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

发布:fgq5910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恢复性和脆弱性复苏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它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出现了五大特征,主要体现在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金融体系、科技市场、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正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恢复性和脆弱性复苏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它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出现了五大特征,主要体现在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金融体系、科技市场、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正在发生变化等方面。这必将对中国后发展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后发展地区需要基于动态的比较优势,调整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后金融危机时期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后发展地区
  2007年3月13日,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为标志,美国正式爆发了次贷危机。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随即揭开序幕。自2008年9月下旬开始,世界各国政府通力合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对市场进行积极且行之有效的干预。出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全球经济开始显示出脆弱的复苏,人们开始使用“后金融危机时期”来表述当前的世界经济。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来临
  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呢?目前学界尚无标准定义。朱乃新(2009)在“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加深,严重后果会进一步显现”的情况下,就已使用“后金融危机时期”一词。可见,在他看来,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经济就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一称谓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一定的字面解,其相应的英文应该是“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有一篇网络文章《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势力》 (American power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就是很好的例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所说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实际上就是“金融危机之后时期”。为了避免混淆,建议他们使用“金融危机之后”,而不是“后金融危机”。还有一种观点,把金融危机结束后的经济统称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其相应的英文为“after the end of financial crisis”。依此定义,现在是否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判定标准,就是目前世界经济是否结束了本轮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尚没有完全摆脱本轮金融危机的阴影,目前所显示的经济复苏是很脆弱的、不稳定的,但向坏的方向发展存有一定的压力。有理由相信,如果世界各国对本次金融危机采取不作为、“让市场去工作”(let market work)的话,本轮金融危机至少要持续十年之久。但这次复苏是大量依靠“体外输液”或“注射强心针”等特殊手段,使世界经济从崩溃边缘中起死回生。显然,世界经济已经患上了一种“药物依赖症”,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时从“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撤出”目前尚存风险。因此,人们还不太乐意谈论“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同样,为了避免混淆,建议他们使用“金融危机过后”,而不是“后金融危机”。
  本文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期(post financial crisis)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从表面上看,这段时期有三个特点:其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其二,世界各国政府出于共同的利益成功地合作,联手重拳拯救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渡过了最为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恢复性复苏的良好迹象;其三,但这种复苏是脆弱的。让我们先看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自身调整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1.4%,而2008年增长率降为9%(其中一至四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l0.6%、10.1%、9.7%和6.8%,呈逐季下降态势)。2009年年初经济继续恶化,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仅为6.1%,但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下,从第二季度起,经济从低谷中缓慢拔起,经济增长率为7.1%,到第三季度,不少经济学家预测经济增长率会攀升到8.5%~9%。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加速的进程中,加上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整体基数较低,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同比增速很可能会超过9.0%;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作出的预测较为保守,他预测第三季度中同经济增速会攀升到8.5%-9.0%,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季度的增幅仅仅为7.7%。上述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已开始出现复苏,但尚未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再看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的0.5%,跌幅创7年来最高,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为负6.2%;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下降5.5%,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负1%,但好于负1.5%的预期。2009年9月3日经合组织预期,美国经济将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据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10月29日报道,美国商务部10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GI)P增长率为3.5%,为一年来的首次正增长。经济增长的原因归于美国国内消费支出、住房投资和政府开支的增加。美国政府经济刺激措施对经济的振兴效应开始显现,如“首次购房退税”和“汽车以旧换新”计划等促进了住房、投资和汽车销售。据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统计,经济刺激计划对第三季度实际GDP增长的贡献超过2个百分点。资料显示,美国经济正在走出低谷,显示出企稳回升的迹象。
