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工厂》看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探路-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从《美国工厂》看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探路

从《美国工厂》看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探路

发布:杨明凡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从产品出口到国际营销,从在海外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到跨国并购,正在推进深度国际化与全球化运营。近日,一部美国Netflix原创纪录片《美国工厂》在中美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汽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从产品出口到国际营销,从在海外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到跨国并购,正在推进深度国际化与全球化运营。近日,一部美国Netflix原创纪录片《美国工厂》在中美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汽车玻璃巨头福耀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买下通用汽车荒废的工厂,开设汽车玻璃工厂的真实故事,展现了福耀美国工厂给这个工业小城带来的变化,以及中美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劳工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冲突与磨合过程,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合规性问题。福耀建立美国工厂是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开始了国际化征程。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从产品出口到国际营销,从在海外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到跨国并购,正在推进深度国际化与全球化运营。01

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探路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开始了国际化征程。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则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产品出口到海外营销,从在海外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到跨国并购,中国制造企业正在迅速融入全球市场。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机包括拓展国际市场、快速获取先进技术,抢抓市场机遇,以及降低劳动力、土地、能源、环保和税收等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既有大量成功案例,也不乏失败教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都在进行国际化布局。例如:

● 华为在全球设有16个研究所,36个联合创新中心,致力于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

● 海尔已在海外拥有12个工业园、54个制造中心,为全球用户提供智慧生活解决方案;

● 美的在海外建立了6个工厂;

● 格力也在国外拥有8座工厂;

● 联想在全球建立了15个研发中心,有上万名研发人员,在美国、墨西哥、巴西、德国、匈牙利、印度、日本和印尼等国家建有工厂,4个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支撑其全球化运营;

● 浪潮已在美国、日本、拉美等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工厂,在海外26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

● 伊利在荷兰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在新西兰建设了一体化乳业基地,在美国主导实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构建覆盖全球的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

● 北汽集团研发体系布局全球五国七地,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整车及KD工厂;

● 柳工在全球共有10个海外子公司,13个区域配件中心,3个海外制造基地和5个研发中心,300余家经销商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长城汽车也在俄罗斯建立了工厂;

● 小米在印度建立了七座工厂;

● VIVO在印度建有两家工厂。

2019年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19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这些企业2018年的营业收入总额为34.92万亿元,其中海外营业收入为4.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94%,比营业收入增速高2.27%。这说明,我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在加速进行国际化探路。02

跨国并购

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大手笔”

根据晨哨并购统计,2018中国制造企业一共进行了67宗国际并购。其中,披露交易(43宗)金额总计113.38亿美元,交易宗数同比增长19.64%。其中,超过半数交易涉及和半导体、传感器、机器人、新材料相关的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在北美地区的并购有所减少,欧洲和“一带一路”国家则成为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热点区域。总体上,中国制造业保持着旺盛的跨国并购势头。

淮柴动力

近年来,潍柴动力在海外市场频频发起并购,不但补齐了核心技术的短板,而且让各个业务发展相得益彰。● 2009年,潍柴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进一步拓展全系列发动机业务;● 2012年收购德国凯傲集团25%股份和旗下林德液压70%股份,获得具有全球垄断性液压技术;● 2016年,潍柴通过子公司凯傲收购德马泰克,进入物流自动化装备领域;● 2017年,潍柴战略投资美国PSI公司,正式进入北美动力系统市场;● 2018年底,潍柴入主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共谋氢燃料电池,加快推动潍柴新能源战略的落地。海外市场的长袖善舞,是潍柴业绩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联想

在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探路的进程中,联想是一个成功的先行者,建立了丰富的跨国并购与整合运营经验。2004年,联想集团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一跃成为年营收超百亿美元的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并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此后,为了巩固自身在PC、移动设备及企业级业务的全球市场地位,联想又相继并购了日本NEC的PC业务、德国Medion AG公司、巴西CCE公司以及日本富士通PC业务,巩固了其全球PC产业领导者地位。在移动设备业务方面,联想2014年从谷歌手中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历经多年整合,2018财年联想移动业务实现了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以来的首次盈利。在企业级业务方面,2014年收购了IBM X86 PC服务器业务,使联想成为x86服务器的全球三大供应商之一。2018财年,联想PC业务雄霸全球,公司营业额超过500亿美元。

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是最早一批走向国际化的中国制造企业之一。2003年,中集收购美国半挂车Vanguard,2007年收购博格工业(包含荷兰Holvrieka液态食品大罐公司和LAG比利时罐车公司),2012收购德国吉曼(ZIEMANN ),2013年收购德国齐格勒消防车企业,2016年收购英国企业Briggs和Retlan,2019年收购加拿大知名酿酒装备制造商DME集团等公司,成为中集集团拓展国际版图的经典案例。

