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博之中国楹联--楹联知识65--对联特点-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中华文博之中国楹联--楹联知识65--对联特点

中华文博之中国楹联--楹联知识65--对联特点

发布:Shinehorn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对联特点对联作为历史悠久的独立文体,有着自身规律和定则。中国楹联学会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就规范性地总结出了对联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上下联字句对等一副对联,无论是短联还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


对联特点




对联作为历史悠久的独立文体,有着自身规律和定则。中国楹联学会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就规范性地总结出了对联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 上下联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无论是短联还是长联,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规则。

https://boot-img.xuexi.cn/image/1005/process/1476be3f52fd4bb18fc64b5d5dd690fe.jpg


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尤其是其中对应的地方,一般不用重复的字。但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要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2. 词性对品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同一特点的词类。在现代汉语中,词有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或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对联要求对仗,对仗要求相对应的词(词组)性质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首要规则。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如励勉联: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联中,“海”“天”均为名词,“阔”“高”均为形容词,“凭”“任”均为副词,“鱼”“鸟”均为名词,“跃”“飞”均为动词。

3. 语法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也就是要求上下联的词结构、短语结构、 句法结构必须对应。词和短语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动补结构、联动结构等。句法结构的主要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不管是单句型还是多句型,其句法结构必须对应。

下面举清朝薛慰农《秦淮河水阁对联》的例子,分析一下对应的情况:

六朝金粉(偏正关系),十里笙歌(偏正关系),裙屐昔年游(主谓关系),最难忘北国豪情西园雅集(动宾——联合宾语);

九曲清波(偏正关系),一帘梦影(偏正关系),楼台依旧好(主谓关系),且消受东山丝竹南部烟花(动宾——联合宾语)。

由以上分析看出,上下联对应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产生了一种匀称和整齐的美感。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 节律对拍

节律对拍,即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语流”,是指语言的流动,既是流动,就有声律节奏。对联的声律节奏,一般按“二字而节”。 四言联往往是“二 / 二”节律:

淡泊 / 明志;

宁静 / 致远。

五言联往往是“二 / 二 / 一”节律:

万紫 / 千红 / 地;

花团 / 锦簇 / 天。

六言联多为“二 / 二 / 二”节律:

冬去 / 山明 / 水秀;

春来 / 鸟语 / 花香。

七言联的节律复杂多变,主要是“二 / 二 / 二 / 一”:

心无 / 俗虑 / 精神 / 爽;

室有 / 清淡 / 智慧 / 开。

出现单字,可占一节。如合肥包公祠联:

凡 / 吾辈 / 做官,须带 / 几分 / 骨气;

谒 / 先生 / 遗像,如亲 / 三代 / 典型 。

此联第一分句的“凡”和“谒”为单字,亦占一节,其平仄与下文音步相交替。

如果联语中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以上的词语,可以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如刘铭传题狮球岭古隧道联:

十五年 / 生面 / 独开,羽毂 / 飙轮,从此 / 康庄 / 通海屿;

三百丈 / 岩腰 / 新辟,天梯 / 石栈,居然 / 人力 / 胜天公。

此联的节奏点如标示,因按语意节奏定音步,所以上下联的尾三字应作一个音步。

5. 对句平仄相谐

平仄是声调的再分类。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第一声为平声, “上”“去”“入”三声为仄声。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成了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四个声调,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入声,古汉语的一些入声字(约两百多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变为平声字,这一点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对联中,运用平仄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每一联中各字之间平仄的安排应是有规则地交替,不能连续几个字都是平声或仄声,一般说常常两个音节一转换;

二是上下联之间,对应的音节,一般应该平仄相对。这样吟诵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如南昌滕王阁联平仄关系如下: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

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断交替重复,犹如马蹄的节奏。

6. 语意相关

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等都是“对”,还差一个“联”。任何一种对偶形式的对联,其意脉必须是相通的,这样的两句才不是生拉硬扯凑在一起的,“联”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组成一副真正意义上的对联。

最后可以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形象地总结对联特点:“两姊妹, 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谜语对对联的字数“一般长”和结构特点“同打扮,各梳妆”及内容相连等特点都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7903453-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