  美国经济止跌反弹将是世界经济最终走出衰退的关键。欧盟经济体、英国和日本也出现了类似的企稳。世界经济已经企稳,已经渡过了最恐慌的阶段,已经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应该说,这次危机是比1929年危机更大的一次危机,但由于各国都在进行宏观经济学研究,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很及时有力,我们成功地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全球经济从崩溃边缘走了出来,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即全球正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重创,产生了一些重大或微妙的变化,进而对世界经济体产生了某种变异,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我国学术界开始对此有些研究。如樊纲(2009)曾概括了后危机时代的五个趋势:第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将会降低,储蓄率将会提高;第二,回归实业;第三,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第四,低碳经济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第五,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危机之后占据市场空间更大的比重。陈江生(2009)预测,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将延续到2011年,在危机之后的2012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方晋(2009)认为,世界经济格局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发生逆转,世界经济版图将被改写,世界经济体系将被重建。
  本文试图从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探讨全球经济格局可能出现的一些重大变化,并从中国后发展地区角度出发,更深入地探讨其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新的机遇以及如何实现赶超战略。
  第一,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这次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进程在未来几年内有所放缓,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换言之,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进一步加快“再工业化”进程,这会引起全球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不可忽视这一势头。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从发展中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转变到发达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他们往往对发展中国家的“过于低劣的产品质量和过于低廉的价格”发起进攻以保护他们“去工业化”所付出的代价。但这种在特殊时期的“再工业化”能持续多久,以及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其二,与此相适应,发达国家提高储蓄率和发展中国家提高消费率成为一种发展态势,这也会深刻改变着两大类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生活习惯。周小川(2009)讨论了改变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六大情形,他进一步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可能还有多种多样的情景,并且最后还可能出现某些情景的混合。其三, “新兴市场” (Emerging Markets)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引起了发达国家以及率先成长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在产能严重过剩和储蓄率居高不下的情形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新兴市场国家身上是一剂解决中国问题的良药。
第二,全球金融体系发生变化。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变化从以下三个方面初露端倪。其一,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进一步下降,以及世界贸易和投资数额的持续扩张,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作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美国金融体系在全球的地位将会逐渐下降。其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在2009年G20峰会上发表的《领导人声明》中,20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其三,西方发达国家脱离实体经济盲目发展金融业,使得金融业遭受重创。金融危机将使人们看到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各国主权投资基金与金融创新会更加谨慎。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强调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以及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
  第三,科技市场发生变化。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2009)认为,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并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当前,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温家宝(2009)总理最近也指出,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着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
  尽管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危机正在催生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不是金融危机导致科技创新,而是科技创新不足导致金融危机。笔者也曾指出,自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是科技创新不足,美国产生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去工业化和科技创新不足”之结果。2001年的股市泡沫和2008年的房市泡沫莫过于此。
  是金融危机导致科学技术革命还是科技创新不足导致金融危机?这一问题显然类似于“鸡生蛋和蛋生鸡”之争。现有的经济学工具还不能去证伪某个命题。因此,从上述两个角度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科技创新不足导致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又在催生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但无论如何,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它将成为经济增长持久而强劲的引擎。
  第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可望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也可能成为全球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 “低碳经济”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上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
  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基础正在建立,国际合作领域日益拓宽。2009年G20峰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20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20国集团峰会也将机制化。这一决定意味着20国集团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领导人承诺将竭尽全力,争取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相关谈判并达成协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中国的新节能减排计划,表明中国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面积,使用气候友好科技,并在2020年之前达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的目标。2009年11月,中国宣布2020年单位GDP碳减排40%~45%。