三一重工、柳工


在工程机械行业,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同样堪称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的经典案例。2012年三一重工并购了在混凝土泵车领域市占率世界第一的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上演了一场“龙吞象”。而收购之后,三一重工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美誉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得到显著提升。柳工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2012 年2月,柳工收购了东欧地区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波兰HSW(Huta Stalowa Wola)公司下属民用工程机械业务单元及其全资子公司Dressta 100%的股权及资产。作为柳工的首例海外收购项目,在并购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将柳工品牌的挖掘机和装载机引入波兰并成功下线,HSW公司也创造了收购初期即实现扭亏的业界奇迹。

复星、人福医药


在生物医药行业,复星医药积极推进跨国并购,2016年收购印度制药企业领头羊Gland Pharm,创下中国制药企业跨国并购最大交易金额记录;2016年,人福医药收购了美国Epic Pharma公司及其关联公司Epic RE Holdco,2017年参与收购美国医药细分行业龙头RiteDose,并引进BFS(吹瓶-灌装-封口)技术在在湖北落地。RiteDose公司是美国BFS技术生产单剂量无菌药剂制造商,行业排名美国首位。

汽车行业并购


汽车行业的成功并购案例则当属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2010年8月,吉利集团从福特汽车并购了沃尔沃汽车,通过为沃尔沃汽车注入运营资金,助力沃尔沃汽车开拓中国市场,使沃尔沃汽车重振雄风。2018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突破60万辆,创造了历史新高,并连续第五年创销量新纪录,而吉利新品牌“领克”汽车诞生,也有沃尔沃做出的大量贡献。此外,2005年上汽集团购入罗孚75、25两款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2007年通过并购南汽集团获得了南汽收购的名爵,形成主打年轻运动路线的“名爵”品牌,瞄准商务成熟消费者的“荣威”自主品牌,获得不错的市场表现,上汽集团也由此圆了“自主品牌梦”。总部位于宁波的均胜电子则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国际并购非常成功的代表企业之一,先后并购了KSS、日本高田等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品牌。

美的、海尔


美的集团的发展壮大,与其频繁的海外并购及业务扩张密不可分,十余年间共进行了十多次并购,仅2016年就进行了大手笔“三连购”,先后收购意大利著名中央空调企业Clivet 80%股份,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股份,以及德国库卡(KUKA)超过94.5%股份;而另一个家电巨头海尔集团也先后并购了三洋和GE家电等知名品牌。

雷沃重工

我国农机行业领军企业雷沃重工自2014年开始,相继并购意大利阿波斯、马特马克公司和高登尼公司,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成立阿波斯集团,整合形成1个集团总部+2个工厂+1个营销公司的业务集团,形成了面向欧美市场的高端农业装备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基地和运营管理中心。 03

国际化之后的融合与发展

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既要有全球视野,又需要本地化运作。企业一方面要顺应当地的传统文化、宗教习俗和产业政策,遵从当地的财税、环保和标准规范,建立本地化的供应链,打造本地化的运营团队和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打通企业总部与在各国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建立一套可以快速复制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营监控体系,以规避和管控风险。中国制造企业推进国际化,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调研与规划,对国际化之后如何落地,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其中,文化整合一直是困扰着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难题。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就曾针对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表示,对海外并购之后文化融合的难度,估计多高都不算过分,“文化磨合决定收购的成败”。2018年第四季度,联想集团在丹麦的PC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0%,最重要的秘诀就是本地化运营,团队稳定。柳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文化和价值观的整合。《美国工厂》揭示出福耀集团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业务整合与文化整合问题。随着业务经营、文化冲突以及各种矛盾显现,比如员工权益保障、工作环境和环保是否达标,公司的运营是否合规等问题,福耀美国工厂的运作一度陷入僵局。直到福耀集团采取组织美国工厂的干部参观学习福耀集团总部、更换公司管理层,逐步推进自动化生产等措施,福耀美国工厂才于2018年扭亏为盈。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因为并购之后难以融合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例如,2004年上汽集团并购了几经转手的韩国双龙汽车。后来,由于韩国工会过于强势,动辄以罢工相要挟,要求分享管理层的利益,也使得原本就整合不顺的并购更是雪上加霜。2009年2月6日,双龙汽车的破产保护申请被批准,上汽集团对韩国双龙的并购失败。在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化人才是另一个关键挑战。企业需要培养和选拔能够开拓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同时选聘本地的优秀人才,海外机构的中外管理者之间要能够深度沟通、相互信赖、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本地化运作。这方面,华为在迅速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开发符合各个区域市场客户需求的产品,打造既有国际影响力,又具有本地亲和力的品牌形象,融入当地市场,也是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之后的必由之路。如今,小米在印度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手机品牌;传音则因为针对非洲客户的市场需求开发了大量特色功能,例如支持多个手机卡,软件具有“美黑”功能,成为非洲市场的手机市场第一品牌,为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抢占全球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7311520-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