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金钱学术腐化了全世界-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大陆的金钱学术腐化了全世界

大陆的金钱学术腐化了全世界

发布:风之花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大陆的金钱学术腐化了全世界作者:叶楚华2009-10-2422:04:59发表于:博客中国中国最没学术价值的就是学术论文,大陆的金钱学术腐化了全世界。在中国,众所周知,至少在社会科学领域,最没学术价值的就是各类学术刊物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大陆的金钱学术腐化了全世界
作者:叶楚华 2009-10-24 22:04:59 发表于:博客中国
中国最没学术价值的就是学术论文 ,大陆的金钱学术腐化了全世界。
在中国,众所周知,至少在社会科学领域,最没学术价值的就是各类学术刊物刊登的学术论文。因为学术价值的第一要义是创新,中国的学术论文百分之九十九是垃圾。绝大部分学术刊物靠金钱和关系发表。每一个人留在网上的邮箱,都会受到无数的国家级刊物的约稿函,当你联系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和你谈版面费,明码标价。 现在中国的杂志,学术刊物是最能赚钱的一种,学术论文批量化生产。许多杂志学术刊物嫌赚钱不够快,就出版厚厚的副刊,来者不拒,刊发就得收钱。 笔者遇到一个趣事,那天发现有一个学术刊物未经允许转载了我的文章,打电话过去,他们说这是免费给你发表的,还硬说我投稿了,让他们出示投稿的证据,则拿不出来。这件事也正说明他们杂志其他文章都是收费发表,免费给你发就是便宜你了。 还有的学术刊物,本来是月刊,为了增加效益,拼命申请变成了半月刊,然后又变成了旬刊,为的是发更多的文章。 还有的刊物,本来不是学术刊物,为了赚钱,就申请了学术版副刊。 那么,在中国,最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是什么,我觉得是那些稿费很高的商业报刊的文章,真正有创新的文章都在那里。拿经济学来说,随便找一篇21世纪经济报道的财经评论都比任何一篇中国的经济学论文更有创新,更有思想。原因何在?很简单,学术论文是作者掏钱发表,所以杂志不会管质量如何、只管赚钱,过得去,形式上看起来像论文即可;而报纸的文章是报纸掏钱给作者买文章,报纸掏钱的,他们当然要对得起自己的money,没有心意,没有思想的文章他们不会要,没人看的东西谁要呢。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买单的人不一样,是差别的根源。
中国的学术论文百分之九十九是垃圾,这句话不包括北大、社科院等全国前几名的学术刊物里的部分文章。其他的刊物,无论是省级、国家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是垃圾中的极品。 总结一句话:在中国最没学术价值的就是学术论文,最容易发表的也是学术论文;在中国最难发表的是有稿酬的商业刊物,最有学术价值的也是这些刊物的文章。 此外,金唢呐还撰文揭示了中国大陆人如何搅乱全世界的学术氛围,大陆的金钱学术腐化了全世界。
人至痞则无敌 -- 国内学术现状的精彩自述 金唢呐 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实事求是讲,现在的大学老师比80年代初我毕业的时候那些人业务熟练得多。现我记得我刚到教研室的时候,有很多老师干了七八年,居然连教材都没有讲过一遍。那时候班少课少,每年讲上两章,多少年才能讲完一本书。而现在如果在学校工作5年,至少整本教材得讲上10遍。科研也是一样,凡是能招研究生的教研室,每年都可以做些科研,发几篇文章。那些文科教研室则不管老幼,每人都有著作。如果是经常翻阅英文杂志的科研匠肯定会知道,最近几年,英文杂志上中国人的文章是不断翻番,而且在高水平的英文杂志上,如《Cell》、《Nature》、《Science》,也能看到中国人的名字了。再过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中国人说不定还会成为常客。
我的总体感觉是有民国教育背景的那些老家伙,水平确实要高出一截,剩下的这几拨人都是一球样,开始我被那些“17年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黑线(19491966)”培养出来的那帮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但接触多了,觉得好像还不如77级以后的大学生。 和奥运会金牌战略一样,现在大学实行的是“SCI战略”,而且卓有成效。那些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Cell》,在2004年以前和国内的研究人员完全无关,现在也是“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了。各大学现在都是定期不定期的开“SCI、EI和ISTP论文”动员大会,“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申报讲座”,定期表扬“课题大户”、“论文大户”。科研获奖和SCI论文数成为大学明确追求的目标,重奖政策十分到位,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的论文可获百万元奖励。而且学校还不打白条,前两年我们大学有两个实验室分别在《Nature》、《Science》各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二年校长自颁奖,100万元当场兑现,其中80万元以科研经费的形式资助,另20万元作为个人奖励,而且披红带绿,敲锣打鼓,永远载入校史。以后无论是校长给教育部汇报的成绩,还是给新生介绍学校概况,都要把这事儿挂上。