  由此不难理解,“低碳经济”可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低碳经济”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可能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中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元素日益渐浓,中国影响力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以及快速经济增长,中国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有所提升;一些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由过去被动参与国际新的劳动分工到正在积极分享国际产品市场的同时,还在更多地整合世界资源。崛起中的中国将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不过,中国毋须因为踏上国际最高舞台和拥有更高的话语权而沾沾自喜;以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而言,宣称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力肯定还为时过早或者还极为困难。
  我们应该看到这一严重局限性。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前三十年主要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廉价生产要素、投资驱动和地方政府推动型的经济增长,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基本告一段落;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源泉将更多地可能来自于技术创新与技术深化、社会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消费率的提升以及城市化加速和服务业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后发展地区的机遇
  上述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格局的五大特征,势必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并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机遇。然而,对中国先发展地区(如浙江和江苏省)和后发展地区(如江西和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机遇,有些是共同的,有些是不一样的。完全忽略地区之间的差异,去单纯思考所谓的中国机遇,就有可能缺乏对后发展地区的针对性和政策的可操作性。例如,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一观点对先发展地区而言都可能言过其实,对后发展地区则很可能就是错误的。因此,除了思考后金融危机时期先发展地区和后发展地区共同机遇以外,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后者所面临的机遇。
  第一,要抓住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全面复苏进而可能提高进口中国产品的机遇,鼓励更多的后发展地区外向型企业提前做好开发海外市场的各项准备,在不放弃欧美发达市场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到一些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再度提升出口对各省来说都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先、后发展地区拥有大致相同的机遇,这就要看把握机遇能力的强弱了。我们担心,后发展地区的企业闯荡海外市场的意识相对薄弱,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相对有限,很可能导致丧失后金融危机时期所带来的“中国产品出口提升期或井喷期”的机遇。因此,后发展地区的政府要大力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力争在下一轮出口“井喷”机遇中占好有利地形,分享更大的市场蛋糕;否则,后发展地区相对落后的地位难以改变。
  第二,要积极鼓励后发展地区的企业在海外投资,促使企业海外和国内市场的良性互动,努力推动对外开放从以“引进来”为主向“走出去、引进来”并举转变。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经从资本稀缺和生产能力有限转变到资本过剩和生产能力过剩并举,因此,中国资本已经开始在海外市场寻觅机遇,境外投资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报道,2008年浙江省境外投资总额首次突破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达到8.6亿美元,超过“十五”总和,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一直是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而很多后发展地区的境外投资可能微不足道。我们担心,后发展地区在境外投资方面比先发展地区省份慢了好几拍,很可能出现“一步慢、步步慢”的局面。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后金融危机时期给后发展地区带来的境外投资的大好机遇,后发展地区应该积极面对、认真思索、把握机遇,做大对外合作的蛋糕;否则,后发展地区相对落后的地位难以改变。
  第三,发挥后发展地区的生态优势,做足“生态经济”文章,打好“低碳经济”名片。要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可望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的热点,以低碳技术为抓手,带动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后发展地区光有生态优势还不够,还需要拥有保持生态优势或还原生态优势的“低碳技术”;只有掌握了低碳技术,才能真正站住生态经济的制高点。因此,建议后发展地区的政府以超前意识把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来抓。在这一领域,后发展地区应该比先发展地区更具先天优势,应该有所为,有所大为。
  2009年11月17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隆重开幕。本届大会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国资委等7部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生态”。这充分显示了江西省大力抓低碳技术的决心和勇气。但是,如果抓不住低碳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后发展地区相对落后的地位难以改变。
  第四,要进一步认识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抓大项目对后发展地区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加大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进步的含量。后发展地区要充分认识到,以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抓大项目来带动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还有较长的时间。如果我们不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抓大项目对后发展地区的极端重要性,而片面地去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将会丢掉后发展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现阶段我们尚不能丢掉这个根本,这是我们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我们还不具备主要以增加消费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我们不难做出一个假设:在未来的几年中,消费在先发展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会更大些,而投资在后发展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会更大些。做出这一假设的基本点就是先发展地区迟早会出现国内的“去工业化”,就像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必然出现“去工业化”一样;同时,未来的城市化或城镇化将会使后发展地区受益更多。这也许是在一个经济体内收敛的一种客观要求。
  同时,我们发现金融危机迫使先发展地区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企业和产业,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放到一个突出的地位。尽管这有阵痛,有死亡,但很可能就是经济的新生,因为它可能打通了一条新的长期经济增长通道。未来各省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差异。科学技术进步能够带来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是创新利润的源泉,也是后发展地区经济在长期中实现中部崛起的根本保障。如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作为不大,那么后发展地区相对落后的地位难以改变。
  上述四个“后发展地区相对落后的地位难以改变”,则从反面指出了后发展地区实现赶超战略的四个方面。如果没能实现赶超,则说明后发展地区没能抓住上述四大机遇。

作者:王秋石 来源:《当代财经》2009年第12期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713893-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