽民同志前往视察。在冰箱的生产线上,他看到了“容声”,随即对随行人员说:“容声冰箱我知道,容声容声,质量保证,对吗?”其广告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品牌战打响,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潘宁将到手的利润全部拿来采购先进设备,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了一条全国领先的生产线。在靠质量战、品牌战崛起后,容声迅速转向了规模驱动的主干道。


曾经“偷偷学艺”的乡镇企业,在6年内成为了业界公认的老师,为了避免技术暴露,珠江冰箱厂甚至专门开设了一条指定的参观路线。


在潘宁带领下,容声的风头一时无两。邓小平前来考察后,北京有关机构公布了全国家用电器产销排行榜,珠江冰箱厂荣登冰箱销量第一的宝座。直至潘宁离开后,这个荣誉才旁落他人。

政企不分

乡镇企业为顺德带来了繁华,也种下了危机。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对全市乡镇企业的调查显示:全市978家企业中,有259家达到破产边缘,欠银行贷款21亿元已成坏账,包袱之大触目惊心。


政企不分、新大锅饭等长期困扰集体制企业的问题,开始在乡镇企业身上显现,这迫使政府重新思考政企关系。


邓小平南巡时提到“股份制社会主义也可以搞”,随后的十四大又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策的支持下,顺德人开始为了出路进行产权改革。


不过,席卷全市的改革和潘宁关系不大。1992年8月,珠江冰箱厂在政策的指引下改制成为珠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占股20%,镇政府把持80%的股份。


创业团队没有任何股权优势,这样的局面令潘宁很尴尬。他曾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希望镇政府在这方面予以考虑,但得到的答复始终含糊其辞。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6398479-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