与教学不同的是,这科研和著书猫腻极多,简单说,就是大家都在“斗智斗勇”,想办法少干活,多攒论文。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阶级斗争为纲”虽已被阉割,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很多谋略、方法还深植于官方和民间。比如这搞科研,只要是中国人,都懂得“人海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伤九指不如断一指”之类的道理。尤其是吃公家饭的,对这种大题目都特感兴趣,都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搞飞机的一定是做大飞机,搞电脑的就是银河、曙光和神威三大系列的百亿千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我这个电脑外行也搞不清楚,既然咱们计算机研究这么凶猛,“龙芯”研究这么多年投入十几个亿了,好像也就是刚从386、486的圈子里跳出来,现在是相当于奔2还是奔3还有争论。而且根据公布的照片看,基本上就是个多国拼盘,连外围零件都是美国日本台湾韩国的,CPU还能是什么高 档玩意儿。
还有那“汉芯”造假事件,更有代表性。前几年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教授主持“汉芯”研制造假被曝光,那个陈进是个美国海归,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拿到的计算机工程硕士、博士学位。陈进的科研过程就从美国飞思卡尔公司(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2004年2月更名为飞思卡尔)买回了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雇佣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加上“汉芯1号”的标识。然后就是鉴定,靠着这个“科研成果”,申请到了上亿元的科研经费。一年以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2号”和“汉芯3号”在沪宣布诞生,上海市副市长还出席了汉芯揭幕典礼。以后一直干到了“汉芯5号”。他们实际上是准备大干一场,目标是“汉芯6号”,没想到科研班子里有人给捅了出来,上边原来还想“捂盖子”,后来举报者贴到了BBS上,上边只好发了话,撤掉陈进平息民愤。 实际上广大“识字分子”都非常同情陈进,因为“汉芯”造假的手段,在前几年实际上非常普遍,几乎是常规操作。因为申报大型课题都需要有前期工作基础,没有经费哪来的前期工作?只好先胡编乱造,先把国家的钱套住,有钱后再真正开始干活。搞化学的就说自己合成了某个有活性的“母核”,现在准备搞系列化合物。其实什么也没干,等经费到手以后再从“母核”干起,然后再从到手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去贿赂官员,争取每年再追加经费,到最后没准真能合成出系列化合物来。所以说,陈进同志非常冤枉,是新时代的窦娥,胡锦涛同志也应该像毛主席那样站出来说一句:陈进是个好同志。每到晚上我写科研标书的时候,脑海里就会突然冒出一句:今夜,我们是陈进。(篡改自余杰《今夜,我们是美国人》)
现在情况多少有些不同了,很多人都是和海外实验室联手,把自己在海外做的那些研究和对方实验室正在进行的研究当做“前期工作”,一般不会穿帮。再有就是在获奖和论文发表排名、奖金分配等敏感问题上,一定要贯彻毛主席的指示:“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那是科研是否穿帮的生命线,最近爆出的几起科研造假,都是在这些环节上出了问题。 谁都得承认这个事实,现在中国人发科研文章确实凶猛,起码我们学校的重点教研室,SCI论文每年都是十几篇,一点不比中等水平的国外同行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涅?我看就是三点:一是向规模要效益,二是追踪国际研究热点,三是连蒙带骗。和国外大学不同,国内各大学都有自己的“重点教研室(或称研究室)”,校长书记在会上几次说,科研经费分配不是“撒芝麻盐”,不能搞平均主义,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说白了就是把全校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少数几个重点研究室,把全校教师应该得到的津贴给了少数几个人。
还有更邪门的,河南农业大学招聘“领军人物”,开出的条件居然是一千万元的启动科研经费、一百万元的生活补贴、二百六十平米的住房。大家的思路很一致,重赏之下必有成果。 这些“重点教研室(或称研究室)”大多是校长书记的根据地,或者是院士、大牌教授的老巢。这些教研室有的是钱,通过各种途径、直接间接搞到的科研经费都在千万元以上,按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愁没钱花,怕的是花不完”。而且人员配备也非常壮观,教授讲师助教加研究生六七十人,实验室十几间,很多仪器设备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做课题跟流水线一样,过上三、四个月就攒出一篇论文来。从这里走出的研究生们基本功也很扎实,不信诸位到你们所在国的研究室看一下,是不是我说的这种情况。
追踪国际热点也很简单。举个例子:美国化学家从太平洋杉树皮提取出了抗癌活性物质紫杉醇。你就可以看看树叶、树根、果实中是否也含紫杉醇。而且还可以研究东北杉树皮、叶、果、根里面是否也含这样的物质。既然紫杉醇可以抗癌,那么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紫杉醇,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紫杉醇,甲酰胺基、乙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酰胺基紫杉醇……等衍生物是否也抗癌(有些还可以根据构效关系推测一下),它们之间的作用强弱、起效快慢、维持时间长短、毒性大小有无差异,都可以成为“国家重点课题”。靠这个路数拿到院士学位的还不在少数。若国家想宣传,还可以来一个“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2-甲基 -3-乙酰基-4-丙酰胺基紫杉醇具有强大的抗癌活性”。
这种事情可不是我胡说,60年代《人民日报》就是这么干的,1966年,在毛泽东生日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实际上人民日报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概念偷换成“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结晶”,害得国人至今愤愤不平,好像就此还和诺贝尔评委员会结下了梁子,至今提起这事儿来还“妈妈的,等着吧”、“等着吧,妈妈的”。其实在1963年底,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的 Panayoti Katsoyannis 副教授在哈佛大学举行的蛋白质基金科学发布会上宣布他已合成具 有胰岛素活性的物质,并于1964年在伦敦一国际研讨会上宣布了同样的消息。1963年12月,德国Helmut Zahn实验室在《环境保护报》(Zeitschrift Für Natürschung)上也宣布自己 完成了羊胰岛素的全合成(见旧作《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5):胰岛素与结晶胰岛素》),可以说除了中国人,没人认为中国人首先合成了胰岛素。 再举个生理病理药理生化(所谓三理一化,基础医学的重点课)研究领域的例子。一旦有谁发现了一种体内活性物质,众人就像苍蝇见了血一般的扑上去,把与之相关的内容做透做烂。比如某科学家发现NO可以扩张大鼠冠状动脉,于是咱就可以做其他实验动物种属如兔、小鼠、豚鼠、犬的冠状动脉,这些动物不同部位的血管,如脑血管、肾血管、肺血管、腹主动脉、静脉血管,不仅可以研究正常血管,而且还可以复制N个病理模型,探讨疾病状态下NO对血管的影响。条件好点的,还可以做NO舒张血管机制的探讨,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来做研究。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对各种与血管舒缩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有关基因的影响、信号转到通路的影响等。而且知道了这个路数,只要有人发现了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或者合成了新的舒张血管药物,都可以照此办理,毫无思路可言,基本上是力气活,只要有“日,歇歇再日”的那种精神,发篇文章真不是什么难事。 按照这个思路发表的论文也不能都说是垃圾,因为这些实验数据确实需要,你不做别人也要做,看谁钱多,看谁下手快就是了。我记得我们学校一个教授在国际会议刚结束就打电话回来,说国外某某在会上宣读,说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咱们赶快报课题,系统研究一下,一定能实现跨越性发展,抱个大金娃娃,执该研究领域之牛耳,云云。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717317-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